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目標論文發表

  財務管理目標是指企業進行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它決定著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一切財務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 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財務管理目標與發展模式

  摘 要:文章從科學地設定財務管理最優目標入手,有針對性地分析了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新定位,探討了當前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模式,其理論及實踐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定位;發展模式

  科學地設定財務管理最優目標,對於研究財務管理理論,確定資本的最優結構,有效地指導財務管理實踐具有現實意義。本文經過對傳統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分析,結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情況,構建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以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一、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主要因素

  一所有者。

  企業的所有者,也就是企業最初的直接投資人,對財務管理的目標影響主要是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來進行的企業重大的財務決策必須經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的表決,企業經理的任免也由董事會決定。另外,企業所有者也是企業收益的分享者和企業風險的承擔者,因此,企業所有者對企業財務管理有重大影響。

  二企業債權人。

  債權人把資金借給企業後,一般都會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便按時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債權人必然要求企業按照借款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資金,並要求企業保持良好的資金結構和適當的償債能力。對於企業來說,必須儘量做到能夠到期償債,維護企業債權人的利益。

  三企業職工。

  企業職工包括一般的員工和企業經理人員,他們為企業提供了智力和體力勞動,必然要求取得合理報酬。職工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他們有權分享企業收益;職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相連,當企業失敗時,他們要承擔重大風險,有時甚至比股東承擔的風險還大。因此,在確立財務管理目標時,必須考慮職工的利益。

  四國家稅務機關。

  國家為企業提供了各種公共方面的服務,維護企業的社會環境安全,因此要分享企業的收益,要求企業依法納稅。國家作為企業不請自來的利益分享者,帶有強制的色彩,而且分享企業很大份額的利潤,因此,對企業財務決策也會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這些企業集團利益者密切相關,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利益集團相互妥協、共同作用,藉此來實現他們的最終目的,也就是保持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和企業總價值的不斷增長。所以,把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採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最大。

  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新定位

  財務管理目標整體目標究竟應該如何定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研究財務管理目標首先應明確財務管理是幹什麼的,在一定的經營環境下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企業經營的各部門和各環節期待其完成哪些任務。

  財務管理的物件是企業的資本運動及其所形成的財務關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主要是搞好籌資、投資、營運和分配工作。企業經營各部門主要希望企業財務管理可以提高資本運動的質量和效果,為搞好企業管理提供財務方面的支援。根據以上特點和要求,筆者認為應該以資本運動最優化作為資訊經濟和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如果用一個指標來表達,就是全部資本內含報酬率最大化。以此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既考慮了全部資本的營運質量和效果,又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因素,且可以在不同投資規模的企業之間以及同一企業不同時期之間進行對比。

  在確定了全部資本內含報酬率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基礎上,還應設定幾個輔助性的財務管理目標,以促進企業資本運動質量和效果的全面提高。

  考察企業的資本運動過程,既要看到它的動態表現即一定期間的流量,又要看到它的靜態表現即一定時點的存量。企業資本運動過程實質上是流量和存量的相互聯絡、相互轉化的過程。所以,資本運動最優化目標又包括資本流量最優化和資本存量最優化兩個分部目標。從資本流量最優化目標來看,它可以通過現金淨流量最大化來體現。因為現金是企業資本運動的起點和終點,現代企業資本運動的質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現金淨流量的大小上。只有實現現金淨流量最大化這一目標,投資者、企業、職工、債權人以及國家的利益才能有所保證,否則,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就很難得到滿足,賬面上的利潤也只能是畫餅充飢。從資本存量最優化目標來看,它又包括資本成本最小化和資本利潤率最大化兩個具體目標。前者是對籌資工作的要求,後者是對投資和資本營運工作的要求。

  三、企業財務管理髮展的幾種模式

  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分為“集權型”、“分權型”和“集權和分權結合型”三種。

  1.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

  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是公司的所有業務都有企業上級管理部門進行統一控制和統一管理。其特點是大部分財務管理決策權集中於上級主管部門,下級分公司、部門很少涉及到企業的決策權,人、財、物、產、供、銷統一由上級控制,資本籌集、投資、收益分配、資產重組、財務人員任免等重大事項也都由上級統一管理。尤其我國早期傳統的國有企業,管理許可權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和國家控制,導致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虛設,財務管理工作失控,經濟效益低下。隨著市場經濟和企業制度的建立,傳統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日益顯露出許多問題和弊端。

  2.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

  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是指下級部門和子公司擁有充分的財務管理決策權,而上級公司和管理部門以間接管理方式為主的財務體制。各個下級部門和子公司在資本融入及投出和運用、財務收支、財務人員選聘和解聘、職工工資福利及獎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決策權,並根據市場環境和公司自身情況作出重大的財務決策。

  3.集權和分權結合型財務管理模式。

  絕對的集權和絕對的分權是沒有的,集團總部指導下的分散管理模式強調分權基礎上的集權,是一種集資金籌集、運用、回收與分配於一體,參與市場競爭,自下而上的多層決策的集權模式。上級公司主要側重對方向性問題的集權,對下級公司的具體事務則可分權,強調結果控制,但不對整個過程進行控制,只是有選擇地對重大問題進行控制,在這種模型設計中,集權、分權程度的把握是集團財務管理的一個難點,若運籌得當,此模型既能發揮集團上級公司財務調控功能,激發下級部門和公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經營者及子公司風險,有利於克服過分集權或分權的缺陷,有利於綜合集權與分權的優勢,是很多集團追求的相對理想模式。

  參考文獻:

  [1]姚勁梅.關於企業財務管理資訊化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06.

  [2]王小鯤.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資訊化建設[J].企業研究.2011,16.

  篇2

  淺議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目標

  摘 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是指事業單位從事財務管理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的,它決定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同時也受制於事業單位目標。本文論述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相關概念及其目標,指出了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一些解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 目標

  財務管理目標又稱理財目標,是指企業進行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它決定著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一切財務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

  事業單位是確保國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以生產經營和創利為目的保障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社會公益性福利和服務性機構,是我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主要載體。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及事業單位財務執行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因此,在全社會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際,加強財務管理,規範財務行為,提高各項事業資金使用效益,是國家對事業單位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揮財務管理職能, 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健全與事業單位改革相配套的財務管理體系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1.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的內容

  財務管理是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是單位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資本運動處理各方面財務關係的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指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方針、政策、法規和財務制度的規定,有計劃地籌集、分配和運用資金,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財務監督與控制,以保證事業計劃及任務的全面完成。它既是事業單位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核心。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目標決定著事業單位的發展方向,因此,事業單位要以財務管理目標為核心,改革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2.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現階段,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處於發展階段,管理工作還比較薄弱,因此存在一些問題還比較突出,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單位的財務管理意識淡薄。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的內外環境都有了較大的變化,但是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並沒有進行及時的調整,計劃經濟體制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完全的消除,有些事業單位的領導和財會人員還沒有擺脫記賬、算賬和報賬的怪圈子,沒有充分認識到新形勢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新需求,部分單位內部未實行統一的財務管理。

  2.2財務管理體制不完善。

  事業單位屬於非盈利性機構,我國對於事業單位的內部財務控制理論還不成熟,這就使其不如企業的財務管理體制那樣完善。加之,各事業單位都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年度任務的完成和考核的過關,很容易忽略日常的財務管理,在預算管理、經費使用等環節缺乏有效測算。近幾年,事業單位的各項改革推進很快,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也不斷地發生變化,但是財務管理制度本身並沒有及時進行推進,使得在實際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缺少有效的制度制約,各個單位都是在實踐中摸索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2.3會計崗位配置和人員配置不合理。

  目前,事業單位不重視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更是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具有較高素質,並順應時代的發展。但由於一些企業仍還在搞任人唯親,從而堵塞了高素質人才的成長和現有人員潛能的發揮,更不要說吸引國外優秀企業財務管理人才了。國內外的實踐經驗已經證明,無論企業謀求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採用什麼樣的理財模式,都必須擁有一批優秀的、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具有豐富理財經驗的財務管理人員,無論是引進外部財務管理人才,還是培養內部財務管理人才,都必須把財務管理人才的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融為一體、個人信念與企業財務文化融為一體,使他們成為企業的生力軍企業財務管理才能有所起色。

  3.強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的對策和建議

  3.1事業單位要更新財務觀念,提高內部控制。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建立良好的內控環境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要從職責劃分,從機構、崗位設定到工作程式都要考慮相互制約、相互牽制,防止一人負責兩項不相容的工作,限制對重要資產和記錄的接觸。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內部審計的內部控制是不健全的內部控制。由於內部控制程式存在“有關人員相互勾結、串通”等因素的固有限制,內部審計已顯得更為重要。在實際工作中要正確處理內審人員與領導、內部審計與上級審計機關、合理與合法、巨集觀利益與微觀利益的關係,協調各種利益衝突,使審計工作得以健康發展,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和參謀作用。綜上所述,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以收支內容為前提而不是以舊的單位性質為條件進行管理,在嚴肅財政撥款管理秩序的同時,可以嘗試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以企業管理的模式來經營事業單位,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發展。

  3.2嚴格財務制度及其制度管理,規範財務活動。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提高事業單位管理效率,促進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具體來說,維持事業編制的單位將被納入政府會計體系,而走向市場的事業單位將納入非營利組織會計,甚至是企業會計。因此,相關監督管理部門應該規定獨立成文的事業單位管理制度,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方式、技術、手段方面有依可循,並且依此對事業單位領導進行業績考核,同時發揮財政和審計部門的雙重作用,狠抓落實制度,加強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建設的監督和指導。不斷完善財務管理體系,保證國家經濟政策方針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促進廉政建設,控制和減少經濟犯罪,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維護國家利益和財產安全。

  3.3加強會計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推動下,我國事業單位的理財範圍及物件和理財手段必將發生質的變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專業性、技術性、綜合性和超前性日益增強,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創新能力強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隊伍,是當務之急。首先要自覺地補充和更新優化專業知識結構,準確把握事業單位的整體工作與財務管理之間的內在聯絡,在做好核算工作的同時,更加重視管理工作,通過嚴格管理,提高效益。

  要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事前預測估計,事中監督、控制,為事業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和財務支援。要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促進會計人員素質的全面提高。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要遵循財務運作規律,牢固樹立市場觀念、理財觀念,財務風險意識,有經營收支專案的更加註重融資,成本效益觀念,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金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金融經濟,2008,20.

  [2]趙秋梅, 靳玉平.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財會研究,2007,9.

  [3]馮樹清:《對修訂《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709:365。

  [4]戴樹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財會研究》2007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