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總結

  中小小學生的教育尤為關鍵,健康生活是大家想要追求的,因此就顯得十分重要,下面小編就準備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學年多來,我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校領導、老師的大力關注下,始終堅持做好日常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幫助學生培養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在規範性、有序性、系統性、生動性方面取得顯著的進步。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課程改革的重要一環。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有利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體開展。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規範課堂程序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首先,為了給學生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機會,我們調動了所有可用的資源,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諮詢的時間。

  其次,繼續轉變觀念,從“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教室為中心”的舊框框中解脫出來,真正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用為中心,以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是課堂的組織者和設計者,課堂程序的引導者。本學期,我們努力設計好每一堂心理課,儘量做到以活動為主,以學生的體驗為主,在心理教育課堂中運用錄影、音樂、討論等多種手段。這樣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學生在課堂程序中都有發言的機會,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真正做到全體學生參與,學生在熱烈有趣的活動中情感得到體驗,行為得到訓練,同時他們在活動中相互合作,相互溝通,增進了學生間的人際信任和合作觀念,使課堂環境更加融洽,課堂效果更加明顯。

  以上的改進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真正成了學生放鬆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劑,也達到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目的。

  二、紮實工作,拓寬渠道,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1.專門教育與學科滲透相結合。強調學校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廣大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礎上,各科教師聯絡自己所任教的學科適時、適度、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使各科都能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2.集體指導與個別疏導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使全體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結構,為學生當前生活及將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實施過程中,定期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集中指導,提高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普及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教會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而個性問題與特殊問題需要進行個別輔導,多渠道地為學生提供心理服務。服務形式有:

  1.面談。我們對心理輔導室進行了重新佈置,完善了輔導制度,力求為學生創設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如果學生有某種心理問題和困惑,可直接到輔導室找老師談心交流。

  2.電話輔導。如果學生有某種心理問題,又覺得不便與輔導老師口頭交流的,就通過“心語熱線”聯絡溝通。

  3.個案分析與工作總結相結合。學生個性的差異性、心理問題的多樣性決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視個案分析與研究,做到因材施教。為此我們建立了一份諮詢記錄本和師生的心理檔案。把學生中出現的心理狀況及解決辦法及時記錄整理,分析瞭解各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把準教育脈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4.學校指導與家長配合相結合。學生生活的環境主要是家庭和學校。學校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但不可忽視家庭因素。據調查,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氣氛,不同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何採取民主型的教養方式,營造和睦、溫馨的家庭氣氛是家庭教育首要問題。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贏得實效,必須贏得家長的支援。我們著力修築學校與家庭之間溝通的橋樑,開辦好家長學校,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識,交流先進經驗與做法。不定期召開家長會,共同探討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形成學校、家庭教育合力。

  篇二

  社會不斷髮展,學生要經受住來自各方面的不良影響,有賴學校、家庭、社會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其中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起主導的作用,我校就這些方方面面進行一些探討。

  一、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容易民發生心理行為偏差。

  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漠視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必須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中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

  1、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

  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 語文、思品課可以陶冶學生的心靈,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數學、自然可以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體育課可鍛鍊學生的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這裡著重指出,我校充分利用思品教材:這門課程是從德育的高度,以非智力因素的品質修養為主,集品德和心理知識學習、培養能力於一體,重在心理訓練和行為指導的課程。

  2、聯絡家庭,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才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等行為。然而,由於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矯正,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科學、關心社會、關心他人,

  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3、充分利用其他的各種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還利用各種報刊雜誌的有關文章,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教育。如某日報《謹防“黃”從口出》一文告誡人們不應看黃色書刊和錄影,更不應嘴巴擴散黃色病毒,敗壞社會風氣。這對一些愛說粗口的學生很有教育意義;或利用報刊雜誌上的心理測試韙,進行測試,使學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②開設心理諮詢活動,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可由各年級優秀學生組織成小記者的諮詢小組,共討成長中的煩惱,通過師生之間的朋友式的交流,既解決了學生因學習方法、成績等方面產生的困惑,又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並通過建立“悄悄話”信箱,學生們如有什麼疑問,可以隨時把自己的心裡話或疑問以書信形式投入信箱,並很快能得到諮詢回覆,引導學生、疏導學生,或接受個別諮詢。

  ③學校還努力建設好校園文化陣地,做好宣傳廣播,新星電視臺,辦好宣傳欄、黑板報等,使學生時時處處受教育得鞭策。

  實踐證明,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絡,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篇三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只有不斷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撥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才能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我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中,在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績,下面將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做一總結。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首先我們明確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思想,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了學校德育工作計劃之中。學校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旨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從而達到全面發展這一總體發展目標。

  二、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情況:

  一領導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認識到位,組織落實:

  1、認識到位:學校領導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時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不斷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需要,是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的需要,是為學生終生不斷進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的需要。

  2、組織落實: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是嚴密的。校長掛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管德育的副校長直接負責,德育處具體負責組織實施,領導機構的建成,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組織上的保證。

  3、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規劃中,不論是學年還是學期工作計劃都將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學校重點工作之一, 每學期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計劃,期末對一學期以來的整體工作進行總結,做到有總體規劃,有實施過程,有經驗總結。

  二培養師資,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員落實:

  1、學校從普及入手,重點培養骨幹。

  2、心理教師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保證。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化,我校有兩名心理諮詢教師,兼職心理教師三十多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人員上得到較為充分的保證。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做法:

  1、在初中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將心理學的基本常識直接引進課堂,來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學校一直在初中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課已成為我校學生的必修課。根據實踐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行編寫了心理教育教材。心理課的基本內容是:學習輔

  導、健康情感輔導、人際交往輔導、適應性輔導、自我意識輔導和自信心輔導等。每節心理課都要圍繞一箇中心,對學生進行情感、意志,及人際交往等方面進行指導,並運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設想法等方法,在老師精心設定的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認識矯正、人格重塑、心理調適等。

  學生在學習了心理課之後,學生反映用心理課講到的觀點,處理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較為順利。學生反映通過心理課對於少年期的心理變化有了充分的準備,在困難面前能樹立自信。上課時能用合格聽眾的標準要求自己。處理同學之間關係上能退一步,讓一步,同學之間的小矛盾不用老師,自己就可以解決了。同學之間如何建立友誼,要講原則、方法;現在做事常常問一問為什麼,做一做分析再去行動……。

  2、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針對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況、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開展專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針對學生性心理出現的一些心理偏差,進行青春期性心理講座。青春期少男少女都處於心理和生理尚未穩定時期,且在極不穩定的變化中,個性在繼續形成。我們提倡健康、適度的異性同學交往,要知道對異性夥伴的好奇、關注、好感及相互交往的願望是正常的。但不要在這方面用過多的精力,因為還有許多事情等你去做。針對學生面臨中考問題,開展畢業生考前心理輔導等專題心理講座。這些講座著重在對學生考試心理與考試技巧方面進行指導,包括考試動機的激發與考試技巧的應用,幫助學生較好克服考前心理恐懼與焦躁以便更好地在考場上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為了幫助學生克服考試焦慮的心理障礙,進行考試焦慮的心理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進行《如何戰勝考試焦慮現象》系列心理講座,系統的向學生介紹什麼是考試焦慮,和同學們一起分析造成考試焦慮的原因,介紹排除考試焦慮的方法。並按照學生考試焦慮程度,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輔導,進行系統的放鬆訓練。經過輔導和訓練,絕大多數學生消除了考試焦慮現象,以積極的心態完成升學考試。

  3、在教師中開展心理教育知識的普及工作:

  我校在教師中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工作,以心理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為重點,不斷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這些教育活動使全體教師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論,提高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並在工作中加以應用,有力地推進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4、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對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後,我們將家長請到學校,請有關專家向家長進行情況反饋,讓家長了解孩子心理特點,分析優勢和不足,並和心理老師交換意見,共同制定幫助孩子完善心理品質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利用家長會契機,舉辦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教給家長一些常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庭教育更貼近學生的心理,通過講座還使家長了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


看過了“

1.心理健康教育課心得體會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得

3.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5篇

4.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5.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