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教育心理學論文範文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關係到人才的成長、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強盛。如何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斷探索中,其中包括借鑑心理學的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教育心理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教育心理學下的思想政治教學研究
現代社會正處於轉型發展期,各種思想相互碰撞,給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帶來巨大挑戰。不少青少年道德觀念淡薄,出現很多不良行為甚至是危害社會的行為。一些關於思想政治教學的調查報告顯示,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沒有什麼興趣,教師在上面講得口乾舌燥,下面沒有幾個學生認真聽講,他們不是昏昏欲睡就是做別的事情。尤其是手機、平板電腦等各類電子產品,誘惑著學生本來就不易集中的注意力。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是思想政治教師應該思考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師需要關注對學生的心理引導,從教育心理學視角研究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施。
一、教育心理學視角下思想政治教學的內涵及價值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的學科性質及學生特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本是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絡的一門學科,然而現實中許多學生並不能認識到思想政治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也不重視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認為政治課枯燥無味,或者認為政治學科僅僅是“背誦了就能得高分”。如何讓高中思想政治更有“味”,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教師要認識到,中學生有著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取向,不能把他們當成一塊“白板”來對待;要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就要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尊重他們的想法,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動向,增強教學的時代感、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價值認同感,讓學生在情感上樂意參與教學,進而讓學生掌握完整的學科知識理論體系,達到德育的預定目標。
二教育心理學視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意義
很多學生受實用主義的影響,戴著有色眼鏡來看政治課,認為學政治是被洗腦,尤其是部分選擇學理科的學生;也有學生依據簡單的經驗主義給思想政治戴上“枯燥無味”的帽子。如何讓這些學生放棄傲慢與偏見,正視思想政治的學科價值,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區別對待不同學科的意義和價值。政治學科不僅在於知識本身,更是觀察事物的工具,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於自身成長為一名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這些認知不能靠簡單地灌輸就能讓學生理解並接受,而是需要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前提下,運用心理學知識並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概念多且雜,一字之差其義大不同,理論內涵深刻,導致一些學生學習高中思想政治時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卻找不到提高效率的方向。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運用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做好概念教學,由概念到觀點,注重學生的價值認同,再由觀點到理論,注重體系的構建。讓學生在想學的同時有目標有方向,更能掌握有效的方法。
二、教育心理學視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施
一充分分析學情,基於學生認知展開教學設計
首先,充分掌握學情,打破學生的各種傲慢與偏見。不同成長背景的學生有著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比如有些理科生基於“功利主義”放棄政治學習,事實上他們對思想政治科目的內容及性質並不瞭解。筆者給理科生上第一節課時,設定活動讓學生體驗,對比文科生與理科生不同選擇背後的不同思維方式,如引用《南方週末》文章《十年之後:文科男VS理科男》,通過展示幽默風趣的圖片,以及復旦投毒案中林森浩對自我問題的剖析,讓學生明確理科生同樣需要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教師也可以順著“功利主義”的角度分析學習思想政治的必要性,如大學通識課、考研、找工作這些與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同樣需要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所學知識。對於文科生,爭取對所有學生展開一對一聊天,瞭解學生對思想政治的感受和看法,瞭解其在學習中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摒棄一些對思想政治學習不利的觀點,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有效學習方法。其次,教學設計要符合教育規律及學生的認知規律,貼近生活實際,做到新穎獨特。教師在充分掌握學情的情況下,基於學生已有認知基礎進行符合認知規律的教學設計,新授課充分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做好概念教學,再由概念到觀點,注重學生的價值認同;複習課由觀點到理論,注重體系的構建,梳理易錯易混知識點。發揮自身創造性,設定新穎獨特的匯入及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探索。比如《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的教學,筆者先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依次把抽象的基本概念“商品、使用價值、價值、價格、一般等價物、貨幣、紙幣、信用卡、外匯、消費、消費觀”形象化。比如“,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學生容易理解,由它延伸出的兩個基本屬性即使用價值和價值,由“價值的交換”延伸出“一般等價物”,由“一般等價物”延伸出“貨幣”,由“貨幣的發展階段”延伸出“紙幣和信用卡、外匯”,由“貨幣表現價值”延伸出“價格”,由“支付價格購買商品”引出“消費”,再引出消費觀等,最後形成有機的單元知識體系。
二營造輕鬆氛圍,開展問題式教學
首先,運用教學語言藝術,察言觀色,靈活應變,營造輕鬆自然且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語言藝術,使理論知識生動起來,同時針對學生的反應,做出幽默自然的迴應,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悅、輕鬆的心理狀態下內化知識。教師的幽默感有兩種,一種是運用語言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生活化,比如把《經濟生活》的教學幽默地比喻成在當前背景下怎麼花錢、怎麼掙錢、怎麼分錢;對於主觀題做題方法的講授,比喻為“進貨”與“出貨”的順利銜接與完成“,進貨”即內化所學知識,需要理解與記憶,“出貨”即準確審題並結合社會生活經驗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另一種是幽默迴應學生的表現,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其次,開展好問題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一節課如果沒有問題,只是教師自問自答,學生沒有自我思考的空間,那麼學生很容易腦疲勞,注意力分散,無從談“開心”地內化知識,更難以達成德育目標。教師需要依據學生已有認知進行設問,並根據學生的具體回答層層遞進,營造共同探索的氛圍。例如《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一課,筆者讓兩位學生板書最近兩天所購買的物品及相應的價格,然後用層層遞進的四個問題探究完成本節內容的教學:
1.這些東西在買之前、買的過程中、買完之後在經濟角度看有什麼不同?商品
2.我們為什麼要去買東西?使用價值
3.為什麼以不同的價格交易成功?價值
4.我們拿什麼去購買?貨幣
三深化理論實踐,及時反思並加以調整
教師需要不斷深化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知,不斷探索,經由實踐的再認知,為學生學習提供後盾,比如引導學生利用艾賓浩斯遺忘規律科學複習。在反思中調整教學實踐,在不斷調整中滿足個體需求。注重細節到系統的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達到德育目標,提高理論學習的效率。比如《市場配置資源》一課,筆者從資源是人力物力財力,對比資源的有限性到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並以牛奶的生產、銷售、消費為例開展活動,讓學生明確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不同機制的區別。大部分學生做題沒有障礙,但個別同學卻茫然了,因為材料中不再是牛奶,而是勞動力、資訊等其他資源。經過向學生了解情況並回顧新授課的記錄,筆者發現,這些學生其實並不清楚“資源”的確切內涵,他們固守教師授課時所營造的情境,換成其他的東西就無法用市場配置資源的知識進行分析。因此,教師在教學反思後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打破學習障礙。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論文
1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係
1.1在教育內容上具有相同點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簡要來說主要有政治理論教育、主旋律教育、三觀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等健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另外,教育重點放在了完整的人格的塑造,通過教育,學生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理想上的追求,他們的形成法律意識、時代意識與自我意識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在人際交往上能較為成熟,大學畢業學會求職就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學會如何增進自己的心理健康,當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及時的進行調適的方,把異常的心理因素去掉,形成正確的心理現象,側重點燭對學生的性格塑造,形成良好的物我發展能力,能適應當今的生活,在就業方面有自己的愛好與主見。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傾向沒有那麼強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上也有人生觀、世界觀等思想問題與發展問題的諮詢與指導,也具有少許的政治因素。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能對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等各個方面具有間接性的教育與指導,從心理教育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方面的良良性變化。
1.2具有互補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二者能功上的差異也造成了他們之間具有互補性的一面。從心理、思想、行為三者相互的關係及其相互轉換來看,心理狀態健康與穩定能形成良好的思想覺悟,開始優良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的基礎,對於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具有很好的幫助。思想政治教育雖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德育水平,讓學生形成鮮明的思想覺悟與高尚的道德品質,但是,學生的良好思想政治品質提高了,也會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過來,雖然心理健康重在育心,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有助於學生較快的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
育結合的必要性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必須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共同發揮教育的功能,所以,對二者進行整合是必然的,使之發揮最佳的育人功能。
2.1心理健康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支援
目前大學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能力,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夠的,其實,這是一種教育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讓教育本身的內容形成學生內在的品德和自覺行為,不是那麼簡單的,如果藉助心理活動的調解,才會更有效的完成道德內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質或心理要素的培育。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教育的補充,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
2.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擴充
我們以往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重視學生對自然的認識、社會的認識、國家的認識,重視當自己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發生衝的時候如何去處理。但是很少讓學生認識自己、如何處理自己與別人的關係、如何學會正確的生活等方面關注不夠。隨著時代的變化,大學生的心理狀態處於不穩定的時期,他們的的社會心理問題也變得非常嚴重,需要要良好的心理品質以適應變化較快的社。產生這種心理變動的因素是思想方面的起到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時,要結合心理健康的內容進行教育,內定與目標要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目標,這時,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就得到了發揮,勢彌補了了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進面使得思想教育目標更容易實現,並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生活化,於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綜合素質。
2.3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統分支出來的,以前並沒有受到重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特殊的教育活動,教育目標與內容也相對獨立,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能單獨的來完成,他也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與參與。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結構特點上看,心理機能的正常發揮受到人的本身內在的思想意識的影響,如果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勢必會對心理健康有很壞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實現個體、群體心理健康的手段與途徑,都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導,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為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順利進行。
3心理性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模式
3.1在理論層面上的整合
以科學的系統論為理論指導,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大學生的這兩種教育屬於不同的學科體系,但都是思想教育的大範圍之內,所以,我們可以把二者看作是一個大的整體來進行融合教育,在體質各自獨立的基礎上又體現其互補性,使二者協調發展,而不是把任其中一個犧牲掉。其次,把大學生的生活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育的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就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而教學,這是教學的生活化,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進行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先生就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也就是指學生的生活對受到的教育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3.2在實踐層面上的整合
首先,在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目標上的實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自己的教學內容並不斷擴充套件,把自己的教學目標也延伸起來,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自己的育人體系聯絡起來,不但要重視對學生的自身的政治、思想、行為等方面嚴格要求,也要滿足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開拓創新,創新新穎的教學方法,可以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採取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教育業務能力。這種方法上的靈活運用,可以讓心理健康向有利的方向發展,也有利於對於學生授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創造很好的心理條件。在實踐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目標的結合,讓學生明白了自己“喜歡做什麼人”,又在想能達到這樣的人應該怎麼做,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其次,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結合起來。目前,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已經非常成熟,方法與手段也很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輔助內容。所以,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與方法與手段也很豐富了。所以在大學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吸引過來用,提高教育方法的科學性,使教育效果更好,體現了教育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