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護理淺探論文

  兒童心理學護理不同於成人心理護理,此時,工作人員不僅要從生理上診治患者的疾病,而且還要和兒童患者經常進行溝通交流,隨時瞭解兒童的心理狀態,儘量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兒童心理學分期與護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究對不同時期的兒童心理進行特殊護理,對兒童患者的心理改善作用。方法:選擇2012年2月至8月間我院兒科收診的400例兒童患者作為調查物件。採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00例,對照組200例,針對觀察組兒童的不同心理時期採取特殊護理方式,對照組兒童則採取常規的護理方式。結果:觀察組兒童在不同心理時期願意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人數比對照組多,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對不同心理時期的兒童患者採取特殊護理,能提高不同年齡的兒童對醫護人員的工作配合數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兒童心理學;心理學;護理

  兒童心理學是有關心理學家專門研究兒童心理的一門學科。兒童心理學護理不同於成人心理護理,此時,工作人員不僅要從生理上診治患者的疾病,而且還要和兒童患者經常進行溝通交流,隨時瞭解兒童的心理狀態,儘量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如果對其採取的護理方法不正確,反而會增加兒童患者的恐懼感,不願接受醫護人員的治療【1】。對我院兒科門診在2012年2月至8月間收診的400例兒童患者進行調查,對觀察組兒童患者的不同心理時期採取針對性的護理方法,對照組兒童患者採取常規的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至8月間我院兒科收診的400例兒童患者作為調查物件。採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00例男106例,女94例,年齡為0.1至11歲,平均5.2±4.5歲,對照組200例男102例,女98例,年齡為0.1至10歲,平均4.8±4.2歲。經統計,兩組其他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採取常規的護理方法。

  觀察組:針對不同心理時期的兒童患者進行特殊心理護理。

  嬰兒期兒童3歲以下:通過滿足患者的情感需要來達到其願意配合治療。在護理時,對患者採取面板接觸,懷抱患兒,輕輕撫摸患者的面板,同時陪患兒一起玩玩具,逐漸建立患兒對自己的信任感。

  學前兒童4到7歲:對該時期的患者應該有耐心,多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多做做小遊戲,通過遊戲裡的小故事來幫助患者逐步接受治療,讓他們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避免採取強硬、命令的語氣對患者進行治療【2】。

  學齡兒童8到12歲: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瞭解患兒的心理狀況,經常與患兒進行交談,瞭解他們的需求,並隨時鼓勵他們,告訴他們要做勇敢聽話的好孩子。

  1.3評價標準

  患兒願意主動配合護理人員工作,或者有條件的答應護理人員接受治療視為配合。若出現強烈反對現象或者消極哭鬧拒絕接受護理人員的治療視為不配合。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l5.0的軟體,採用百分比技術方法表示計數資料,採取X2校驗方法對比兩組資料差異,P>0.05時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P<0.01時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兒童經過特殊護理後,處於嬰兒期的兒童有13例願意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處於學前期的兒童有47例願意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處於學齡期的兒童有73例願意配合醫護人員治療。而對照組的嬰兒期、學前兒童、以及學齡兒童願意配合醫護人員在治療的數量分別是4例、33例、62例。兩組分別在不同時期進行對比,P都小於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兒童成長不同時期心理分期:

  1.嬰兒時期:這段時期的兒童生長髮育很快,所謂的心理安全感也微乎其微,只想與自己最親近人在一起【3】。同時,這個時期的兒童也可以進行簡單的思考、想象等腦部活動,在我們眼裡,這段時期的兒童的思想是極其幼稚的,因此,我們可以抓住嬰兒期兒童的心理狀態,與他們多多進行交流,時常抱抱、撫摸他們,讓他們消除對我們的心理陌生感,逐漸建立兒童與醫護人員的信任關係。另外,與該段時期的兒童患者一起玩玩具,和他們分享一下其他勇敢小朋友的治療經歷,也有助於嬰兒期兒童患者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工作。

  2.學前兒童:這段時期的兒童似乎一直處於活動狀態,他們的好奇心在這段期間表現的更加明顯,他們感覺任何事物都是新奇的、好玩的,“愛玩”、“愛鬧”、“不休息”似乎成為他們樂此不疲的特點。針對這一時期,護理人員應對他們多一點耐心,多和他們溝通交流。儘量避免採取強硬的口氣對患兒進行治療,通過和患者多做一些小遊戲,以及遊戲裡的小故事來幫助患兒逐步接受治療,通過示教讓這段時期的兒童患者瞭解自己將要接受的治療方法,消除他們由心底而產生的恐懼,有助於他們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3.學齡兒童:這段時期的兒童患者已經達到了成人的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自我情緒調控,但是遇到從未見過的事情時也會出現心理上的緊張激動現象,針對這一現象,護理工作人員應該及時瞭解患者的心理狀況,經常與患者進行交談,通過淺顯易懂的話語瞭解該段時期的兒童患者所需要的幫助,不建議醫護人員對該段時期的兒童患者繼續採取恐嚇等護理方法,可以不斷鼓勵他們,告訴他們要學會勇敢,做一個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總之,通過對觀察組兒童的不同心理時期進行有針對性的特殊護理後,處於嬰兒期的兒童有13例願意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處於學前期的兒童有47例願意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處於學齡期的兒童有73例願意配合醫護人員治療,與對照組相比,差距明顯,P都小於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所以說,通過對不同時期的兒童患者進行特殊護理,能提高兒童對醫護人員的工作配合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文靜,許佩.細節護理在兒科靜脈穿刺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12;1202:179-180.

  [2]張立,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72-98.

  [3]王曉林,朱崇明.發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7-5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