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散文
贊北大荒
北大荒啊,您是那樣的剛毅!多少年來,您總是帶著頑強的意志,揣著滾燙的理想,任憑風吼沙狂,瞪大了眼睛,牢牢的守護著北方。終於伴著共和國的成長,迎來了今天的燦爛與輝煌。
想想過去的北大荒,誰能忘?蓋著天,鋪著地。頭下枕黑泥;揹包就是抽屜下,膝蓋權當辦公桌;塔頭砌牆水上炕,家家住著茅草房……
笑看今天的北大荒:抓把黑土都是糧,金子鋪山崗……哪個敢說沒變樣?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先輩們啊!為了開發建設北大荒,為了人民的繁榮與富強,你們忍受著寂寞,為的是使這裡不再寂寞;你們與荒涼作伴,為的是使這裡不再荒涼。。。。。北大荒沒忘,北大荒的人民更想。
我們不能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有了今天的好生活,更要感謝黨,感謝改革和開放;它是歷史的開創,是不朽的篇章,是栽在墾區人民心中早春的花,永遠綻放芬芳。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想:哪也不去,紮根北大荒。讓白皙的雙手磨出厚厚的老繭,讓稚嫩的雙肩,變得更堅強。接過前輩手裡的接力棒,奮勇開創,實現他們沒有實現的理想,做一次心靈的替代與補償。
北大荒造就了北大荒特立獨行的剛毅與倔強,剛毅與倔強的北大荒,絕不會忘情和更鐘愛於北方——他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和能震響世界的風鈴般耀眼與響亮!
北大荒,再也不是過去的北大荒。而今的北大荒,尤為富庶,鳥語花香……
北大荒,不再荒涼!她是我今生最最思戀的地方……
我看《仰視你,北大荒》:歌頌北大荒的精品力作
賈巨集圖的報告文學《仰視你,北大荒》是一篇難得的歌頌北大荒的精品力作,越讀越感親切,越讀心情越激越。如果沒有對北大荒的深切瞭解,沒有對北大荒的深厚感情是絕對寫不出來的。
作品好就好在它的真實性。文學作品貴在寫真,反映現實生活。該作品就是通過真人真事真數字,向讀者報告了北大荒開發的真實歷程,真實貢獻,真實面貌,真實經驗。把北大荒這片神奇的土地,北大荒人這個英雄的群體,北大荒事業這座不朽的豐碑,北大荒精神這筆永恆的財富全景式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熟悉北大荒的人讀起來感到自豪,受到鼓舞。不熟悉的人們讀了之後也一目瞭然,進而產生敬仰之情。作者深邃的藝術功力,突出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從巨集大的場景中選擇典型事件,從浩繁的素材中巧妙剪裁取捨,從眾多的人物中精篩細選,進而馳騁開來,有詳有略,有放有收,有血有肉地對這些鮮活的素材進行剖析,增加可讀性,形成穿透力,增強感染力,收到極佳的藝術效果。二是文中多處引用了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和歌詞,和全篇銜接得那麼自然契合,既達到了簡約和精緻的目的,又烘托了氣氛,產生美感和共鳴,並留給讀者無窮回味和無限遐想的空間。
通篇讀完之後,感覺到這就是一幅生動的畫卷,一曲英雄的讚歌,一章壯麗的史詩,一篇弘揚主旋律的鮮活教材。它以文學的形式全面系統深刻地闡釋了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根本經驗。“鑄劍為犁”喚醒千古荒原,實質是闡釋北大荒艱苦奮鬥的開發歷程和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以無私奉獻為核心價值的北大荒精神,這種精神一直在起導向、凝聚和驅動作用;“機械化”為農業現代化安上引擎,實質是闡釋通過開放,引進國外先進裝置、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墾區生產力跨越式發展;“中華大糧倉”從此天下不缺米,實質是闡釋尊重並駕馭規律,調整結構,以稻治澇和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家庭農場”收穫永遠的豐收,實質是闡釋通過改革,調動職工積極性,解放和發展墾區生產力;“城鄉一體化”享受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實質是闡釋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和和諧社會。綜上,報告文學著力闡釋發揚北大荒精神,堅持改革開放,依靠科技進步,落實科學發展觀,既是墾區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墾區發展的根本經驗。未來墾區實現跨越、超越、卓越三步發展戰略,仍然要堅持這些帶根本性的經驗。這就是《仰視你,北大荒》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也正是它的思想性所在。
北大荒生活回憶錄
步入花甲之年的我,在談起知青情緣這樣的話題,似乎有些荒唐。然而,當你面對那個真實而又非常感人的故事時,知青情緣這個既親切而又十分沉重的話題,就再也無法迴避了。是啊,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整整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就稱其為知青年代吧,在那個知青年代裡,知青部落遍佈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一群群十七八歲左右,朝氣蓬勃的青年學生,聚集在知青部落裡,接受著當地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種種困難,戰天鬥地,不畏艱險,應該說,他們為中國的農業建設事業立下過汗馬功勞,功不可沒。
然而,他們當年正值青春年少,愛戀是人的一種本能,無可厚非,不可抗拒,儘管在那個知青年代裡,各級領導都在諄諄教導,知青不準談戀愛,但是愛與被愛是上蒼賦予每個人的權力,誰都無法剝奪這種權利,在人的本能的驅使下,這些青年學生還是無法抗拒的愛戀著,愛是不分國界的,更加不受地域的影響,但當這種愛得以昇華,到了談婚論嫁之時,諸多的矛盾就自然的表現出來了。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四十年後再回首,當我們重新體味人生的時候,才發現當年的愛戀並不都是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是有成功、有幸福、有失敗、也有痛苦,而更多的卻是遺憾。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是牡丹江---這座北方小城入冬以來降的第一場大雪,雪後,天空晴朗,陽光照射著潔白晶瑩的大地,空氣是那樣新鮮,是啊,莫非上蒼也知曉,今天我們要迎接幾位當年的親密戰友,而今卻是遠方的客人。
在位於牡丹江西五條路名為,“滿東涮烤店”的二樓雅間裡,這是一個特殊的知青聚會,在座的七個人,四十年前是同一個知青部落的成員。倪、蔣、是來自上海市的知青,王是來自北京市的知青,白是來自哈市的知青,陳、劉、和我是來自牡市的知青。這是一個沒有組織,沒有約定,甚至可以說是突如其來的聚會。還記得聚會的前一天晚上,電話裡傳來蔣的聲音,“寶珍,王他們來了”,要我一定去參加聚會。那一刻起,我就再也無法平靜下來,黑土地,北大荒,第二故鄉,知青部落,兵團戰友,清晰的如同一面鏡子,那麼親切,那麼難忘,那麼令人嚮往。
有人說:“愛情是個永恆的話題,”而知青間的愛戀更加值得回味,成功者乃幸福者,是的,十幾年艱苦歲月的摸爬滾打,共同的革命理想與信仰,把他們緊緊地聯絡在一起,近乎相同的年齡,相同的文化素質,相同的人生經歷和相同的興趣愛好,是他們堅實牢固的感情基礎,他們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同甘共苦,他們十分珍惜在那漫長的艱苦歲月中建立起來的真摯感情,在座的陳、蔣就是幸福的一對,知青大返城時,蔣放棄回上海的機遇,隨同丈夫來牡丹江這座小城安家,對於一個自幼生長在上海這座大城市的她來講,真是令人佩服,她依然放棄上海優越的生活環境,遠離父母家人,隨丈夫生活在牡丹江這座無法與上海相比的小城市,割捨不去的正是那段艱苦歲月中建立起來的純真友情與戀情。他們有一雙可愛的兒女,都是大學畢業生,有著各自的事業和工作。夫妻兩人做著規模不小的鋼材生意,應該說,他們事業有成,生活幸福。是的,他們的成功與幸福都寫在臉上,真的令人羨慕。
知青情緣是個永遠也談不完的話題,三四十年前的故事,似乎已經很久遠,但對我們來講,彷彿就在昨天,那麼清晰,那麼親切,分明不能讓你忘懷,蔣這樣說:“這些真實而感人的故事,足以為孽債寫一部續集。”而只讀了六年半書的我,文化基礎太差,更沒有寫作功底,期待著第二個“樑曉聲'的出現,更希望孽債續集--------《知青情緣》早日與我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