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優秀事蹟

  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稱之為“一個華麗的轉身”,“大學生村官”這個新生的詞彙越來越受到眾人的關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有這樣一位大學生“村官”,她拋棄了都市繁華,遠離了歌舞昇平,在遠離家鄉的大山裡默默地耕耘著、奉獻著,以實際行動唱響了一曲動人的青春之歌。她,就是濰坊市首批選聘到村任職大學生村官,現任王府街道趙家河村委會主任助理的解寧寧。

  解寧寧,女,漢族,1986年4月生,大學本科學歷,2008年7月畢業於河南鄭州黃河科技學院。2009年8月,她以優異成績被選聘到青州市西南山區的王府街道趙家河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任職以來,她把農村這方熱土當作展示青春、實踐價值的舞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奮發作為,不斷成長、進步、成熟。

  一、勤奮學習,自身素質不斷提升。為了儘快完成從“大學生”到“村官”的角色轉變,她堅持吃住在村委宿舍,和村裡的幹部群眾同生活、同工作。她覺得,國家培養了自己十幾年,既然選擇了當“村官”,就應該堅定信念,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此,她白天走門入戶瞭解村情民意,虛心向村裡的幹部學習,真誠與村民交心。晚上就一個人在辦公室裡努力補學政治理論知識和政策法規、實用技術。作為一名農家子弟,她天性質樸熱情,骨子裡就有著對農村這片熱土的熟悉,有著對父老鄉親們發自內心的熱愛。這使她迅速融入趙家河村這個大集體,併為鄉親們所接受和認可。

  二、勇挑擔子,敬業精神深受好評。該同志懷揣紮根農村、服務社會的信念,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2009年11月中旬,在趙家河村“爭創濰坊市生態文明先進村居”活動中,她加班加點對村裡的各項檔案資料進行了整理規範,並結合實際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和意見,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爭創工作得到濰坊市考察組的充分肯定。12月底,濰坊市黨建工作考核隨之展開,她又毛遂自薦挑起了迎查的擔子,全面梳理材料、整理檔案,經常是加班到深夜。2010年11月,街道工業園選址定在趙河村村東,為確保順利開工建設,她和村裡其他幹部一起上門做群眾的思想工作,“閉門羹”吃到過,難聽的話也聽到過,但為了大局,她堅持了下來,並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為街道協調土地200餘畝。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她的工作熱情和成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三、紮根基層,幹部群眾普遍認可。有句話說的實在:老百姓不信虛的,就信親眼看到的。只要你是真心誠意為百姓做事,他們會一直記著你。自到趙河村工作以來,村裡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可以使上勁、幫上忙的事情,她都跑前跑後,義不容辭。在她的努力和參與下,村裡沉積多年的工作檔案得到整理規範;她利用遠端教育建立了技術培訓站,義務為群眾維修電腦20餘臺;她協助村裡建起了“農家書屋”,自己擔負起圖書管理員和“技術教員”的工作;她幫助村裡籌資修建了3個固定垃圾堆放池,並整修村內道路,栽種綠化苗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還為村裡60歲以上老人辦理了銀齡保險,使“幼有所養,老有所終”……近年來,趙家河村各項事業節節攀升,幹群關係融洽,村民安居樂業,先後榮獲濰坊市生態文明先進村居、青州市先進村居等多項榮譽稱號。這些榮譽裡面,也凝聚著她的一份汗水和努力。

  解寧寧深深認識到: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必須義無反顧地擔負起農村科技推廣帶頭人、市場經濟闖路人和文明建立引路人的歷史重任。在一年多的基層工作實踐中,她鋪下身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村裡辦實事、辦好事,受到上級領導和父老鄉親們的一致好評。由於其出眾的表現,2010年3月,她被推選為青州市女大學生“村官”聯誼會副會長,並被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評為先進工作者。談到今後的打算時,解寧寧說:“選擇„村官‟,無怨無悔。我要把青春獻給我深愛的這片土地,為了理想我將勇往直前

  篇二

  2011年6月24日一大早,我的電話突然響起來,是替在深圳打工的兒子在家帶孫子的聶田秀老人:“小楊啊,我崽伢子約好今天上午9點上網見面的,村裡的電腦有空嗎”?“有空有空呢,您老快來吧!”我趕緊走到村遠端教育室打開了電腦登陸小廟村的qq群。時間一到,老人、孩子和在外打工的親人通過qq視訊家長裡短盡情地聊了一個多小時。像這樣的情況,我每週都要接待不下五次,就是通過為大家開通遠教“親情連線”,我使村遠教站點成了大家最願意來的地方。

  2011年夏天,我從懷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被選聘為新邵縣嚴塘鎮小廟村黨支部書記助理,並擔任了村裡的遠教專職管理員。對於我這樣一個剛踏出校門就進入遠教門檻的新手來說,遠端教育工作千頭萬緒、無從下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使對電腦一竅不通的群眾通過遠端教育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首先是挨家挨戶的走訪,用最快的時間瞭解村民需要什麼,把全村28名黨員分成了外出務工、在家務農、經商辦企業三大類,並根據產業特點建立了技術需求檔案庫,有關遠端教育的網站我都新增到了收藏夾,以便更快地查詢資料。

  瞭解了最基本的情況後,我開始在村裡動員大家都來學習,可效果並不理想,村裡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裡多是老人和小孩,學習積極性不高。我便開始尋求吸引大家對電腦感興趣的辦法:留在村裡的老人、小孩非常想念外出的親人,可是通電話不僅不能見到親人的面容,還要支付大量的長途電話費用,為什麼不從qq聊天上作文章,使我們親身感受到遠端教育的好處呢?於是我策劃了“親情連線在小廟”活動,專門買來了攝像頭,通過多方摸底聯絡,讓獨自在家帶孫子的夏連秀老人第一個在網上見到了遠在廣東打工的兒子兒媳。這樣一來,大家都知道村裡的遠教站點可以網上聊天見親人,前來登入qq參與親情連線的黨員群眾越來越多了,村遠教站點也慢慢的在大夥心裡從陌生的機器成了親切的朋友。 工作有了成果,我的幹勁更高了。我每天堅持下載課件,每週保證站點對外開放時間不少於3天,每月組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2次以上。從課件實用性出發,及時掌握黨員群眾學習需求,加強收集與整理;針對一些種植養殖大戶,及時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課件;聯絡任職村周邊站點的遠教專職人員,大家共同交流、互通訊息。就這樣,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我白天逐步對遠教站點進行排查,確保裝置零故障運轉,加強與鎮指導員溝通;晚上加強遠教業務學習,進行充電,很快就能夠熟練的組織大家分類進行學習了。如何通過網路查詢養殖資料、如何學習農作物除蟲、如何銷售、如何釋出廣告、如何與親戚朋友進行親情連線„„每次組織學習的時候,我都不厭其煩的講解和輔導。2011年6月村民何漢安找到我,說是要購買兩隻獵狗,聽說村裡的電腦能和外界相通,於是想到網上去查詢便宜的賣主。釋出資訊幾天後就接到專業戶回信,並談妥了優惠的價格。何漢安現在很滿意也很高興的說:“遠端教育給我帶來真正的快捷方便和實惠。”

  針對部分站點重“學”不重“用”,難以轉化吸收課件所承載的技術資訊等問題,通過網際網路,我和幾位遠教專職人員共同收集課件,豐富教學資源,力爭圍繞當地的主導產業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的技術諮詢和市場資訊;並充分利用綜合資訊網路平臺,把本地水果,畜牧銷售,物品購買等資訊釋出到網上,還組織農民群眾親情連線,讓農民群眾直接體會到遠端教育帶來的好處,逐步增強學習的積極性。有了遠教網路的技術支援,村裡引進了天源原種豬建設專案,總投資1200萬元,佔地55畝,新建欄舍1.5萬平方米,專案建成後,將成為邵陽市最大的種豬原產地,可存欄原種豬1000頭,年出欄商品豬10000頭,年供繁殖母豬10000頭。村裡還有一個佔地40畝的柑桔基地。依託這兩個基地,我積極配合村裡開展了新型農民實用技能培訓,經常請來縣裡的農技專家現場授課,並參加縣遠教中心組織的專家qq視訊線上答疑活動。共培訓7期365人次,有了技術的保障,全村新增養豬專業戶11戶,水果專業戶13戶。特別是村裡的新品種——雜柑,由於有遠教裝置的技術支援,現長勢良好,估計可創收10000元為村官一日,理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造福一方,善思的我意識到僅僅有這些產業還不夠,於是我根據小廟村的地理形勢及產業結構,經常上網查詢各種資料,發現小廟村還可以利用村裡緊靠大河的地理優勢發展網箱養魚技術,水上旅遊等。現在我正在查詢相關資料和視訊,並與村民協商開發這些資源。

  我一直有個理念:幹工作,不僅僅是要埋頭苦幹,更要從工作中走出來,把視野放寬一些。在我心裡,遠端教育就是一個拓寬視野的最佳平臺,讓全村群眾都有新觀念,都能享受網路帶來的方便快捷,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就是我最真誠、最樸實的心願。

  篇三

  我是大學生村官徐永瑩,現任羅溪村黨組織書記助理。2011年8月22日,我通過考試被選派到羅溪村任職,至今已經一年。這一年裡,我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在村兩委班子的幫助下,在村裡黨員、代表及村民的支援下,始終堅持以大學生村官“加強組織、服務農民、促進和諧、歷煉人生”的目標要求自己,在宣傳教育、事務管理、協助工作、加強組織等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下面,我就將我這一年的工作情況向大家做一個簡短彙報:

  一、 注重學習,努力提高自身修養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提高黨性覺悟和思想境界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理論水平和執政能力的根本手段。為了為適應新環境、新工作,應對好新挑戰、新要求,我十分注重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基層工作能力。

  一 注重理論學習,提高思想水平

  以現代網路、農家書屋、各類報紙、週刊雜誌以及專題講座等為學習載體,通過個人自學與集體學習相結合,認真學習領會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理論知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養和基層實踐能力。

  二 注重業務學習,提高工作能力

  為全面提高工作能力,我虛心向身邊的領導、村幹部、老黨員學習他們的工作方法和經驗,真誠主動地向村民們請教務農技術,甘當群眾的小學生,積極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與村兩委幹部一起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凝聚民心、民力、民智,不斷推進全村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

  二、立足崗位,盡職盡責奉獻農村

  一年來,我始終銘記黨組織賦予的重託和期望,積極主動融入農村生活,全心全意服務三農,以實際行動助推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 深入基層,掌握基本村情

  這一年期間,我積極把握每次下隊走訪的機會,爭取與村民更多的接觸,以加深自己對村情的直觀瞭解。羅溪村位於西津街道西部,皖贛鐵路和楓港路穿境而過,全村8.714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組,794戶,現有人口約2508人,黨員74名,村級衛生室一個,耕地面積2433畝,林地面積9000餘畝,村莊佔地面積358畝。農民主要經濟收入是林業、綠化苗木和務工。近年來,羅溪村一直致力於新農村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生態環保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村民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同時由於無經濟來源,羅溪村的集體經濟還是很薄弱的,所以該如何帶領村民致富、實現可持續發展仍是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二 腳踏實地,實現崗位職責

  作為黨組織書記助理,我主管財務、宣傳、共青團、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協管黨建、民政、綜治工作。自從去年9月接手財務工作以來,我始終謹記自己村級報賬員的工作職責,認真記錄每筆開支,整理歸類票據,及時上報辦事處,並在網路上和村務公開欄裡做好每季度公示,以自覺接受村民監督,力求“陽光村務”。今年,我也會配合辦事處要求,做好13個村民組的組帳村管工作,促使農村財務管理正規化,保障村民的財產安全。宣傳上,我利用先鋒網網頁,及時更新村級動態,以方便村民對於村裡事務的瞭解。同時,我時刻留意著身邊的寫作素材,及時整理成資訊傳送到寧國日報、寧國先鋒網、黨政辦公平臺等多處,目前我在共計先鋒網上發表資訊15篇,在日報上發表3篇,在大學生村官園地發表資訊1篇。共青團工作方面我積極配合辦事處工作要求,參加了多次志願者活動,比如千年寧國、新農村現場會等。此外,我用心做好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力爭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在協管工作方面,我做好養老保險登記;做好低保、五保資訊錄入;做好村民協議合同的制定等各項軟體材料。

  三 活用資源,做好基層黨建

  眾所周知,黨建工作一直是農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完備也關係到一方的安定,所以,我一直把黨建工作看作農村工作的重頭戲,絲毫不敢怠慢。

  第一,強化農村遠端教育工作,加強黨員教育學習。我主動擔任村裡的遠端教育管理員,充分利用村裡的遠端教育平臺播放黨建資料,組織黨員、幹部觀看學習,提高基層黨員綜合素質。同時,組織村裡的養殖、種植大戶進行培訓學習,深化“雙培雙帶”先鋒工程。

  第二,強化黨建宣傳,營造良好氛圍。良好的輿論氛圍有利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形成創先爭優良好風氣。因此,我側重於宣傳先進典型,比如去年美麗和諧鄉村“黨員奉獻日”活動、海山地質災害點抗臺防紅先進人物事蹟等。

  第三,心繫群眾,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羅溪村是個人口大村,其中很多村民都在外打工掙錢,因此村裡留守兒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今年暑假,我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開辦了一個暑期留守兒童學習班,通過輔導作業、趣味教學、互動遊戲、觀看影片等形式幫助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快樂暑假。從7月10日至8月17日,共有22名留守兒童來村報名學習。今年8月,颱風“海葵”肆掠我市,羅溪村也面臨著險情。其中,以海山地質災害點威脅最大。為確保海山村民組258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應上級部署,將海山村民統一轉移並安置到村委會。這期間,我主動隨街道辦事處及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耐心宣傳講解,並加班做好安置災民的後勤服務工作,避免了人員傷亡,也將此次颱風損失降到最低。

  四嚴於律己,樹立村官良好形象

  一年來,我自覺遵守《選聘生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對照上級組織部門對選聘生工作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遵紀守法,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嚴於律己,淡泊名利,熱情待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參與農村各項事務,做好農村工作,力求上進,樹立大學生村官的良好形象。

  在各位領導、黨員、老幹部、村民朋友的大力幫助下,我這一年學到了很多東西,成長了很多,但與上級黨組織及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還存在不足之處:一是工作方法不夠靈活,對村民瞭解不夠透徹;二是對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學習還不夠深入,掌握還不夠全面;三是基層工作經驗尚淺,實踐工作頗欠大膽。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加強學習、勤於實踐、開闊思維、甘於奉獻,為建設美麗和諧羅溪而奮鬥。在此,我也要衷心感謝黨組織和人民群眾一直以來對我的理解和支援,我將以此為動力,再接再厲,力爭幹出更好地工作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