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類相關論文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為人的一生髮展打下堅實基礎。考慮到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在新課程改革中,需對小學教育制定具體的目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小學激勵教育》

  摘 要:針對激勵教育沒有發揮其優勢的問題,經過分析探討激勵教育中堅持實事求是、及時適度、公平公正、激勵教育和課程教學相結合的實施原則,注重提高教師的素質,重視激勵教育,靈活運用激勵教育的方法,樹立合理的激勵教育理念,特別提出懲罰在激勵教育中的合理運用。

  關鍵詞:激勵教育;原則;內在價值

  李秀英在《淺談激勵教育法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一文中闡述了激勵的實質是“激勵是根據人的需要,激發人的動機,使人具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著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活動過程。激勵教育法就是根據這一心理活動過程,以激發、激勵為原則,採取一定的教學措施如激發興趣、提高願望、給予獎勵或榮譽、提供方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學習願望,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規則。”反觀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激勵”並沒有達到激勵教育的初衷,筆者在隨堂觀察中發現:教師激勵有偏重,尤其表現在教師偏重於激勵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而對於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不注重激勵;還偏重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智力、語言智力,而忽視了其他各種智力的培養。同時,教師用同樣的激勵方法貫穿始終,容易造成學生對激勵教育的“疲勞”,學生對於教師的激勵常常會無動於衷,有的學生甚至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怎麼又是一樣的表揚。”

  教師片面、方法單調的激勵不能滿足學生、家長或是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待。

  一、落實激勵教育的實施原則

  教師的激勵教育意識不強、方法不正確將會導致激勵教育得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達到與預期效果完全相反的結果,所以教師不僅要加強激勵教育的意識,而且要明確激勵教育的原則。

  1.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所有的激勵都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教師對學生的激勵,不論是獎勵還是懲罰都應該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獎懲前作為教師不能想當然,更不能根據個人好惡,同時對學生的獎懲要具體。

  2.堅持及時適度原則

  及時是指激勵不要錯過機會,要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不能錯失機會,否則不能夠實現激勵教育的效果。激勵的適度是指不能無功而賞,無過而罰;不能功大而小賞或過大而小罰;不能功小而大賞,過小而大罰;激勵的次數要適當。

  3.堅持公平公正原則

  要做到公平公正,那麼激勵的程度不能與被激勵物件的功過不一致;激勵不能根據教師的好惡而偏袒某一個學生;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和條件;激勵必須做到賞罰分明;激勵必須堅持民主和公開。

  4.堅持激勵教育和課程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激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為了提高激勵的效果,就必須將激勵教育與小學的課程教學結合起來,抓住在教學過程中的機會,在教學中滲透激勵教育。

  二、發揮激勵教育的內在價值

  激勵教育的實質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活力和潛力,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那麼激勵教育如何實施才能更好發揮其內在價值呢?

  1.提高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對激勵教育的重視

  教師是激勵教育的實施者,教師的綜合素質決定了激勵教育的效果和方法,要使得激勵教育獲得應有的效果,應該從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抓起。通過道德教育提高教師的道德素質,並適時對教師的道德素質進行考察,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在學生中能夠起到榜樣的作用,使教師更具威信。同時,還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師開展激勵教育的能力。

  2.準確把握激勵時機

  激勵時機把握得準確與否,極大地影響激勵教育的效果,根據激勵教育的及時性,可以把它分為及時激勵和延時激勵兩種。及時激勵是指在受激勵者的行為出現的當時,即給予獎勵和處罰的教育方式。延時激勵是在行為發生了一段時間後,才給予獎勵和處罰的教育方式。總體來說要實事求是,選擇恰當的激勵時機,從而激勵學生奮發向上。

  3.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改善家庭教育環境

  學校要與學生家長加強溝通,改善家庭教育中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與方法,端正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教育思想與態度,儘量減少不良家庭環境對學校激勵教育以及學生髮展的負面影響。要定期召開家長會,給家長彙報學生在校的情況,彙報學校開展激勵教育的情況,以取得家長對學校激勵教育的支援,以強化學校激勵教育的效果。

  4.適度運用懲罰

  懲罰屬於一種負激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激勵作用,但是懲罰需要適度,不能濫用懲罰,這樣也有違師德。懲罰運用不當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反而起到與激勵教育相反的作用。在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一書中對懲罰有很好的闡述:“As children should very seldom be corrected by blows, so I think frequent, and especially passionate chiding of almost as ill consequence. It lessens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ents, and the respect of the child; for I bid you still remember, they distinguish early betwixt passion and reason: and as they can not but have a reverence for what comes from the latter, so they quickly grow into a contempt of the former; or if it causes a present terror, yet it soon wears off, and natural inclination will easily learn to slight such scare-crows which make a noise, but are not animated by reason. Children being to be restrained by the parents only in viciouswhich, in their tender years, are only a fewthings, a look or nod only ought to correct them when they do amiss; or, if words are sometimes to be used, they ought to be grave, kind, and sober, representing the ill or unbecomingness of the faults, rather than a hasty rating of the child for it; which makes him not sufficiently distinguish, whether your dislike be not more directed to him than his fault.”也就是說,兒童應該很少受到棍棒的懲罰。兒童只有做了邪惡的事情時,才值得教育者去加以制裁,如果他們做錯了事,要改正他們的錯誤只需給點顏色即可;即使有時候不能不責備幾句,責備的話語也應當嚴肅、和藹而又莊重,而不應當匆匆責罵他們幾句了事。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是不能夠運用懲罰,而是要適度運用懲罰,慎用懲罰。

  激勵教育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育教學的效果與目的,通過滿足學生的尊重需要、求知需要等,利用各種手段、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潛能與內在動力,促進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並得到身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秀英.淺談激勵教育法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4.

  [2]李蘭英,陳平文.淺談小學英語教育激勵[J].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4.

  [3]約翰・洛克.教育漫話[M].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