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只有善於創設情境營造興趣、氛圍,學生才能煥發出生命活力。有了興趣,學生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地探索,敏銳地觀察;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地提出問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那麼,如何營造興趣、氛圍,增強課堂活力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如果教師能巧妙地組織教材,精心地設計匯入,誘發學習興趣,學生智慧的火花就會被燃起,學生思維的閘門就會被開啟,學生蘊藏的潛能就會被挖掘,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二、質疑激發興趣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創新的源頭。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感到疑難的問題,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要引導學生在課始進行預習後質疑,課中進行深入性的質疑,課後進行延伸性的質疑。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活力,把“教”的主觀願望,轉化為學生渴望“學”的內在需要。
        三、較生興趣
        課堂上,如果加強了數與數、形與形、體與體、運算方法與運算方法的比較,那麼教學效果則事半功倍。如教學“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課本中的演算法是用短除法:
        
        然後把所有的除數和商連乘起來,得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是  2×3×3×5 = 90。
        這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如果把18(或30)短除後所得的商和30(或18)直接相乘,結果如何呢?學生通過簡單計算:18×5=90(或30×3=90),正好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進而引導學生予以驗證、對比,得出這種方法不但正確,而且簡便。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又突破了書本知識的極限,產生了學習興趣,增強了課堂活力。 
        四、操作激發興趣
        動作是思維的基礎,是智慧的源泉。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可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增強課堂活力。有人實驗得出:人對知識的吸收,如果僅是聽和看的話,只能吸收50%,加上動手的話,則能吸收90%。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創設動手操作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五、結尾增趣
        如果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麼,精妙的課堂小結,就能再次激起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習的興趣。例如,我教學“約數和倍數的意義”這節課結尾時,是這樣小結的:老師出示一張數字卡片,如果哪位同學的學號數是卡片上的數的倍數,就可以離開教室。但走的時候,必須先大聲地回答“幾是幾的倍數”或“幾是幾的約數”,也可以說“幾能被幾整除”或“幾能整除幾”。如此結尾,既鞏固了新知,檢查了效果,又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增強了課堂活力。
        教師如果能想方設法營造興趣、氛圍,讓學生在歡樂和入迷中學習,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能充滿生機,充滿生命,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