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王國維為何要自殺
王國維初名國楨,字靜安,中國近代國學大師,那麼王國維為什麼自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王國維為什麼自殺,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國維為什麼自殺
中國近代傑出的國學大師王國維之死可以說是備受爭議的,目前主要是認為王國維效仿中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湖而亡的。但是關於王國維為什麼自殺卻是有很多的爭執的,目前主要有四種說法。
其中對於王國維自殺,最廣為流傳的便是王國維因為清朝滅亡,而王國維作為清朝末期的忠臣,不願被人折辱而自殺,王國維對於清朝政府的忠誠可以用愚忠來形容都是不為過的,王國維一心報效清王朝,最終也受到了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重用,因而王國維對於清朝的感情更重,當清王朝徹底滅亡的時候,王國維的心中是百孔千瘡的,自殺只是時間遲早的事情。也有人認為王國維是因為被親家羅振玉的逼迫,最後不得已只能是一死謝知己,羅振玉對於王國維有知遇之恩,可以說羅振玉是王國維一生之中的貴人,但是在後來兩個人同朝為官還是漸生嫌隙,最後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而王國維十分看重與羅振玉之間的情誼,王國維的自殺或許與羅振玉有莫大幹系。
還有許多人認為王國維作為中國古代的文人,身上有很強的文人氣節,而面對著國破家亡的命運,只能以自殺來表明自己的心志;同樣也有一些認為王國維自殺是因為害怕自己頭上的辮子被減掉,情願一死也不讓自己的辮子被人輕易地剪掉,從王國維的生平而言,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至於王國維為什麼自殺,目前而言仍舊是爭論不休的,或許是因為國家而死,或許是因為知己而死,或許是因為氣節而死,或許是由於多種因素,他的死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周邦彥王國維關係
周邦彥這個名字相信對宋詞有所瞭解的都聽過這個名字,他是和大名鼎鼎的蘇軾齊名的北宋時期著名詞人。他的詞不僅用嚴謹,言語曲麗精妙,他的長調尤其擅長鋪敘。他也是後來格律派詞人的宗師,他的作品在婉約派被封為“正宗”,享有非常高的評價。我國近、現代著名的學者王國維曾經對周邦彥有著很高的評價,稱他是“詞中老杜”,這個“老杜”指的便是唐朝時期有“詩聖”之稱的著名詩人杜甫。可見對周邦彥的推崇。
王國維作為學貫中西的知名學者,他在融入中西美學的思想的基礎上,構建起了屬於自己獨特的美學理論。但是這種混合而成的理論往往帶有互相矛盾的東西在其中,這點從他對周邦彥的評價中就可以看出來。王國維著名的文學批評著作《人間詞話》一共有三種刊本,其中提及周邦彥的一共有14則,這三個刊本對周詞的評價變化,可以看出王國維對周邦彥複雜的變化心態。
在一開始的版本中,王國維對周邦彥是持批判態度的,認為他只不過是當時的大學者歐陽修和秦觀的陪襯,他的作品沒有真情實感。但是到了後來的第二版《人間詞話》中,王國維的態度漸漸發生了變化,他雖然仍然認為他的詞比不上歐陽修和秦觀的詞,但是從書法感情的細膩和描繪景物的精細來說,周邦彥有他的過人之處。而在第三個版本的《人間詞話》中,他已經把周邦彥列為了在詞史上五個可以寫出“有篇有句”的詞人之一,這是王國維認為的寫詞的最高境界了。在這裡可以看出王國維對周邦彥已經是非常高的評價了。
王國維作為一個大學者,他也有矛盾複雜的心態在其中,這不僅說明了他治學之嚴謹,也體現了周邦彥確實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詞人。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看過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的人,都會知道王國維先生筆下有人生三境界的說法,王國維人生三境界是以中國古代的傳統詩詞作為境界的內容,而其中蘊含的哲理卻遠遠不是幾首詩詞能夠表達出來的,可以說王國維先生對於人生的三種境界的理解十分的獨到而又深刻。
王國維先生人生三境界中的第一種境界便是採用了北宋時期的富貴詞人晏殊的《蝶戀花》中的詩句最為概述的,只用到其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原詞中,晏殊想要表達的是一種離愁別緒,對於佳人望眼欲穿的心情,因而獨上高樓的時候倍添傷感冷落的心情,但是王國維先生在化用的時候,卻恰到好處的選取了其中的清冷空曠茫然的意境,生動而又形象的表現了人生在年少時候的迷茫悵惘之情。
第二境界則是化用了北宋的情詞才子柳永的名篇《蝶戀花》中的佳句,歷來也是為人所熟知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詞中表現的是自己為了伊人想的撕心裂肺,可以說日漸消沉,但是王國維先生則是巧妙的化用了這一種已經理解成了人們在追求自己夢想的時候,不斷地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第三種境界便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辛棄疾的詞中有一種元夕時候的傷感之情,同時也表明了煙花易逝的感情,但是王國維對此解釋為人生在功成名就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知道自己心中最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