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學論文

  財務管理就是將科學的決策方法運用於企業理財活動包括生產經營、籌資、投資以及利潤分配這四個方面。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基於財務治理的財務管理學再造

  【摘要】 在財務管理學研究中,以往過於注重財務管理學的具體內容的研究,卻忽視了從財務治理的角度把握財務管理學的特徵。本文現從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概念約定入手,從財務治理的角度指出了財務管理學目前存在的缺憾,並提出基於財務治理的財務管理學再造的途徑。

  【關鍵詞】 財務治理;財務管理學;財權配置;財務文化

  一、界定內涵: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概念約定

  近年來,我國的財務學者們從不同的研究目的出發,對財務治理的內涵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見解。程巨集偉2002認為,財務治理是財務治理主體對 企業財力的統治和支配,即關於企業財權的安排,它決定財務運營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所採取的財務政策;楊淑娥2002則把財務治理理解為通過財權在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不同配置,從而調整利益相關者在財務體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動態制度安排;饒曉秋2003提出,財務治理的實質是一種財務許可權劃分,從而形成相互制衡關係的財務管理體制;林鐘高2003指出,財務治理是一組聯絡各利益相關主體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結構關係 網路,其根本目的在於試圖通過這種制度安排,以達到利益相關主體之間的權利、責任和利益的均衡,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統一。以上這些有關財務治理的定義,雖然都從不同角度對財務治理的內涵進行了闡述,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認識偏差。他們要麼從制度安排的角度將“財務治理”與“公司治理”等同,要麼將“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混為一談,或者只強調財權配置的重要地位而忽視其他方面,因而無法全面準確地理解財務治理的內涵。

  綜上所述,對於財務治理內涵的理解,筆者比較傾向於衣龍新2005的概括,即財務治理就是基於財務資本結構等制度安排,對企業財權進行合理配置,在強調以股東為主導的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財務激勵約束等機制,實現公司財務決策 科學化的一系列制度、機制、行為的安排、設計和規範。這一概念的主要特徵就是既肯定了財務治理是一種制度安排,又強調了財務治理是對財權的合理配置,同時還突出了財務治理是為了形成有效的財務激勵約束機制。

  我國絕大多數財務管理學教材都認為,財務管理是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的管理,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與各方面財務關係的一項綜合性管理工作。這一概念的主要特徵就是表明財務管理是一項管理活動,其直接物件是企業的資金運動和企業的價值。

  從以上對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概念約定可以看出,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區別主要在於,財務治理是一種制衡機制,其目標是協調企業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衝突,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而財務管理則是一種執行機制,其目標在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也就是說,財務治理規定了整個企業財務運作的基本網路框架,財務管理則是在這個既定的框架下駕馭企業財務奔向目標。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同時也存在許多共同點,那就是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理論基礎具有同源性都以產權制度和公司治理為基礎;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物件具有同質性都涉及到財權問題;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具有體系上的統一性同屬財務範疇且都是企業財務報告的影響因素;財務治理決定了財務管理的框架和軌道,財務治理的模式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財務管理的模式特徵。

  二、財務管理學目前存在的缺憾:基於財務治理的考量

  “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這一概念特徵決定了財務管理學的研究應從財務的二重性: 經濟屬性財務活動與社會屬性財務關係相結合來進行考察。但現實情況是,傳統財務管理學僅從數量層面來對財務的經濟屬性進行分析和論述,而對財務的社會屬性——財務關係的處理這一財務管理的本質問題卻一帶而過。而財務管理作為一種綜合管理,企業內部各種權利的制衡、責任的分擔以及利益的劃分,最終將以財務的形式體現。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光靠加強日常財務管理是不夠的,應注重公司各利益相關者財務權利和責任的明晰界定和有效行使,以及在公司治理中的財務行為規範等財務治理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當人們過於注重研究財務管理學的具體內容時,卻忽視了一個對推進公司財務理論 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這就是從財務治理的角度把握財務管理學的特徵。

  從財務治理的角度來觀察,筆者認為,傳統財務管理學存在以下的缺憾:第一,把企業財務行為視為一種把非經濟動機排除在外的純經濟行為,較少關注制度與財務文化等社會因素對財務行為和財務效率的影響,而是把影響財務行為的制度看作是一既定的前提而加以認同,致使制度無法納入財務行為的解析框架,對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絡也缺乏深入的分析,從而使財務管理學的構建日趨保守乃至封閉。第二,沒有進行相關財務治理影響分析,因而產生對“財權配置”問題的輕視及與此相關的“內部人控制財務”,導致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企業財務監控的弱化及其財務利益的受損,致使理論與實踐相背離。第三,以理性經濟人假設作為理論前提,必然形成對經濟屬性財務活動的過度關注而輕視其社會屬性財務關係,從而加劇財務衝突和財務道德的失落。

  三、財務管理學再造:基於財務治理的創新

  公司財務理論構建於特定的企業假設基礎之上,企業的不同界定和企業特徵的現實變遷都會對公司財務理論產生決定性影響。現有的公司財務理論構建於傳統的企業特性之上,從總體上屬於價值管理理論。誠然,企業作為系列契約的聯結現象是一個客觀事實,但我們同樣不能忽視一個更為重要的事實,即企業的本質特徵並不在於這種聯結以及實現這種聯結的契約本身,而是在於形成這種聯結之後的企業財務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產生的財務關係。隨著公司制企業的出現和 現代企業理論對代理成本、資訊不對稱等問題的研究,由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帶來的公司治理問題便成為當前公司財務理論的主要議題。現實表明,單純從各自的學科出發獨立研究財務管理或財務治理問題,已經不能滿足學科發展和現實經濟的需要。因此,財務管理學需要拓寬研究視野和豐富理論內涵,就必須與財務治理進行交叉性融合研究。

  一財務管理目標的重新界定與企業財權的有效配置

  合理界定和選擇財務目標,建立和完善財務的導向機制,是保證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高效執行並實施有效對接的前提。近年來,財務管理目標的定位經過了企業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等發展階段。但就我國目前的企業組織形式主流為非上市公司、資本市場的弱勢有效、法治建設處於起步期、商業倫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結構不太完善等現實背景下,新《企業財務通則》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界定為“企業價值最大化”,既反映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為其資源供給者創造財富的受託經濟責任,也是當代財務管理學教材普遍接受的觀點,具有較強的理論邏輯性和實踐有用性。但也應清醒地看到,這些過分強調股東或企業價值的財務管理目標,勢必會將非價值性的社會責任排除在財務管理目標之外。結合我國公司法改革侷限於“股東至上”的邏輯和利益相關者的參與權被弱化的現狀,以及企業是在複雜的、充滿競爭的關係網路中開展經營活動的現實,筆者認為“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均衡”應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終極目標。這一目標不僅有利於協調各利益相關者的矛盾,而且還使企業的經濟性目標和社會性目標得以有機結合,保證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的經濟性目標就是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是由企業的本質所決定的,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並不總是與巨集觀社會的要求保持絕對的一致性。於是,國家往往利用 法律手段來強制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但是,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在許多場合無法完全進行硬性規定。這就需要企業的社會性目標,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優化,這是由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決定的。任何企業都不可能獨立於社會而存在,若過分強調企業的經濟性目標而忽視社會性目標,將會失去社會的支援,從而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舉步維艱。特別是隨著SA8000在全球範圍的推廣和實施,企業重視社會責任、推動社會責任以及落實社會責任便有了最佳保證。這一堅持多邊主義的理財目標,是與公司財務治理的思想和目標相適應的。按照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理論,企業財權配置不能只考慮股東和經理層的利益,每個利益相關者在企業財權配置中都有權享有相應的財務權利,有不同的財務利益訴求。此外,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相機財務治理,也應在財務管理學再造中佔有一席之地。

  二重視制度因素在財務管 理學中的地位

  內生於公司財務行為的制度因素可按財務活動的關係分為財務本體性制度和財務關聯性制度。但目前在我國的財務管理學中,只是 企業財務通則、公司法、稅法等財務本體性制度散見於籌資、投資、收益分配和資產重組及清算等財務活動中,而對在性質上並不是財務性的卻會對公司財務行為及利益相關者的財務 網路起約束和限制作用的財務關聯性制度如產權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倫理道德等閉口不談,這不僅背離現實而且還會把財務管理學引入歧途。財務管理學的再造,除繼續重視和完善財務本體性制度對公司財務行為的規範約束,還應當重視財務關聯性制度與企業財務行為之間關聯性研究,這是基於我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引入財務關聯性制度的研究,將有利於擺脫現有財務管理學“就財務論財務”的思維偏差,使財務管理學再造更具動態調整性和環境適應性。

  三注重激勵和監督機制構建的研究

  財務管理學如果只關注具體的資金運動而忽視在這一過程中的激勵與監督問題,勢必會導致資本運營的效率低下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受損。因此,財務管理學再造就必須注重激勵和監督機制構建的研究。目前的財務管理學中在闡述企業財務活動時,本能地運用了諸如企業財務通則、公司法、 會計法等財務本體性制度來約束與制衡管理者,而對於內部控制這一影響企業命運的制度安排卻沒有片言隻語,這與企業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本質要求極不相稱。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釋出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這為企業內部控制的內容融入財務管理學再造提供了絕好的契機。公司的代理成本問題,僅僅靠制衡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恰當的激勵機制能夠通過委託人設計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促使代理人採取適當的行為,最大限度增加委託人的效用。近年來,以財務治理的觀點考察薪酬對公司財務業績的敏感性漸成潮流。因此,許多學者認為,我國上市公司應採用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但股票期權的應用是有條件的,需要有比較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比較健全的資本市場和透明度高的公司資訊披露及相關的 法律框架等,而這些條件我國目前並不完全具備。我們在財務管理學的再造中,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必須緊密結合 中國的國情,關注中國特殊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不能掉進“國際大廚房陷阱”而食洋不化。

  四關注財務文化對解決財務衝突和財務敗德行為的作用

  目前的財務管理學較為強調和崇尚“工具理性”,致使社會責任和道德品質等人類的一些基本價值在 現代企業理財中倍受蹂躪而變得支離破碎,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財務關係也日趨惡化,使企業無法實現全面、健康的可持續 發展。財務管理學關注資本、成本、利潤等本是應有之義,但影響和決定這些物化因素的人及其行為也不應該忽視,因為這有利於解決財務衝突和財務敗德行為。企業財務文化是一種“內隱文化”,是企業為了實現財務目標而一貫倡導、逐步形成、不斷充實併為全體成員所自覺遵循的理財價值標準、道德規範、工作態度、行為取向和生活觀念,以及由這些因素融會、凝聚而形成的整體財務管理精神風貌。

  財務準則有形而財務文化無形,但財務文化對企業的影響卻無處不在。鑑於財務文化對企業競爭力所具有的原生性決定作用以及它所蘊涵的更為深刻的企業本質特徵,要求人們在財務管理學再造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這一問題。財務管理學再造關於企業財務文化研究,其最終成果是要拿出具有中國企業特色、與中國企業協調發展的財務文化發展戰略模式,從而更好地指導企業財務管理實踐。

  【主要 參考 文獻】

  [1] 申書海,李連清. 試論公司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的關係與對接. 會計研究,2006,10.

  [2] 伍中信. 現代公司財務治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會計研究,2005,10.

  [3] 李心合. 利益相關者財務論——新制度主義與財務學的互動和發展. 中國財政 經濟出版社,2003.

  [4] 衣龍新. 公司財務治理論.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5] 林鐘高,王鍇,章鐵生. 財務治理——結構、機制與行為研究. 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6] 李心合. 論制度財務學構建. 會計研究,2005,7.

  [7] 張棟,楊淑娥. 論企業財權配置——基於公司治理理論發展視角. 會計研究,2005,4.

  篇2

  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摘要:稱營改增試點改革是國家實施結構性減稅的一項重大稅制改革。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改增試點改革,拉開營改增的改革大幕,同年8月營改增試點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等10個省、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最快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完成“營改增”。本文針對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進行重點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營改增 財務管理 應對策略

  一、營改增實施的現實意義

  營改增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稅收改革措施,從其實施以來對降低企業稅負,促進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營改增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首先,有利於減輕企業稅收負擔,消除重複徵稅,完善現有的稅制結構。其次,有利於產業融合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營改增加大了對第三產業的扶持力度,將促進我國第三產業,尤其是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最後,營改增也有利於中國的產品走向世界,營改增後企業將享受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極大的提高了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營改增促進了中國稅制與國際接軌,有力於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實施,使其更加公平的走向世界市場。

  二、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

  一對稅收負擔的影響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經營業務中的現代服務業是不能參與增值稅進項稅額進行抵扣的,營改增後增加了服務業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的範圍和數額。日常經營中運輸費用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抵扣的比例也從7%提高到到11%。營改增從整體上來看,能夠降低企業負擔。但也有一些企業在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過程中,由於稅收制度和企業成本結構、發展時期、經營策略不同等因素反而也有可能增加稅收負擔。

  二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稅制改革必然會使會計核算發生變化。在營業稅和增值稅的核算科目和處理上都有很大不同。由於價內稅和價外稅的原因,在應納稅額的計算上也有很大不同。在營改增初期採用“部分地區進行先試點後推廣”的做法,這就為一些跨地區經營的企業在核算的調整和銜接上帶來困難。營改增對混業經營的企業的會計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營改增要求混業經營區分核算各類經營業務的性質,無法區分核算各類業務的企業,則要求按稅率較高的稅種來進行繳納。

  三對財務管理風險的影響

  如果企業沒有理解並落實營改增相關要求,就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財務管理風險。首先,如果財會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學習能力不足,就很難理解營改增的內涵以及積極的在實際財務管理過程中運用新的稅收制度。其次,營改增使企業在稅額的計算、報表的披露、納稅的申報、稅額的繳納和抵扣上的核算難度加大,增加了企業財務處理流程風險。最後,營改增稅收改革之後,使企業在稅率的選擇上靈活性加大,為企業留下了一定的可操作的納稅籌劃空間,增加了企業的稅務管理風險。

  四對財務報表披露的影響

  在資產負債表中,由於進項稅額的抵扣,固定資產原值入賬金額將減少,累計折舊也將隨之減少,應交營業稅也將不再列報。利潤表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也將不復存在,成本費用就會減少,增加了企業的利潤。在現金流量表上由於增值稅的可抵扣性,會使公司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增加,但是營業稅的消除會使企業的成本費用降低,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有所上升。

  五對發票管理的影響

  由於稅種的變化企業相關發票種類也會隨之變化,小規模納稅人能開具一種不可抵扣進項稅額的普通發票,對於一般納稅人來說,則有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2種,營業稅與增值稅專用發票限額也不同。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企業日常要加強專用發票的管理,防止虛開和漏開發票的現象發生。

  三、營改增後企業財務管理應對策略探討

  一樹立納稅籌劃意識

  營改增中有對企業來說包含了很多稅收優惠和減免政策,企業財務人員要樹立納稅籌劃意識,儘可能合理、合法的把納稅額降到最低。企業要結合本企業的具體實際,藉助新稅收政策提供的各種優惠,甚至通過請請專門機構制訂最優稅收籌劃方案來實現。根據增值稅存在進項稅額抵扣的情況,一般納稅人在選擇合作的供應商時應選擇能夠開具增值稅發票的企業,達到通過拓展客戶資源來實現稅負的轉嫁。企業財務人員更要用心研究營改增稅收政策中的特殊條款規定,來尋求更大的納稅籌劃空間。

  二加強財務風險防範

  我們不僅要看到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好處,更應關注可能帶來的財務風險。為了防止違規制度核算帶來的財務風險現象的發生,應加強對財會人員業務操作的培訓,使其能夠按照新稅收制度的規定完成相關財務業務核算的處理。制定明確而操作性強的財務規章制度來規範企業財務操作流程,加強財務審計工作,保證所有新的財務業務的操作都按規定執行。最後值得強調的是所有納稅籌劃都必須符合我國現行稅法的規定,避免違規避稅行為的發生。

  三完善財務報表的列報

  營改增改變了企業會計核算科目,企業財會業務處理的流程,讓企業的財務報表更加複雜化。業務的改變以及財務報表的複雜化,使會計人員不能按照新稅收體制的要求編制財務報表,從而不能保證會計資訊的質量。企業必須採取相關措施完善企業財務報表,提供高質量的會計資訊,讓報表的資訊使用者能夠真實的瞭解到,企業在新的稅收體制之下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四加強發票的管理

  發票的管理使用情況關乎到企業自身的切身利益,影響企業的稅負水平,必須繃緊神經、嚴格要求。企業應派專人認真負責的管理髮票、合理使用發票。在營改增試用的條件下,制定合理的管理髮票的措施,及時發現漏洞、加強審計與監督,加強發票的內部控制管理。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監督,規範增值稅發票開具的流程,防止部分業務人員虛開、漏開增值稅發票,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與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馬群豔.淺析“營改增”對企業的具體影響及應對策略[J].現代經濟資訊,201314

  [2]黃忠意.淺析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