著名國學大師書畫巨匠範曾

  範曾,一位當今中國文化藝術界標誌性的人物。無論是他的書畫作品還是國學著作,都曾在國內外產生過極大影響,並至今仍在影響著始終關注他的人們。

  :文化自信 勿忘眾芳之所在

  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月前在第十次文代會、第九次作代會上發出的號召,年近八旬而深居簡出的國學大師、書畫巨匠範曾,在中華文化老字號榮寶齋的熱情邀請下,中斷了三年的“榮寶齋範曾迎新畫展”日前在北京榮寶齋舉行。

  一時間,久負盛名的琉璃廠一條街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冷清了多日的文化藝術品市場又熱了起來。範曾先生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道,“文化自信,勿忘眾芳之所在。是時候將能夠弘揚正能量、彰顯民族精神、符合中國傳統美學的作品推向人民中間了。”

  此次範曾迎新畫展,共展出了書畫精品171件,其中國畫100件,書法作品71件。這些作品一部分是新近創作的精品力作,一部分是其夫人楠莉女士多年的珍藏。記者曾在畫展的當日看到,榮寶齋外狹長的巷子裡一時間人聲鼎沸,慕名而來者逾千人不止,夜晚零下十度的北方低溫下,仍擋不住幾百人提前在夜裡排隊。聞訊的範先生電話囑咐榮寶齋工作人員,一定要給廣大的藝術愛好者和群眾多送上些熱水和保暖物品,千萬別凍壞了大家。

  範曾掛於家中的此次在榮寶齋開展的部分畫稿印刷品

  榮寶齋常務副總經理範存剛向記者介紹,開展當日,171件展覽的作品不到一小時即銷售一空,令蕭條了近三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震驚。這說明以學術之基砥礪市場,正本清源,推動藝術品市場的復甦,體現了範曾先生作為民族藝術家的責任和擔當。

  面對此次榮寶齋展覽的成功,範曾則冷靜分析到,只要藝術符合時代、民族的文化發展方向,作品就會深得群眾的喜愛,說明人民不只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陽春白雪”。他反覆強調,“千萬莫要低估老百姓的欣賞力,即使歷史過了數千年,人們對於美的追求、對於正能量的渴望,也不會未改變。這就是勿忘眾芳之所在”

  文化自信需尋根溯源

  對中國國學文化幾近痴迷、並深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感到驕傲的範曾,對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次文代會上提出的“文化自信”擊掌叫好。他稱,中華民族有足夠的條件文化自信,只要秉持充分的文化自信,就必然會為這個時代的、民族的、人民大眾的藝術做出自己的貢獻。

  然而令他感到痛心的是,在市場經濟的時代,藝術家們漸漸不再著眼於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反而越來越膚淺急躁地搞些四不像的所謂藝術,靠注水的拍賣、靠忽悠換取金錢。“藝術作品的高低絕不以市場的價格高低來衡量,而應以作品本身品質所獲得的關注度以及其所能流傳的久遠端度來衡量,”他說,“經典的作品總是經得住大浪淘沙的歷史考驗。”

  範曾以“宇宙無限、初心不朽”為題在榮寶齋開講

  他憂心忡忡地表示,現今藝壇,投機取巧者多而苦心研讀經典書籍者少,虛張聲勢者眾而真才實學者寡,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讓人不得不唏噓感嘆。無無源之水、無無本之木。他向來主張,一切事物必然有“根”,而中國藝術、尤其是國畫藝術的根就在於上千年的國學文化積澱中。

  中國著名收藏家、學者馬未都先生曾在“範曾迎新畫展”上說,對國學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何談能畫好國畫?範曾認為,國畫本就是國學的一種形象的透露 ,用國畫自身來表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傳承、歷史、積澱等,才能構成一個美妙的中國畫領域,因此一定要正本清源,尋根溯源,找到國畫的根並甘於為之沉澱浮躁之心,才能打破傳統藝術蕭瑟遇冷的瓶頸、才能讓千年不朽的文化自信久遠流傳,繼而將中國傳統藝術形式推向世界。

  範曾先生此次展出的畫作精品之一

  【中國畫走出去 切勿曲意逢迎】

  被法國總統薩科齊授予“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被義大利總統塞爾焦授予“義大利共和國大將軍勳章”的範曾,可謂是中國傳統藝術領域走出國門獨一無二的殊榮者。然而他所做的只不過是,堅持本心,做好自己。

  他最看不過的就是當今部分中國畫家為走向國際,刻意逢迎、投其所好,捨棄中國美學反以醜俗為榮,“這是極度缺乏文化自信、缺乏文化尊嚴的表現。”然而諷刺的是,往往照貓畫虎者落得個邯鄲學步的下場,反而是凸顯民族本真、不忘中華文化之根者得以好評如潮。範曾對此解釋道,其實中西在藝術欣賞上並不存在偏見,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好的藝術作品世界暢通。我們只要保持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尊嚴,通過刻苦的努力,一定能得到世界真正的認可,甚至仰觀。”當然,他補充稱,這並不排除學習西方的優秀之處,但此種學習必須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絕不是捨棄民族本真、甚至顛覆美學傳統,將“下里巴人”之物放置博物館,卻還假裝懂得欣賞,顯然已經忘記了眾芳所在。我們要繼承上發展,而不是顛覆性破壞。

  範曾先生此次展出的書法精品之一

  【平和衝融見初心 詩意勾勒現乾坤】

  平和、衝融、初心,構成了範曾先生繪畫的本質精神。他時常引用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文長的話稱,要留下一股清新之氣,此為中國文化的崇高追求,而清新俊逸,也是範曾本人的繪畫追求。他自評自畫稱,平和清新,不艱、不澀、不苦。

  觀範曾近年來的畫作,題材方面,除了過去常用的英雄豪傑、名臣賢吏、古哲先聖等,更是添加了不少人與自然相親相近、人與萬物相睦相愛的作品。在這些畫面裡,不難看到,那種接近人性深處的祥和寧靜、最本源的“初心”。而對於某些稱其現實畫作較少的質疑,範曾則拿出了其早在38歲時便專為魯迅先生《吶喊》、《彷徨》創作過的諸多插圖,流言不攻自破,正如先生所言,“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現在的範老選題時更加註重觀者的感受,不限於古今中外,但願能讓同時代人有精神愉悅的感悟,願能通過畫作中的人物傳遞背後隱藏的更多含義,甚至是某種力量,激盪人心。

  範曾38歲時為魯迅先生文集所作插圖

  範曾的家世國學底蘊及對學術的敬畏之心,賦予其畫作線條更多詩意的韻味,而絕非粗淺的勾勒。錢鍾書先生曾評價範曾畫作稱,“畫品居上之上,化人現身外身。”其博通中西、文史哲,所以腹笥闊大,思想深邃,加之其出生於詩人世家而書法造詣極深,所以其本人提出的中國畫是“哲學的、詩性的、書法的”,非徒託空言。他提出的“以詩為魂,以書為骨”八字箴言,成為中國畫之旨歸,他更從文化的全世界視角出發提出“迴歸古典,迴歸自然”的八字方針,因為人類工具理性的無限制發展所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已日甚一日,而人類“機事”和“機心”的甚器塵上,會導致不可設想的後果。

  範曾認為,與西方顛覆性、跳躍性的發展軌道不同,中國繪畫是沿著積層性方式的向前推進的,在經濟騰飛時代進步的今天、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為人民服務”期望下,畫作自然要更接近人民群眾,適應潮流、貼近現實。

  這種接地氣,在他看來,絕不是單純跑去農村“與民同樂”那樣簡單,而應該是心靈和人民的真正交融,心靈與時代的真正契合。在迎來的2017丁酉年中國鐵路站臺票上,將有20億張被印上範曾的畫作。“群眾喜歡收藏、願意收藏,這不就是和時代、和人民聯絡最緊密的國畫藝術與時俱進嗎?”他說,“一定要藝術到了火候 不期然而然地就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事情發生。”

  範曾家中懸掛在牆上的、特意為孔子學院創作的孔子畫像

  【壽誕大展 2000孔子像厚望瀛海】

  範曾向記者透露,明年7月5日自己80壽誕之時,將在國家博物館三個展廳展出他的幾乎所有藝術精品,屆時一些被海外著名博物館收藏的精品力作也會展出複製品。而展覽當晚,還將在國家大劇院與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合作,舉辦《範曾詩詞藝術歌曲音樂會》,屆時以範曾詞作品為創作靈感、由著名作曲家聯袂譜曲、由多位著名藝術家朗誦,為眾多喜好聲樂藝術、詩詞藝術、及中國古典藝術的觀眾帶來一場宮商大調。

  在範曾的工作室,記者看到張貼在牆上的一張孔子畫像,原來這是他應國家漢辦之邀為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特意創作的孔子像,如今已有2000張複製品走出國門、被國家漢辦送往每所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孔子學院。範曾稱,世變事異,而孔學不衰者,以“仁者愛人”、“先欲達人”為黽勉天下之襟袍,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厚望瀛海以高節。孔子遺訓雖遠,踐行在邇,卻能如歲寒松柏,歷千年而不凋,他希望孔子學院能有一部可代表中華民族文化、包括文史哲藝在內的典籍教材,承擔起提高和普及中華文化的雙重責任,與世界各族,講信修睦、和衷共濟。

  範曾先生此次展出的畫作精品之一

  【寄語後輩:耐得起冷板凳】

  在接受採訪中,範曾強調最多的莫過於對國學的推崇,他說,史漢莊騷即《史記》、《漢書》、《莊子》、《楚辭》——四部唐宋文人必讀之書,一定要精心研讀。“國學不學,何以談國畫?”

  他建議,藝術界人士都應該好好研讀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及第十次文代會的講話,中華民族有能力和氣魄聚天下之大德、會道五行之氣,使中國文化滂沛於宇內外。

  他同時強調,年輕人一定要耐得起坐冷板凳,切勿一味追求熱鬧,靠虛張聲勢得到的終究是鏡花水月、夢幻泡影。“沒有基本功成就不了藝術家,切莫急功近利,”他說,“基本功的好壞決定了未來的藝術表現力。”

  範曾簡介

  範曾1938.7.5-,字十翼,別署抱衝齋主,江蘇南通人,中國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現為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南通大學惟一終身教授,盤山書院、稽山書院山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名譽文學博士。曾榮獲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義大利共和國大將軍勳章、首屆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

  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於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畫集、書法集、詩集、散文集、藝術論、講演集等160餘部,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中130部。提倡“迴歸古典、迴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開創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1984年,日本岡山範曾美術館建立;1986年,捐建並主持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2007年,南通大學範曾藝術館成立。有二十四字自評: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

  睿的慢生活──國學大師 · 範曾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 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 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九十個字。下聯: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睿的慢生活”推薦國學大師 · 範曾。

  範曾提倡“迴歸古典、迴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開創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

  範曾先生擅長中國人物畫,兼長詩文、書法。其作品《靈道歌嘯圖》等藏於日本岡山範曾美術館,《八仙圖》等藏於中國美術館,《秋聲賦》等藏於美國明翰博物館。出版有:《魯迅小說插圖集》《範曾書畫集》《範曾畫集》《範曾吟草》《範曾書畫集》《範曾懷抱》《範曾自述》等。

  範曾先生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研究員,南開大學文學院終身教授,南開大學文學院、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導師,中國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山東大學特聘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導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其“多元文化特別顧問”稱號。

  範曾先生對藝術的評述

  “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吸取儒釋道營養,做傳統文化的守望者!

  古典主義精神之復歸,已漸為東西方遠矚深慮之士所共識。人類惟有從自身精神寶庫中汲取養料,以作再生之圖,舍此,別無途徑。同時我們應堅信,衡量藝術亙古不變之原則是好和壞,而不僅僅是新和舊。 古典主義的碎片,可能是吉光片羽,而現代流派的餘唾,則恐真正是殘踏頹瓦。

  適範曾大師的“九品”之論

  範曾大師的“九品”之論,非常經典而精闢畫分九品,可分為正六品與負三品:

  一品,謂之畫家,作品賞心悅目;

  二品,謂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風;

  三品,謂之大家,作品繼往開來;

  四品,已成大師,鳳毛麟角;

  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

  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

  負一品者叫痴,終身勤於斯而不聞道,不知美為何物者也;

  負二品者叫迷惘,探之愈久,其去益遠,與美背道而馳懵懵然不知覺也;

  負三品者叫惡棍,與美為仇寇,不共戴天,大體精神變態,心靈汙溷,與罪犯趨近,苟有審美法庭,絕對判處以死刑,立即執行,剝奪公民作畫權利終身。

  有人問大師自己為幾品,範曾則說:坐四望五,以待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