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教育孩子正確學習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問題都特別上心,那麼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長培養孩子正確學習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家長培養孩子正確學習的方法

  給孩子正確的示範

  看著我難以置信的樣子,朋友解釋說:“約翰5歲的時候對洗碗發生了興趣。那一次,約翰不僅把自己渾身弄溼,還打碎了碗。他嚇得直哭,以為我們會責怪他。我什麼也沒說,只是給他洗了澡,換了乾淨衣服,然後繫好圍裙,給他仔細示範如何才能把碗洗得乾乾淨淨。在我的示範下,經過多次練習,約翰慢慢學會了洗碗。”

  半小時之後,約翰做完了廚房的衛生。我想,這下他該休息一下了吧,誰知,他又跑到屋外的草地上操作起了除草機……我被驚得目瞪口呆!

  朋友說:“約翰今年9歲了,他要做的家務還不止這些。作為男孩,除了常規的家務,還要幫忙洗車,冬天的時候要掃樹葉、掃雪,另外,還要逐漸學會修理草坪、換吸塵器裡的垃圾袋、擦玻璃、換燈泡、修理家裡的水管、電器,甚至連修汽車也要能略知一二。”

  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朋友說:“在英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也要像大人一樣負起該負的責任,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孩子一開始當然是不會做家務的,但英國家長實行的是‘試錯教育’,孩子做家務時,家長只需要在旁邊時時監督,不但能保護孩子,還能及時糾正錯誤,並給他們做出正確的示範。

  經過多次練習和嘗試,吃一塹,長一智,讓他們在錯誤中成長、成熟。你們中國不是有句俗語叫做‘實踐出真知’嗎?小孩子一樣有試錯的權力,老怕做錯,什麼也不讓他幹,那他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學會呢?”

  朋友的一席話讓我感慨不已,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國內的父母總是習慣一手包辦,搶著幫孩子把問題處理掉,以為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做了。其實,不讓孩子練習,呵護過度,怕孩子不能勝任,甚至受傷,孩子難道會一夜長大?

  教育孩子學習的4個最佳時間

  01. 清晨起床後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晨空氣清新,陽光溫暖,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和調整,恢復了清醒,精神狀態良好,記憶力也會增強。

  所以清晨起床後,特別適合孩子學習一些比較難記憶或者需要記憶大量知識的科目。

  02.上午8點-10點

  這個時間由於孩子剛剛到學校開始上課,精力比較充沛,而且大腦靈活,特別適合思考一些學習上的難題,開闊自己的思維。

  所以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剛開始上課的前兩節課一定要注意聽講,不要漏掉老師講解的重點內容,多加思考老師的問題。

  同時鼓勵孩子在這個時間段,可以思考一些昨晚或之前沒有想通的問題,或許就會得到正確答案。

  03.下午6點-8點

  經過一下午的睏乏與適當的休息,到了晚上6點-8點,正是孩子剛剛吃完晚飯,休息片刻後,重新進入緊張的學習時間。

  這個時間段大腦又開始恢復了活躍,反應較迅速,直到臨睡前都屬於一天中的第二最佳記憶時期,第一時期是清晨起床後。

  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在這個時間段完成所有的作業,不拖沓到很晚,利用清晰、活躍的大腦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剩下的時間可以用來放鬆玩耍。

  04.入睡前一小時

  孩子入睡前的一小時大腦通常處於活躍期,還沒有進入休息狀態。並且睡前如果記憶一些內容,一般到第二天都會有所印象,不會輕易忘記。

  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利用這一小時把白天模糊的知識再多加以複習,加深印象,鞏固知識點。

  或者讓孩子養成睡前看一小時課外書籍的習慣,如果有空,還可以整理一下讀後感。

  五種培養優秀孩子的父母

  1、懂得好好說話的父母

  著名漫畫家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至少傷痕是看的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

  “你看XXX多懂事,你看你,連人家一半都沒有!”

  “我真是被你氣死了!氣死我你就高興了!”

  “別叫我媽媽!我不是你媽!”

  ……

  有的家庭把打擊,作為一種教育方式,覺得可以增強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但事實上,沒有孩子喜歡這種教育,這好比:

  “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沒事,我多捅幾刀你習慣了就不疼了。”“好吧,我不疼了,因為我死了……”

  語言暴力也是暴力的一種,雖然看不到身體上的傷,但孩子心裡所留下的陰霾很可能會相伴他一生。很多從小被父母苛責的孩子,長大後即便已經成功,卻仍然有強烈但自卑感,而且嚴重缺乏安全感,敏感又多疑。

  說話是家庭裡不可少的溝通方式,而好好說話的家庭,能從小給孩子一個平和正能量的環境,讓孩子自信又自在地去發展自己的天性。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首先要明白,好的教育方式,一定是讓人如沐春風、心悅誠服、打心底就願意接受的。

  2、懂得情緒管理的父母

  據調查顯示,90%的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產生焦慮的情緒:怎麼樣才可以和孩子更好地溝通?太忙沒時間陪孩子怎麼辦?孩子考試成績下滑了怎麼辦……

  產生焦慮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長無法很好地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緒。長期處於焦慮中的家長,往往敏感易怒,經常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長期處於家長的負面情緒下,一方面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也變得暴戾,亂髮脾氣;一方面他們可能感覺不到父母的愛和關心,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也不願意告訴家長,導致親子關係疏遠。

  如果一個家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成長在一個正面積極、如沐春風的環境中,那麼這個孩子一定也是一個會情緒管理的人,人家關係也一定不會差。當他面對問題時,他會用理智思考,而不是任由感情引導。

  請相信,如果如果你給孩子帶來的是風雨、憂鬱、黑暗和悲觀,那麼他們也會報之於風雨、憂鬱、黑暗和悲觀;如果你為孩子獻上歡樂、喜悅、光明和笑聲,他們也會報之以歡樂、喜悅、光明和笑聲。

  3、懂得“放手”的父母

  我們目之所及,大都是是對孩子萬般操心、千般憂慮的父母。

  他們事無鉅細,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好,甚至要上哪所大學的哪個專業都考慮到了。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附身為孩子掃清障礙處理,生怕他們行差踏錯,多走彎路。

  殊不知,他們可以為孩子做事,但不能替孩子成長。他們越想填滿孩子的未來,孩子就越無法達到他們要求的完美。

  孩子長大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實踐性。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明白許多道理,而父母應該儘可能地為孩子提供體驗的機會。

  如果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干預孩子的生活,替他們包辦一切,讓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軌道發展,這樣不僅會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權利,失去獨立成長的機會,把孩子培養成“啃老族”,還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學習和生活的快樂,承受著被迫和無奈,讓雙方都感到痛苦和窒息。

  很多父母聲稱不敢放手,害怕一放手孩子就會受到傷害,就會行差踏錯。溫室裡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孩子獨立得越早,他們就離成為獨立的個體有近了一步,就越能承受住生活的風雨。要相信,對孩子放手,從來沒有孩子適應不了,只有父母做不到。

1.教育孩子的七個好方法

2.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3.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4.父母平時怎麼教育孩子的

5.關於家長幼兒教育的美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