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對農村消費需求刺激作用的思考

[摘要]國際金融危機加速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由外向型向內向型轉變的步伐,為此刺激國內消費需求成為今後一個時期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我國城鄉之間巨大的消費水平差距使得農村消費需求的啟動更為迫切而且存在廣闊的空間,我國農村消費需求存在農村消費總量不足,城鄉消費水平差異巨大,農村消費結構偏低等問題。要採取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實現農民增收;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解除農村居民後顧之憂;改善農村消費市場環境的財政政策,刺激農村消費需求。
    [關鍵詞]農村消費需求;農民收入;財政政策

    一、刺激國內市場需求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
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淨出口需求是拉動一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1996—2007年我國三大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在不同時期做出了不同的貢獻,特別是自2004年以來,淨出口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迅速上升,一方面使得我國經濟得益於出口需求的增加而快速增長,而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國經濟發展的外向度增大,所面臨的經濟風險也在提高。
    到2007年,我國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淨出口需求對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約為40%、40%和20%,雖然消費與投資兩大需求聯合對經濟做出了80%的貢獻,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有將近1/5的經濟增長是靠外需拉動,而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國際市場對我國商品與服務出口需求明顯降低,據我國商務部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1—6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9461.2億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3億美元,下降21.8%,因此,要想繼續維持外需對我國經濟20%的貢獻率實屬難事,我國經濟增長還要依靠內需型經濟增長模式。
    二、投資需求作為中間需求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
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共同構成一國的國內需求,走內需型發展道路必須從這兩方面入手。而近10年來,我國的投資率逐年上升直至近三年有所下降,由2004年的43.2%下降為2007年的42.3%,但是仍是在高位徘徊,而消費率卻是逐年下降,2007年我國的消費率為48.8%,比10年中的最高峰62.3%下降了近1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這些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投資需求的貢獻發揮得更加充分,而消費乏力使得消費需求的作用尚未得到完全展示。因此,刺激國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有著很大的空間。
    另一方面,投資需求的領域是在生產資料市場,屬於生產性需求,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屬於中間需求環節,由於投資需求擴大帶來生產規模擴大,從而生產出更多的產品,而這些產品需要通過增加的消費需求來消費掉,進而實現生產與消費的平衡,否則大量的新增產品賣不出去,形成產品的積壓,造成產能的過剩,不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
    綜上可知:在當前我國經濟依靠高投資、高出口拉動的局面下,必須迅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啟動國內消費需求,以消費需求的增加來推動經濟的發展。而由於我國現行的城鄉二元分割體制,使得城鄉無論是在消費環境還是在消費政策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別,從而導致了城鄉之間巨大的消費水平差距,農村消費水平遠落後於城市,因此,啟動國內消費需求關鍵在於啟動農村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