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消費理論論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階段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費者需求趨多樣化、社會化和個性化以及複雜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消費者行為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階段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費者需求趨多樣化、社會化和個性化以及複雜化。通過分析消費者的購買心理,有效地抓住和激發顧客的購買心理,成功的將顧客變為客戶,把產品推銷給消費者,以促進消費。並且通過闡述企業和銷售員通過什麼樣的策略來進行產品的推銷,以達到產品的最大消費化,實現顧客的最大消費。

  關鍵詞:消費者 心理 促進 策略

  消費者行為研究

  一、消費者的心理特徵

  包括消費者年齡、性別、興趣、消費習慣、價值觀、性格、

  氣質等方面的特徵;

  二、消費者的心理過程

  分為七個階段:產生需求、形成購買動機、蒐集商品資訊、做好購買準備、選擇商品、使用商品、對商品使用的評價和反饋。

  消費者心理同時受到消費環境、消費引導、消費者購物場所等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商家往往會通過對消費者心理需求的分析和掌握,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

  三、消費心理分析

  1、根據需求尋找購買目標。

  2、心理感知所欲購商品是否與需求想符合。

  3、誘發對預購商品的使用聯想。

  4、與其他商品進行判定與比較。

  5、選擇購買。

  6、購後體驗與反饋。

  四、基本概念

  指消費者進行消費活動時所表現出的心理特徵與心理活動的過程。 根據消費者的心理特徵,大致有四種消費心理,分別是:從眾,求異,攀比,求實。

  五、主要型別

  公眾的主要消費心理型別大致有:

  1從俗心理

  即入鄉隨俗,消費行為上的趨同心理,不同的地區、不同城市會有不同的消費觀念。

  2同步心理

  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會階層,在消費行為上有相互學習、相互攀比的傾向。

  3求美心理

  指人們在消費活動中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傾向,希望自己消費的每一件產品都是完美、實在的。

  4求名心理

  指某些消費者大都為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消費者希望藉助名牌商品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知名度的心理傾向。

  5求異心理

  這是與從俗心理相反的一種心理現象,追求一種與社會流行不同、與時代相悖的消費傾向:比如現在的非主流。

  6好奇心理

  指顧客在選擇商品時,對價格的特殊關注。

  7選價心理

  指顧客在選擇商品時,對價格的特殊關注。

  這些心理型別並不分屬於不同的人,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於每一個消費者的心中。當一種產品滿足了顧客某一類心理需求時,就會誘發他的購買動機。

  六、購買動機

  購買動機是引導顧客購買活動指向一定目標,以滿足需要的 購買意願和衝動。這種購買意願和衝動是十分複雜、捉摸不透的 心理活動,從其表現來看,可以將消費者的購買動機歸納為兩大 類:

  一 理智動機

  它包括:

  1 適用

  適用即求實心理,是理智動機的基本點,即立足於商品的最基本效用。在適用動機的驅使下,顧客偏重產品的技術性能,而對其外觀、價格、品牌等的考慮則在其次。

  2 經濟

  經濟即求廉心理,在其他條件大體相同的情況下,價格往往成為左右顧客取捨某種商品的關鍵因素。折扣券、大拍賣之所以能牽動千萬人的心,就是因為“求廉”心理。

  3 可靠

  客總是希望商品在規定的時間內能正常發揮其使用價值,可靠實質上是“經濟”的延伸。名牌商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 有優勢,就是因為具有上乘的質量。所以,具有遠見的企業總是 在保證質量前提下開啟產品銷路。

  4 安全

  著科學知識的普及,經濟條件的改善,顧客對自我保護和 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對產品安全性的考慮愈來愈多地成為顧客選 購某一商品的動機。“綠色產品”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就是適合這一購買動機來促進銷售。

  5 使用方便

  省力省事無疑是人們的一種自然需求。商品,尤其是技術復 雜的商品,使用快捷方便,將會更多地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帶遙控的電視機,只需按一下的“傻瓜”照相機以及許多一次性商品 走俏市場,正是迎合了消費者的這一購買動機。

  6 售後服務

  產品質量好,是一個整體行象。對多數消費者而言,花不小一筆積蓄購買高檔耐用消費品,即使就是享譽世界的名牌產品也 不能完全消除心理上的緊張感。因而,有無良好的售後服務往往 成為左右顧客購買行為的砝碼。為此,提供詳盡的說明書,進行現場指導,及時提供免費維修,實行產品質量保險等都成為企業爭奪顧客的手段。二感情動機 感情動機不能簡單地理解感情動機為不理智動機。它主要是由社會的和心理的因素產生的購買意願和衝動。

  二 感情動機

  1 好奇心理

  好奇是一種普通的社會現象,沒有有無之分,只有程度之別 。一些人專門追求新奇,趕時髦,總是充當先鋒消費者,至於是否經濟實惠,一般不大考慮,諸如魔方、跳跳糖、謎語手紙、電動牙劇、意彩娃娃等能在市場上風靡一時就是迎合了這一心理。

  2 炫耀心理

  這多見於功成名就、收入豐盛的高收入階層,也見於其他收入階層中的少數人,在他們看來,購物不光是適用、適中,還要表現個人的財力和欣賞水平。他們是消費者中的尖端消費群。購買傾向於高檔化、名貴化、復古化,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美元的轎車,上萬美元的手錶等的生產正迎合了這一心理。

  3 攀比心理

  攀比,社會學家稱之為“比照集團行為”。有這種行為的人,照搬他希望躋身其中的那個社會集團的習慣和生活方式。人家有了大螢幕彩色電視機、攝像機、金首飾,自家沒有,就渾身上下不舒服,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划算,也要購買。

  4 從眾心理

  作為社會的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圈子中,有一種希望 與他應歸屬的圈子同步的趨向,不願突出,也不想落伍。受這種心理支配的消費者構成後隨消費者群。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顧客群,研究表明,當某種耐用消費品的家庭擁有率達到 40後,將會產生該消費品的消費熱潮。

  5 崇外心理

  一些講摩登的人盲目崇拜外國貨,只要是舶來品就買,一些家用電器生產廠,儘管絕大部分甚至全部採用了國產件,仍沿用進口散件組裝的牌子在國內銷售。有的企業在產品或包裝上全用外文,或者只用拼音字母而不著一個漢字,在國內銷售,進行不正當競爭,就是利用這種崇外心理。

  七、消費心理在各類人群及各年齡段的表現

  據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參與完成的調查統計顯示各類人群及各年齡段有如下心理特點:

  1 少年的消費心理

  追求時尚與新穎,追求個性,善於表現自我,注重感情,容易衝動的消費心理。

  2 對於中年人的消費心理

  由於中年人心智也成熟,所以講究計劃性、又有理智性、注重實用性的心理特徵。

  3 老年人的消費心理

  女性花錢愛算計:女性中花錢特別仔細的佔 12.4比較仔細的佔 49.8花錢不太仔細的佔 20.7花錢很不仔細的佔 2.9不一定的佔 14.2。 年齡越大手越緊:40 歲以上年齡段消費者花錢都“比較仔細”,並且表現為年齡越大越仔細。其中 60 歲以上的消費者近乎“特別仔細”。相對而言,20-29 歲年齡段的消費者花錢最不仔細。

  八、消費者職業和身份特徵上分析

  學歷越高,職位越高,花錢越不仔細:一般說來,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們消費比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體消費特徵為“比較仔細”。花錢最細的要數離休人員,其次依次是農民、軍人、企業職工、科教文衛人員。花錢相對最不仔細的是私營業主、個體勞動者、企業管理人員、高校學生。

  九、當代消費者心理變化特徵

  當今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市場正已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消費者主導的營銷時代已經來臨。在買方市場上,消費者將面對更為紛繁複雜的商品和品牌選擇,這一變化使當代消費者心理與以往相比,呈現出一種新的特點

  一 個性消費的復歸

  之所以稱為“復歸”,是因為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工商業都是將消費者作為單獨個體進行服務的。在這一時期內,個性消費是主流。只是到了近代,工業化和標準化的生產方式才使消費者的個性被淹沒於大量低成本、單一化的產品洪流之中。另一方面,在短缺經濟或近乎壟斷的市場中,消費者可以挑選的產品本來就很少,個性因而不得不被壓抑。但當消費品市場發展到今天,多數產品無論在數量還是品種上都已極為豐富,現實條件已初步具備。消費者能夠以個人心理願望為基礎挑選和購買商品或服務。

  更進一步,他們不僅能作出選擇,而且還渴望選擇。他們的需求更多了,變化也更多了。逐漸地,消費者開始制定自己的準則,他們不懼怕向商家提出挑戰,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用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考察,消費者所選擇的已不單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且還包括其他的“延伸物”,這些“延伸物”及其組合可能各不相同。因而從理論上看,沒有一個消費者的心理是完全一樣的,每一個消費者都是一個細分市場。心理上的認同感已成為消費者作出購買的品牌和產品決策時的先決條件,個性化消費正在也必將再度成為消費的主流。

  二 消費主動性增強

  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和專業化的趨勢下,即使在許多

  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中,大多數消費者也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對產品進行鑑別和評估,但他們對於獲取與商品有關的資訊和知識的心理需求卻並未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增強。這是因為消費者對購買的風險感隨選擇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對單向的“填鴨式”營銷溝通感到厭倦和不信任。尤其在一些大件耐用消費品的購買上,消費者會主動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獲取與商品有關的資訊並進行分析比較。這些分析也許不夠充分和準確,但消費者卻可從中獲得心理上的平衡,減低風險感和購後產生後悔感的可能,增加對產品的信任和爭取心理上的滿足感。消費主動性的增強來源於現代社會不確定性的增加和人類追求心理穩定和平衡的慾望,而且人天生就有很強的求知慾。

  三對購買方便性的需求與對購物樂趣的追求並存

  一部分工作壓力較大,緊張度高的消費者會以購物的

  方便性為目標,追求時間和勞動成本的儘量節省。特別是對於需求和品牌選擇都相對穩定的日常消費品,這點尤為突出。然而另一些消費者則恰恰相反,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們可供支配的時間增加。一些人希望通過購物來消遣時間,尋求生活的樂趣,保持與社會的聯絡,減少心理孤單。他們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和體力來進行購物,前提是能給他們帶來樂趣。因此這兩種心理將是今後較長時間了商家要考慮的消費心理。

  十、消費者行為學在我國的應有

  消費者行為學時20世紀80年代中期從西方引入我國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實踐證明,在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加強和提高經濟決策水平,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2、有助於商家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制定銷售策略,增強市場競爭力。

  3、有助於消費者提高自身素質,科學的進行個人消費策略,改善消費行為,實現文明消費。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商家的銷售實踐中面對的顧客是各種各樣的,消費心理也是各種各樣的,因此在銷售過程中,就需要商家根據不同的顧客採取不同的營銷方式和策略,這樣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是節約營銷資源的有效途徑。另外,商家應該花一點的時間來對自己的顧客進行分類,並根據不同的顧客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

  參考文獻:

  [1]王妙.消費者行為分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吳建安.企業市場營銷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朱遠紅.基於消費者行為的營銷策略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16

  [4]許彩國.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因素的研究[J].消費經濟,20031.

  篇2

  論高中生的消費管理模式

  摘要:隨著21世紀資訊時代的席捲而來,高中生的消費模式也隨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在網際網路、移動支付技術得到迅速發展並被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如何對高中生的消費模式進行科學管理,成為了學校、家長、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基於此,本文結合高中生群體的特徵以及高中生主流的消費習慣,對高中生的消費管理模式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夠帶來一些積極的啟示。

  關鍵詞:高中生;消費管理;模式;提升策略

  前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消費的內容被逐漸增加,消費的群體也不擴大,相關調查研究顯示,高中生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中重要的消費群體。在社會主流消費模式的變化過程中,高中生的消費心理、消費方式、消費策略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和過去的學生消費相比,當前高中生的消費模式出現了顯著的多樣化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中生消費模式管理的難度。因此,從高中生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對現階段高中生的消費管理模式進行科學探討,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高中生消費模式的特點分析

  現階段,高中生消費呈現出一些鮮明的變化特徵,主要包括:

  一是消費金額相比於幾年前明顯提升,在傳統的學雜費、餐費、書本費之外,高中生的其他方面平均消費額顯著提升,以東北地區為例,資料顯示東北地區2015年高中生月平均消費超過1300元,和2013年相比增加了接近40%,這主要是由於近年來我國家庭平均消費條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社會上對高中生來說具有誘惑的商品和服務業在增加。

  二是消費方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在傳統的直接用現金進行購買的消費方式以外,高中生還熱衷於利用網際網路和手機進行購物,即網路消費,消費方式和幾年前相比明顯多樣化,這得益於科技的發展進步,使得現代人的網路消費越來越便捷、可靠,當然,消費方式的多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中生消費管理的難度。

  三是個性化消費方式的出線和凸顯,高中生正處於追求個性、崇尚自我的年齡階段,因而個性化消費成為了高中生通過消費方式彰顯個性、追求獨立的表現途徑,但高中生對於個性消費的過度追求,很容易導致金錢的浪費,甚至會促使高中生形成偏頗的價值觀,不利於高中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

  二、高中生消費管理模式提升策略

  現階段,學校、家長等主體對於高中生消費模式的管理暴露出一些明顯的問題,在此,以提升高中生消費管理水平為最終目標,提供幾點高中生消費管理模式提升策略供參考。

  1.學校建立對高中生消費模式的常態化管理機制

  為提升現階段高中生消費模式管理的效果和水平,學校有必要帶頭,將高中生消費模式的管理納入日常管理工作當中,逐步實現高中生消費模式管理的常態化。一方面,高中教師應當更新理念,提升對於高中生消費模式管理的重視程度,在日常授課、生活當中,採用認真、耐心的態度,抓住學生的消費心理特徵,結合學生的消費價值取向,卓有成效地對高中生的消費心理、消費模式進行引導、管理,提升高中生消費方式的科學性;

  另一方面,應當將對高中生消費模式的管理和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通過多種形式的、緊密結合學生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鮮活的事實案例,引導高中生正確認識消費行為,樹立正確的消費價值觀,形成健康的消費模式,對高中生的成長成才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此外,一旦發現高中生在消費過程中出現不良行為,學校應當第一時間警惕起來,在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積極教育、引導的同時,及時和高中生家長進行溝通談話,提醒家長對學生的消費行為進行科學管理,幫助學生認識到金錢的來之不易,重新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

  2.家長增強對高中生消費模式的直接引導、教育

  在對高中生的消費模式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學校由於面對的學生較多,往往管理效果有限,此時就必須發揮家長在管理學生消費模式方面的作用,通過家長對高中生消費模式的直接引導、管理,幫助高中生樹立科學、健康的消費價值觀。一方面,家長應當以身作則,該買的東西選擇性地買,不該買的東西堅決不賣,引導子女樹立儉樸節約、不攀比、不愛慕虛榮的消費觀念,發揚中華民族勤勞、質樸、崇尚節儉的傳統美德;

  另一方面,家長要明確否定子女不正確的消費行為,以堅決、果斷的姿態,將子女偏頗、錯誤的消費理念扼殺在萌芽之中,用積極、正面的消費行為引導子女,加強對於子女消費模式的科學管理。此外,家長應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避免社會上的不良消費風氣對子女心理的侵蝕,多向子女傳達正面、積極的消費價值觀,多列舉反面的生活案例教育子女,幫助子女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消費理念,進而以良好的消費模式管理,促進子女在高中階段和以後人生中的成長、成才。

  三、結束語

  正確的消費價值觀,是幫助高中生健康成長、樹立成才的有力推手,是素質教育的進步在消費引導方面的重要體現。針對高中生這一特殊群體,消費模式管理應當既重視管理手段、管理策略,也要重視管理的針對性、靈活性,應當在考慮高中生群體特殊性的基礎上,根據高中生的消費心理、消費特徵,制定科學的、有效的消費模式管理策略。總而言之,高中生的消費模式管理,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命題,應當將引導和教育充分結合,用正面的案例帶動學生,用反面的案例驚醒學生,逐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價值觀,形成科學的消費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申雪吟.高中生消費管理模式研究[J].時代金融,2016,15:258.

  [2]孟麗花.高中生正確消費觀的培養研究[D].雲南師範大學,2015.

  [3]劉益琴.高中生消費價值觀的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4.

  [4]宋慈慈.論高中生價值選擇的引導[D].南京師範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