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專業碩士畢業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保險業在經濟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經濟補償、防災防損方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扮演著經濟“助推器”和“穩定器”的角色。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提高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水平的途徑

  社會保險業務的檔案是對個人或團體參加社會保險的記錄和憑證,是確保參保人享受保險待遇的主要依據,同時作為一種重要的文獻資料,社會保險業務的檔案也是社會保險業務發展的歷史依據,是一種重要的檔案資源,因此具有重要的儲存價值和儲存意義。雖然我國的社會保險管理資訊系統於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建設,但各個地區的發展水平不盡相同,造成了我國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和解決。下文將分析我國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討提升我國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水平的途徑,來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一、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的現狀

  一各地區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由於我國各地區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經濟水平差異,這就影響到了各地區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的配套設施建設程度不一。根據筆者對於部分地區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的調研,發現部分發達省份由於經濟基礎雄厚,對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的資金投入較大,建立了專業的檔案管理場所和其他基礎設施,使養老保險業務檔案得到了很好的儲存和利用。但是部分省份或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後,對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的投入也比較少,因而這些檔案沒有得到很好地儲存,這對提升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水平是極其不利的。

  二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制度缺乏,管理人員水平不足。部分社會保險檔案管理部門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造成管理人員不能及時有效地對社會保險檔案進行歸類和管理。工作人員管理意識薄弱,資訊化管理能力弱,造成了社會保險檔案管理水平低下。

  三社會保險檔案的管理方法落後。根據筆者的調研,我國各地的社會保險業務的數字化管理還未完全普及,管理方式落後。另一方面,對社會保險業務檔案並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管理和歸類,檔案管理場所安全保障存在隱患等。

  二、提高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水平的方法探微

  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及調研反思,筆者對提高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水平的途徑進行了總結和歸納:

  一加強制度建設,增強管理效率。制度的建設是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法規,對不同種類的社會保險檔案進行科學地分類和及時地管理,才能保障這些保險檔案的安全,為以後及時有效地利用這些檔案提供了保障。

  二對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者的從業素質和管理水平進行嚴格考核,並積極開展各種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提升從業者的管理水平。對於保險經辦人員的檔案管理知識進行積極培訓和嚴格要求,對各種檔案的管理方法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提升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三強化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者的服務意識。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權益,推動社會發展。因此,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有深入的瞭解,對勞動者的需求有明確的認識,這樣才能保障勞動者對保險檔案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強化社會保險業務者的服務意識,能夠讓政府對這些社會保險檔案進行更加科學合理地利用,為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和依據。

  四利用現代化科技,強化管理手段。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保險事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社會保險的範圍不斷擴大,因而造成了保險檔案的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檔案管理方法,將紙質檔案管理和電子檔案管理相結合,創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這樣才能滿足社會保險檔案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強檔案管理的數字化建設,更加快速有效地提供檔案查詢服務。

  三、結束語

  總之,我國社會保險檔案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有待及時解決,筆者在結合自己實踐與調研的基礎上也提出了相關措施,比如加強制度建設,增強管理效率;提升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者的從業素質和管理水平;強化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者的服務意識;利用現代化科技,強化管理手段等。當然這些措施的提出並不能徹底解決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問題,這一課題的解決,需要更多的學者和相關從業人員不斷地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新的對策和方法。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的水平會不斷提高,真正為我國的社會發展服務。

  篇2

  淺析社會保險基礎管理人員培養工作

  摘要:社會保險業務管理作為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公司員工放心、安心、舒心工作,為公司更好更快地發展解決後顧之憂,發揮著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加強提升社會保險基礎管理人員培養工作尤為關鍵。提升基礎管理人員培養工作的重點是加強隊伍素質建設,把確保社會保險業務連續性和社會保險人才培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本文深入思考社會保險基礎管理人員培養工作,並提出一些觀點和解決的辦法。

  關鍵詞:社會保險;基礎管理人員;保險業務

  通過開展全員全方位培養,全面提高基礎管理人員隊伍的服務效益、服務水平、服務能力和服務規範,推進社會保險業務提升,促進人力資本建設,為建設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薪酬福利保障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援和人才保障。全面提高社會保險基礎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是當前各類電力企業社會保險管理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升社會保險基礎管理人員培養工作的重點是進一步提高隊伍素質,加強人員培養工作,完善崗位交接制度,增強員工培訓,培育專業型、專家型人才隊伍。

  一、確保社會保險業務連續性

  公司各單位要建立社會保險交接制度和臺賬管理制度。確保社會保險業務開展的連續性,保障職工利益不受影響。對未及時建立相關制度和在社會保險業務交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單位,公司將視情況予以考核。

  1.保證社會保險管理人員無縫交接社會保險崗位人員發生組織調配、接觸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情況,必須與後續接替人員辦理社會保險工作交接手續,未完成工作交接不得轉入新崗位。

  2.保證交接資料的完整清晰在辦理社會保險工作交接前,社會保險崗位變動人員應辦理完畢已受理的各項業務,對需要移交的政策檔案、業務憑證、統計報表等檔案資料編制移交清冊,對與本崗位相關的業務流程、業務關聯事項等編制工作交接說明書。

  3.保證交接工作責任明確交接雙方對社會保險交接工作負主要責任。以工作交接說明書為依據,移交人員對所經辦的業務負責,接替人員負後續責任。交接工作應設監交人。

  二、加強社會保險人才隊伍建設和培訓

  公司各單位應在6月底之前摸清社會保險人才的隊伍情況,建議在地市公司和以上單位設定專職社會保險管理崗位。編制社會保險隊伍五年培養髮展規劃,力爭培養和儲備各級各類社會保險專家人才50名,切實提高專業業務能力。公司各單位應在年度培訓計劃中至少設定一期社會保險相關內容培訓,並完成三年一次的普考或調考活動,檢驗培訓培養效果。

  1.加強社會保險基礎管理人員專業培訓每年應對社會保險基礎管理人員進行不少於24學時的脫產培訓,切實增強社會保險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政策更新。新到崗人員通過社會保險業務崗前培訓後方可上崗。

  2.建立常態培訓考試機制建立逢培必考和常態考試機制,各單位以三年為一個週期,對所有社會保險基礎管理人員按實行崗位動態考試,並組織社會保險業務知識網路普考和專業抽考,將考試結果與崗位變動、培訓開發相結合,公司按專業崗位定期組織調考,檢驗各單位培訓考試效果。3.培養和儲備社會保險專業人才通過制度建設、專業調考、培訓培養等方式,培養和儲備社會保險專業人才隊伍。總結提煉社會保險管理經驗,及時組織政策研究團隊,提高攻堅克難的能力。為社會保險專業人才提供總結成果、發表專業論文的機會,定期組織典型經驗交流、政策研究推演、創新成果評選等活動,激勵專業人才成長和實現自我價值。

  三、加強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宣傳力度

  公司各單位要加強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的宣傳力度,總結先進典型經驗,建立典型經驗分享機制。加強社會保險管理政策宣傳。定期組織社會保險專業業務講座,普及相關社會保險最新政策和法規變化情況。定期釋出公告。配合職工查詢相關社會保險專案,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設定社會保險管理崗位。地市公司和以上單位應設定社會保險管理崗位,對單位編制在300人以上的單位,設定2名社會保險管理崗位,適當增加社會保險崗位職數,儘量減少兼職社會保險管理人員,切實提高專業性和服務質量。做好相關政策落實工作。按照當地社會保險費率政策要求,規範抓好工作落實。充分考慮統籌區域差異,梳理社會保險5個險種7項跨業務管理流程,為進一步加強管理奠定基礎。

  四、完善社會保險管理相關制度

  做好社會保險管理制度的宣傳,完善內部操作細則,重點加強人員流動過程、申報繳費環節和改制重組企業的社會保險管理,提高服務規範性,促進社會保險業務管理升級。建立三級社會保險管理體系。省公司直屬單位建立相關管理手冊,地市公司建立相關實施細則,逐級實施,逐層推進。建立社會保險隊伍定期表彰獎勵制度。表彰獎勵業績突出的優秀專業人才,大力宣傳先進事蹟,激發廣大社會保險專業人才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潛能。建立崗位退出機制,年度績效考核“不稱職”者,進行離崗培訓,培訓考試仍不合格者,須調離社會保險崗位。推行AB角工作制度。根據崗位職責內容和員工能力素質,合理安排部門內部兩名工作人員互為A、B角,A角是實際上崗人員,B角是頂崗補位人員,實現部門工作無缺位、無缺崗,併為培養複合型人才提供實踐鍛鍊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