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藍橋觀後感五篇

  《魂斷藍橋》這部片的封面寫著“影史上三大愛情悲劇之一”。這部片子後,才能深深體會以上這段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思,作為這部片子的廣告詞可說是當之無愧。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魂斷藍橋觀後感

  以前表演課的時候老師講過杯具分為兩種,一種是性格杯具,一種是命運杯具。

  命運杯具有俄狄浦斯王弒父娶母,性格杯具有哈姆雷特永恆的疑問:“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坷命運之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並將其克服。此二抉擇,究竟是哪個較崇高”

  有人說如果沒有戰爭,就不會有羅伊和瑪拉的杯具。而我卻覺得,魂斷藍橋是典型的性格杯具。

  羅伊和瑪拉一樣重情重義。瑪拉是一名芭蕾舞演員,她年輕,漂亮,氣質出眾,惹人喜愛。羅伊是英軍上校,他高大,英俊,專一,家境殷實,地位顯赫。兩人在滑鐵盧大橋偶遇,一見鍾情之下私定終身。瑪拉如果跟他在一齊,將會生活無憂,是絕佳的一對璧人。因為戰爭,羅伊不得不立刻調回前線,於是他們未能趕在羅伊離開之前舉行婚禮。為了去車站見羅伊最後一面,瑪拉不惜錯過了當晚的演出,而她明知這樣的舉動會讓自己丟了工作。她的好友凱蒂也因替她辯護而遭受同樣的命運。

  失業後的瑪拉和凱蒂生活窘迫,到處流浪,無處棲身。但是她與羅伊通訊的時候卻對自己的境遇隻字不提。如果她能向羅伊坦白自己的遭遇,羅伊對她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幫忙她對羅伊來說簡直易如反掌,但她卻說無論是出自自尊還是出於愛,她都不想讓羅伊為自己擔心。

  羅伊送花給她,她寧肯餓著肚子也不願意把花退回給花店,去換一頓飽飯。她以為自己是堅守著一份最純潔的感情,卻根本連身邊好友的死活都沒有在意。

  羅伊寫信說要自己的母親來到倫敦與她碰面。如果這個時候瑪拉能向羅伊的母親坦白自己的境遇,一樣也會得到羅伊母親的援助。但是瑪拉在餐廳等待見面的時候無意看到了報紙上傷亡者的名單裡面有羅伊的名字。她在羅伊母親面前語無倫次,顛三倒四,弄得羅伊母親莫名其妙。如果這個時候她能說出實情也不至於使得後面的命運變得如此悽慘。最後,應對不知所云的瑪拉,羅伊的母親憤然離開了。而瑪拉大病一場,凱蒂不得不淪落為妓女為瑪拉治病。瑪拉以為羅伊已死,於是放下了一切期望,也加入了凱蒂成為了妓女。就在某一天她在車站準備接客的時候,羅伊回來了。

  命運再次將他們拉到了一齊。羅伊帶瑪拉回到莊園,向所有的親人介紹自己的未婚妻。羅伊仍然深深的愛著瑪拉,他一心一意要娶她成為自己的妻子。瑪拉心中卻藏著深深的恐懼,如果這個時候,她願意搏一下,向羅伊傾吐出實情,求得羅伊的理解,至少還有百分之五十翻盤的可能。以羅伊對瑪拉的愛,原諒她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瑪拉還是逃離了莊園,遠遠地逃開了羅伊。她獨自在滑鐵盧大橋上徘徊遊蕩,孤獨絕望的她萬念俱灰,最後走向了急馳而來的軍用卡車。

  一個女人性格杯具的故事,到此OVER。

  是單純的讓人心疼,還是愚蠢得令人痛心,這是一個問題。

  所以,魂斷藍橋經典之餘,也能夠給人以警醒。命運杯具不可抗,性格杯具更可悲。這讓我想起了身邊的很多女人,其實她們的杯具和遭遇,很多時候是自己造成的。但是自己卻毫無意識。

  魂斷藍橋電影觀後感

  這是一部感情與戰爭完美結合的電影。

  女主人公是一位專業舞蹈演員,給一家高檔次劇院當演員,在那個戰爭年代也算的上吃喝無憂。男主人公是一位高階軍官,家庭富裕,且是屬於貴族家庭。男、女主人公在那個戰爭年代一見鍾情。

  戰爭排程需要,男主人公不得不離開女主人公。而那家高檔劇院不允許演員私自談婚論嫁,女主人公因違反規定也被開除了。接下來的生活可想而知,女主人公長期處於縮衣減食的狀態。無收入來源的女主人公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報紙上報道男主人戰死沙場後痛苦欲絕,但是生活還得繼續。女人嗎,走投無路了,在那種特殊環境下,很容易就吃“青春飯”了。

  天公最喜歡愚弄貧窮且善良的人們!男主人被搶救過來了。戰爭結束後,他去尋找女主人公。雖然找到了,但是女主人公因自己已經不是“處女”,她無法理解男主人公給他的愛,最後自殺了。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原有的一些很封建的價值觀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價值觀的衝擊,此刻變得很“開放”,這種“開放”不僅僅體此刻思想上,更體此刻行為上,尤其是中國大學生把那些西方價值觀實踐得更是淋漓盡致,不信你能夠到高校附近的賓館看看去。我不明白那些目前成雙成對的大學生最終走到一塊兒的會有多少人,如果那些女孩子將來不能跟目前的男友走到一塊兒,如果她們跟電影中女主人公有同樣的思想的話,恐怕中國將會失去很多高成本培養出來的有知識的人啊!

  2016關於魂斷藍橋觀後感

  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一部蕩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它就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洛依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體裁的愛情故事片《魂斷藍橋》。

  ——開篇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羅依·克勞寧羅伯特·泰勒飾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中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物,20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回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趕往劇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員瑪拉一命,臨分別時,瑪拉將她心愛的象牙雕的吉祥符送給了羅依,兩人自此成就了一段美麗的邂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與羅伊約會,在蘇格蘭民歌《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因羅伊行期推遲之故,他找到瑪拉,要和她馬上結婚。可因為當天已經錯過了教堂規定的結婚時間,兩人只好決定第二天再去。可就在當晚,羅依被召回軍營。第二天一大早,羅依便離開了。瑪拉放棄了演出去送羅伊,羅依安排了克勞寧夫人與瑪拉見面,讓瑪拉入住克勞寧家,。回到劇院,笛爾娃夫人已經決定開除瑪拉,好友凱蒂為她求情也一同被開除了。就在瑪拉將與克勞寧夫人見面時,她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陣亡士兵名單中赫然寫著:羅依·克勞寧。她倍受打擊,因為失去了愛情,她拒絕了克勞寧夫人的幫助,並且因為深受打擊大病一場。期間好友凱蒂為了讓兩人很好的活下去而成為了妓女。病癒後的瑪拉也淪為了妓女,可是一次在車站拉客的時候,她卻見到了羅伊。兩人重逢讓她悲喜交加。面對羅依的愛,如己無力承擔,在到克勞寧家之後,善良的她最終向克勞寧夫人說出了實情,最後留了一封信給羅依後便離開了。羅依找到了凱蒂,並知道了一切,羅依決心要找到瑪拉,但未如願。絕望的瑪拉獨立在滑鐵盧橋上,面對一隊軍用卡車,她迎上前去……在人群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著手提包和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

  看完這個影片,早已滿面淚留。如眾多影評人所言:“女主人公不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愛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在淚光中,回憶著電影中的一幕幕,我突然想到,這一切的結局,只因為女主人公做錯了一件事情。在我看來,就是這一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讓她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故事的悲劇。

  當她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了羅依陣亡的訊息時,她的愛是那麼的脆弱,她拒絕接受克寧勞夫人的幫助,違背了羅依走之前的叮囑。她的愛沒能戰勝感性,戰勝死亡。要知道一個心中強烈牽掛和愛的人是不會輕易死在戰場上的。即使羅依死了,她該做的不是逃避,不是離開羅依的一切,相反的,羅依是克寧勞家獨子,羅依死了,作為羅依準妻子的瑪拉應該去安慰和照顧羅依的家人,共同期待也相互扶持。而就是瑪拉這個“拒絕”的決定,讓一切都不對了。當在車站招攬生意的瑪拉,見到“已死”的羅依時,一切都已經晚了。當兩人緊緊相擁時,瑪拉滑落的晶瑩的淚滴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喜悅、激動,摻雜的還有悔恨、無奈。正因為如此,自此至影片終,這淚都未曾離開瑪拉的雙眸。面對羅依的再一次求婚,瑪拉的心中比喜悅更多的卻是撕心裂肺的痛,而一切又錯在那一時。假如瑪拉能夠愛得更加堅定,她能夠聽從羅依的,放下包袱與克勞寧夫人一起生活,那麼當羅依“死而復生”時,那麼一切都會是美好的,結局也就成了另一個美好的開始。

  無論悲喜,電影,是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在這高於現實的電影中,卻也不乏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實。

  2016關於魂斷藍橋觀後感

  這也直接讓筆者感受到這部電影所要帶出的意思及畫面。一個上尉與一位舞蹈員的傾城之戀。不幸的是,他倆的愛情卻萌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導演通過了悲情戰爭,刻畫一出愛情悲劇。故事的策劃及安排可說是賺了觀眾不少同情之淚。當然,當中也傳播了一種意識,那就是反對戰爭。導演兼顧了情感部分及反戰的教育思想,稱得上經典之作。

  故事劇情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軍上校羅依·克勞寧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通過吉祥符讓他回憶起20年前與女主角瑪拉的一段戀情,本劇導演通過了一些場地細節加強了羅依對已故女友瑪拉的思念之情。略為黑暗的場景、稀疏的背景人群、他從口袋裡拿出瑪拉送給他吉祥符,凝視著遠方等的表現手法,羅依的思念之情就這樣在故事的開頭慢慢被導演給帶了出來。

  故事人物羅依的矛盾之處就在劇情開頭的5分鐘裡面,觀眾不難發現,20年後的羅依是一個站在盧溝橋上緬懷的白髮上尉,但是相比20年前站在盧溝橋上的上尉可說是天淵之別,此時的他可說是一個放浪不羈的青年,透過羅依的不削表情及拋菸頭的舉動就可知道。導演透過了這兩個電影細節分別介紹了20年前及後男主角的性格特徵。可說是流暢之極,毫無做作的帶出了此劇的開頭部分。

  20年前的故事展開後,在盧溝橋上,由於德國戰機的突然來襲,在逃命的過程中羅依結識了女主角瑪拉。通過防空壕裡的避難,他倆對對方產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瑪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員,急著趕往劇院演出,臨走時,瑪拉將心愛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給羅依。二人一見鍾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依然與羅依立下了海誓山盟,決定步入教堂。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表現反映了第一世界大戰時期西方國家依然處在一種極其封建的思想上,那時候的愛情是沒有所謂的戀愛自由,婚姻觀念或戀愛等都不是盡如人意的,束縛依舊還是束縛,他們不能決定自己所願,他們必須向他們的上級徵求同意,否則不能結婚,生活條件下的考量也必不可少。瑪拉就是在選擇婚姻的情況下而放棄了歌舞劇團,最後導致她陷入生活的困境。

  這場戰爭也反映了身在那個時代的男人的身不由己,他們必須因為為國效力,而馬上隨軍征戰,戰爭是殘酷的,隨軍人員也可能隨時送上寶貴生命。就在同克勞寧夫人會面前,瑪拉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羅依陣亡的訊息,雖然陣亡的訊息是假的,但這也間接表示了當時的愛情故事是極其不穩定的。瑪拉在火車站送別羅依的一幕就可反映當時女人的無奈,丈夫男友的離去是沒有預知性的。“再見”一詞對於當時的他們是可貴的,因為這也許就是最後一次的見面。

  觀眾不難發現,在火車站那一幕,車站裡的部分人士、士兵及他們的家人或愛人等,士兵們都從車窗裡探出頭來表示了不捨之情。擁抱,吻別,揮手道別等都是他們離開家鄉前的最後肢體語言。在火車開動的剎那,主題曲《一路平安》慢慢的想起,不禁讓人潸然淚下。導演也通過了音效表達了當時人們的心理感受,人的心理表現利用音樂來襯托可說是天衣無縫。

  之後,誤以為自己失去愛人的瑪拉為了生存,她和凱蒂只好淪為妓女。尋找工作卻處處碰釘,論樣貌、才藝及態度,在現今社會她們是不可能要去淪為妓女的。可是在當時的生活條件下,戰爭的洗禮奪走了他們的寶貴青春及愛情,並且經濟環境逼他們必須從事下賤的工作。最後,在羅依安全歸來後,她因無法將自己的職業告訴羅依及為了捍衛其家族的聲譽,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瑪拉來到滑鐵盧橋上,一隊軍用卡車隆隆開來,瑪拉平靜地迎著卡車走去,任憑車燈在臉上照耀,在人群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著手提包和一隻象牙雕的吉祥符。

  導演將鏡頭特寫鎖定在吉祥符上,透過循序漸進的拍攝方式將吉祥符對於他倆的意義給表達出來。從他倆相識、相愛,分離,再度相遇直到女主角自殺的那一刻,吉祥符就是他倆愛情的一個證明,雖然到最後他們都沒有一張結婚證書,但是吉祥符已經明顯是他們愛情故事裡的一個佐證。瑪拉自殺之前,白色的大霧、瑪拉的黑色連身裙,落寞的表情,稀疏的背景人群等電影語言,都刻畫了瑪拉當時的心情,導演將鏡頭鎖定在來往的汽車,卡車及馬車的急速上等的表現手法,都表示了瑪拉愈自殺前的忐忑心理表現。

  女主角最初在盧溝橋與男主角相遇到淪為妓女及在這裡結束自己的生命,最後,老年時的羅依又在這裡憶起往事,可以說,這座大橋就是男女主角愛情故事的見證場景。導演將盧溝橋及戰爭還有他倆的愛情結合在一起,無論發生什麼重大事故似乎都與盧溝橋擺脫不了關係,可說是該劇非常“重點“的場景語言,在這部電影裡佔了很重的戲份。最後,此片最吸引筆者視線的畫面就是盧溝橋上的一個諷刺畫面,馬車及汽車同時出現在左右車道的一個矛盾畫面,這也間接表達了當時的貧富懸殊極其嚴重,導演通過這個矛盾衝突來訴說當時的經濟環境及人民的生活概況。

  導演以其獨特的視角、純熟的技藝向世人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歷史畫面,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魂斷藍橋》堪稱一部蕩氣迴腸、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看完整部片子,不由產生一種造化弄人的感嘆。兩次戰爭的先後呼應,讓筆者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貴,同時也烙下了那個時代道德觀的印記。

  2016關於魂斷藍橋觀後感

  愛情,是一種美妙的感覺,他可以讓人興奮,讓人忘我,讓人憂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瞭解,愛情還包括生命和信念。

  魂斷藍橋是風靡全球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一部蕩氣迴腸的經典之作。他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羅伊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題材的愛情故事片,我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洛依在滑鐵盧橋上獨自凝視,回想著他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在一次躲避空襲的行動中,羅伊和馬拉相遇了,他們一見鍾情,在其後的約會中確定了對彼此的感情,戰爭是殘酷的,他們和還沒來得及結婚,洛依就被遣去了戰場。最後的離別也只是遠遠的望上了一眼,不幸的是,這還導致了瑪拉失去了工作。生活的窘迫逼得她不得不背叛自己,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他回來了,他們回家了,她受不了內心的愧疚和自責,自殺了。

  這是一場悲劇的愛情,他們愛得轟轟烈烈,卻又分的急急忙忙。戰爭讓他們陰陽相隔,活人在流淚,逝人在流血。

  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情節是在鄉下的洛依家,瑪拉已經向羅依的母親說明情況並決定離開羅依,出門後,她可以遠離羅伊,她可能是怕無法承受洛依那愛慕的目光吧,那目光對她來說就像是一把利劍,對視無疑是一種嚴刑拷打,相擁時,她不捨的眼神深深地刺痛著我,為什麼老天這麼不公平?他心中有她,把那個幸運符又送給了瑪依,這是多麼溫馨而美好的畫面。不幸的是,她自殺了,她逃避了,但他仍然愛著她。

  全劇以幸運符為線索展開了悲劇的愛情,這愛情讓觀眾不時地心痛,對他們的愛情懷有一顆悲憫之心',這是多麼美好而又憂傷的愛情,漫入心頭,浸入心底。究其悲的原因,還是因為戰爭,所以,為了不再有如此“憂美”的愛情再現,請捍衛和平,為人類的愛情創造一片祥和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