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工會工作論文例文大全

  工會是代表廣大職工利益,為職工謀取福利,保護職工利益的組織機構。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企業文化與工會工作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的發展在文化方面的注重程度越來越高,銅礦企業的各個部門都在積極探索如何更好地開展銅礦企業文化工作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由於近年來企業的整合、改革力度都隨之加大,銅礦企業的文化發展需要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適應新時代形勢的發展需求。工會工作作為企業文化重要的發展源頭,自然應當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本文,筆者將著重就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的聯絡進行分析,並提出加強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相關措施途徑同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企業文化;工會工作;聯絡;途徑

  新形勢下,文化逐漸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只有藉助文化的力量,才能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個企業的發展是否成熟,關鍵就在於其企業文化的發展是否健全。而工會工作是與企業文化建設關係最為密切的部分,工會組織是最容易形成強大凝聚力和歸宿感的工作部門。由此可見,企業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工會工作的保障,工會工作的自我定位和實效性的發揮成為當今銅礦企業工作和改革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具有針對性地發揮企業文化工作的指導作用成為企業執行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一、工會工作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優勢

  企業文化建設是將個人創造力凝聚在一起,從而構成強大企業力量的體系,這種性質決定了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需要廣泛群眾基礎的工作。而工會工作正是具有通過發展群眾性來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屬性,能夠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和優越性。

  一工會工作具有群眾優勢

  工會部門的工作人員在企業的各類組織中可謂是數量最大的,工會工作遍佈企業的各個基層部門,通過其自身工作的教育、參與及建設能夠增強職工的歸屬感,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二工會工作具有組織優勢

  工會工作在企業中具有比較固定的活動場所,其工作內容比較貼近職工生活,能夠在各種企業活動中向職工灌輸企業文化理念,在較大範圍內普及企業文化精髓,幫助職工樹立更好的價值觀,從而實現企業文化與社會先進文化的對接。

  三工會工作具有監督教育優勢

  民主監督和管理作為工會工作的重要職責,能夠促使企業文化向著更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方向進行,這使得工會工作能夠在進一步的宣傳教育中引導職工監督和管理的工作意識,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風尚。

  二、企業文化是工會工作的動力

  隨著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企業文化的發展逐步成為企業工會工作的靈魂所在,其可操控性和引導性促使其進一步成為工會工作強大推動力。

  一企業文化是提高工會工作質量的有效保障

  企業文化建設在服從、服務業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方面將員工的工作目標引導向同一個發展方向,工會工作因此會利用共同的企業目標和發展信念使員工的思想與行動成為體現企業文化精神的有機體,從而使全體員工的思想觀念向集約化、資訊化、共同化的方向發展,構建出高素質的企業職工隊伍,在潛移默化中充分發揮工會激勵、引導員工工作的巨大作用。

  二企業文化是激發工會工作創造力的精神動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全員文化,是一項不成文的行為準則,它能夠在文化塑造中能夠充分發揮典型人物的影響力,對工會員工產生約束和管理的作用。工會員工在企業文化的正確引導下能夠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從而提升員工對企業的關注,激勵員工為企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不斷提升企業的發展實力。

  三、加強工會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

  通過對企業文化與工會工作之間聯絡的相關分析可以發現,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是相互促進的。但在企業文化的發展中我們仍然發現工會工作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而無法發揮其更好的指導性作用,因此,工會工作作為強有力的工作力量,應當更加科學地參與到企業文化的建設中,改善員工的工作狀態,為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

  一重視企業文化的工會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工會工作只有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才能保證職工將自身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企業的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工作積極性。銅礦企業的工會組織應當堅持安全、技術及企業文化理念的相關宣傳教育,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在充分的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將安全生產的理念滲透到職工的思想中,真正實現在保障安全生產的條件下發展企業文化。

  二樹立企業文化發展目標,增強企業凝聚力

  工會工作應當在思想方面充分認識自己作為企業文化建設主體的重要性,勇於承擔文化建設的責任,在企業文化發展中發揮關鍵性作用,時刻更新企業文化的相關內容,樹立和諧統一的發展目標,切忌遇到問題時選擇逃避,應當積極主動地去應對,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與團結。

  三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聯絡其他部門共同發展企業文化

  工會組織勇於利用自身優勢承擔企業文化建設的重任,並不代表著不需要與企業其他部門進行合作。工會工作可以有效暢通領導與職工以及不同部門之間的交流渠道,將企業文化、經濟建設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合解決,與其他部門達成共識,發揮自身優勢,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建設體制。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會工作的任務著力點隨著企業的改革發生著變化。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在企業工會組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企業發展中不斷改變、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情況下,才能把自己作為創新和豐富工作形式的重要途徑,加快企業文化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相信在企業工會組織及各級企業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銅礦企業的工會工作必定會與時俱進,同企業文化、企業經濟協調發展,從而促使銅礦企業的工會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更好地促進企業文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郭猛.淺談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關係[J].企業文化,2013.

  [2]王敏.強化工會工作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助推作用[J].東方企業文化,2014.

  [3]李美玲.淺談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係[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0.

  篇2

  淺談企業工會工作創新途徑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一步步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企業發展也更加科學和完善。企業工會在企業中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工會的工作開展更需要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前進的不竭動力,加強工會工作創新是企業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工會工作:創新途徑

  企業面臨著改革的新形勢,在這新形勢下,企業工會組織面臨著諸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工會十四大精神,圍繞經濟發展和改革穩定的大局,積極探索新時期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途徑,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堅持指導方針,把握工作著眼點

  中國工會十四大提出了新世紀現階段工會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和實施措施,為新時期工會工作的創新和發展指明瞭方向,堅持工會工作的指導方針,必須轉變觀念,以新的姿態,塑造新的形象,迎接新的挑戰。這是新形勢、新任務的客觀要求,更是廣大職工群眾熱切期盼。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工會組織要有所作為,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塑造工會新的形象。

  一要努力塑造工會旗幟鮮明地支援改革的形象。

  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根本動力,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途徑。服從服務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局,是職工根本利益所在。工會組織在改革中,必須旗幟鮮明地支援改革,必須堅持對企業、對職工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必須堅持民主參與、民主決策、保障職工個人利益和總體利益的原則,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職工三者利益的關係,充分調動廣大職工參與改革,支援改革的積極性。

  二要努力塑造工會積極推進生產力發展的形象。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只有生產力得到發展,才能加快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從總體上更好地保障和維護職工的權益。當前,各企業面臨著市場殘酷競爭,面對嚴峻的形勢和困難,工會組織不可閒而視之,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動為企業分憂,通過工會群眾組織的優勢,構築起發展經濟舞臺,以發展經濟為己任,最大限度地保護和發揮好廣大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動員和組織廣大職工,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積極主動“找米下鍋”,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發揮主力軍作用。

  三要努力塑造工會維權的形象。

  工會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在認真履行四項社會職能時,必須突出維護職能,既要敢於維護,又要善於維護。既要維護好職工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也要維護好職工的具體利益。特別是在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工會必須旗幟鮮明地站在職工一邊,認真履行工會的職能,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在維護職工權益中,充分展現工會的形象。

  四要努力塑造工會紮根群眾的形象。

  工會是群眾組織,群眾是工會工作的根本,職工群眾的要求和願望是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果離開了職工群眾,工會組織將成為無源之水,無土之木,工會工作將一事無成。工會只有深深紮根於群眾之中,才能根深葉茂,花繁果實。因此,工會組織和工會幹部必須緊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以高度的正治責任感和深厚的階級感情對待職工,貼近群眾;把職工群眾的小事當作大事,把職工的難事當作自己的要事;做職工群眾的知心朋友。在實際工作中,真心誠意地為職工群眾服務,千方百計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以工會組織的溫暖,工會幹部的真誠厚意,人格力量去感染職工、教育職工、溫暖職工、凝聚職工、贏得職工群眾的信賴,努力推進工會組織群眾化,民主化進展。

  二、圍繞經濟發展中心,確定工作基本點

  服務於經濟發展中心,是工會工作的基本方向。工會就必須要體現自身的特色,避免出現位置顛倒,角色混同。

  一是要把勞動保護監督的重點定位在生產安全上。

  勞動保護和安全監督是工會的一項主要工作,要把它列為工會工作重點,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發揮好“三個作用”,即:發揮好執法監督作用,定期檢查勞動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監督規範勞動生產行為,促進勞動條件的改善,糾正生產過程中違反勞動保護有關規定的行為;充分發揮職代會和安全生產委員會監督作用,堅持定期檢查和超前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及時提出保證安全生產的措施和預案,建立安全生產巡查報造制度,督促有關部門及時消除不安全隱患;發揮專兼職安全監察員的作用,提高職工群防群治思想意識,依靠廣大職工群眾,群策群力,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二是要把開展“雙增雙節”和提合理化建議活動定位關鍵問題上。

  工會組織要廣泛發動和組織廣大職工圍繞企業的經營管理,安全生產,挖潛擴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問題,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技術攻關和提合理化建議活動,與企業同甘苦共命運,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當家理財,為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做貢獻。

  三、依法維護,尋求維權結合點

  依法維護職工利益是工會的神聖職責,必須從自身的性質和特點出發,選準位置,找準角度,抓住結合點,在履行社會四項職能,突出維護職能的同時,注意把握好以下三點:

  一是不斷強化依法維護的整體功能。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光靠工會力度是不夠的,要靠企業的整體力量。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是落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重要方面,是企業黨政工團的共同責任。要在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權益上維護,素質上提高。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落到實處。

  二是努力提高依法維護的實效性。

  要提高維護的有效性,首先必須提高工會幹部自身的法律水平,理論政策水平和參與的能力。做到從源頭上參與,必須在參與制定政策之前,工會要深入群眾,瞭解職工思想意願,認真學習有關政策規定,明確法律依據,使源頭維護工作切實有效。

  三是不斷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通過各種宣傳教育形式,使職工都清楚自己擁有參加民主管理的權利,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政策、科學技術、業務知識、經營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以主人翁姿態,積極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建立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監督的有效機制,切實落實好政廠務公開制度,做到重大事情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必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審議通過,充分發揮職工民主參與、民主監督的作用;加強執法監督,協調勞動關係,維護職工權益,促進企業和社會穩定。

  四、紮根群眾,確立工作立足點

  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必須以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群眾路線是工會組織的基本特徵,紮根於群眾之中是工會工作的根本立足點。因此,工會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按照群眾的意願去開展工作,這是工會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要努力塑造工會幹部的良好形象。

  首先要解決好工會幹部的精神狀態問題,工會幹部要嚴格要求自己,做“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模範,紮紮實實的工作作風,誠誠懇懇的工作態度;其次,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理直氣壯地敢於和善於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再次,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面向群眾,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法、維權有效。

  二是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功能,運用榮譽激勵,增添職工使命感。

  榮譽是人們較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它能激勵人們有理想,有紀律,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為實現目標而不懈的努力。在群眾中採取多種形式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在行政上開展勞動競賽,增添職工的創新意識,培養職工的興趣和愛好。為職工營造一個學理論、學法律、學文化、學業務、學管理的濃厚氛圍,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三是切實關心職工生活,多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

  工會作為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和維護者,要切實關心廣大職工群眾尤其是困難職工群體的疾苦,盡最大努力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職工最大的擔憂,是經濟的擔憂,是基本生活能否得到保障的擔憂。為此,工會要協助行政做好特困職工的解困工作,千方百計解決特困職工的生活保障問題。維護職工的經濟利益是工會組織和工會幹部的神聖責任,也是職工群眾的迫切要求。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認真履行工會職能,切實維護好職工的經濟利益,解決好職工的困難,工會組織才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