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新課改要求教師逐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以適應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作為一線教師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能力的前提是瞭解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現狀,突破口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重點是介紹蒐集、處理資訊的方法並進行鍼對性的訓練,最後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強化效果。
21世紀人類社會進入了資訊社會,在資訊社會中,一方面,資訊資源不斷更新、不斷擴容,另一方面,冗雜資訊也隨之增多、日益氾濫,因此,提高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駕馭資訊、利用資訊,就顯得尤其重要。本文僅就如何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發表一點淺顯的見解。
一、瞭解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現狀
為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首先應瞭解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能力的現狀。工作中我採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測試時只告訴學生需要蒐集資料的標題,讓學生嘗試著蒐集資料,課上進行彙報。
測試結果表明,學生在以下幾方面有待提高:
1、沒有掌握蒐集資料的途徑或蒐集途徑單一,在獲取資料的過程中,奉行網上拿來主義。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及網路技術的發展,網上資料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料來源,上網成為學生特別偏愛的獲取資料的方式,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所需要的資訊。特別是在像歷史這樣的人文學科的課程研究中更容易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因此,很多學生的資料完全是從網上下載下來的。
2、不會將蒐集的資料有條理地歸納,結果很多學生面對龐雜的資訊束手無策,反映在學生作品中就是文章前後重複、上下文不連貫。
3、不會識別有價值的資料或不會判斷資料的真偽。有些學生大段大段地把網上下載的東西拼到自己的研究中,沒有對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提煉,提取那些對研究有用的資訊,一些“野史”、“戲說”類的文字出現在學生的論文當中。
二、教給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方法
“兵馬未至,糧草先行”,行軍打仗要糧草先行,從事研究性學習、進行探究活動要材料先行。
首先應讓學生明確,蒐集資料是一項非常複雜而龐大的工程,其目的是為了瞭解目前關於所研究的問題的研究現狀、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全面瞭解課題的情況。而資料的來源也不單單是網上,現代社會,獲取資料的渠道是多方位的,書籍、期刊、報紙等等都是我們獲取資料的有效途徑。
其次,讓學生有考證、鑑別資訊的意識。
對中學生來說,蒐集資訊相對比較容易,原因就在於蒐集資訊雖然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一般來說還屬於技能層面,而處理資訊則是比較複雜的思維活動。為了提高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我向學生介紹了處理資訊的基本方法:
找到資料後,可先用跳讀的方法快速地把資料大致瀏覽一遍。如果是一本書,可以通過目錄查詢是否有相關的章節;如果是一篇文章,先看看有沒有文章摘要,如果沒有,就重點看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最後判斷這些資料和選題是否相關。這是篩選資料的一個方面——判斷資料的相關性。
然後,要進行鑑別和比較。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同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往往會出現不同版本。同樣是秦始皇,有的資料把他稱為千古一帝,也有的把他描繪成凶殘暴君,選取資料時就需要加入個人的分析、判斷以及多方考證。
除了對資料進行篩選,還需要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和合並。分類即是將同一方面或相近的資料歸類,在分類的同時可進行合併工作,從而達到精簡數量的作用。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文獻資料的效率,可以教他們動手製作文摘卡片和要目索引。所謂要目索引,就是把與研究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中涉及的內容,或按照原文題目或觀點自行概括組織文字,編成索引。所謂索引,就是要做到是什麼問題、什麼材料、什麼觀點、在什麼文獻資料上的哪一章節,甚至哪一部著作的第幾頁,都應做到一目瞭然,檢索時伸手可得,毫不費力。掌握了上述處理資訊的方法之後,學生在紛繁複雜的材料面前再不會手足無措、顧此失彼了。
三、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對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活動進行評價
產生興趣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怎樣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蒐集處理資料的實踐中實施不斷的評價反饋,促使學生不斷調整自己的活動,改進方法,激發學生更強烈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學生蒐集到的資料積極組織學生交流,這既是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資料”的機會,也是學生互動、資訊互補、資源共享、鍛鍊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前面提到的探究活動中,我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同學展示他們蒐集、初步整理後的資料。其中有一個小組的成果展示非常成功,這個小組選擇了分析1913年中小學生崇拜武訓的原因。對於武訓這個人物,很多同學是第一次聽到,可是這個小組的同學卻蒐集到了翔實的資料介紹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還找到了一段武訓行乞興義學的動畫,這段動畫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在這個過程中,展示成果的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也鍛鍊了能力,聽的學生擴大了知識面,從而更激發起學生蒐集資料的興趣,增添了蒐集資料的動力。
其實,在研究性學習中對學生進行蒐集處理資訊能力的培養,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希望隨著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和展開,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方法更加適合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從而取得更大的突破和進展。
21世紀人類社會進入了資訊社會,在資訊社會中,一方面,資訊資源不斷更新、不斷擴容,另一方面,冗雜資訊也隨之增多、日益氾濫,因此,提高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駕馭資訊、利用資訊,就顯得尤其重要。本文僅就如何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發表一點淺顯的見解。
一、瞭解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現狀
為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首先應瞭解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能力的現狀。工作中我採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測試時只告訴學生需要蒐集資料的標題,讓學生嘗試著蒐集資料,課上進行彙報。
1、沒有掌握蒐集資料的途徑或蒐集途徑單一,在獲取資料的過程中,奉行網上拿來主義。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及網路技術的發展,網上資料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料來源,上網成為學生特別偏愛的獲取資料的方式,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所需要的資訊。特別是在像歷史這樣的人文學科的課程研究中更容易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因此,很多學生的資料完全是從網上下載下來的。
2、不會將蒐集的資料有條理地歸納,結果很多學生面對龐雜的資訊束手無策,反映在學生作品中就是文章前後重複、上下文不連貫。
二、教給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方法
“兵馬未至,糧草先行”,行軍打仗要糧草先行,從事研究性學習、進行探究活動要材料先行。
首先應讓學生明確,蒐集資料是一項非常複雜而龐大的工程,其目的是為了瞭解目前關於所研究的問題的研究現狀、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全面瞭解課題的情況。而資料的來源也不單單是網上,現代社會,獲取資料的渠道是多方位的,書籍、期刊、報紙等等都是我們獲取資料的有效途徑。
其次,讓學生有考證、鑑別資訊的意識。
對中學生來說,蒐集資訊相對比較容易,原因就在於蒐集資訊雖然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一般來說還屬於技能層面,而處理資訊則是比較複雜的思維活動。為了提高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我向學生介紹了處理資訊的基本方法:
找到資料後,可先用跳讀的方法快速地把資料大致瀏覽一遍。如果是一本書,可以通過目錄查詢是否有相關的章節;如果是一篇文章,先看看有沒有文章摘要,如果沒有,就重點看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最後判斷這些資料和選題是否相關。這是篩選資料的一個方面——判斷資料的相關性。
然後,要進行鑑別和比較。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同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往往會出現不同版本。同樣是秦始皇,有的資料把他稱為千古一帝,也有的把他描繪成凶殘暴君,選取資料時就需要加入個人的分析、判斷以及多方考證。
除了對資料進行篩選,還需要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和合並。分類即是將同一方面或相近的資料歸類,在分類的同時可進行合併工作,從而達到精簡數量的作用。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文獻資料的效率,可以教他們動手製作文摘卡片和要目索引。所謂要目索引,就是把與研究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中涉及的內容,或按照原文題目或觀點自行概括組織文字,編成索引。所謂索引,就是要做到是什麼問題、什麼材料、什麼觀點、在什麼文獻資料上的哪一章節,甚至哪一部著作的第幾頁,都應做到一目瞭然,檢索時伸手可得,毫不費力。掌握了上述處理資訊的方法之後,學生在紛繁複雜的材料面前再不會手足無措、顧此失彼了。
三、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對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活動進行評價
產生興趣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怎樣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蒐集處理資料的實踐中實施不斷的評價反饋,促使學生不斷調整自己的活動,改進方法,激發學生更強烈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學生蒐集到的資料積極組織學生交流,這既是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資料”的機會,也是學生互動、資訊互補、資源共享、鍛鍊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前面提到的探究活動中,我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同學展示他們蒐集、初步整理後的資料。其中有一個小組的成果展示非常成功,這個小組選擇了分析1913年中小學生崇拜武訓的原因。對於武訓這個人物,很多同學是第一次聽到,可是這個小組的同學卻蒐集到了翔實的資料介紹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還找到了一段武訓行乞興義學的動畫,這段動畫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在這個過程中,展示成果的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也鍛鍊了能力,聽的學生擴大了知識面,從而更激發起學生蒐集資料的興趣,增添了蒐集資料的動力。
其實,在研究性學習中對學生進行蒐集處理資訊能力的培養,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希望隨著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和展開,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方法更加適合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從而取得更大的突破和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