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問題的相關形勢與分析論文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南海能源安全問題及其戰略選擇》

  關鍵詞:南海;能源安全;戰略選擇;綜合實力;政治鬥爭

  中圖分類號:D8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203-0082-04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費量急劇增長,國民經濟對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依賴度日益增加。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已成為我國經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焦點問題。由於我國陸上石油資源日益減少,海上石油開發成為我國發展能源的戰略重點。南海作為我國面積最大的海域,從目前已探明的油氣資源儲量及其能源通道的獨特地理位置來看,在破解我國能源制約難題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南海能源爭議不斷升級,周邊國家在南海我國傳統疆界內油氣開採量不斷高漲,已嚴重威脅到我國的主權和經濟安全,解決我國南海能源安全問題事關國家安全大局,已刻不容緩。

  一、南海在我國能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the South China Sea,指的是我國廣東南澳島經澎湖列島到臺灣石港一線以南的遼闊海域。南海海區北起北緯23度27分的北衛灘,南至北緯3度40分的曾母暗沙和亞西暗沙;西起東經99度10分至112度10分廣大海域,南北長約2380公里,東西寬約1380公里,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公里,約佔我國海洋麵積的一半,是我國最大的海域。[1]南海面積遼闊,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重要,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海洋漁場,還蘊藏著豐富礦產和油氣資源,同時也是我國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在我國國家發展戰略和能源安全體系中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1.南海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南海是世界四大海底儲油區之一,有“第二波斯灣”之稱。20世紀60年代,該地區被發現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海洋地質學家埃默裡發表了南海諸島及附近海域的油氣資源調查報告,認為亞洲最大的油氣產地在南中國海,僅在南部的曾母暗沙、汶萊沙巴等5個盆地面積35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初步估計石油蘊藏量達200億噸左右,天然氣蘊藏量約為20萬億立方米。[2]據國土資源部最新統計,南海石油蘊藏量達418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7.5萬億立方米。有專家預測,南沙群島地區實現有效開發,每天可產石油大約在150萬桶與300萬桶之間,而中國的石油淨進口量將從2002年的每天不足200萬桶增加到2030年的980萬桶,[3]所以,如果能從南中國海獲取石油,中國目前石油的進口需求就可能得以大大緩解。此外,2002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四號”調查船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發現可燃冰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存在的可靠標誌――冷泉,其成分的80%為甲烷,它被認為是人類未來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初步的探測表明,僅在我國南海的北部地區的可燃冰儲量就已經達到我國陸上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的一半左右。[4]雖然可燃冰的勘查和開發的技術難度比較大,但我國已預計將在2020年實現可燃冰的商業化開採。目前,我國已經將南海地區確定為國家十大油氣戰略選區之一,南海將成為我國能源的接續基地,其蘊藏的豐富的油氣資源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在陸地油氣資源開發增長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南海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大勢所趨,加速對南海油氣資源的開發,對解決中國油氣儲量的不足、減少進口比例、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緩解國內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具有重要意義。南海油氣資源在我國能源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將會更加突出。

  2.南海是我國能源通道的咽喉。南海是中國最南的海洋國土,被中國、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等六國所環抱,是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和連線亞洲、大洋洲的海上要道,有“遠東十字路口”之稱。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世界上海運最繁忙的地區之一,是僅次於歐洲地中海的世界海運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目前,我國的海上遠洋運輸以天津、上海、香港、廣州等港口為主要基地開闢了北、東、南、西四個大方向的主要航線。從南行航線來看,中國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以及中國到西南太平洋島國的航線都需要從南海經過,也就是說從我國到東南亞、大洋洲等國的航線主要是從南海經過。從西行航線來看,從我國沿海各港口經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非洲、紅海、蘇伊士運河沿岸的阿拉伯各國、地中海沿岸及到大西洋、歐洲等國的西行航線是我國目前的一條主要航線。我國通往國外的39條航線中的21條是必須經過南海的。[5]另外,我國的石油已有一半以上需要進口,而其中經南海航運的佔五分之四左右,我國的對外貿易也主要是通過南海進出。據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20年,我國每天將不得不從中東進口690萬桶左右的石油,佔我國石油需求的大約60%。[6]而我國石油運輸以海洋運輸為主,儘管未來我國的石油進口可能會採取海洋、管道運輸的方式,但從成本角度考慮,海運的成本只有管道運輸的十五分之一,應該說我國的石油運輸進口方式仍然將主要是以海運的方式來進行。從中東進口的大量石油,主要從南海運輸。因此,中國的石油供應安全不但取決於波斯灣地區的穩定和安全,同時也取決於南海地區的穩定和安全。南海航線的運輸安全已直接關係到我國石油的供應和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南海對我國的石油供應、能源安全,甚至國家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生命線”價值。

  二、影響南海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

  1.區域外大國的影響。主要是美、日及印度的介入,使得南沙問題國際化趨勢進一步明顯。近些年來,美國加強了其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公開以“保障航行自由”和“維護地區穩定”等為藉口,密切與南海諸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合作,加強對南海及其附近海域的控制。同時,頻頻與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汶萊等國開展大規模軍事演習。據《青年參考》報道,日本政府一直很關注南海問題。日本公然鼓動東盟四國“合縱”對抗中國。印度為了實現其地區霸權的戰略目標,提出“東進政策”,宣稱從“從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國海,都是印度的利益範圍”。俄羅斯緊隨美日之後,為保持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影響,一直與越南就在金蘭灣保持軍力一事進行談判。澳大利亞以及某些歐洲國家,也以“南海航行權”關係到其國家利益為由,表示“不能對此視而不見”。區域外大國的主動介入,打破了南海爭端各方業已形成的共識和力量平衡,力圖使南海問題國際化,成為南海能源安全威脅的重要因素之一。[7]

  2.周邊國家對南海能源的爭奪。南海在20世紀60、70年代發現豐富的油氣資源之前,其歸屬問題沒有爭議。在石油資源越來越稀缺、石油對一國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要的情況下,許多國家覬覦南海油氣資源是南海屬權爭端激化的主要原因。南海周邊國家也正是看中了南海豐富的油氣資源,近年來不斷強調對南沙的主權地位,並大肆在南海鑽井取油。至2000年,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汶萊已在南海建起200多個鑽井平臺,打出的油氣井超過1000口,並已探明近80個油田、70個氣田,其中有11個油田和15個氣田在我國傳統海疆線內。各國的油氣開發量也在逐年增長。據美國能源資訊署2002年5月的資料,南海地區每天產出石油200萬桶,每年產出天然氣2.5萬億立方英尺,其中越南每天產出石油35.6萬桶、年採氣量190億立方英尺;馬來西亞在我國傳統海疆線內打了150多口油氣井,發現2個天然氣田和3個油田,年採天然氣14370億立方英尺,原油近75萬桶/天;菲律賓已在鄰近南沙的巴拉望海域打了7口油井,產油約1萬桶/天,年產天然氣10億立方英尺;印尼已在我國傳統疆線內打了29口油井和4個氣田,產油21.5萬桶/天,年產氣120立方英尺。汶萊已在我國傳統疆線內打出9口高產油井,開發了7個氣田,產原油19.5萬桶/天、年產天然氣3340億立方英尺。上述南海五國南海採油量已高達152.5萬桶/天、年產天然氣達1.8萬億立方立方英尺,近幾年開採量還在迅速提高。[8]若照此速度開採,南海的油氣大約20年左右就會被採掘殆盡。沒有油氣,南海何談能源安全!

  3.南海能源通道的威脅。控制南海戰略通道,不僅涉及國家經濟利益,也涉及國家安全。我國目前的石油進口運輸海上通道集中於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臺灣海峽一線。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近六成是我國船隻。可以說,馬六甲海峽是我國海上石油生命線中最關鍵、最要害的環節。近年來,馬六甲海峽恐怖主義和海上犯罪活動頻繁發生,美日等大國藉機滲透,地區安全形勢更趨複雜,對我國能源通道安全產生了重要影響,但現階段我國海軍尚處在向遠洋發展過程中,對該地區我國能源運輸的安全防衛能力十分有限,“馬六甲困局”對我方的制約日益嚴重。

  4.海軍遠洋控制力量不足。中國海軍遠洋控制與作戰能力不足,無法確保南海能源安全。一是主戰艦艇平均噸位偏小。目前,我海軍主力戰艦平均噸位約三千噸,遠遠低於美國一萬四千噸,不及日本三千七百噸,甚至趕不上印度三千三百噸。如海軍江衛Ⅱ級導彈護衛艦排水量只有兩千多噸。雖然新型戰艦效能比較優良,但其數量嚴重不足。如排水量達到七千五百噸以上的052B型導彈驅逐艦,目前總共只有兩艘裝配到南海艦隊。二是主力作戰艦艇裝備效能欠缺。我海軍戰鬥序列中的大中型作戰艦艇數量比例低,許多重要裝備多處於概念或者預研論證階段,形成戰鬥力尚需時日。三是作戰艦艇與保障艦艇的比例失調。目前美國作戰與保障艦艇比例約為3:2,日本約為3:1,印度約為5:4,而我國海軍這一比例嚴重偏低,這將嚴重製約海上作戰範圍和持續時間。此外,還受空軍作戰能力的限制。海空軍對南沙控制能力偏弱,與周邊國家相比有鞭長莫及之虞。[9]區域外大國對南海大肆干涉、周邊國家對南海能源猖狂掠奪,正是基於我國海空軍事實力的不足。

  5.海上石油開採技術面臨的挑戰。2011年5月,中海油“海油石油981”在上海完工,我國具有了首臺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7月,我國自行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海下潛已達到5188米,這些標誌著我國深海鑽探技術有了快速發展。但是,在海上油氣開採技術上,我們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一是技術研發到廣泛運用還有待時日。我國雖然在深水載人下潛和深水鑽井平臺技術上有很大突破,但這些技術用於南海開發還有一個較長過程,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為時已晚。二是海上油氣輸送技術難度高。海上油田原油多具高粘、易凝、高含蠟等特點,同時還存在高溫、高壓、高二氧化碳含量等問題,這給海上油氣集輸工藝設計和生產安全帶來許多難題。當然,這不僅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也是世界石油介面臨的難題。三是南海環境條件複雜。南海環境條件特殊,夏季有強熱帶風暴,冬季有季風,還有內波、海底沙脊沙坡等,使得深水油氣開發工程設計、建造、施工面臨更大的挑戰。四是經濟高效的邊際油氣田開發技術難掌握。南海油氣田大多具有底水大、壓力遞減快、區塊分散、儲量小等特點,在開發過程中往往需要考慮採用人工舉升系統,這使得許多國外邊際油氣田開發的常規技術如水下生產技術等面臨著更多的挑戰,意味著水下電潛泵、海底增壓泵等創新技術將應用到我國邊際油氣田的開發中;同時也意味著,降低邊際油氣田的開發投資,使這些油氣田得到經濟、有效的開發,將面臨更多的、更為複雜的技術難題。[10]種種技術難題,不同程度到我國在南海的油氣安全。

  三、我國南海能源安全的戰略選擇

  1.增強緊迫感,樹立南海能源安全的大局觀。南海周邊國家按照現有的開發速度,只需20年左右的時間就會將南海的油氣開發殆盡。所以我們在處理南海能源安全問題上首先要增強緊迫感。久拖未決、拖而不決都將使我們面臨巨大損失。一方面,拖得時間越久,南海所剩的油氣資源越少;另一方面,周邊國家造成佔有事實,給解決南海爭端會帶來更大的難度。二是在處理南海能源安全問題上要站在國家利益的大局上來看待。南海能源安全不是區域性問題,而是事關國家能源安全乃至國家主權的大局,因此,處理南海能源安全問題要樹立大局觀。保證南海能源安全是我國開發海洋、建設海洋強國和治國興邦的戰略需要。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要用發展的眼光審時度勢,以及時性、全方位、多角度、前瞻性的思維,全面制定南海能源安全的戰略對策。

  2.提升綜合實力是解決能源安全問題的核心戰略。南海能源安全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看實力說話。這裡實力主要是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海上軍事實力和技術實力。一是能源外交話語權最終取決於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平解決南海能源爭端,進行外交斡旋、外交辭令、打口水戰是必不可少的。外交話語權的分量主要看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高低,說到底也是看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客觀地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大提升,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在許多國際問題上都有中國的聲音,但是從當今局勢來看,中國的影響力還無法與美歐等大國相比。南海周邊國家有美國等大國支援,又有以東盟為整體與中國爭奪南海,形勢異常複雜,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外交影響受限。從長遠來看,中國還要加快經濟發展,壯大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二是海上軍事實力是解決南海能源爭端的堅強後盾。刺刀見紅、你死我活的戰爭並不是解決南海能源爭端的最佳策略,但是強大的海上軍事實力會產生巨大的威懾力,所以加快海上軍事發展,是解決南海能源爭端的最核心戰略。從近代西班牙、荷蘭與英國、英國與早期美國乃至英國與中國清王朝衝突的經驗來看,海上軍力是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終極手段。從現代科索沃戰爭以來的國際形勢變化看,沒有強大海軍保障的國家海外利益增長,隨時都有被海上軍事強國中斷並掠奪的可能。從我國的經濟實力來看,海軍的發展也相對滯後。因此,我們應早做準備,提升海上軍事實力。三是海上油氣勘探與開採技術實力是解決南海能源安全的支撐條件。我們至今在南海沒有一口油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術實力不夠。鑑於此,可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國家海洋局、國家能源局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參與,投入必要資金,共同研究海洋開發技術,力爭在近兩年內有大的突破,解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海油氣勘探與開發技術。

  3.多途徑加快南海能源開發。在南海能源安全問題上,我國開採的越多就越安全,相反,他國開採的越多,我國就越不安全。現實狀況是南海周邊國家的油氣開採量逐年增多,我國還在“按兵不動”,至今沒有一口油井。我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在一定程度上已轉變為“中國擱置,他國開發”。從客觀現實來看,中國南海處於失控的狀態,230個島嶼中,我國只佔6個,其餘被周邊國家侵佔。目前,周邊國家在南海豎起了1000口井架,瘋狂開採油氣資源。為保證我國在南海的利益,我們應多途徑、多方式,積極組織開發。一是堅持主動自主開發,邊開發邊解決爭端,不能等爭端解決後再開發。“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三大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要改變油氣開發的重點區域和開發策略,堅持“先海上後陸地、先遠深海後近海”的原則,積極開採南海能源。二是進行油氣開發體制創新。打破國有公司的壟斷地位,鼓勵有能力的民營企業到南海開發油氣資源;也可通過招投標、中外合作的方式,吸引海外有實力、有技術的大企業參與南海油氣開發。三是在有爭議的地區,本著和平相處的原則,可以採取合作開發模式。鑑於南海爭端一時難以解決的事實,可以倡議南海六國七方聯合成立南海能源開發合作組織,在“主權歸我”的前提下,共同開發南海能源,以實現各方利益最大化。總之,盡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把南海能源掌控在我們手中。

  4.構建南海能源安全領導體制。我國能源政策的制定、管理、開發體制存在多頭領導、缺乏協調和分工模糊等問題,在南海能源問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所以要明確南海能源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從我國能源政策制定上來看,其許可權在國家能源委員會,溫家寶任國家能源委員會主任。能源領域的日常事務主要由附屬國家發改委的國家能源局來處理,國家能源局首要任務是要培育和發展新興能源產業,其中包括核電、水電、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同時還要加快對煤炭等傳統能源的產業升級。對海洋能源主要是石油開發缺乏相應管理機構。過去主要是“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自主開發,缺乏統一協調機構。而面對南海複雜的局面,僅靠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是難以處理的。從南海的管轄機構來看,南海又劃歸海南省管轄,但無論是管理能力,還是協調能力,靠海南省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國家應成立由國家能源委員會統一領導的南海能源開發機構。這個機構應該包括軍隊、國家有關部委、海南省等多家聯合,並制定明確的協調機制,統一領導,協調配合,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軍隊與企業多方面的積極性,以便加快南海能源開發。

  5. 合理開展地緣政治鬥爭。在南海能源問題上,與周邊國家適時、合理地開展地緣政治鬥爭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加強與南海周邊各方的雙邊關係。東南亞各國情況各異,利益訴求千差萬別,開展地緣政治鬥爭的方式方法也不應一樣。對新加坡、泰國等關係比較好的國家,要積極發展,保持傳統友好態勢;積極爭取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保持良好外交關係;對越南、汶萊、菲律賓等爭議較大的國家,一定要堅持“主權在我”,不能有絲毫讓步,適時適度在國際政治、經濟往來等方面予以打壓,但同時也要積極倡導“和平協商,共同開發”。在南海問題上,積極謀求和臺灣當局形成共識十分必要。多年來,臺灣一直派軍隊駐守在南沙群島的最大島嶼太平島上。由於同是炎黃子孫,臺灣與大陸在南海問題上有很多共同語言。事實上,1974年1月,在我軍對入侵西沙群島的南越軍隊進行自衛反擊時,臺灣就給予了大陸以很大的支援。因此,應該積極謀求和臺灣聯手合作。二是要處理好和東盟整體的關係。在南海問題上,東盟往往聯手對抗中國。我們應該利用現有的中國――東盟合作平臺和合作機制,積極與東盟開展對話與鬥爭,形成南海問題共識。也可利用東盟各國之間的矛盾,各個擊破。如汶萊與馬來西亞之間大陸架分界線爭議不斷,分歧至今沒有彌合。再如,柬埔寨與越南有歷史恩怨,柬埔寨和泰國有現實矛盾等。因此,我國需要選準時機與重點,集中力量加強與其中一國或數國的合作,形成在南海問題上對我有利的局面。

  6. 提高對南海海島的控制力度。首先要鞏固我國在東沙和西沙的地位。中國南海由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組成。南海問題主要不是東沙和西沙群島的問題,因為在南海諸島中,東沙群島位於南海東北部,目前由臺灣派軍駐守;西沙群島距離我國海南省最近,主要由大陸實際佔據。因此,我國應該首先紮實做好對東沙和西沙群島的實際控制。其次是加強對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實際控制。當前,我國應提高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對內對外的雙重開放水平,讓海島享受比沿海經濟特區更加優惠的開發開放政策。主要是對那些地處國防前哨又具有資源價值的島嶼,實行特殊的開發開放政策,鼓勵以我國為主,積極引進國內各種力量和有利的國際力量介入南海開發,以加強我國對南海的實際控制效果。目前,可以借鑑一些國家的做法:一是把一些島嶼長期出租給國內民間力量或有利的國際力量進行開發,並由國家出面予以保護;二是參考近期越南和美孚石油公司的合作方式,引入有利的國際力量進行開發,從而掌握南海問題國際化的主動權,以中國的主動國際化遏制他國的國際化。[10]

  7.建立南海能源安全的研究基地和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南海能源安全問題錯綜複雜,又極其敏感,既有國內能源安全領導體制不順,又有南海周邊多國矛盾的交錯,還有區域外多國的介入;既涉及經濟問題,又涉及政治、軍事、法理問題;既需要加強海洋管理的研究,又需要加強海洋國際法的研究。為此,要加速南海問題研究機構的合作與分工,成立南海問題研究學會,推動南海研究的快速發展。海南可以利用地處南海前沿的區位優勢,加快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大學、南海經濟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合作機制建設,率先把海南建設成南海問題的研究基地。

  建立石油戰略儲備是世界各國通行的解決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未來中國石油的開採已轉向海洋,因此,無論從資源儲備、技術儲備,還是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在我國石油多元化的戰略中,開發海洋油氣資源已成為重要一環。目前南海油氣開發已處於快速發展的起步階段,各方面的時機已經成熟。海南通過建省20多年的發展,在石油加工、冶煉、儲備、運輸等方面已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尤其是海南的洋浦港具有石油儲備的天然優勢,已有年產800萬噸煉油實力,為此,從全國的石油儲備基地佈局來看,應該把海南洋浦建成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

  參考文獻:

  [1]郭淵.南海地緣政治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7:35―36.

  [2]倪世雄,王義桅.中美國家利益比較[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188.

  [3]參考訊息[N].2004-08-04.

  [4]海南日報[N].2004-08-04.

  [5]金鑫,除曉萍.中國問題報告第三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165.

  [6]John Calabrese.Dragon by the Energy Quandary[M].Middle East Institute,2004:2.

  [7]鞏建華.南海問題的產生原因、現實狀況和內在特點[J].理論與改革.2010,2.

  [8]遲福林.南海開發計劃與海南戰略基地建設[J].經濟研究參考,2005,51.

  [9]童慶平,洪民富.中國南海問題:利益困境及維權路徑探析 [J].傳承.2009,3.

  [10]李清平.我國海洋深水油氣開發面臨的挑戰[J].中國海上油氣,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