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正確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而其中的角色無非是老師與家長,缺一不可,所以家長需要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孩子。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配合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配合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

  1、學會賞識孩子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賞識能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不斷取得進步。例如:家長配合教師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培養創造精神,不可簡單地用“對錯”、“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應敏感地捕捉孩子創造思維的“閃光點”,並加以科學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寬鬆、自由、民主的氛圍,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象,主動選擇,自主決定。

  2、與孩子交談

  一般來說,小孩子都很願意把學到的東西表演給大人。與孩子交談,多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看孩子都掌握了些什麼,以便配合老師鞏固學習成果。

  3、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家長和孩子在協商的基礎上制定一些規矩或計劃,並自始至終地執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父母雙方的教育觀點和態度要一致,不要一緊一鬆,使孩子形成雙重人格。

  4、和孩子一起學習

  這樣做能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以及孩子對知識瞭解、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同時也能增進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交流。

  5、長期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

  對於孩子來說,遠大目標是不可缺少的,同時還應有一些近期目標,實行“低標準,嚴要求”。近期目標要讓孩子感覺能夠做到,但家長要監督目標實施的情況,這樣有利於孩子學習潛能的發揮,讓孩子循序漸進,逐步實現長遠的目標。

  6、做孩子的表率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父母應儘量避免“築長城”、“酒文化”等消極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7、幫助教師保持良好形象

  一般來說,教師是學生尊敬或崇拜的物件。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崇高的,但教師也不可能沒有缺點或錯誤。家長應正確看待這一問題,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貶低教師,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信任危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8、關注家長園地或宣傳欄

  家長園地、宣傳欄中有教師向家長介紹的教育內容和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

  9、定期與教師交流

  家長與教師的交流方式是多樣的,如面談、電話交談、寫信等,家長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從老師那裡瞭解孩子在園表現,調整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10、參加班級的開放活動

  參加班級的開放活動可以很好地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也可以看出教師是怎樣進行教學活動的。

  配合老師教育孩子的建議

  一、應走出家教誤區

  首先,家長要明確教育孩子的責任,明確家庭教育是終生的,幼兒園教育是暫時性的,更要明確幼兒期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長總認為,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無論孩子的身心發展或行為習慣培養都應由幼兒園負責,極少甚至從不過問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更有甚者把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都推給幼兒園。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實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的言行、態度,都在影響著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其次,家長要明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必須嚴愛有度和嚴愛結合,科學地愛孩子。

  在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上,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嚴厲苛求,對孩子的差錯動輒訓斥;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無理要求百依百順,無原則地遷就,過分溺愛放縱,這都會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和習慣。要知道愛不能代替教育,嚴格要求是愛的體現,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有些人過分嚴格,有些人過分遷就,這兩種情況都應當避免。”

  再次,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勿只重知識,輕個性行為發展。

  有部分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只關心孩子所學知識的多少,卻從不過問孩子的行為表現,甚至對老師反映孩子的不足之處,從不究其原因,只喜歡老師報“喜”不報“憂”,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習慣。

  二、積極配合,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首先,家長要密切、主動地配合班任教師實施教育,正確要求和教導孩子,創造條件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促進,鞏固教育成果。如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上的要求,要家園一致,給孩子明確的生活準則,培養其良好的習慣。

  其次,家長要多到幼兒園與班任教師聯絡,主動溝通,不但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也把幼兒在家的表現如實地反映給老師,共同協調配合,針對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給予表揚或糾正。

  三、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家長活動,重視家園聯絡

  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舉辦的各種家長開放日活動,注意及時與班任老師聯絡,這不僅可瞭解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和各方面的發展,還可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長也必須用教育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效能。

  總之,只要家長堅持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並重的原則,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1、降低過高的期望,讓孩子心裡有“底”

  理解孩子,包括尊重信任,不要對他們施加太多壓力,要對他們說你能行。事實上學生的要求,也不在於家長給他們買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穿的,有時候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慈愛的眼神就可以使他們很滿足,充滿動力了。當然學生的情況千差萬別,對那些至今仍不知努力學習的學生還是要增加一點壓力。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是管出來的。在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管理的方法。

  2、在關注學習的同時,更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

  多數孩子在緊張學習的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過多過重的壓力對學生的身體狀況也帶來很大負面影響。有時一次感冒就要耽誤一兩天的學習,沒有效率。所以家長們在平時注意關心,身體虛弱要加強營養,如奶粉、水果都比較好。

  3、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關心孩子的學習不要只關注他的成績多少,名次的高低。成績和名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學習情況,但成績出來已是事實,我們應該和學生一道去分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以利於下次能有所提高。

  根據全世界範圍的統計,超常兒童或者說有潛能成為社會精英的兒童,只佔全部兒童的1%—3%。精英永遠是少數。如果你一開始就賦予孩子精英式期望、精英式壓迫,總要求他非得怎麼怎麼樣,你想想,結果會是怎樣?成長是有規律的,過分揠苗助長,或者千方百計想把“土豆”都整成“蘋果”,弄不好結果就會很慘。

1.培訓班老師應該怎麼跟家長溝通

2.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3.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4.如何與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

5.有哪些適合教育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