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的寓言故事

  班門弄斧的意思是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那關於它的寓言故事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原文

  明朝有個文人叫梅之渙。有一回,他到採石磯***現在安徽當塗***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墓地去遊覽,只見四周的牆壁上,塗塗抹抹全是遊人寫的詩,這些詩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筆來寫了一首: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詩人,而這些來來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詩人面前炫耀自己,豈不就像在魯班的門前耍弄斧頭一樣可笑嗎!

  魯班是春秋時期我國有名的巧匠。他聰明靈巧,有很多發明創造,是我國木匠、泥瓦匠的“祖師”,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內行人的代稱。

  成語“班門弄斧”就是從“魯班門前弄大斧”一句變化來的,往往用來諷刺那種在內行人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的人,有時候也用來表示自謙。

  篇2:韓娥善歌

  從前,韓國有位歌唱家名叫韓娥,要到位於東方的齊國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斷了錢糧,從而使基本生活都發生了困難。為了度過這一難關,她在經過齊國都城西邊的雍門時,便用賣唱來換取食物。韓娥唱起歌來,情感是相當投入的,以至在她離開了這個地方以後,她那美妙絕倫的餘音還彷彿在城門的樑柱之間繚繞,竟至三日不絕於耳;凡是聆聽過韓娥歌唱的人,都還沉浸在她所營造的藝術氛圍之中,好像她並沒有離開一樣。

  有一天,韓娥來到一家旅店投宿時,店小二狗眼看人,見她窮愁潦倒,便當眾羞辱她。韓娥為此傷心至極,禁不住拖著長音痛哭不已。她那哭聲瀰漫開去,竟使得方圓一里之內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為之動容,大家淚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難過得三天吃不下飯。

  後來,韓娥難以安身,便離開了這家旅店。人們發現之後,急急忙忙分頭去追趕她,將她請回來,再為勞苦大眾縱情高歌一曲。韓娥的熱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內的老人和小孩個個歡呼雀躍,鼓掌助興,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歡樂之中,將以往的許多人生悲苦都一掃而光。為了感謝韓娥給他們帶來的歡樂,大家送給韓娥許多財物和禮品,使她滿載而歸。

  韓娥的故事說明:真正的藝術家,應當紮根於人民大眾之中,與大眾共悲歡,成為他們忠實的代言人。

  篇3:智擒魚鷹

  有一個人的家裡有一片魚塘,他每年都要靠這片魚塘賺些錢,來養活自己和家人。可是魚塘附近有好多魚鷹,常常一群群地來抓魚吃,趕也不好趕,抓又抓不住,養魚人為此很是發愁。

  有一天,魚鷹又來吃魚,養魚人跑過去衝它們揮揮手,魚鷹便受驚跑了。養魚人忽然靈機一動,想出個好辦法。他紮了一個稻草人,讓它伸開兩臂,穿著蓑衣,戴著斗笠,還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個養魚人的樣子。養魚人把稻草人插在魚塘裡嚇唬魚鷹。起初,魚鷹以為是真人,因此很害怕,只敢在草人的上空盤旋,一點都不敢接近它。

  這樣過了幾天,魚鷹果然沒再來吃魚。可是漸漸地,它們見魚塘裡的人總是一動不動,就起了疑心,不斷地大著膽子飛下來看。這樣一來,它們很快就發現這是個假人了,就又飛下來啄魚吃。魚鷹吃了一條條的魚,肚子吃飽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邊晒太陽邊休息,很是悠閒,還不停地發出“假假、假假”的叫聲,好像是在嘲笑養魚人說:“假的,假的,這個人是假的啊!”

  養魚人生氣極了,他恨恨地盯著得意洋洋的魚鷹,良久,他忽然心生一計。

  趁著魚鷹不在的時候,養魚人悄悄把草人從魚塘裡拔出來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裡拿根竹竿,像草人一樣伸開雙臂站在魚塘裡面。

  過了一會兒,魚鷹又來了,它們以為魚塘裡還是原先的假人,就又放心大膽地下來吃魚。吃得飽飽的,魚鷹又飛到養魚人的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喚著。養魚人趁著它不注意,一伸手就抓住了魚鷹的爪子。魚鷹使勁地鼓動著翅膀,可是怎麼也掙不脫。養魚人笑呵呵地說:“原先是假的,可是這一回是真的啊!”

  事物總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如果一成不變地憑老經驗辦事,不注意發現新情況,就免不了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