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專業獲獎論文

  在新世紀開始之際,隨著中國各項事業,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一歷史時間的完成,我們有理由相信,保險業在中國將有一個更好的起點。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新時期保險企業會計風險防範對策

  保險是新時代下的特殊行業,主要是經營風險的一類企業。而風險又是企業發展得必然伴隨產物,特別是有關於會計方面的風險,這也是影響一個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保險企業的會計風險有較大的隱蔽性和滯後性。在會計行業中,尤其是會計的監督以及管理層面,往往滋生出較大的風險。因此,保險企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相關的管理人員有深層次的審視,並且完善相關的制度,構建一些相關的機制,從而真正的起到降低會計方面的風險。

  一、保險企業會計風險的具體類別

  1.在會計管理方面的風險

  會計管理方面的問題有多種存在方式,比如,會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對會計的檢查和監督力度不夠,這些都造成了保險企業的會計風險,給整個保險企業帶來危害。在管理制度方面,由於相關的制度不夠完善,造成了會計業務在實際的執行時會出現一定的漏洞,對於已經出現了的問題,沒有進行及時的處理和上報,缺乏有效的處理使得管理風險大大提高。在檢查力度方面,如果力度不夠就會使得相關部門存在僥倖心理,自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下降。在實際的情況中,往往是由於對於會計主體的監督檢查力度不夠,尤其是大多數的檢查形式過於形式化,缺少真正的檢查手段,才使得會計風險在保險企業當中越來越嚴重。

  2.在會計操作方面存在的風險

  在會計操作方面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使得會計管理方面的風險大大增加。首先是對於會計相關的制度執行不到位。缺乏嚴謹性,使得制度的可執行力度大大下降。大多數企業的規章制度都是要求嚴格執行相關的會計制度,在辦理相關的會計事務時應當依照法律法規進行。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一方面由於部分相關的實行人員對相關的會計法規制度不熟悉,不能很熟練的掌握相關的法規,做到運用自如。另一方面,部分的在職人員缺乏較強的職業責任感。工作責任心的缺乏,導致了一些相關人員出現違反制度的現象。

  其次是,會計的崗位設計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較強的嚴謹性和規範性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的特徵,尤其是在相關人員的具體崗位職責,以及具體的人員分工,由於會計工作對於一個企業的作用重大,因此必須要有一定的規章制度,並且相關人員一定要遵從這些相關的規章制度,這是會計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更是降低會計風險的重要保證。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一些保險公司的會計崗位以及分工方面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設定的不夠和諧。而且崗位的複核工作大多流於形式,崗位交叉的存在值得分工情況混亂,也給崗位職責的劃分帶來困難。

  3.在會計監督方面存在的具體風險

  會計工作的監督是包含在會計工作當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會計工作的一個重要的職能。對日常會計憑證以及賬冊的稽核時會計監督的一個重要的工作內容,除此之外,會計工作的另外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監督公司經營活動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一些相關的保險企業在會計監督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監督工作做得不到位。比如,個別公司在保單的使用和領取方面都沒有相關的記錄,作廢的保單也沒有回收。在這個監督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漏洞,促使一些風險的滋生。如果在實際的操作執行中沒有及時的意識到這一風險,就會加大公司的漏洞,最終影響到保險公司上午健康快速發展,甚至會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二、保險企業會計風險的相關特點

  1.具有較強的隱蔽性

  在實際情況中,保險行業確實存在較大的風險,尤其是會計工作方面,而且保險企業的會計風險有較強的隱蔽性。這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首先,由於會計工作本身的特殊性,會計工作主要與資金打交道,這就使得一些企業的管理人員對於會計人員相對來說較為緊張,其崗位的輪班也較少,而且比較穩定。這就導致了其內部的制約力度比較小,從而使得潛在的會計風險不易被發現。其次,由於近年來的電算技術的發展有了較大進步,應用也較為廣發,在會計工作中存在著大量的業務資料,而電算的運用使得資料缺乏直觀性,直接的運用也添加了會計工作的風險。

  2.具有較強的滯後性

  保險企業的會計工作是主要在財務方面展開的,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定的延緩性。因此,實際會計風險的爆發往往是比較滯後的,而且滯後的時間也比較長。較長時間的時間差也是的一些相關的風險責任人出現推脫責任的僥倖心理,但是,這些風險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和名譽上的損失,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健康和穩定發展。

  三、保險企業會計風險的具體防範措施

  1.應當完善相關的會計風險防範責任制度

  增強保險企業的會計風險防範意識任重而道遠,必須要強化風險防範意識,將內部的控制工作切實抓好,有利於建立健全會計風險防範的責任制度。與此同時,企業的領導應當有敏銳和較為長遠的目光,時刻具備憂患意識,將內部的管理落實,確保人人有法可依,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辦事,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企業遭受較大風險。

  2.切實強化會計工作的內部控制機制

  首先,要想會計工作的內部得到很好的有效控制,就應該強化制度,使得制度制約深入人心,尤其是對於會計最基本的制度的落實情況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工作意識和工作的責任感。這是提高會計工作效率的保障。其次,在配置人才時應當科學合理,要依據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以及崗位的需求,對號入座,並且明確每一個人的崗位職責。

  3.強化會計業務的制度體系

  會計業務的制度體系是保險工作內部控制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會計業務的制度體系是內部控制機制有效發揮功能的一個重要的保障。與此同時,在強化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其自身的適用性能以及全面性,從而使得整個體系的工作效率更高。

  四、總結

  保險行業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會計風險的有效防範是保險行業的一個強調方面,也是強化企業穩定發展的一個方面。保險企業要想健康穩定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其內部的控制力度,建立並且完善相關的制度制約,以切實保障其的正常執行。

  篇2

  試談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管理的困境與應對方法

  在我國醫療保險建立的過程中,對人們生活保障和社會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減小了由病患帶給人們的壓力。同時,在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應用下,我國的醫療保險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當前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困境對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在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制度中,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從而能夠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一、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條件

  在企業的發展中,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能夠減少患病職工過於重大的困境,減少員工在醫療費用上的心理負擔,免除困難職工在看病後的後顧之憂[1]。能夠保障員工的生活水平,對員工的工作態度有著積極的影響,加強了員工和企業之間的聯絡,使其凝聚成一個整體。

  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在企業的決策管理上和加強員工自身能力上更容易進行。要使企業的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和企業的資金兩者分離,按照國家的規定參加基本的醫療保險,並且能夠接受基本的保險待遇,在企業員工工資的發放上能夠按時、足額的進行,保障企業安全、穩定、高效的運轉。

  二、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管理面臨的困境

  1.企業補充醫療保險體系不健全

  在我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上並沒有一個系統性、專門性的法律制度,企業只能保障員工基本的醫療需求,這對於一些家庭困難、因病無法參加工作和患病職工來講,醫療費用的負擔仍然十分巨大。同時,在企業內部醫療保險措施並不完善,企業和職工之間依舊存在矛盾。在醫療保險的定位上,“覆蓋廣、低保障”的方案是將全體員工共同納入基本的醫療保險範圍,在保障人群的差別上難以保證全面,降低了醫療保險的水平,對醫療保險的實施產生了影響。同時,在實際的醫療保險制度中,其保障的水平和員工實際的醫療費用存在著差距,而且對於較高的費用,並沒有建立具體的醫療保障體系。

  2.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發展緩慢

  隨著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社會生活中醫療保險政策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發展更為緩慢,一方面是由於政府並沒有採取相關的政策進行約束,使得醫療保險在企業的管理中不受重視[2]。另一方面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在自身的發展中,並沒有建立一套有效的醫療保險管理方案。

  3.容易引發道德風險

  在這裡道德風險是指為了能夠獲得自身的利益,採取不利於讓人的行為對社會的發展造成影響。在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過程中,醫療機構或員工患者易於產生道德風險。在企業員工患者進行就醫時,因不需要自己支付醫藥費用,往往會發生小病大醫、一人看病多人吃藥、門診改住院等道德風險。同時,醫療機構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會讓患者進行全面的治療,增加藥物的費用,獲取更多的利益,產生道德風險。

  三、完善的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有效措施

  1.加強企業補充醫療保險體系

  做好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管理工作,企業的內部員工和退休人員都能夠享有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管理好保險基金的規劃,制定詳細的步驟,可以從員工的福利費用中列支。在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模式中,採取專戶管理及專款專用的形式。企業補充醫療保險要在財務部門建立相應的統計表,做好費用的記錄工作,實施決算制度。

  在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基金上可以建立多種保障措施,用以面對各種形式下的基金補助,其中包括住院補助、健康保障計劃補助、門診費用補助和一次性補助等,為員工提供多種形式保障制度。

  2.做好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管理

  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管理基金,要符合基本的醫療保險制度,包括診療的病例專案、醫療的服務設施、定點的醫療機構和藥品支付標準等相關規定。在員工醫療保險期間,病患者的費用如果超過基本醫療保險的費用,可以選擇從企業補充醫療保險中按照規定進行予以補助[3]。同時,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是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適當的進行基金的補助,用以減輕患病職工的費用負擔。要考慮到企業的承受能力不能夠重複享用,也不能劃入個人的保險基金賬戶,員工在進行醫療報銷時,其最高的費用不能高於當次治療的所有醫療費用。企業的財務管理要做好詳細的記錄,患病員工在報銷時,需要帶好本人的病例條、開藥的處方、結算費用的清單和相關的醫科證明等檔案,並嚴格遵守審批的程式。對於故弄玄虛未能出示有效證明的員工不予報銷。

  3.政府部門要做好監督工作

  企業在進行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時,應該向醫療保險機構做好彙報工作,政府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工作[4]。建立健全、有效、實用的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管理體制,在官方的網站上實施資訊公開,保障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待遇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為企業員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促進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能夠很好的彌補後者存在的不足。不僅能夠增加員工與企業之間的凝聚力,還能夠使醫療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有效的解決當前社會員工因病致窮的問題,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