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師學國學

  《》收錄了從晚清至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章太炎、梁啟超、李叔同弘一大師、朱自清、聞一多、王國維、魯迅等多位在當時及現在都被公認的、對國學發展舉足輕重的國學大師的著作,大家平時會看嗎?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簡介

  《》收錄了從晚清至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章太炎、梁啟超、李叔同弘一大師、朱自清、聞一多、王國維、魯迅等多位在當時及現在都被公認的、對國學發展舉足輕重的國學大師的著作,內容既有對國學的要義、分類以及發展的巨集觀闡述,也有細緻的國學書目的學習指導,更有對儒、佛、道、易學、史學.唐詩、宋詞、小說等各個方面進行的分類闡述和介紹,深入淺出、言必有據、辨思縝密。

  :內容介紹

  摺疊第一輯

  人間詞話

  本書是中國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體現了著名學者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精義迭出。書中提出了具有完整的理論結構和豐富內容的"境界"說,向來極受學術界重視。徐調孚先生的校注本被認為是最為完備的《人間詞話》版本,至今仍不失為一本很好的普及性讀物。

  中國歷史研究法

  本書為史學理論經典著作,全面反映新史學首倡者梁啟超的史學思想,對中國歷史研究影響巨大。書中先論述歷史的定義、意義和範圍,接著評價中國的舊史學,談及如何改造舊史學、建立新史學,最後專談史料的來源、蒐集與鑑別,並闡述了怎樣發現史實縱橫方面的聯絡。梁啟超認為,昔日的歷史書寫從來就是為統治階級粉飾太平、宣揚奴性的手段,所以要奮起疾呼史界革命,期待為國民寫史的"真史家",為人們提供較為客觀的歷史。他還系統講述了許多切身的治學經驗。梁啟超的史學思想與治學經驗,今天讀來,仍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明史講義

  本書為明清史研究開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全書分為二編:第一編總論明史在史學上的地位和明史體例;第二編分為《開國》、《靖難》、《奪門》、《議禮》、《萬曆之荒怠》、《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鑑》、《南明之顛沛》七章,對明朝各個時期的史實進行了高度概括,見識高遠、考證翔實、輪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

  唐詩雜論

  本書是現代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唐詩研究的經典之作,內容涉及唐代詩歌的多個方面,對唐代著名詩人,如"初唐四傑"、孟浩然、賈島、岑參、杜甫、李白等人的詩歌成就有獨到而深刻的評論與分析。全書論述精闢,行文優美流暢,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引人入勝。

  經典常談

  朱自清先生用淺明而切實的文字,於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煩地介紹了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經典作品。這本書寫於1942年,六十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經典。全書見解精闢,通俗流暢,深入淺出,是一般讀者瞭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

  國學概論

  本書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由現代作家曹聚仁整理成書。書中精闢論述了國學的內涵以及研治國學的方法,系統介紹了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可視作一本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簡史。本書多次再版,深受廣大國學愛好者的喜愛。

  中國史綱

  本書是張蔭麟先生短暫一生留下的唯一專著,原為作者所寫的高中歷史教材,不僅被譽為"歷史教科書中最好的一本'創作'",更是一種別具一格的通史讀物。作者依據自己的歷史觀對東漢前的中國史實作了較為嚴格的選擇和取捨,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中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動。章節安排簡要得當,文字技巧活潑動人,思想智慧透徹通達,隨處流露出作者的才情與用心。

  三國史話

  本書是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生前所寫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學著作。作者以豐富的歷史知識為基礎,從文學和史學的角度,對三國史上存在過的與三國文學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戰爭及地理環境之間作了細緻的區分,對許多重大的歷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見解。呂先生治史,注重對社會的綜合研究,最能融會貫通,評論歷史往往獨具隻眼,是故本書成為易中天品三國的重要參考資料。

  摺疊第二輯

  國學常識

  本書是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國學入門讀物。作者以淺顯流暢的筆觸,首先對國學作了概述,進而分章節對語言文字、史學、哲學、文學、自然科學、藝術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別和學術觀點予以介紹,並作了評述。閱讀本書,讀者可以瞭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形成關於國學的較為全面的概念;有志於深入研究者,亦可通過本書探尋進入國學殿堂之門徑。

  清代學術概論

  《清代學術概論》是一部闡述清代學術思潮源頭及其流變的經典著作,也是梁啟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梁啟超先生將清代學術從時代思潮的角度劃分為四個時期,並對每個時期作了簡要而中肯的評介,精闢分析了各個時期及其代表人物的成就與不足。 本書一經問世即受到讀者歡迎,併成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瞭解清代學術文化史的入門必讀書。

  清史講義

  《清史講義》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是有關清史問題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實錄》和《清史稿》,又兼採清廷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學派紮實細密的功夫考訂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歷史的諸多核心問題。 本書主要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鹹同之轉危為安》五章,對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簡要敘述,為研習清史者之入門必讀書。

  詩境淺說

  《詩境淺說》是俞陛雲先生為家中孫兒女"欲學為詩"特意編選的啟蒙讀物,專論唐朝律詩和絕句的作法,側重於分析每首詩、每副名聯的"聲調、格律、意義及句法、字法"以及"詩境之妙",觀點獨特,品評精到,頗能給人啟發。

  文字學常識

  本書是文字學家胡樸安先生在持志大學、國民大學、上海大學、群治大學歷次講授文字學知識的講義結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從文字的起源講到文字的變遷、廢棄和增加,對甲骨文、古文、篆文、隸書等都有相當切實的說明。中篇說明六書的次第及功用,並分別用例項闡明各自的內容。下篇是研究文字學的書目,指出各書優缺點,以備參考。 本書簡明扼要,淺顯易懂,不失為文字學初學者入門的一部基礎參考書,故胡樸安先生本人也在序言裡坦承:"我這本《文字學》,並無新奇可喜的議論,但自信可為研究文字者入門的書。"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本書和《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樣,系梁啟超先生二十多年史學研究的總結,其中所講許多治史經驗,至今仍具有指引歷史研究門徑、啟迪後學的價值。全書分總論與分論兩部分。總論包括《史的目的》、《史家的四長》及《五種專史概論》。梁啟超說:研究"歷史的目的在將過去的真事實予以新意義或新價值,以供現代人活動之資鑑"。他還闡明瞭史家應具備的"四長",即史德、史學、史識和史才。在分論中,作者詳盡地論述了有關"人的專史"、"文物的專史"等專史的撰寫方法。

  中國書畫淺說

  本書是近代書畫名家諸宗元先生所撰《中國書學淺說》和《中國畫學淺說》的合集。諸宗元先生認為書法與繪畫是中國人素來看重的兩種藝術,而歷代作者論書,往往"陳義過高,不切今用",或者"詞旨淵雅,難於通俗",論畫則或總論,或專論,或偏於鑑賞,也難於為後學提供借鑑,故他起意以淺近文字編寫這兩本《淺說》,"意在便於實習",而他本人又精於書畫,其研習心得融入其間,使得這兩本書不失為中國書法、國畫愛好者較佳的入門指導書。

  中國小說史略

  本書為魯迅先生編撰的中國第一部小說史專著。全書共有二十八篇,敘述中國古代小說發生、發展、演變過程,始於神話與傳說,迄於清末譴責小說。本書在資料上搜羅巨集富,採輯審慎;分析歷代小說的思想、藝術,言簡意賅,評斷允當,是二十世紀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一篇,是魯迅先生1924年7月在西安講學時的講稿,可以看作《中國小說史略》的提要。

  摺疊第三輯

  國史講話 顧頡剛

  本書是顧頡剛先生1924至1925年間為北京孔德學校所作的歷史講演稿,此次出版是首次印行單行本。顧先生的初衷是想脫離舊教科書呆板、冗長的沉悶模式而開闢出一個新天地,把它做成一部活的歷史,揀取能反映時代精神的最精彩部分,作親切之描寫,使學生對各時代的特色有真確的瞭解。

  全書內容包括宋代的統一、契丹勢力的南漸、西夏的始末、女真的勃興、蒙古的立國、蒙古領土的擴張等幾個部分,如同講故事一般,用通俗的筆墨普及歷史知識,令人讀來興致盎然。時至八十多年後的今天,此冊小書仍不失它的魅力。

  宋元戲曲史 王國維

  本書是王國維先生多年從事戲曲研究的一部總結性著作,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古典戲曲研究的開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戲曲在文學中的地位,將之從"託體近卑"的俗文學拉昇到了文學藝術的範疇。全書共十六章,以宋、元兩朝為重點,徵引歷代有關資料,考察中國古典戲曲形成、演變、發展的過程,描繪出清晰的途徑和線索,對戲曲語言的藝術特點和審美價值作了具體的分析和發揮。這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戲曲發展史的專著,材料豐富,治學態度謹嚴,影響深遠。

  此次整理出版以1933年3月商務印書館《國學小叢書》本為底本,同時參考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內容更加完善。

  詞學通論 吳梅

  本書是一代詞曲大師吳梅先生介紹詞學基本知識及詞學發展史的經典作品。吳梅先生系統地介紹了詞與音樂的關係、詞的作法以及歷代代表性詞人詞作,並對唐五代以至清季詞學的源流傳承和諸大家詞作的利病得失做了精當的點評。

  此次出版,除核改部分知識性錯誤外,亦對標點符號做了認真校訂,希望能為讀者朋友提供一冊較佳的詞學知識讀本。

  讀書指南 梁啟超

  本書是梁啟超先生《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和《要籍解題及其讀法》之合集。前者介紹中國古代基本典籍,說明各書特點、讀法,文字淺顯簡明。後者為梁啟超先生在清華學校教授"群書概要"的講稿,印行之前,就已"各處紛紛函索傳鈔",深受青年學生歡迎;對《論語》、《孟子》、《史記》、《左傳》、《詩經》等經典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對諸書作者、成書年代及過程、內容真偽及篇次、價值及讀法、校釋書優劣等問題一一細究,予人以翔實有用的指導。

  梁啟超先生在講稿中談了許多切身的讀書經驗。這些經驗,直到今天仍然對我們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此次出版,附錄收入《治國學的兩條大路》等四篇文字,希望有益於讀者。

  中國繪畫史 陳師曾

  本書是陳師曾先生在濟南主講"中國美術小史"的記錄稿。全書提綱挈領地介紹了三代以下至明清兩代的繪畫藝術的歷史,梳理歷代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的畫派、畫家等,文字簡明扼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美術史普及讀本。

  此次出版,我們對字句、標點等進行了仔細的檢核、勘誤,對一些沿襲已久的錯誤予以更正。

  佛學常識 太虛

  本書是近代著名高僧太虛大師所撰《佛學概論》、《中國佛學》的合集。《佛學概論》從"學史"和"學理"兩個角度論述了佛學歷史和佛教原理;《中國佛學》對中國佛學的特質、宗源以及各宗代表高僧的佛教思想作了詳細闡釋,其中不乏有趣的佛典故事。

  此次出版,還將太虛大師《我之宗教觀》、《我的宗教經驗》、《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三文附於書後,以便讀者朋友更好了解太虛大師和他的佛學思想。

  中國八大詩人 胡懷琛

  本書通過對中國古代八位偉大的詩人的介紹,梳理出了古代詩歌的發展脈絡和藝術走向,可稱是一部簡明的中國古代詩史。胡懷琛先生從個人的賞鑑喜好出發,對八位詩人的詩歌特點及其宗源進行了精到的論述,使讀者在很短時間內得以瞭解中國古代詩人與詩歌的成就。

  附錄部分選用了胡懷琛先生的另一著作《詩的作法》。這本書尤見胡先生融通新舊詩歌的學力。他遊走在新舊詩歌之間,為詩歌愛好者打開了一條詩歌寫作的門徑。

  談美 朱光潛

  《談美》是美學家朱光潛先生以書信形式為青年所寫的一本美學入門書不是後來的《談美書簡》哦,順著美從哪裡來、美是什麼以及美的特點等問題層層展開,提出了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人生的藝術化"。朱先生以一種對老朋友的語氣娓娓而談,將他對藝術與人生關係的深刻體悟滲透在質樸清新的文字中,"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朱自清語。全書最後呼籲人們"慢慢走,欣賞啊",認為"欣賞之中都寓有創造,創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賞"。

  書後收錄朱先生的《近代實驗美學》一文,供讀者朋友參考。

  :目錄

  梁啟超《李鴻章傳》、雷海宗《中國的兵》、朱自清《文藝常談》、梁啟超《古書真偽常識》、胡懷琛《怎樣讀古書》、陳垣《史諱舉例》、常乃惪《中國的文化與思想》、呂思勉《中國政治思想史》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