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畢業論文範文參考
我國保險業發展至今,經營主體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入世之後,更是要與外國眾多強大的保險公司競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保險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保險畢業論文範文一: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思考
摘要目前,我國農村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通過引入保險機制,即建立農村環境責任保險能有效地解決農村環境損害賠償問題。本文從經濟學角度闡釋了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並藉助博弈模型分析農村地區的工業企業和保險公司的資訊不對稱問題,根據博弈模型得出建立強制性農村環境責任保險以及保險合同中訂立責任限額條款,有利於解決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市場出現的資訊不對稱問題,政府的強有力支援是建立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農村環境責任保險;資訊不對稱;博弈模型
一、引言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目前,由於農村缺乏有效的救濟體系,加之農民作為弱勢群體,農村地區發生汙染事件危及農民權益時,不能妥善解決,權益無法保障。鑑於此,為農村環境汙染損害賠償救濟體系引入保險機制,即在農村地區建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能夠及時救濟受到損害的農民,為農村環境保護提供資金支援,保障農村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環境責任保險,也稱之為“綠色保險”,企業因汙染行為使第三人遭受損失而需承擔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即在農村區域實行的環境責任保險。農村區域不僅包括廣大農村地區,也包括城鄉結合部和小城鎮。農村區域的鄉鎮企業、由城鎮轉移來的工業企業對農村地區造成的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極大損害了農村環境和農民權益,所以研究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為有效解決農村環境汙染損害賠償救濟問題,本文將從經濟學視角研究農村地區如何建立和完善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為環境責任保險發展提供經濟理論支撐。
二、文獻回顧
國外對環境責任保險研究較早。Zhao〔1〕提出在環境風險增加和土地汙染情況下,環責險是金融安全的一種有效工具,並討論了環責險在中國土地汙染管理中的應用,併為環責險的應用提供了建議對策。Feng〔2〕等總結了現在中國推行環責險現狀,並且列舉投環責險成功的案例,提出政府強有力的支援才能有效推行。目前,國內對農村地區環境責任保險研究很少,也沒有成系統,主要集中在環境責任保險理論分析與制度建立。黃季火昆、劉瑩〔3〕對全國5省101個村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發現2000~2010年當中農村環境惡化的村佔44%。面對農村環境汙染加劇的情形,楊蘭閣、劉漢利〔4〕研究了農村汙染事故後的經濟補償問題,得出當前存在經濟補償的途徑單一,經濟補償受汙染源、汙染物件和索賠方式的影響較大以及鄉鎮政府為汙染企業墊付補償的問題。這也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建立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迫切性。孫武軍、顧久映〔5〕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並借鑑國際經驗,提出我國應建立自願保險為主、強制保險為輔的環境責任保險制度。薛丹〔6〕提出了以環境責任保險為核心,民事救濟和公共補償分別為第一層和第三層的救濟體系,強調了環境責任保險的重要性,這種救濟體系為環境受害者、企業、社會提供了新的思路。陳冬梅、夏座蓉〔7〕認為難以建立自發性的環境保險市場,建議實行強制環境責任保險。針對農村地區,張燕,侯娟〔8〕提出基於農民的生存權和平等理論有必要建立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同時指出目前發展的障礙:農村企業動力不足、環境責任保險制度不完善以及政府管理失靈。作者根據其障礙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侯娟從法學視角分析了我國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其在分析了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實施障礙的基礎上,設計了農村環境責任保險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為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建立提供對策。當前,關於農村環境責任保險的研究,國外主要集中在保險在管理環境風險的作用,環境責任保險發展問題及對策,而國內研究集中在概念、制度建立、功能等,對相關理論有一定的研究,但是針對農村地區的缺乏一定的研究,同時從研究視角上主要集中在社會救濟和制度完善方面,很少有從經濟學視角探討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實施的重要性。我們將從經濟視角探討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必要性,並提出相應的措施。
三、資訊不對稱在農村環境責任保險的表現
由於農村環境責任保險還沒有作為單獨的保險產品研究,缺乏相關研究結果,因此我們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環境責任保險存在的資訊不對稱,進而為有效的施行環境責任保險提供對策。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市場的資訊不對稱是指在農村地區包括城鄉結合部、小城鎮的鄉鎮企業和工業企業掌握著一些私人資訊以及參加環境責任保險後的行為等不能被保險公司所掌握,與其他市場相比,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市場的資訊不對稱更加突出,主要表現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1.逆向選擇
逆向選擇,即交易的一方在簽約之前已經掌握了比對方更多的資訊,進而利用這些資訊簽訂對自己有利的合同,致使交易對方處於不利的地位。由於逆向選擇是在簽訂合同之前就已經存在,所以也稱逆向選擇為事前資訊不對稱。農村環境責任保險的逆向選擇是指工業企業等對自身企業掌握更多的資訊,風險較大的工業企業尋求低於合理保費的價格購買環境責任保險。目前環境責任保險的費率是依據行業的平均損失概率和預期損失制定的,即保險費率水平高於低風險企業應收取的保費而低於高風險企業應收取的保費。由於工業企業擁有更多關於企業的裝置投入、風險控制、環保觀念等具體的資訊,而保險公司無法對投保的企業風險細緻分類,因此不能對有不同風險的企業實現對應的保險費率。這樣高風險的企業就願意購買環境責任保險,低風險的企業則拒絕購買保險從而慢慢退出保險市場,這就出現了逆向選擇。逆向選擇的出現使低風險企業遠離環境責任保險市場,使得保險公司收益受損。下面通過博弈模型分析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市場出現的逆向選擇問題。博弈的主體是農村地區的工業企業與保險公司,農村地區工業企業的選擇是投保或不投保,保險公司決策是承保或不承包。在環責險現實博弈中,根據風險不同劃分為高風險工業企業和低風險工業企業,在博弈模型分析時,將農村地區的工業企業和保險公司分別稱為代理人和委託人,而代理人和委託人期望收益的大小作為策略選擇的依據,即依據雙方的期望大小以分析博弈雙方如何決策。首先分析代理人的決策。以高風險代理人為例,當代理人選擇投保,委託人選擇承保時,代理人的期望收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代理人的保費支出,這部分使代理人的期望收益減少;第二部分為代理人發生環境事故造成的損失;現實中保險合同存在免賠額,即代理人還需自身承擔部分損失,而其他損失則由保險公司承擔,雖然環責險是賠付給第三方受到損害的農民,不直接成為代理人的收益,但是若不投保,賠償由代理人賠付,所以保險公司賠償部分代理人的期望收益組成部分。因此,代理人期望收益分成三部分:保險公司保費支出,發生環境事故造成的損失,第三方從保險公司得到的賠償。由於環責險具有高風險高賠付的特點,出險後的賠付一定大於投保企業的保費支出。當代理人選擇不投保或委託人不承保時,發生的全部損失由代理人承擔,即此時代理人的期望收益為全部損失。對於高風險代理人,通過博弈模型期望收益分析是投保大於不投保,低風險代理人同理,所以代理人的最佳策略是投保。其次是委託人決策分析。當委託人選擇承保時,由於委託人無法區分高風險代理人和低風險代理人,所以期望收益為兩者和,用字母記號代為分析委託人的期望收益,即:EW1=SUZφ-PHK+1-SVZφ-PLK=SU+V-SVZφ-SU+SVPL-SPLK式中Z為代理人投保價值,φ保險費率,U代表高風險代理人投保,V代表低風險代理人投保.式中等號右邊第一項SU+V-SVZφ為保費收入,第二項SU+SVPL-SPLK為環境事故發生後委託人的賠付。高風險代理人與低風險代理人出現概率PH、PL為常數,當高風險代理人S的比例增大△S時,保費的收入增加△SU-VZφ,出險後的賠付亦增加△Sα+βK,由於委託人的賠付大於保費收入即K>Zφ,顯然,隨著高風險代理人增加會使出險後委託人的賠付增加,並且賠付增加的幅度要大於保費的增加,此時委託人的期望收益會減少。因此,委託人會採取提高費率以增加其期望收益,費率增大導致低風險人投保比例下降,出現了高風險人驅逐低風險代理人的現象。從根本上解釋了前文指出逆向選擇對環責險帶來的風險問題,即逆向選擇發生排擠低風險代理人,造成環責險市場效率低。由此委託人承保時的最佳策略是對不同風險的代理人實行差別費率,對風險代理人市場要細分,針對不同風險市場實行不同的費率,而不是平均費率。同時,在不增加費率的情況下保證委託人的期望收益,需外部支援,即政府的支援和補貼,這也說明了環境責任保險不能完全通過市場手段施行,還需政府支援,特別是農村地區,費率的增加會大大排擠低風險代理人,使環境責任保險市場低效率。環責險具有高風險高賠付的特點,委託人承保後,發生環境事故後賠付往往大於保費的收入,即期望收益為負數,當委託人選擇不承保,期望收益為0。因此對委託人來說,當代理人做出投保決策時,最優策略是不予承保。
2.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發生在簽訂合同之後,故稱之為事後資訊不對稱,指擁有資訊較多的一方不顧是否損害對方的利益而採取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後,投保人往往為獲得保險公司賠償而做出使損失擴大的行為。簽訂保險合同,投保人的防範意識會降低,增加了環境事故的發生,發生環境事故後,投保人為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而未採取有效的止損措施。道德風險的發生導致保險公司的積極性降低,環境責任保險市場出現供給不足。簽訂保險合同後,農村工業企業和保險公司新的博弈,工業企業面對的策略是遵守合同和不遵守合同,保險公司面對監督與不監督的策略。對代理人而言,當代理人選擇遵守合同,委託人選擇監督時,其期望收益為支出的保費以及發生環境事故時代理人為防止環境事故擴大而花費成本。當代理人選擇不遵守合同,即出現道德風險,當發生環責險事故時,未按照合同要求及時搶救或採取減損措施,損失擴大,此時委託人選擇不監督,代理人的期望收益僅為保費的支出,若委託人選擇監督,代理人的期望收益為支出的保費以及發生環境事故後代理人不能從委託人得到的賠償。當代理人選擇遵守合同,無論委託人選擇監督或不監督時,代理人的期望收益都為保費的支出和止損措施所發生的成本。因此,簽訂保險合同後,代理人的最佳策略是不遵守合同,通過博弈模型解釋了出現道德風險的過程。對委託人而言,當代理人選擇遵守合同,委託人選擇監督時,其期望收益為收到的保費,支出的核保費用,以及環境事故發生後賠付。當代理人選擇不遵守合同,委託人選擇監督時,其期望收益除了包括得到的保費和支出的核保費用外,還包括對代理人不遵守合同而處以的罰金,以及免除支付出險後對受害者的賠付。當代理人選擇遵守合同或不遵守合同,委託人選擇不監督時,其期望收益為得到的保險費用和出險後對受害者的賠付。所以,委託人最佳策略是監督,但是現實博弈中,委託人不可能做到全面的監督,委託人應以一定的概率對代理人進行監督。通過以上博弈模型分析可知,由於投保企業的逆向選擇,高風險的企業會投保,低風險的人會被排擠,造成保險公司經營的高風險。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制定精細的費率,而不是平均費率。保險公司針對不同的企業制定費率時,要投入時間和人力為投保企業進行“體檢”。然而通過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保險公司在選擇不花費這項成本時期望收益更大。因此,保險公司會失去內在的動力去對投保企業進行事前檢查和監督。針對農村地區,投保企業環保意識較低,對企業的發展還不能做出科學的判定,自然選擇不投保。目前,農村地區的鄉鎮等工業企業較集中於制磚、化工等行業,保險公司可根據具體行業劃分費率,提高了費率的科學性,有效的避免低風險的企業推出市場。與此同時,考慮到保護農村環境的迫切性和投保企業不積極性,農村環境責任保險應實行強制性環境責任保險制度,這勢必加大了鄉鎮企業的負擔,所以發展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市場離不開政府的資金支援。在博弈模型中解釋了環責險合同簽訂以後道德風險的發生,為此保險公司的最佳策略是進行監督,現實中以一定概率進行監督能提高效率。同時,保險公司為減少道德風險發生,應在保險合同中設定免賠額,制定投保企業和保險公司共保條款,考慮到環境責任事故風險高,保險合同中可設定最高賠付額。
3.典型案例分析
雖然農村環境責任保險研究缺乏系統性,但實際上環境責任保險試點過程中就出現了有關農村環境責任保險的典型案例。2014年7月5日,貴州省某公司生產原料洩漏擴散,導致廠區附近農民莊稼和魚塘受損,當地環保部門和人保財險貴陽分公司經現場抽樣調查及後續送檢分析,判定本次事故為汙染責任事件。保險公司依據環境汙染責任保險條款,根據保險責任和實際損失情況,賠付28萬元。此次環境事故,是貴州實施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以來的首例報案。通過這次事件,當地環保部門和企業對投保環境汙染責任保險有了新的認識。首先,企業加入汙染責任保險後,認定責任事故後,保險公司將成為投保企業的堅強後盾,減少企業經濟損失;其次,發生汙染事故糾紛時,保險公司作為中間第三方協調農民和企業關係,解決方案可安定民心,減少後期紛爭。在博弈模型中已分析出企業最佳策略是投保,在貴州當地政府的支援下人保財險公司承保,使得農村地區的環境汙染事故順利解決。目前貴州大力推薦環境汙染責任保險,2014年全省投保該險種的企業超過70家,貴州保險業為環境汙染事故損害承擔風險保障超過2億元。
四、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對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實施進行的博弈分析,得出農村地區的企業的最佳策略選擇是投保,而逆向選擇問題和道德風險出現使得投保企業的期望收益降低,出現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市場供給不足的狀態,為此提出以下建議措施,利於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建立和完善。首先,政府的扶持是實施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重要保障。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具有高風險、高賠付的特點,單純依靠市場經濟,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很難維持,保險公司沒有足夠的動力發展環境責任保險,所以農村環境責任保險發展必須需政府的支援,即在法律、經濟等多方位給予農村環境責任保險扶持。就目前環境責任保險實施的情況看,政府的強有力扶持在試點中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並不是否定農村環境責任保險的市場化,過多的政府幹預不利於農村環境責任保險運作的長效機制。所以在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過程中,政府做好推動者,整合資源,將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結合使用。其次,強制性責任保險是農村環境責任保險投保模式的首選。強制責任保險規定了特定的投保主體,同時對特定的主體規定投何種的保險產品做出規定,防止高風險的企業選擇不匹配的保險產品,避免出現逆向選擇問題出現導致的低風險企業退出保險市場,從而降低了保險公司的運營風險。目前,農村地區的工業企業環保意識、環保裝置、風險管理等方面欠缺,如果實施自願投保模式,很難保證有風險的企業投保,同時較頻繁的汙染事故會給保險公司造成大量經濟賠償,導致保險公司承保動力不足,所以實行強制環境責任保險模式是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必然選擇。最後,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合同中訂立責任限額條款,從內在激勵企業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責任限額,即保險合同中規定了保險公司最高賠償額,超出設定的最高賠償額不由保險公司負擔。設定責任限額能夠督促投保企業採取環保措施,一旦發生環境事故能採取止損措施,減少道德風險的發生。在實施強制責任保險情形下,企業為了避免高出最高賠償額,從內在上激勵農村地區的工業企業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提高自身風險管理能力。實行責任限額減少了保險公司運營風險,提高了保險公司的承保意願和能力,利於農村環境責任制度的長效機制建立。
參考文獻:
〔1〕黃季火昆,劉 瑩.農村環境汙染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農村經濟,2010,11.
〔2〕楊蘭閣,劉漢利.農村汙染事故的經濟補償問題研究[J].管理學報,2010,11.
〔3〕孫武軍,顧久映.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制度的國際借鑑[J].經濟縱橫,2015,06.
〔4〕薛 丹.基於環境責任保險的動態環境侵權救濟體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07.
〔5〕陳冬梅,夏座蓉.環境汙染風險管理模式比較及環境責任保險的功能定位[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6〕張 燕,侯 娟.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實施之動因及策略[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07.
保險畢業論文範文二:存款保險制度對金融機構經營行為的影響
摘要:在本文中,主要針對我國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對其金融結構經營行為影響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並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下文中內容,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同行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存款保險;金融機構;經營行為;影響;分析
引言:
當今在隨著存款保險的制度推出,使其很好的改變金融機構中的經驗環境,與此同時也有效的改變存款人的心裡預期,更好的促進一些中小型銀行的發展。與此同時,針對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對銀行經營效率進行全面的提高,然而保費的支出也將不會對銀行的成本帶來壓力,但是個別金融機構將會由於經營失敗而進一步退出市場。
1.案例分析
對我國和美國為例,美國存款屬於一項有本金風險的“風險資產”,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我國的存款人傳統理解的存款五本金風險,完全不相同。由於存在著不同,進一步決定了危機狀態下銀行是存款流出,我國在危機狀態或資產價格向下時,銀行體系是出現存款迴流,這也是中國和歐美在金融體系上的最大不同。在風險面前,中國市場的所有資金,無論多大規模,都可以回到銀行的懷抱,本金無風險;而在美國或者歐、日等市場,在真正的風險面前,銀行體系不能為資金提供本金安全,資金只能奔向國債市場。而我國必須要走這條路就是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金融機構經營行為產生重要影響。
2.關於存款保險制度的特徵
針對存款保險制度來說,主要是在國際上通行的存款人保護的支柱,與此同時也是金融安全網的三大支柱所在。現階段在世界上大概已經是有一百一十三個國家和地區中建立起存款保險制度。
2.1關於實行有限賠付的分析
現階段在平穩的經濟環境之下,全額的保障並不是保護存款人的一種有效方式,由於這將會增加道德風險的理由。反而言之,有效的賠付能夠為債權人以及大額存款人員提供監督銀行經營活動的激勵,針對債權人來說,主要是和大額存款人員通過採用“用腳投票”的方式能夠限制銀行以及其經營人員的高風險行為。根據國際方面的經驗來分析,賠付限額通常情況下是人均GDP的二倍到五倍之間,或者是覆蓋了百分之九十之上的存款人,同時一些型別的存款也並不受到保護,比如非法存款等。
2.2關於風險差別費率的分析
在國際方面,保險費率制度主要是可以分為兩種:第一是費率;第二是基於風險。針對單一的費率來說,主要是採取統一的取率水平,然而風險差別費率主要是根據投保結構的風險情況下所徵收的而不同保費。針對其單一費率較為容易使風險機構成為高風險結構買單,進而使其存在著交叉補貼的情況。因此現階段已經是越來越多的國家以及銀行引入了風險差別費率,從而使其能夠為投保結構降低風險提供有力幫助。2.3關於資訊的蒐集以及檢查如果資訊出現不對稱,主要是道德風險出現的主要原因,從而使其存款的保險機構以及監督機構很難觀察到銀行的貸款性質,這個時候銀行可能會做出高風險的貸款專案。因此,存款的保險機構已經是被賦予成為對投保銀行進行資訊的手機以及檢查的權利,從而使其能夠有效的降低和銀行之間所存在著的資訊不對稱,與此同時也能夠為風險的差別費率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3.存款保險制度所帶來的影響分析
3.1資訊收集以及檢查
針對資訊不對稱來說,主要是道德風險出現的根源所在,從而使存款機構以及監管機構很難觀測到銀行貸款性質,然而針對銀行,將會存在一些高風險的貸款專案。所以存款保險制度能夠更好的對投保銀行進行資訊方面收集以及權利檢查,使其能夠有效的降低出現和銀行之間所存在著的資訊不對稱問題,與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風險識別費率奠定出良好的基礎。
3.2由於早期糾正措施分析
針對存款保險制度來說,在能夠為存款人提供保證的過程中,事實上主要是將存在的風險轉移到了自己身上。為了能有效的防治銀行道德分析,使其能夠對自身損失降到最低。針對存款保險的機構來說,必須要滿足最低的資本要求,使其能夠根據其資本充足的狀態下進而早期採取一些糾正措施。例如美國規定,投保結構充足率要小於百分之四,那麼存款機構將會有權利限制關聯交易,同時也有權利限制資產增長等。然而在資本充足率小於百分之二的情況下,那麼存款保險機構將會對該投保機構進行關閉。
4.存款保險制度對於金融機構經營影響分析
4.1能夠提高銀行效率以及提高利潤水平
第一是參保收益將會高出沒有參保收益,在自願進行參保的過程中,只有參保收益能夠高出沒有參保收益的情況下,銀行才能願意加入到存款保險制度。根據國際發展角度來分析,在多數國家當中,主要是強制性的進行保修,只有德國這個國家實施自願保險。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所有銀行必須要自願的參與到存款保險體系當中,這也是直接的說明只要存款保險制度能夠設計合理,那麼便會能使金融機構的參保收益比不參保收益高。第二是保費的支出能夠提高銀行規模。在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建立起來後,投保的機構將會根據存款規模以及對保險費用進行收取,如果存款規模比較大,那麼保險費用則比較多,針對存款成本提高來說,將會直接影響到投標機構規模能否進行擴大。然而針對投保機構來說,是否進行規模擴大,主要受所處在的規模收益情況進行確定。經過研究表明,在我國一些大型商業銀行中,主要處在一個收益遞減的階段,必須要對其模式降低提高效益收入。然而針對中小型銀行來說,其機構主要出於規模收益遞增階段,必修要通過不斷加快規模使其對效率進行增加。所以,對於我國一些大型商業銀行而言,其存款保險費用支出將會超過限制規定規模擴張速度,然而我國的一些中小型銀行,其存款保險費用支出並不會對其擴張速度帶來直接的影響。
4.2能夠對市場競爭以及優勝劣汰等功能提高
第一是通過放寬機構准入使其對民營銀行進行加快發展,根據我國現階段國情來說,銀行在經營失敗後,通常做法就是由國家部門對存蓄存款進行“兜底”。針對民營銀行來說,它在一定程度上並不是國家所有,並且和一些大銀行相比較的話,更容易出現倒閉現象,對於政府部門,通常將會不斷的提高銀行業的准入標準,使其能夠嚴格的控制一些民營銀行成立。這也是近幾年來我國不設立民營銀行的一個主要原因。要是設立民營銀行,必須要要求民營銀行的股東能夠承到其無限責任,這就較為明顯的對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進行了違背。同時建立起存款保險制度後,能夠更加明確的對民營銀行之內的金融經營失敗做出風險補充以及成本分擔,並且主要是由存款保險的管理機構對風險進行處置,在客觀方面,政府部門要不斷的鼓勵中小型銀行設立。第二是要對中小型銀行競爭力進行不斷的提高,如果沒有存款保險制度下,存款人因為安全方面的考慮,主要把資金存入到大型銀行中,然而導致一些小銀行生存出現困難。通過對存款保險制度建立,使其能夠在任何一家銀行存款都可以得到保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們對小型銀行的資訊,同時也能夠提高小型銀行的市場競爭力,更好的體現出小型銀行自身靈活的特點。
總結:
通過上述內容分析後可以知道,一個良好的存款保險制度能夠更好的促進金融機構的發展。首先將不同型別以及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放到一個平臺上進行競爭,能夠有利於對結構准入進行放寬,同時提高民營銀行的發展,不斷對中小型銀行的競爭力進行提高。其次通過對銀行的規模效率進行提升,使其能夠加快銀行效益水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莊偉,王衛東.存款保險制度對包頭市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影響探析[J].北方金融,2015,0712:123-124
[2]何德旭,史曉琳,饒雲清.金融安全網:內在聯絡與執行機理[J].當代財經,2010,0508:134-135
[3]吳蔚藍,李軒,李雙紅《.存款保險條例》實施後的影響及效應分析[J].甘肅金融,2015,1008:156-157
[4]邵文韜.金融體制改革視角下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構建[D].長安大學,2013.1224:140-147
[5]王惠連.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若干問題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08.1224: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