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幼兒美術教育並不以培養畫家為目的,它對幼兒進行心理、人格和情操的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也是一種全面育人的教育。幼兒美術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美術活動,因為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記憶力和想象力及觀察能力的提高

  對於幼兒毫無“藝術感”的繪畫,我們往往會覺得是一種塗鴉,看不出畫的是什麼。其實,如果幼兒繪畫的畫面符合大人的審美觀,那就不是幼兒繪畫了。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可能幾根線條就是一棵樹,一個圓圈就是一朵雲,我們不能理解幼兒的畫面是因為思維方式的差異。古時的甲骨文就和幼兒時期的塗鴉很像。

  幼兒在塗鴉時,也是將自己腦海中對於一些事物的記憶用自己的方式抽象地表達出來。有時候大人之所以看不懂幼兒的畫,是因為兩者的想象力和認識能力有差別。大人世界裡的事物一般都是中規中矩的,而幼兒不一樣,他們的世界裡太陽會唱歌、小貓會跳舞、電視機會長出腳,這正是幼兒想象力的表現。當你的孩子拿著自己的畫說:“看我的超級奧特曼。”這時請不要說畫得不像或者畫得不好,因為這是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畫出來的事物,有時生活中大人不屑一顧的事物在幼兒眼中會以特別的形象出現,這也是提高幼兒觀察能力的一種方法。

  上課從不教畫法,孩子們大都是在畫著玩時,不知不覺地上了我的“賊船”的。當孩子們畫好一幅很漂亮的畫時,他自己並不知道用的是哪“一路”招數。

  藝術這東西就這樣,你越是急於想找它,它越是不想見你繪畫更是一種思維活動繪畫更是一種思維活動。當你不急了,神情放鬆了亂塗亂抹時,它又悄悄地自己找上門來,孩子的畫更是如此。

  沒有畫法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沒有技巧的技巧是最好的技巧,不留痕跡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兒童在畫畫時亂塗對孩子來說不是壞事,這正說明孩子是無拘無束的。我以為,在孩子初試繪畫時,在教學上應“先放開,後治理”在“亂中求治”,而不是一開始就給規矩。

  幼兒情緒的及時宣洩

  教育家迪斯特•韋赫指出:“畫1小時獲得的東西,比看9小時獲得的東西還多。”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心理學家在治療時讓病人先畫一幅畫的原因。在兒童心理學中也有這麼一項內容,即通過幼兒的繪畫看出幼兒心理疾病的根源。幼兒有著天性的童趣和強烈的表現欲,他們喜歡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在紙上,當他們的語言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時,會通過手腦結合的方式來畫畫,可以說,每一幅畫都是幼兒內心世界的寫照。如果幼兒塗鴉的線條生硬、重疊,顏色暗淡,說明他當時情緒不好;相反,如果幼兒塗鴉的線條豐富、柔和,色彩明亮,則表明他當時的心情還不錯。

  當孩子想要畫一件事物,卻不知如何表現時,請您以“言語”來引導他做畫。例如:孩子想畫“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討論大象的特徵,若能輔以圖片或書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帶孩子到動物園觀看,都能加強孩子對畫作內容的表現慾望及構成概念。然後,鼓勵孩子以基本形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別做頭部、身軀、四肢的描繪。“想一想,大象的頭和長長的鼻子像什麼形狀?圓形還是長方形?”“很好!身體又是什麼形狀呢?”“長方形。”若要進一步豐富孩子的畫作內容,則可和孩子共同討論分享,掌握何人、何時、何地、何事的原則,對孩子做言語上的刺激。

  使左右大腦同時開工

  在平常生活中,動手能力主要開發的是人的左大腦,而在畫畫的時候,我們需要思考畫什麼東西、應該怎樣畫,並對雙手進行控制,這些會促進左右腦的智力開發。在繪畫時,對顏色、形狀和構圖等的思考,無意間培養了幼兒的判斷、認知能力,這對幼兒右腦的開發也是很有好處的。繪畫可以讓幼兒同時活動左右腦,在繪畫過程中,幼兒會不斷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維和方式,讓左右腦同時工作。

  2至3歲的幼兒繪畫基本上屬於塗鴉,3至4歲的幼兒對事物的描繪逐步有了一定的形,5至8歲的幼兒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可以自己掌控畫面了。從簡單的塗鴉開始,幼兒就在不斷創新,從大量的兒童繪畫作品及其創作過程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幼兒美術教育對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如,讓幼兒創作出一張游泳的繪畫,幼兒如果遊過泳,肯定對游泳有一定的瞭解,他會回想游泳需要注意什麼,自己在游泳時穿的是什麼衣服,游泳池旁邊還有什麼其他東西,潛水時眼睛不敢睜開,或者水進眼睛時自己是什麼感覺,等等,幼兒只有親身經歷過游泳才知道這些,同時這也是對幼兒記憶力和觀察力的培養。

  遊過泳之後,幼兒自己心裡肯定有了對游泳的看法,是喜歡還是討厭,要是喜歡,他畫這幅畫時可能就會用比較明亮的顏色,要是不喜歡,可能會用暗淡一點的顏色,這正是幼兒情緒的一種宣洩。綜上所述,幼兒美術教育在幼兒的發展和成長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