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論文總結範文

  化學課程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責任,化學教師也成為學生科學素養髮展的重要引領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化學論文範文一:高職醫藥衛生類有機化學課程教與學

  摘要:有機化學是高職醫藥衛生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文從教學物件、使用教材、課時安排三方面分析了當前教學的現狀,對如何提高有機化學的教與學效果進行了探討,提出了摸底調查、激發興趣、循序漸進、把握規律、輔導答疑、綜合評價等多種教與學的措施,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有機化學;教與學

  有機化學是醫藥衛生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後續專業課如藥物化學、生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合成、藥理學等課程學習的基礎。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結構、性質,結構與性質的關係、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係以及物質的鑑定、分離、提純與合成方法等,為後續專業課學習提供化學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但是從目前高職醫藥衛生類專業實行文理兼收的招生政策來看,入校來的學生,化學基礎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課上教師普遍反映難教、課下學生普遍反映難學,教學和學習效果均不理想。因此,針對以上教與學的難題,筆者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在此和大家做簡單的探討。

  1教學情況分析

  1.1教學物件

  從對我院近三年的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入校的文理生源資料統計結果得知,藥學、中藥、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各專業學生中,有不到一半的學生是理科生,而在理科生中,僅有15%左右的學生高考選物化。因此,文理生源的差異,以及有無化學學習基礎的差異導致了在有機化學學習中學生上課普遍反映有機化學內容抽象、難學、難懂,教師上課普遍反映一問三不知、內容無從下手、進度趕不上、考試大面積不及格,出現了教師上課“不會上”、學生考試“不會考”的現象。

  1.2使用教材

  教學使用的教材是我院教師主編的醫藥衛生類專業適用的“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教材內容經過濃縮精簡,刪去了晦澀難懂的反應機理、反應歷程、複雜的反應等內容,並且結合專業特色,增加了反應的實際應用和重要的有機物在醫藥中的重要用途等內容,因此,本教材的編寫可以說是專門為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量身定做的。

  1.3課時安排

  對比大學本科教育有機化學的教學課時安排,本科教育有機化學一般分兩個學期至少120個以上的課時,然而高職教育有機化學的理論和實踐課時加起來僅有64~80個課時,因此,課程教學課時少、內容多、任務重。

  2教學對策

  針對以上“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適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有機化學學習有信心、不放棄、興趣高、學得快、學得好,是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1摸底調查、對症下藥

  在開學之初,統計本班學生的文理基礎,以及大概瞭解學生的入學分數段,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除了學習基礎,平時還要善於觀察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生習慣、學習風氣、學習態度等,通過學期初學生學習基礎的靜態摸底以及學期中學生學習心理的動態摸底調查相結合,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動態,對症下藥,因材施教,逐步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心理轉變,輕鬆學習有機化學。

  2.2合理安排、循序漸進

  針對學生入學來的化學學習基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如學生化學基礎比較薄弱,在授課計劃中,教學進度以先慢後快為宜,教學內容以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為宜。避免教學一開始,教師每節課“高速”趕進度,或者花大量的時間講反應機理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將產生“懼怕”有機化學、“討厭”有機化學的學習心理,影響教學效果。例如烷烴章節中,烷烴的命名規則是學生接觸到的有機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命名規則,也是對最簡單的有機物的命名,其他有機物命名加上官能團的命名規則即可,如果在這裡沒有學透、學懂,後期的有機物的命名將遇到攔路虎,因此這部分內容需要多花點課時講解,練習,並且進度不宜過快,儘量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再例如雜化軌道的內容,要求學生熟悉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排布,共價鍵等知識點,如果學生欠缺或者不熟悉這部分內容,教師要花點課時補充或者要求學生提前自學,以便在內容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掌握知識。

  2.3興趣導學、學而不厭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具有原生性動力作用,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刺激著愉快的情緒體驗,有利於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1]。例如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伊始,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學對人類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有機化學在醫學、藥學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有機化學在專業課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等,進而分析當地醫學、藥學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學生就業前景,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專業特點,穿插有機物的發現、俗名的來源,有機物或者化學反應在製藥或者臨床中的應用,“社會熱點”等內容,引導學生不斷地對有機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而不厭。

  2.4把握規律、觸類旁通

  大多數的有機化學教材的章節基本上都是按照有機物的類別來編排的,一般來講,含有相同官能團的化合物具有類似的性質[2],一類物質一個章節,每一章節又是按照“分類、結構、命名———性質———用途”為主線,因此規律性特別強。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把握“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之間的關係,通過一種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掌握一類物質的結構和性質。例如,在乙醇分子中,受羥基吸電子的影響,α-H比較活潑,易發生氧化反應,Cr2O2-7橙紅色被還原為Cr3+綠色,生成乙酸,因此,酒精分析儀利用該反應原理來檢查駕駛員是否酒後駕車,並且從乙醇的氧化反應可以看出,反應實質是含有α-H的醇的脫氫氧化,即伯、仲醇都能發生此反應,而叔醇不能。因此,把握有機化學的學習規律,由點到面、由個別到一般,觸類旁通,學好本門課程。

  2.5手段並用、雙管齊下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概括為:一張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記,學生能緊跟教師的講課節奏,注意力比較集中,但是課堂單調、容量有限;在現代資訊化的課堂上,教師大多利用PPT課件邊播放邊講課,學生看著課件,以聽為主,課堂內容豐富、生動活潑,時而穿插動畫、時而播放視訊、時而展示圖片等,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課堂容量大。但是PPT播放的節奏一般較快,很多同學跟不上播放速度,來不及做筆記或者索性放棄了做筆記,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上課只是聽“熱鬧”。因此,教學中,將兩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有利於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2.6輔導答疑、查漏補缺

  “師者,所以授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解答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是內容多、課時少、進度快、學生層次參差不齊,這也是高校教學的特點,因此,採取以課堂提問、定點答疑、問卷調查、課後作業以及手機簡訊、微信、郵件、QQ群、教學資源庫交流平臺等資訊化手段的輔導答疑方式,一方面可以彌補課堂講授的不足,查漏補缺,及時發現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解決,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另一方面通過輔導答疑,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情感,避免教學中教師“自我感覺良好”的現象,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2.7評價多樣、綜合考核

  經過了高考“一卷定終身”的學習模式,進入大學學習,課程學習應該更注重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會學習、會應用”的學生,而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因此,在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方式中,評價方式多樣化、過程化、個性化,有利於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學生課程以綜合成績計算,包括:平時表現,如課堂活動的參與性、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考勤、作業的完成情況等;測驗和期中成績,如平時的各項考試成績都關係到最後的總評,因此,一次考試差,亡羊補牢還為時不晚,讓學生看到希望和機會;實驗成績,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動作操作規範、小組協作能力、實驗現象觀察、資料的記錄和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在學期中,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安排課外活動,如查閱資料寫報告、自主設計實驗線路、調查訪問等,都可以從不同方面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後是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以上各項按照適當的比例計算得出學生的期末綜合成績。

  3結語

  在教學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一方面要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專業要求、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及時和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另一方面,學生也要發揮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配合教師的課前、課中和課後教學,理論聯絡實際,做學習的主人,師生共同努力,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曾鳳鈴.試論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J].現代教育論叢,20014:42-46.

  [2]潘華英.有機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2-3.

  化學論文範文二:無機化學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分析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不僅是藥學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藥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結合藥學專業的特點,從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環節,探索了藥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取得較好效果。

  關鍵詞:創新能力;無機化學;實驗教學

  無機化學實驗是藥學專業學生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全面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1]。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原有的實驗內容、手段、方法和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需求。本文在分析了實驗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近些年的教學實踐,從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外實踐等環節,探索了藥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取得較好效果。

  1精選無機化學實驗內容,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無機化學實驗內容較多,合理選擇和組織無機化學實驗內容,是培養藥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1.1優選實驗內容是創新的先導

  藥學專業無機化學實驗的教學目前只選擇一些重複性好,操作簡單的內容,驗證性的實驗多[2],綜合性的實驗少。驗證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記憶現有理論知識是相對有效的,但考慮到藥學專業的特點和無機化學實驗課時數的限制,對於性質類似的或實驗方法相同的驗證性實驗,我們只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進行操作,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實驗技能又節省了時間。除了篩選、合併驗證性實驗之外,我們增加了綜合性和應用性實驗,這些實驗的內容和實驗材料更貼近藥學專業,使學生領悟到學以致用,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2組織實驗內容是創新的載體

  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組織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由於中學實驗條件的限制,大多數學生的實驗基礎比較薄弱。因此無機化學實驗教學首先安排的是驗證性的內容,如:物質的稱量和食鹽的提純。這兩個實驗涉及到稱量、加熱、溶解、蒸發、結晶、常壓過濾、減壓過濾等一些基本操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後再安排磺基水楊酸合鐵Ⅲ的組成及穩定常數的測定,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鐵等一些綜合性實驗。最後安排一個開放實驗,讓學生在掌握基本實驗操作的同時具有科學的實驗思路,不僅知道如何操作實驗,還懂得如何設計實驗,為以後更好地從事生產工作並具有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改進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方法,為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搭建平臺

  2.1講授法與探究法相結合

  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講授法比較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3],我校錄取的學生來自全國不同的省市,有的同學在高中甚至連一個實驗都沒有自己親自操作過,動手能力很差。為了克服來自不同地區學校的學生實驗基礎參差不齊的現象,對於一些基本操作,如稱量,滴定,儀器的使用等都適合用講授法來進行教學。而對於綜合性實驗,學生缺少主動思考的積極性,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我們採用了探究式教學方法。在探究式學習為主的教學中,更強調教師適時、必要、有效的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例如,磺基水楊酸合鐵Ⅲ的組成及穩定常數的測定實驗中,一部分同學採用高氯酸和鐵離子溶液做參比操作,另一部分同學選擇用磺基水楊酸和鐵離子溶液做參比完成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的結論是一致的。可見,培養學生實驗能力,首要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實驗的熱情,同時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這樣才能發揮出學生創造性思維。

  2.2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

  多媒體技術具有強大的輔助教學功能,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的結合起來[4],即能彌補板書的單調與枯燥,又能夠強化實驗教學效果。無機化學實驗中經常需要使用一些操作較為複雜的儀器裝置,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等,這些體積較大的儀器不能放置於講臺上,教師在講解時很難結合實物演示,即使是在儀器前進行的示範性操作也只能保證前排的學生或者少數站在教師身邊的學生能看清楚,大部分學生對於儀器內部結構及具體操作細節掌握不夠,實際操作時錯誤較多,影響了授課質量及學生對實驗技能的掌握,進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5]。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無機化學實驗儀器放大,讓全體學生能多角度、直觀地瞭解無機化學實驗儀器的構造細節、儀器規格以及使用方法。教師還可以利用動畫技術模擬無法直接用實驗演示的無機化學實驗現象、實驗過程。教師亦可利用模擬實驗進行實驗操作的方法演練和細節指導,強化實驗條件的控制和注意事項等完成實驗的關鍵問題。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學生感覺所學知識太窄,工作中用不上等問題。

  3增設無機化學開放實驗,為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供支援

  無機化學開放實驗突出開放、設計和創新的理念,把多個知識點融合並應用於藥學領域,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興趣,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3.1選擇實驗課題

  無機化學開放實驗課題是由教師根據實驗室目前的條件,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藥學專業的特點確定的。如,胃功能調節劑-馬來酸曲美布汀含量的測定。教師在實驗開課前四周公佈實驗課題,學生可以根據實驗的難易程度、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實驗內容,選擇同一個實驗課題的4名學生為一個實驗小組。無機化學開放實驗,可滿足不同水平和不同層次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渴望和要求,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2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選好實驗課題後,通過網際網路或圖書館查閱相關的文獻,瞭解和掌握與課題有關的實驗方法,並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驗課題要求和實驗室條件,提出具體的實驗方案,包括實驗前期準備、實驗條件要求、實驗計劃進度等。經由小組討論後,設計出最佳實驗方案,交給指導教師審閱,指導教師對該實驗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實驗方案的設計過程給予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其創新思維和創新潛能可以得到盡情的發揮。

  3.3進行實驗操作

  無機化學開放實驗鼓勵學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實驗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如準備實驗試劑,安裝和除錯實驗儀器。這樣學生既瞭解實驗的準備過程,也學到了很多實驗課中沒有的操作技能,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實驗過程中指導教師應該避免手把手教的指導方式,多讓學生自己動手。但指導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驗過程,著重引導學生如何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用來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3.4分析實驗結果

  無機化學開放實驗結束後,每個小組由一名同學彙報實驗結果。指導教師與小組成員共同分析和討論實驗過程出現的問題,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所需採取的措施。最後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中除了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果之外,還要對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過程進行總結。這種開放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供有利的支援。

  4結論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對基礎知識的否定,我們強調創新能力培養的同時,也強調學生要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自2014年10月份以來我們課題小組以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指導思想,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經過兩年多實踐,學生普遍反映課堂更為生動,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華侃,於秋泓.醫用化學實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2.

  [2]張麗,公維民,劉麗波,等.大學化學實驗課程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624:44-45.

  [3]羅雅晶.探究性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比較研究[J].河南科技,20122:45.

  [4]劉豔菊,楊懷霞,王霞,等.無機化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探究[J].教育研究,201108:174.

  [5]龍昱,粟敏,陳琳,等.多媒體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1:88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