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心理學與園林的相關論文

  將環境心理學研究成果運用到園林設計中,解決了許多除設計因素之外的現實問題,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景觀影響。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環境心理學與大學校園景觀設計》

  摘要:我國在實行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後,科學技術對國民經濟的提升作用日益明顯,高等教育的發展也被大眾所關注。由於在校學生數量的快速上升,很多大學原有的老校區已經很難滿足學校的發展要求。因此,很多大學都開始了一系列改擴建工程,大學校園的分類與教育模式也隨之不斷細化。多種形式的空間在大學中並存,不同的學習、生活、工作方式在校園中交叉碰撞,給當代的大學校園建設帶來了新的問題與思考。環境心理學中關於校園的認知地圖,以及領域性與場所觀念的研究對於新時期的校園空間設計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校園景觀;環境心理學;空間場所

  中圖分類號:TU984.14文獻標識碼:A

  隨著眾多高校新校區建設,大學校園的景觀規劃工作顯得日益重要。特別是現代大學校園空間較之老校區無論是在校園的教學、交往和生活等具體空間的設計上,還是從校園整體規劃的理念和模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能為師生在新的校園環境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成為每一個校園設計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與所處的物質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揭示各種環境條件下人的心理髮展變化規律。就校園景觀設計而言,現代大學校園環境呈現出整體性、自然性、人文歷史性和綜合性等多種發展趨勢。

  1.相關理論

  1.1校園環境的意象與體驗

  意象指的是“對於曾經接觸的過事物在記憶中重現的形象”。校園意象則是在校園中不同使用者的行為與具體的校園環境產生相互作用,並在記憶中重現出某種場所的形象。這種具體的場所形象就可以稱為“校園認知地圖”。

  1.2領域行為

  與個人空間相對,領域是可見的,相對固定的、有明顯的邊界。領域性是指以個人或群體為滿足某種需要,擁有或佔有一個場所或一個區域,並對其加以人格化和防衛的行為模式。

  1.3場所與參與性

  環境最具體的說法是場所。很顯然場所不只是一個抽象的趣味概念而已。我們通常所指的場所一般是由具有物質的本質、形態、質感及色彩等具體的物所組成的一個整體。這些物的總和決定了一種“環境的特性”,從而體現出某種場所的本質。

  2.環境心理學在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2.1重視校園意象營造

  卡普蘭對環境偏好模型組織研究的結果表明,場所中的景觀要有易於辨識性。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複雜性。

  隨著眾多大學新校區以及大學城的建成,其已經成為城市形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大學校園類似城市中的區域,兩者都屬於中等尺度環境。一方面,從功能性要求來看,校園功能區域的劃分應明確,具有良好的方向感,使人能夠清晰地辨識校園中不同場所的方位,便於人們選擇最佳的路徑。同時,由於校園環境的特殊性,對於人文精神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失的。

  2.2校園的中場所精神

  景觀設計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與建築更加註重內部空間的設計與使用相比,景觀空間的邊界劃分則相對模糊,想準確地表達出對某個空間場所的感受有一定的困難。

  現代大學無論是校園面積還是在校生數量都比之前有了很大增加,這就意味著師生在校園不同的場所環境下參與活動的機會大大提高。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一書中將人們常見的活動分為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社會性活動三類。而這三類活動都會受到周邊場所環境或大或小的影響。作為校園活動的場所空間,無論是室內還是戶外,每天都要容納不同的群體在其中進行多種活動,注重校園場所的環境質量,提升人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校園中的場所具有真正的意義。瀋陽建築大學校園中獨特的稻田景觀正是這樣一處具有良好景觀效應的校園戶外空間場所設計。設計師巧妙地運用了原有農業用地的良好種植條件,使用當地鄉土植物作為基本的景觀構成元素,隨著季節交替,景觀也隨之產生豐富的變化。不僅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景觀效果,也使人與自然的關係恰當的融合到校園的整體環境之中,激發了人們在其中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瀋陽建築大學的師生根據季節變換組織插秧、收割等活動,並邀當地的中小學生參觀稻田景觀,充分體現了參與性在場所空間中的不可或缺。

  2.3明確校園的使用人群

  在大學校園中人的基本行為大致可分為:學習、研究、活動、生活四種類型,而產生這些行為對環境的需求各不相同,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與心理髮展理論,需求層次欲高所涉及的社會環境欲廣。而心理學家列文則指出,人的行為是人的需要和環境兩個變數的函式,行為是人自身動機或需要作出的反映,其受到周圍客觀環境的影響。例如,具體功能性的使用更多是涉及到不同型別建築的內部空間,而交往、運動則可能更多地使使用者外空間。可見,空間影響著人的種種活動,並對人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3.結語

  現代大學校園空間結構組織日益複雜,校園景觀設計也成為了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如何營造出符合師生需要的校園環境無論是對於設計人員還是以後的使用者都具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校園景觀在整體規劃設計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校園環境對師生行為模式的影響,充分了解在不同環境、空間、場所中的行為特徵和行為規律。從師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營造宜人的校園空間環境。

  參考文獻:

  [1] 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2] 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3] 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華夏出版社,2001.

  [4] 宋澤方,周逸湖,大學校園規劃與建築設計[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5] 胡昱,高校校園規劃與建設[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劉子意1985.11-,男,中國礦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010級研究生,景觀設計專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