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自主學習中心理學理論的重要性論文
由於大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語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當,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學獲得知識、提高能力。而認知心理學理論恰好在這方面為教師提供了科學的指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試論自主學習中心理學理論的重要性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試論自主學習中心理學理論的重要性全文如下:
摘 要 學習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既包括人類學習,也包括動物學習。廣義學習是指個體在活動中通過經驗引起的行為或心理的相對持久變化的過程。狹義的學習僅指學生的學習。教育學的“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適應性變化。心理學的“學習”是指學習者因實踐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
“自主學習”在中國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學習論領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對當前中國整個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一、操作注意理論
20世紀80年代以後研究者針對這些子過程開發出了比較成熟的教學干預技術。操作主義強調外部環境對自主學習的制約作用,關注學習行為與環境之間的功能關係。
二、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自主學習理論可以追溯到羅傑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和學習思想。20世紀80年代以後,一些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對自主學習的內在心理機制做了系統深入的分析。他們認為,自主學習是個體自我係統發展的必然結果,自主學習受自我係統的結構和過程的制約。自我係統的結構包含自我概念、自我價值、自我意向等成分。其中,自我概念是影響自主學習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所謂自我概念是指個體對自己的信念,實現或改善自我概念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動機。影響學習者自我概念包括知識、能力、技能的認識以及控制動機、認知情感的能力。影響自主學習的資助過程包括計劃、設定目標、選擇學習策略、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這些自我過程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自主學習的質量。自主學習一般遵循三個步驟:設定目標,制定計劃和選擇學習策略,行為執行和評價。
人本本主義自主學習理論強調教學以教會學習為主,他們既把自主學習能力的獲得作為學習的目標,又把自主學習作為學習的手段。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措施中,強調分組教學,建立自由度很大的學習小組,學生自由結合,共同學習,互幫互學。
三、言語指導理論
言語的自我指導論是著名心理學家、維列魯學派主要人物維果茨基和魯利亞提出和發展起來的。這一理論認為,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言語的自我指導過程,是個體利用內部言語主動調節自己學習的過程。他們把兒童的言語發展分為外部語言、自我中心言語、內部言語三個由低到高的階段。並指出,就兒童的學習活動來說,在外部言語階段主要是由外界的社會成員的言語來指導和控制,在自我中心語言階段主要靠他們對自己的出聲言語即自我中心的言語來調節,而在內部言語階段,學習主要由他們的不出聲的內部言語來指導和控制,因此自主學習實際上是兒童言語內化的結果。
四、元認知理論
元認知概念是弗拉維爾最早在1976年提出來的。簡單地說,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果的意識與控制。弗萊維爾認為,元認知包括三方面內容: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控制。
自主學習實際上是元認知監控的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自主學習要求個體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該理論還認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課堂教學方法的制約。他們主張採用三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一是,直接的教學;二是,採用同伴輔導和學習問題討論等方法,幫助兒童建構自主學習理論;三是,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合作中交流學習經驗,豐富自己的學習理論。
五、資訊加工理論
自主學習的資訊加工理論是以加拿大心理學家溫內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提出的,該理論用資訊加工的控制論來解釋自主學習。他們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迴圈反覆的檢驗,如此反覆,直到達到對資訊的理解和接受。資訊加工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自主學習的動機主要來源於自我信念,即結果預期、效能評判、歸因、誘因和價值觀等方面。這些動機因素與外界的資訊一樣,在個體的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如自我監控的準確性、自我評判的有效性、學習策略的運用等,存在發展上的差異。
自主學習觀是在對傳統學習理論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完善的,具有科學性、主體性、創新性等特點。研究自主學習,在理論上有助於使我們從新的、動態的角度去認識學生學習能力的實質、結構和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