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先進事蹟範文
大學生“村官”作為知識精英,下到偏遠農村工作,這種現象就像當初的知識青年下鄉一樣,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的“”。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蔡偉麗,女,出生於1985年4月21日,2008年入黨,2008年畢業於新疆石河子大學,現任四棵樹鎮查乾布勒格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我在大學期間就把當一名大學生村官,為農民服務當做自己的理想。通過公開招聘和組織的層層選拔,於2010年5月擔任了烏蘇市四棵樹鎮查乾布勒格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工作一年多來,我真情投入農村,真心融入群眾,深入基層一線調研,注重在實踐中學習,主動當起了“宣傳員”、“組織員”、“勤務員”、“調研員”和“統計員”。積極主動為鎮村社會發展出謀劃策,得到基層幹部群眾的普遍好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女大學生“村官”的時代風采。
立足自身特長,當好各項惠農政策的宣傳員。2010年工作不久,我就根據黨委政府的號召和要求,主動承擔起上級各項惠農政策宣傳員角色,認真查詢相關資料,深入瞭解各項惠農政策,深入農戶家中,及時將黨的各項政策以及有關生產、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宣傳到戶,並及時解答相關問題,確保農戶對各項惠農政策熟知。
把握實際,當好村級事務的組織員。我積極配合村級黨支部,組織黨員幹部學習上級有關會議精神和每月的遠端教育學習,在每月5日黨員學習日活動中,認真做好黨員簽到
和會議記錄,確保各類學習取得實效。全鎮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我與村黨支部成員組織黨員參加以“情繫民生、盡責奉獻”為主題的黨員奉獻活動日,積極引導黨員服務群眾、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先鋒,得到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嘴勤、手勤、腳勤,當好人民群眾的勤務員。基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服務”兩字,在查乾布勒格村整合土地的過程中,有幾戶始終不願意將土地主動交出,在村黨支部書記張國慶的帶領,入戶走訪,給群眾做思想工作,最終這幾戶終於將土地主動交出。在土地合作社正常執行過程中,又有部分群眾想要將土地收回,深感土地合作帶來益處的我主動請纓,到這幾戶農戶家做工作,雖然遭到拒接和慢待,最終我還是將大家的思想工作做通,願意繼續將土地交給合作社來管理,這讓我非常欣慰。
多做事,做實事,當好村級各項工作的調研員。到查乾布勒格村後,我積極融入農村生活,儘快熟悉村情民情,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對村裡人口、耕地面積、黨員及兩委幹部構成勞動力以及外出務工人員、享受低保人數、致富戶和貧困戶等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村務決策提供第一手依據。
重細心,多貼心,當好各類資訊的統計員。在2010年度小麥糧食種植面積補貼工作過程中,我積極宣傳糧食補貼辦法,配合鄉鎮領導和村領導做好統計工作並及時上報,同時,積極協助鎮政府進行核查和統計,確保補貼資金準確無誤送到農民手中。在經濟普查和人口普查中,根據鎮政府任務分配,我採取以入戶上門的方式,對生產、經營狀況做了詳細記錄,順利完成了經濟普查任務。認真填寫了人口資訊採集卡,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一年多來,我積極投身到村級經濟產業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發展、社會綜合治理、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工作中,在本職崗位上認真踐行為民服務理念,以踏實苦幹的敬業精神,無私奉獻的公僕情懷,贏得了幹部群眾的認可,彰顯了當代大學生的青春風采。我堅信,在村兩委成員和廣大群眾的支援下,在走科學發展之路、建設和諧新農村的過程中,把青春融入農村的廣闊天地,定能再繁忙而充實的歲月裡綻放異彩,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一片美好天空。
篇二
馬剛、男、漢族、出生於1987年4月、中共黨員、2010年畢業於安徽中醫學院。2010年考取了安徽省大學生村官,現就職於譙城區趙橋鄉王寨村,2011年8月被選舉為村委會主任。通過近三年的努力他不僅能夠處理村裡的各種事務而且在推動農村文化建設、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和美好鄉村建設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在農村這塊沃土上揮灑青春,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美好鄉村建設書寫華麗的篇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描繪美麗畫卷。
走訪全村 繪製王寨村村圖
在剛到村時,馬剛就給自己做好了規劃,想要做好工作,必須有充分的調查,所以他結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把王寨村全村走訪了一遍,並把王寨村全村的村圖繪製出來,為人口普查下一步工作做了充分準備。在這次走訪調研中,他向村幹部瞭解村級組織建設情況,並且挨家挨戶走訪黨員、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上訪戶、種植、養殖大戶等相對特殊的群體,對於這次走訪調查,對於一位剛剛進入農村的大學生村官來說,其中會遇到多少困難是不言而喻的,但馬剛認為這些付出都非常值得,因為調研之後他對王寨村的村情民意已胸有成竹,對以後的工作更是信心百倍。
馬剛一直堅信,深入群眾開展調研走訪是做好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調研走訪讓他了解王寨村村情民意,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調研走訪讓他了解了農民的所思所需,知道了如何為民服務;調研走訪使他找到問題,解決問題。
腳踏實地 真誠為農民服務
在前期走訪調研的基礎上,馬剛對王寨村村情民意有了深入的瞭解:王寨村一直以來是“難點村”,以種植業為主,由於緊鄰亳州市南部新區,受南部新區的影響,農民很難改變原有種植模式,並且新農村建設工作一直難以開展,村裡有種植藥材的農戶,馬剛認為在四大藥都之首的亳州,種植藥材前景很廣闊,所以他積極鼓勵農戶進行藥材種植,有養殖技術的農戶鼓勵他們發展養殖,有條件的成立合作社,同時他積極幫助農戶進行創業貸款,解決養殖戶的資金問題,目前王寨村新發展了劉傳利、劉玉龍、劉傳傑3家養豬場和劉運傑養雞場以及趙偉、李天莊2家藥材種植合作社。馬剛鼓勵支援籌建的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不僅為他們降低了生產成本,帶領農民走上了生活富裕的道路,而且為以後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2012年春節前後的大旱中,馬剛更是每天奔波在王寨村的田間地頭,一方面催促著農民朋友及時進行灌溉,另一方面,看誰家有困難及時給予幫助,在那個嚴寒的冬日裡,馬剛讓老百姓看到了政府的溫暖,有的農戶甚至要打電話給亳州電視臺的《藥都時空》,希望他們採訪一下他們的這位小“村官”,但是被馬剛拒絕了。馬剛認為這些都是他本來應該做的,馬剛這種腳踏實地、真誠為農民服務的工作作風感到了王寨村群眾,這為馬剛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贏取選舉 新得工作新的開始
馬剛以自己紮實的工作贏的理王寨村廣大群眾的認可,在2011年8月份進行的換屆選舉中,馬剛以高票當選為王寨村村委會主任,這使他既高興又感到壓力,高興是因為王寨村群眾對他努力的認可,有壓力是因為他感到自己經驗還是不足,所以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多向黨員幹部學習,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在上任之初,他看到王寨村由於換屆遺留的問題,使工作開展的並不順利,各項工作都處在落後的位置,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馬剛先是找到王寨村每個幹部進行談話,瞭解他們的所需所想,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完善了王寨村的規章制度,自己帶頭遵守,王寨村每項工作他都身先士卒,搶著幹,在團結“兩委”幹部的同時,也提升了王寨村的工作,擺脫了王寨村“難點村”的帽子,使王寨村的各項工作都處在了趙橋鄉前列。馬剛始終認為工作取得的成績是對自己的鼓勵,也是對大家工作的肯定,所以更要努力工作,團結好乾部,把新的工作做的更出色。
踏實工作 為王寨村做好每件事
做為村委會主任,馬剛特別注重村內細節性工作,他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把黨務、村務、財務全部公開,給王寨村群眾一個公開透明的村集體,這一舉措不僅贏得了群眾的好評,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讚揚。在平時工作中,他根據工作性質,合理安排工作,計劃生育一直是長期性工作,同時也存在一定得難度,特別是在二女戶的工作中,更是難中之難,所以他們做到一刻也不能放鬆。在方窪莊方巍巍二女戶的問題上,他每天都會到方巍巍家做思想工作,一連十幾天,他都會到方巍巍家,給他聊家常、幫他幹農合,最後在馬剛的苦口婆心下,方巍巍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進行了手術。
民生工程一直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馬剛更是把這項工作看的重要,他帶領“兩委”幹部,利用“一事一議”, 修通了方小莊、鄭莊、以及張橋、王寨莊內等的道路,方便了群眾出行。在農合農保及糧食直補款發放工作上,他更是特別用心,這些都是關係到農民切身利益的好政策,堅決不能出任何問題,在他的一再強調下,王寨村這些工作,一直在趙橋鄉名列前茅,獲得上級領導的好評。
在信訪維穩工作中,馬剛更是親自親為,毛橋自然村的李橋龍兄弟關於土地的糾紛,一直是是王寨村的沒有處理好的糾紛,他們經常上訪,並且派出所也參與調解了幾次,都沒有調解好,馬剛在瞭解他們糾紛基本情況後,找到毛橋村有威望的老黨員群眾,親自到他們兄弟的土地上進行調解和丈量,在他從個方面進行說服教育和實地丈量的基礎上,不僅是李橋龍兄弟的土地糾紛得到解決,更是改變了他們兄弟以前敵視的關係,更是讓廣大群眾對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馬剛工作的點點滴滴之中,無不透露著他對農村的熱愛,對農民的關懷。他在黃土地上揮灑的青春,將生根發芽結出更加驕人的果實。
篇三
“做村官,不能急,也不能理想化。必須從小事做起,一件小事、一個幫忙,村民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感情就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摘自王東海的《大學生村官工作日誌》
2009年7月,王東海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為西藏的一名大學生村官,擔任仁布縣帕當鄉切村黨支部書記助理一職。這個善於思考、勇於創新的年輕人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在鍛鍊中成長,在奉獻中收穫。兩年來,他克服飲食差異、語言不通、交通不便、高海拔、一天只能用兩小時的水電等艱苦環境,從點滴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與當地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今年8月13日,經村裡黨員和群眾的聯名推薦,在村黨支部正式選舉中他獲得到場15名黨員的全部選票,當選村黨支部副書記。
他以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贏得了當地群眾的支援和肯定,同時也被上級黨委、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培訓班“優秀學員”、第十一屆全國“村長”論壇主題徵文優秀獎等榮譽稱號。他的事蹟先後也被西藏電視臺、日喀則電視臺、《日喀則報》、《中國扶貧半月刊》、中國西藏網、大學生村官報、大學生村官網等多家媒體報道。
一、走出象牙塔, 踏進泥巴牆
1、隆重的村官歡迎儀式
2009年9月14日,王東海第一次進村,全體村民為這個漢族村官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村委會宰了兩隻肥羊來慶賀,每家每戶送上了承載著聖潔之意的潔白哈達,這陣勢著實嚇了他一跳,讓這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備受感動。但是感動之後,他迷茫了,他發現基層的現實與曾經的理想大不一樣,就連最起碼的語言交流他都無法做到,那接下來該怎麼開展工作呢?一段時間內,他的內心充滿了掙扎,非常糾結,但是一想到村民的鼓勵和厚愛,王東海對自己說:“作為一名黨員,既然選擇了,就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絕不能半途而廢。”,於是他重新反省自己、及時調整心態,給自己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計劃,重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2、快樂學藏語
切村地處偏僻,平均海拔4200米,全村60戶,405人,當地藏族群眾基本不懂漢語,這就造成了他們之間的語言不通。發現問題,就必須要解決!王東海痛下決心,開始“拜師學藝”,拜鄉里的藏族幹部為老師,他也準備了一個筆記本,天天練習記單詞,惡補藏語。
最初,第二天如果有工作,他就在前一天晚上讓“老師”把藏語的發音用漢字標註出來,晚上反覆練讀。有時藏語的發音很難掌握,在下村的路上,王東海仍需一遍又一遍的進行熟悉,這樣等到了村裡,一口流利的標準藏語就出來了。學藏語的同時他對自己還有一個要求:始終把自己當作村中的一員,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每天利用空餘時間走東家竄西家,與群眾一起嘮嗑,練習藏語,無論說錯與否,哪怕是鬧了笑話或者明知道自己大部分語言聽不懂,他也硬著頭皮聽,硬著頭皮說,心裡總想著,不經常聽老百姓說話,什麼時候都學不會。按照這種模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勤學苦練,經過兩年的學習,群眾對他的評價是:“東海比藏族還藏族”。
二、要想當好“村官”,必先當好“村民”
1、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
在鄉領導幹部和村黨支部書記的指導和帶領下,他走村串戶瞭解民情,瞭解村裡的經濟、民生情況。兩年來,王東海走訪了全村60戶家庭,與村民面對面的交流,並把全部村民的具體資訊登記在了自己的工作筆記本中,建立了“貧困家庭檔案資料庫”。對各類資料、會議記錄、各類合同和村裡的規章制度及上級的紅標頭檔案他也儘自己最大努力對其實現了電子文件儲存,方便在工作中能更快、更便捷的呼叫資料,提高了村務工作的效率。
在實踐中,王東海還摸索出了以“三勤”為核心內容的工作方法:勤說,無論說錯與否,天天和牧民嘮嗑練藏語;勤記,村裡的大小事,用一個筆記本記下來,掌握每戶牧民的基本情況;勤跑,在村中勤轉悠,第一時間知道牧民在想什麼。工作期間,他參加村兩委工作會議50餘次,參與了村務公開、沼氣建設、安居工程、德米水塘維修、農網電建設、搶修防洪壩、養老保險、農保、村委會建設等一系列工作,確保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本村德米水塘維修擴建期間,他每天早上8點爬3公里的山路去工地,晚上9點趕回住處。半個月來,不管是炎炎烈日還是颳風下雨,他都堅持每天往返於施工工地現場,堅守在工地上監督施工安全和施工工程質量。在工地上,他拿起鐵鍬、鋤頭與村民一起勞動,堅持奮戰15天,確保了水塘的順利完工。同樣在搶修防洪壩期間,他和村委領導班子,通過宣傳教育,帶領全體村民齊上陣,抓住時機,積極投入到防汛減災工作中,冒雨搶修防洪壩,共同應對可能因雨季大量積水而造成的帕當公路路面跨塌問題,及時消除了需要維修的水渠、雄曲溝堤壩以及公路塌方路段的各種隱患,切實保障了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安全。
這些實際的行動不僅鍛鍊了他的吃苦能力,而且也讓當地老百姓對這個大學生村官刮目相看,紛紛誇他能吃苦耐勞,能幫群眾幹實事。
現在,不論他走到村裡哪個農戶門口,主人都會親切地招呼:“來來來,村長啦,坐一會,我們聊聊。”
2、拉牧草不辭勞苦
切村是一個半農半牧的村落,對於村民來說,放牧、養好牛羊也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每逢夏季,村子周圍的牧草旺盛,牛羊的食料可以就地滿足。然而每當冬季來臨,儲存牲畜飼料就成了村民工作的當務之急,多數村民往往需要從臨近縣城有牧草的農戶家拉草料,以前都是拖拉機、牛車運草,很是不便。
自從王東海來到村裡後,便利用起09年黨中央、國務院贈送村裡的一輛金盃130小貨車,當起了村裡的免費司機,老百姓的出行和運草都方便多了,群眾時不時的都會找他幫忙。每次拉牧草時,為了能早點回村,他和農牧民群眾會在早晨7點出發,每次夜歸時都已到12點,冬夏無常。老百姓出去一次不容易,為了儘可能一次拉更多的草,往往會最大量地往車上裝牧草,隨著車身的加重,車底逐漸下降,如遇山坡行駛,車子沒有加力檔,藉助人力推車前行是常有的事。在儲草的繁忙季,出車次數一星期不低於三次。 農民其實很淳樸,你真誠相待,他們回報你的也是真誠。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本質就是為村民服務。他說:“只要能為老百姓做點事,我就特別開心。”
3、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為了不斷豐富農牧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使全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他配合鄉領導積極開開展文藝活動,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先後開展了一些實際活動。例如,每年三八婦女節,都組織舉辦本村慶祝“三八婦女節”歌舞活動,向村裡送去300元現金,同時向廣大婦女朋友們宣講了《婦女權益保護法》以及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讓全村婦女朋友們度過一個屬於自己節日的快樂一天。
每年望果節,為了提高節日的質量,都向村裡送去500元現金及慰問物品,設定比賽獎項,組織群眾,通過開展拔河比賽、歌唱比賽、短跑比賽等活動來讓大家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盡情享受原生態的農村藏文化生活,既滿足了老百姓的娛樂需求,也提高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村民格桑群培說:“東海挺不錯的,每天早起晚睡,白天和老百姓在一起,逢年過節都拿出現金及慰問物品,看望孤寡老人,設定比賽獎項,組織群眾開展拔河比賽、歌唱比賽、短跑比賽等活動。我們為他當我們的村官感到高興。”
4、抓住機遇,創造條件,帶領百姓脫貧致富
為了更好的服務百姓,整合本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牧民勞動收入,2010他帶領村裡較有技術的群眾共同出資成立帕當鄉切村勞務輸出合作社,註冊資金80萬元,並順利辦理了各項資質證明材料,拿到了營業執照,為群眾的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樣在去年的“千名幹部下基層”活動中,區紀委“兩幫助”工作組進駐帕當鄉期間,他協助鄉政府和村委會起草專案報告,向對口扶貧單位自治區紀檢委爭取到了維修切村德米水塘資金10萬元。現正王東海又有了想法,正準備申請貸款,組織本村貧困黨員建立犛牛養殖基地,擴充套件群眾致富道路,改善農牧民的生活狀況,刺激推動全村經濟發展。
當然,王東海的這些努力,也換來了村裡的格外照顧。冬天,村裡考慮到帕當鄉的氣候比較寒冷,專門送來了牛糞給他用於取暖,考慮到鄉政府食堂不做早飯,又送來了糌粑、土豆給他當作早餐等。可以說村裡百姓時時刻刻都在為這位漢族“村官”著想,也有很多淳樸的百姓對他關心的說:“東海,你是外地人,能來我們這做村官不容易,沒有糌粑吃了、沒有青稞酒喝了告訴我們,我們給你送到家裡去。”,每當聽到這樣親切的話語總是讓他非常感動,同時他也明白,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和肯定,這也更加堅定了他紮根基層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的信心。
三、“村幹部幫他找女朋友”
聽說過村幹部幫大學生村官找女朋友嗎?切村的村幹部就張羅著要幫東海找個藏族好姑娘。他說:“村民能把我當自己人看,我覺得自己所有的辛苦一個字概括——值!”。
王東海做村官有兩個工作原則:第一,深入群眾,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要時刻想著農民的疾苦和需求,保持同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第二,幹事創業,不能老是待在辦公室或被政府借調,雖然那樣看起來很有面子。要拿出實際行動來,幹對百姓有益的事,創能帶動農民致富的業,而不是天天坐辦公室。
點點滴滴、瑣瑣碎碎的百姓生活讓他真切體驗到村民的喜怒哀樂、深情厚誼、所想所盼;不經眼的蒜皮小事、一句不留意的話語,讓他收穫感動、汲取靈感、獲得進步;“村官”這一稱呼他不覺得是一種不同於村民的光環,相反,它成為必須為村民做出點事情的壓力和動力。他堅信,無論在什麼崗位,無論從事那一種職業,只有勤勤懇懇、紮實工作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只有心繫群眾,創業富民才會獲得尊重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