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新課標講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我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關注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著眼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因此,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課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自主探究新知是極其重要的。我們的教學一方面是傳授知識,另一方面則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個性思維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 
        良好的學習狀態能啟用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考。新課程要求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新課程強調數學的應用,突出問題解決的意識,在實際教學中,可呈現多個條件讓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興趣的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用字母代替數字列代數式時,有這樣一題,某班有學生45人,男生m人,女生為45-m人,則問有無條件限制,同學們回答有,但說不出有何限制。教師便問,能不能為20.5人,學生都笑了,說人不能用小數表示,這樣他們便明白了字母在實際問題中有一定的限制。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到生活中去。教學中儘可能多地創設這樣或那樣的一些開放的情節,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因人而異,處理生活中數學問題。學生先有自己的個性展示,再在教師引導下獲取新的解答方法,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學會了數學的學習方法。
        二、拓寬渠道,活躍學生個性思維
        如在教學“菱形的面積”這一部分內容時,通過自主思索:菱形的面積可轉化成什麼圖形來計算?跟對角線有何關係?如何表述?再在小組內提出自己的猜想,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逐步操作使自己的猜想得到充分的驗證,菱形的面積不但可以轉化成已學過的三角形來計算,還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等幾何圖形來計算,最後歸納得出菱形的面積可表示為兩對角線乘積的一半。這樣,開放了課堂、開放了教學過程,使學生思維訓練得到了昇華,鍛鍊了自我,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可見,學生通過操作探究,從中感受到了探索的激情、知識的醇香、成功的愉悅,思維不斷地深化了。
        三、表現自我,展示學生個性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把教學時空交還給學生自己,他們能夠充分進行自我表現,注重思維過程培養,展示學生個性思維成果,形成數學問題解決的多元化,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 
     例如,學生完成這樣一道題:“甲輪船順水航行從A港到B港要a小時,乙輪船逆水航行從B港到A港要b小時,兩船同時從A、B兩港相向開出,經過2小時共行了120千米,A、B兩港相距多少米?”之後,讓學生說出解題的思維過程,學生就有“①120÷2×〔1÷(a+ b)〕、②120÷〔(a+b)×2〕、③120÷2÷(a+b);④1÷(a+b)÷2×120”等解題思路,不但使學生的個性思維得到了展示,而且在同學面前獲得了成功的體驗,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合作探究,提供學生個性思維機會
        例如,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蜘蛛有8條腿,蜻蜓有6條腿。現有蜘蛛、蜻蜓若干只,它們共有120條腿,且蜻蜓的只數是蜘蛛的2倍,蜻蜓、蜘蛛各有多少隻?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1)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方法解答;(2)分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3)全班討論,得出最佳方法。這樣,教師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展示個性。只有相互切磋、啟發智慧才能產生火花,創造性思維才能展現,學生個性才能發展。
        五、寬容錯誤,尋找學生個性思維閃光點
        例如,在“梯形面積”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已知梯形上底長:a米,高:2米,下底長是上底長的3倍,求梯形的面積?有學生直接列式為:a+3a=4a(平方米),很顯然,算式列錯了,但教師可讓學生說說思路:“發現梯形的高2米,可是計算面積時,又要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這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a+3a ”是上下底的長度,而“(a+3a)×2÷2”才是面積,只不過計算時打破常規可以使之簡便,這樣既可糾正學生錯誤思路,又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供良好的機會。
        總而言之,教學中應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所以當學生產生了問題,急於想知道問題的答案時,教師不要急於把答案公之於眾,而應讓學生全面參與實踐中,允許學生在思維活動中發揮出來,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分經歷一個探索的過程,便於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