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論文參考

  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分配區域差異

  一、引言

  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強制建立並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基本養老保險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之一。由於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導致基本養老保險分配存在地區異質性。筆者試圖通過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均養老金的量化分析,揭示基本養老保險分配的地區差異程度及主要影響因素,並對如何完善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二、文獻回顧

  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學術界關於養老保險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國外早期的經典文獻可以追溯到1958年保羅?薩繆爾森Paul A.Samuelson構建的世代交疊Overlapping-generations model一般均衡模型討論收入在一個人的生命週期工作期和退休期及代際間發生的分配和轉移的情況。其研究結果認為,養老保險能夠起到社會財富在代內和代際間轉移的作用。其中,養老保險在不同區域之間的分配關係就屬於代內分配的範疇。此後,西方學者對養老保險的實證研究大多借助於世代交疊模型,並指出養老保險體系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執行系統,其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會受到人口死亡率、家庭收入與受教育水平、代際狀況和稅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Don Fullerton&Brent Mast,2005。但養老保險計劃和收入兩者之間的關聯性非常強,都屬於國家調節收入差距的再分配計劃的組成部分,只有兩者協調發展才能面對日益複雜的貧困群體Ravi&Kanbur,2010。影響因素不同,收入再分配效應也呈現差異性。但是,國外學者更多地關注養老保險的制度設計、分配模式、經濟效應、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探索,對於國家內部區域性分配差異的研究則較少。

  國內學術界對於養老保險的地區差距問題開展了較為廣泛地研究。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王曉軍2005在對比分析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養老保險基本狀況後,運用精算模型測算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養老保險的歷史債務,分析其養老保險基金的償付能力差距, 探析阻礙養老保險統籌層次提高的原因。盧自華2010根據我國經濟轉型期的地區工資和養老金繳費率、替代率的差距比較分析,提出了地區公平指數與逆向調節的手段,並測算出相應的結果。李友根、曹順發2011運用2000-2009年省際面板資料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地區分配差異進行實證分析,發現人均基本養老金和地區平均工資之間存在協整關係,認為政府應加大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大力發展經濟,縮小地區工資差異,促進社會基本養老保障服務地區均等化。劉志昌2013研究了2006年以來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均等化取得的進展。他認為,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正從制度全覆蓋向城鄉居民全覆蓋,從制度分割向制度一體化的目標邁進。同時,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仍然存在著制度分割和待遇分化等諸多問題,進一步實現制度的一體化和待遇的均等化是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均等化的兩項重要任務。

  筆者擬建立動態和變係數的面板模型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分配區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進行量化分析,進一步探討縮小區域間養老金差異程度的有效途徑。

  三、基本養老保險分配的現狀分析

  一我國經濟區域的劃分

  為科學反映我國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釋出關於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以及十六大報告的精神,2011年國務院將我國除港澳臺地區外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經濟區域,具體劃分情況見表1。

  二各區域人均養老金水平比較

  由於各經濟區域的人口分佈、經濟實力等差異較大,所以選取各區域基本養老保險支出的平均水平進行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2002-2012年間,全國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水平在區域間差異明顯,最高的是東部地區,最低的是中部地區。人均養老金增長最快的是中部地區,年均增速達到10.63%,然後依次是東部地區的年均增速為10.45%,西部地區的年均增速為10.25%,東北地區的年均增速為10.04%。

  三區域內人均養老金的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是國際上用來綜合測度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許多學者對基尼係數的計算做了研究,其中一種常用的簡易公式為:

  G=αU-β1

  其中:1將不同地區的收入分為n組,並按遞增順序排列;

  2yi是第i組的收入額佔總收入的比重y1≤y2…≤yn,y1+y2+…+yn=1;

  3λi為各組收入的等級,按收入的遞增順序排列,λ1=1,λ2=2…λn=n。

  根據表3中的計算結果:從全國範圍來看,歷年人均養老金分配的基尼係數均低於0.2,一直處於比較平均的狀態。各區域內的分配差距則相對較大,其中東北地區的歷年人均養老金分配基尼係數都在0.5以上,已超過“警戒線”,屬於差距懸殊區域;中部地區的歷年人均養老金分配基尼係數都在0.4―0.5之間,屬於差距較大區域;東部與西部地區的歷年人均養老金分配基尼係數都在0.2左右,屬於分配比較平均的區域。

  四、基本養老保險區域分配差異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指標的選取

  經研究表明,影響基本養老保險區域分配差異的主要因素分為兩大類:一是人口因素,二是經濟因素。人口因素主要是指老年人口負擔和人口素質兩方面。老年人口負擔通常用老年撫養比表示,即總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中的老年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以表明每百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多少名老年人。人口素質一般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即大專以上學歷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加以衡量。

  二區域分配差異性模型計算與分析

  1.模型的構建。選取表4中的指標,分別構建變係數面板資料模型2和模型3進行比較與選擇。為了考察變數之間的彈性關係,對錶4中的所有變數均取對數取值均為年度資料,由於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人均基本養老保險收入等經濟因素對被解釋變數具有滯後效應,體現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剛性影響,分別將它們滯後一期的取值作為解釋變數。

  1nPBPit=α+uoi+β1+u1i1nEDUit+β2+u2i1nODRit+β3+u3i1nPGDPit

  1nPBPit=α+β11nEDUit+β21nODRit+β31nPGDPit+β41nPIN_1it+β51nASA_1it+εit 2

  +β4+u4i1nPIN1it+β5+u5i1nASA1it+εit 3

  其中:i、t分別代表截面個體和時間;α為固定截距,uoi為隨機截距,β1…β5i為固定斜率,u1i…usi為隨機斜率,引數取值隨著經濟區域的不同發生變化。

  2.模型估計結果分析。根據2002-2012年中國省際面板資料,運用極大似然法對模型中的引數進行估計,結果見表5。

  從表5中模型的估計結果看出,所選取的反映區域人口和經濟情況的指標均對人均養老金有顯著性的影響。從影響方向看,除老年撫養比對人均養老金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外,受教育程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人均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人均GDP都對人均養老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從影響程度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人均GDP、老年撫養比、人均基本養老保險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這一結果表明,人均GDP作為地區經濟實力的綜合反映,對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其生活質量隨著人均GDP的增加而提高。

  由於我國老年人口贍養壓力不斷增加,導致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降低了財富的創造能力,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支付能力也隨之降低。基本養老保險收入是養老金髮放的主要來源,所以收入的增長直接導致了支出的相應增加。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人口受教育程度呈上升趨勢,人口素質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勞動力比重的減少,有利於提高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支付能力。由於我國採用當年養老金與上年度當地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直接掛鉤的計算方法,所以兩者一般保持較為穩定的關係,但彈性係數較低。

  為了考察影響人均養老金提高幅度在四個經濟區域中的差別,我們建立變係數面板資料模型,同時分析基於區域的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即混合效應。在模型II的估計結果中,通過解釋變數的可變回歸係數的標準差與其對應的標準誤相比較,發現斜率係數存在區域間變異最明顯的指標是人均GDP。因而,建立模型III,估計後得到lnPGDP的可變係數對應的標準差即sdlnPGDP超過其標準誤的兩倍,在統計上比較顯著;然後,對四個經濟區域的lnPGDP所對應的隨機斜率、組合斜率固定斜率加隨機斜率的平均數進行比較。

  各地區人均養老金隨人均GDP增長幅度最大的是中部地區、然後依次是東北、東部和西部地區。這樣的情況有利於縮小中部地區、東北地區與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之間的差距,但西部地區仍然表現出落後於其他地區的趨勢。

  五、結論

  作為國民再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養老保險不僅可以調節社會成員代際間的收入分配,同時具有在同代人內部進行分配的重要功能。作為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是覆蓋面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社會福利。近年來,我國各區域的人均養老金水平均都表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總體來說,各區域的人均養老金增速均快於全國GDP,這說明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共享了社會發展的成果。由於經濟狀況、人口結構、地理條件、政策偏好等因素的影響,基本養老保險分配在區域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雖然,適當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勵作用,但過大的差距必然阻礙全國統籌改革的程序,不利於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公平競爭和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基尼係數超過國際警戒線的背景下,基本養老保險應該通過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適當減少各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避免貧富懸殊,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滿足,充分發揮社會穩定器的功能。縮小區域間養老金水平差距的主要途徑,除了加快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建設、提高人口素質、增加勞動者的收入外,改革不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也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正逐步推進,完善基本養老保險關係在不同地區的接續轉移辦法,簡化行政手續的辦理,實現不同制度和群體養老保險跨行業、跨統籌地區養老保險關係接續轉移,消除阻礙勞動力自由流動的“關卡”,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應該是改革的重要內容。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