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論文範文

  隨著金融業的迅速發展,其中也顯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一

  金融風險防範與金融審計的關係論

  [ 摘 要 ] 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業呈現出越來越重大的作用,它不僅影響著市場經濟,也關係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此,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分析了金融風險防範中,金融審計發揮作用的依據,並對如何在金融風險防範中加強金融審計的作用提出了幾點建議。

  [ 關鍵詞 ] 金融風險防範 金融審計

  近年來,隨著金融業的迅速發展,其中也顯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例如:不良貸款現象時有發生,金融資產質量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自有資金佔有很低的比例,有些金融機構也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況,使得到期債務無法正常支付等。而上述問題,一旦沒有及時有效解決,就很可能導致金融風險,嚴重危害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因此,關於金融風險防範與金融審計的關係研究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金融風險防範中,金融審計發揮作用的依據

  1.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風險的防範需要金融審計來進行外部監管。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它客觀上要求與市場發展相適應的一整套市場法則來規範各方的行為,對金融風險的防範尤其需要獨立的外部監管。市場經濟實際上就是法治經濟,它客觀上要求與市場發展相適應的一整套市場法則來規範各方的行為,以利於市場的良性執行。

  2.審計自身的工作方式與程式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審計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式,為金融審計揭示金融風險提供了基礎。一般情況下,檢查會計賬目是審計的工作方式,其中的會計賬目主要包括會計賬簿、會計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以及其他相關資料,而金融機構的具體經濟活動應該通過各自單位的會計賬目予以反映和揭示。而金融審計的整個過程,主要就是通過對上述幾種會計賬目的檢查,來了解被審計單位概況。

  金融審計應注意審計實施的基本程式,其主要分為兩個步驟:第一,符合性測試,即對該單位的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考察,評估其效能;第二,實質性測試,即通過符合性測試,對特定單位的內部控制系統有一個初步的評估,找出比較完善的環節,以及不夠完善的環節,分析存在明顯漏洞的環節,從而確定重點檢查的環節和內容,並著手進行詳盡的審查。上述兩個步驟以上兩個方面特別是後者,為金融審計揭示金融風險併發揮作用提供了直接途徑和可靠基礎。

  3.金融風險防範與金融審計之間的因果關係。金融風險防範與金融審計之間還有著因果關係,這主要是表現在二者的目標和手段方面。通常情況下,產生金融風險的原因,是巨集觀調控方面存在問題,或者是缺乏調控能力,或者是缺乏央行的監管,從而導致相關政策措施無法實現預期目標。金融審計的加強,有利於財政經濟秩序的維護,不僅可以滿足審計法的要求,也為審計風險的防範提供了立足點、出發點。監督金融機構對國家巨集觀調控措施的執行情況,保障國家金融政策的貫徹實施,是金融審計根本目標之一。同時,審計監督直接接觸金融業的不同環節,較為直觀地瞭解到巨集觀調控措施在各個環節的傳導過程和效應,並能將審計過程中所見所得向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資訊反饋,必然有利於對巨集觀調控政策的完善及其傳導效果。

  4.金融審計工作對於金融風險防範起著一定的警示作用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仍然不夠健全,因而容易引起經濟秩序混亂局面,對於財經領域來說,其中的造假與違法現象比較多見的。由此可見,當前審計機關應充分發揮其職能,將審計監督的重點凸現出來,時刻關注金融案件,並加大對違紀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從而實現維護我國經濟秩序的目的,同時也能夠相應地減

  少經濟方面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在金融風險的防範上發揮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如何在金融風險防範中加強金融審計的作用

  1.樹立正確的監督理念。在金融風險防範中,金融審計作用的充分發揮離不開正確監督理念的樹立。審計部門應以加強金融風險的防範與金融監管為根本目標,樹立正確的監督理念,才有利於審計成本的節約以及審計效益的提高。

  2.突出金融審計的重點。金融審計重點的突出應該圍繞金融風險的防範進行。審計部門應首先將分析哪些環節和因素易引發金融風險,再以此來確定審計重點。審計重點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金融資產運營狀況;或有負債;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監控指標的執行情況;內部控制狀況;會計資料的真實性。

  3.加強金融風險的防範能力。金融風險的防範能力主要是由於審計人員素質、審計手段等因素決定的。而在金融形勢變化的同時,部分金融衍生品不斷湧現。因此,審計部門必須使審計人員的素質不斷提高,並改進現行的審計手段,從而使得金融審計真正具備揭示金融風險的能力,在促進防範金融風險方面有所作為。

  4.加大執法力度。只有加大執法力度,才能對當前發生的金融案件進行依法揭露與查處。具體措施如下:

  1提高對於金融案件的重視程度。全面落實審計法,做好審計工作,推動審計工作的深化,使審計監督力度不斷加大。

  2培養髮現金融案件的意識。針對可能產生風險的環節和已經發現的不真實、不合法、不合規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必要的延伸檢查,將可能存在的全部違法犯罪問題進行揭露。

  3嚴格執法。如果遇到重大違法問題,或者在整個關於違法犯罪線索蒐集過程中,審計人員應不畏強權,勇於突破。一旦發現重大線索,就應該一查到底,並如實進行披露。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金融風險防範與金融審計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絡,在金融風險防範中,金融審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審計部門應正確認識到二者的關係,並採取一定的舉措,來加強金融審計的作用,以實現關於金融風險的防範,從而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嚴紹兵 劉文霞:評估不確定性披露與金融風險防範:基於評估師的調查[J].中國資產評估,201002

  [2]肖文 錢江:住房公積金貸款專案合作管理模式探析:防範風險與擴大受益覆蓋面[J].西南金融,201001

  [3]藺慶校 朱連才:我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風險防範分析:基於會計資訊披露的視角[J].浙江金融,201001

  篇二

  基於金融效率的金融監管反思

  一、前言

  2011年9月發源於美國紐約的“佔領華爾街”示威活動,迅速蔓延到全球的多個國家和地區,指責金融機構的貪婪導致的經濟危機。自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導火索不可否認是美國次貸危機,而次貸危機是由美國金融監管缺失,金融機構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濫用衍生品所導致的。為此,在金融危機後,全球對金融機構監管的力度不斷加強,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成為了大多數國家的監管目標。但是,金融系統最重要的功能是有效地配置資源,在過分強調金融監管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對金融效率產生影響。因此,如何對金融系統進行有效監管需要重新進行反思。

  二、金融監管對金融效率的影響

  第一,金融監管對金融效率的正面影響。金融監管嚴格控制了金融市場中的風險,為金融市場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金融穩定是金融市場正常運營的基礎,有效地控制金融市場風險能大大提高金融市場效率。同時在對金融市場失靈的監管和糾正中,能夠增強金融市場的公平性,提高市場競爭水平,從而提高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合理的金融監管能夠增強金融市場穩定,全面提高金融市場的效率,最終提高社會的福利水平。

  第二,金融監管對金融效率的負面影響。金融監管對金融效率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增大道德風險、抑制金融創新和降低市場競爭等方面。道德風險是伴隨著資訊不對稱產生的,金融監管的目的之一是及時防範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在監管過程中,由於監管目的或監管方法的不當,可能致使某些具體的監管行為導致道德風險的加大,如最後貸款人制度、存款保險制度等。金融創新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但不合理的金融創新對經濟造成的損失巨大,因此金融創新受到金融監管的約束,金融創新的範圍和速度都會受到限制。金融監管的初衷是提高市場良性競爭,降低市場惡性競爭,但在監管的實踐過程中,往往發現事與願違,甚至連良性的市場競爭一起被抑制。不合理的金融監管所導致的負面影響,都會使金融監管效果大打折扣,導致金融市場低效率。

  三、我國金融監管偏離金融效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我國進出口貿易減少致使實體經濟的受損,而金融體系所受到的影響較小。一方面,我國金融發展相對落後,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有限,全球化程度較低,我國金融機構尚未深入參與到國際市場;另一方面,我國政府一直很注重金融監管,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國金融監管中存

  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嚴格的市場準入監管。金融行業進入監管是金融監 管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指對金融企業和金融從業人員的限制和 管理。我國面臨著以國有股份制金融機構為主,民營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共同競爭的局面。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要求,我國設立商業銀行的資本遠遠超出一些發達國家。該項監管條款導致了我國銀行業 組織形式呆板, 發展過於緩慢,導致民間資本大量流入“黑市”,農村享受金融服務低下以及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越來越嚴重。為保護我國金融市場和銀行業的發展,對外國資金進入金融業及其業務活動範圍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和限制。外資銀行向我國金融界展示了現代金融機構的運作機制和治理結構,如果我國能合理放開金融機構的對外管制,認真學習借鑑,勢必推動我國金融業快速發展。

  第二,退出機制不完善。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必須建立金融機構合理的准入機制與退出機制。目前,我國在金融法規方面日趨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金融機構缺乏退出機制。所以,當金融風險出現的時候,我國過多地採用非市場化的手段承擔損失,通過行政手段強制解除金融風險。這種舉措使政府承擔了過大的責任,依靠政府信用解決債務問題,容易形成政府債務危機,甚至通貨膨脹。而且政府的擔保行為不利於形成良性的競爭局面,可能誘發金融機構盲目擴張,積累金融機構“大而不倒”道德風險。

  第三,利率限制是金融監管的重要內容,是金融市場干預的最重要形式。利率限制是指金融監管當局對利率的上下限以及浮動幅度的限制。我國利率限制政策制約了市場利率的形成,引發了銀行存貸息差過大的不良現象,進而使銀行對息差收入的過度依賴,抑制了金融創新能力,降低了金融效率。

  第四,金融創新的抑制。金融創新的目的是增強金融機構獲取利潤和規避風險的能力,但是金融創新增加了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性,使金融監管部門難以進行有效監管。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正是由於金融創新中派生的金融衍生品具有複雜性、高流動性、資訊不透明和高槓杆效應等特點。但是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並非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係,體現為金融效率與金融安全的關係。我國金融監管著重強調金融安全,從而抑制了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制約了金融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文建,黎桂林.後危機時代的金融監管[J].中國金融,200917.

  2.李樹生,祁敬宇.從美國次貸危機看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之辯證關係[J]. 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7.

  3.鄭聯盛,何德旭.美國金融危機與金融監管框架的反思[J].經濟 社會體制比較,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