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論文定稿

  企業在建立一套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符合且又行之有效的競爭情報系統時,不得不將企業所處發展階段的企業戰略,不同階段企業有著不同的發展戰略,不同的發展戰略也就決定了構建企業競爭情報系統的方式的不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連鎖企業的品牌特徵、作用與戰略

  摘要:主要探討了連鎖企業品牌的概念和基本特徵,分析了連鎖企業品牌的主要作用,並對連鎖企業品牌的策略體系進行了構建,以期為連鎖企業品牌經營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運作提供有益借鑑和參考。

  關鍵詞:連鎖企業;品牌;特徵;作用;策略

  經營和管理是連鎖企業運作的兩個層次。前者注重投入和產出,突出連鎖企業資源的利用率;後者注重連鎖企業發展過程各個環節的有序遞進。經營戰略是連鎖企業基於特定的經營目標,在系統分析連鎖企業內外環境條件的基礎上,制定出的全域性性的戰略決策。品牌戰略是連鎖企業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品牌戰略將有助於連鎖企業把握市場變化和競爭對手動態,為顧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制定和執行營銷決策,塑造連鎖企業的品牌和社會形象,實現專業化、標準化、商業化的專業管理。本文結合連鎖企業經營管理實際,根據企業品牌理論的基本內容,分析了連鎖企業品牌的概念內涵和基本特徵,研究了連鎖企業品牌的主要作用,並提出了實施連鎖企業品牌的策略體系,以期為連鎖企業品牌經營管理提供有益借鑑和參考。

  一、連鎖企業品牌概念與特徵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品牌的理解也不斷髮生變化,從最初將品牌視為一個標識到複雜的生態系統,深刻反映了人們對品牌認識的不斷深化。1955年,Gardner和Levy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產品與品牌》一文,拉開了人們對品牌的研究序幕。1品牌是標識。品牌最初被視為區分產品類別的符號,用以說明產品的歸屬或製造者,無論是對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品牌沒有促銷作用和附加價值。對品牌的研究沒有形成規模。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在1960年對品牌進行定義,認為品牌是用以識別一個或一組產品的名稱、術語、象徵等及其組合,以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勞務區別。

  2品牌是形象和認知。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逐漸認識到品牌不僅是區分標識,還是更豐富的形象內涵,人們對於品牌的理解由單一產品載體向形象和關係等多元載體轉變。20世紀50年代,大衛·奧格威首次提出品牌形象理論,將品牌內涵描述為:“品牌是一種錯綜複雜的象徵,它是品牌屬性、名稱、包裝、歷史聲譽、廣告方式的無形的總和。”1978年Levy教授指出,品牌是存在於人們心智中的影象和概念的群集,是關於品牌知識和對品牌主要態度的總和。3品牌是資產和關係。20世紀80年代後期,歐美興起大規模併購的浪潮,很多收購價高於被收購企業的淨資產的數倍,很多企業不僅把品牌看做標識,更將其視為企業的資產,重視品牌帶來的價值。4品牌是生命體和生態系統。美國著名品牌專家Lynn將品牌描述成複雜的生物,邁克爾·穆恩等提出品牌具有生命性質,世界營銷管理大師菲利普·科特勒認為,品牌是有生命力和靈魂的,在市場中,具有無限的靈性。

  連鎖企業品牌是指連鎖企業擁有的具有生命週期和活力的商品、服務等的標誌性無形資產。其表象為註冊商業標記,內涵為品牌擁有連鎖企業及其商品的屬性及活力。連鎖企業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其影響力就越大。連鎖企業品牌要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採取正確的品牌戰略。連鎖企業可以藉助品牌來樹立有別於其他企業的形象,有助於確立連鎖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影響。連鎖企業品牌具有如下基本特徵:1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信譽度和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知名品牌通常市場評價較高、口碑好、處於行業領軍位置、佔有較高的市場份額、產品質量過硬、服務到位等特點,所以能夠帶來較高的社會經濟價值。2具有全球性經營的特徵和較高的國際市場佔有率。著名品牌一般以世界市場為舞臺,利用眾多國家資源,在很多國家進行投資,開展經濟活動。例如,耐克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3品牌文化和產品文化具有高度的國際融合性。

  著名品牌獲得認可就會引導消費,影響消費行為,培育健康文化。例如,麥當勞連鎖快餐,用統一的產品、形象、理念、服務,向世界眾多的國家的消費者傳播“清潔、方便、美味、家庭氛圍”等消費文化。4品牌具有持續生存和發展力。品牌擁有顧客以後,其市場可能會出現經久不衰的現象。例如,可口可樂配方歷經數變,經營得法,品牌個性得以持續儲存。

  二、連鎖企業品牌的作用表現

  連鎖企業品牌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作為象徵、符號和訊號的集合體,品牌不僅代表人們對商品的認識,也反映了人們的社會地位、文化、教育水平、社會角色、生活方式、價值觀、情感與個性等。品牌強化、傳播和擴散了人們的這些理念、心理和情感,給了消費者一種歸屬,給消費者帶來了自信與滿足,消費者也通過品牌判斷商品價值作出選擇。2影響連鎖企業營銷策略。品牌有助於樹立商品形象,提高商品市場佔有率;有助於推廣商品設計師的創意和理念,使得更多的人理解和了解商品的功能;有助於細分目標市場,提高商品的針對性和目標性;有助於商品的合理定位,明確商品的發展方向。3激發消費者的生活情感。消費群體通過品牌在眾多商品中識別、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簡化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節約了消費者的購買時間。當消費者認可、認定適合自己的品牌時,就會在情感上產生一種依託,進而激發消費者的生活情感。4促進商品價值鏈的延伸發展。品牌運作是一個涉及諸多主體的有機過程,既需要品牌經營管理者能動性的發揮,也需要供應商、內部員工、消費者、傳播媒體、流通渠道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品牌流通、消費和運作的過程,就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價值鏈的延伸發展過程,也是涉及主體價值實現的過程。

  三、連鎖企業品牌的實施措施

  品牌需要經營,只有通過經營品牌才能從無形資產轉變為有形資產、從小變大,由弱到強,尤其在品牌競爭國際化、集中化和激烈化的背景下,實現價值的持續發展,就需要制定品牌經營戰略。按照鄧汝春等人的理解,品牌經營戰略主要包括品牌發展戰略、品牌引進戰略、品牌強化戰略、品牌延伸戰略和品牌再生戰略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合力,共同決定連鎖企業品牌的整體效應。

  1.品牌發展戰略。品牌發展就是品牌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過程,其過程可以劃分為品牌的形成期、發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逐漸遞進,構成品牌發展的動態過程。不同的發展時期,品牌具有不同的表現特徵。品牌發展戰略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主要包括:1良好的品牌力。品牌力就是消費者對某一品牌所持有的品牌形象。任何連鎖企業制定品牌發展戰略之前,都需要從品牌活力和品牌優勢兩個放賣弄合理評價品牌力。2發展資本的支援。品牌擴張需要有一定數量的資本作為支援。3保持品牌發展速度。品牌與連鎖之間存在緊密關係。沒有品牌的連鎖就沒有根基。連鎖企業要實現戰略擴充套件,就需要藉助品牌的影響力。

  然而,連鎖企業卻不能夠在品牌建設方面急於求成,否則會給企業帶來產品質量的下降。因此,一方面要有建設品牌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注重品牌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面要保持品牌建設的速度,不能急於求成,要按照品牌建設規律,穩步推進,紮實開展。

  2.品牌引進戰略。就是指國內連鎖引進國際品牌,這種方式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其優點表現在:品牌知名度高,有助於提高企業形象;學習創造和管理品牌的經營理念;掌握品牌的流行趨勢,提高市場判斷力;吸引消費者,擴充套件市場;資本投入較小,風險較小;避開價格競爭。其缺點表現在:商品再追加的可能性低;易於偏重於某一型別商品;需要承擔最低商品量;

  受品牌擁有者的影響較大;缺少宣傳、促銷活動等自主權。

  3.品牌強化戰略。企業形象是很難用量化的指標體系進行評價。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直接決定和影響企業形象,因此就需要通過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來提高企業形象,然而,僅僅依靠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是不能夠完全樹立起企業形象,還需要通過增強品牌的效應來實現企業持續發展。尤其是在品牌有一定活力還沒有取得消費者認同時,連鎖企業需要廣泛開展建立品牌形象的一系列活動。例如廣告宣傳、公共關係、社會營銷等。

  4.品牌延伸戰略。品牌得到消費者認同後,可能會面臨營銷活力衰退,就需要有計劃地引入新產品,提高品牌的活力。

  一個連鎖企業要長期佔據市場份額,只進行一種產品生產,只進行一種服務或只採取一種經營方式不可能達到目標,必須要採取多元化的經營、生產和服務方式。品牌延伸戰略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品牌的優勢效應如果得到合理利用就可以推出新的產品,進而減少新產品入市的費用;能夠增加品牌所依附產品的系列;能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能夠提升品牌的內在價值,提升品牌的整體形象。

  5.品牌再生戰略。品牌缺乏活力時,就需要採取強化措施以預防品牌持續衰退,即品牌再生。具體而言,就是要:1品牌的重新定位。改變人們對品牌的認識或者轉移品牌的目標市場。重新定位的原因包括連鎖企業或產品的形象不佳、模糊、不鮮明;品牌地位受到威脅;消費者偏好變化;戰略轉移;

  新目標客戶的出現等。2創新策略。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開展營銷活動,提供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3品牌宣傳推廣。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品牌的宣傳和推廣,提高品牌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增強品牌的競爭力。4設計新形象。對於品牌進行合理組合,充分利用社會經濟環境中的新因素,增加品牌的內涵,重新確立和梳理品牌的形象。5延伸產品或服務。就是延長產品鏈,豐富產品種類,增加服務的類別。

  篇2

  試論跨國公司轉移價格策略

  【摘 要】避稅,是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的主要策略之一。隨著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投資的不斷增加,轉移定價問題也顯得越來越突出。如何針對避稅問題採取相應的對策,是我們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跨國公司;轉移定價;避稅;策略

  一、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策略的成因

  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集中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各國稅負的差異。

  從跨國公司的主觀戰略意圖上講,它的稅負策略,就是要通過各種途徑盡力減輕全公司的總稅負。而客觀存在的各國稅負的差異。恰恰是跨國公司形成轉移定價的土壤。由於各國政治制度的不同,決定了各國稅負政策、稅收制度、稅種的差異。具體來講:1稅率的差異。如在徵收公司所得稅時,有的國家按比例徵收,稅率最高可達50%,低者可為15%。有的國家則實行超額累進稅率,高可達70%,低可至35%。2徵收方式的差異。各國在徵收進口稅時,可採用各種方式計徵,如從量稅、從價稅、選擇稅。3稅基的差異。如各國稅務機關對所得稅基即應稅所得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各種扣除專案不統一。在稅率一定的條件下,稅基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所得稅負的高與低。此外,各國在稅法有效實施與管理水平上也有一定的差異。第二,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蓬勃發展。這種內部貿易與人為的轉移定價相互依存。跨國公司的國內貿易,對提高公司對市場的適應力,突破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降低公司的貿易成本,提高公司的技術保護能力,充分利用公司的生產、銷售能力,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等等,都具有一定的作用。第三,多個獨立的價格市場的存在。當跨國公司所面對的不是單一的價格市場而是多個或數十個相互間具有獨立性且價格需求彈性不同的價格市場時,轉移定價就應運而生。從理論上講,跨國公司可以利用相互分割的價格市場,利用需要彈性的差異,藉助於不同國家實施差別定價,以增加跨國公司的整體利潤。

  轉移定價的動因,基本是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動因之一:窺避稅負。

  1·減少或窺避所得稅。跨國公司的子公司遍佈在世界各地,各子公司要向東道國上交所得稅。各國和各地區的稅法和稅率不同,同樣的利潤總額在不同的所得稅條件下所交納的稅額不等。公司可以選擇稅率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上交所得稅,此時上交的所得稅最少,從而減少或窺避公司整體的所得稅稅負。高稅國一方的子公司對低稅國一方的子公司降低售價和收費標準;反過來,低稅國一方的子公司對高稅國一方的子公司提供高售價和收費標準,把一部分應該在高稅國實現並交納的利潤,轉移到低稅國。高稅國減少的稅收收入一部分轉移為低稅國的稅收收入。另一部分直接增加了整個公司的稅後所得,達到了減輕稅負的目的。在實際過程中,如果是兩個稅率相近特別是高稅的國家的子公司或母子公司之間的交易,通常是通過一個避稅地區或低稅國迂迴進行,使轉移定價大顯身手。跨國公司在避稅區內設立“皮包公司”是這種途徑的典型形式。所謂“皮包公司”,又稱“基地公司”,它不從事任何生產活動,而是作為中間過提供相互發貨清單的方式並不一定是貨物的實際轉移,在跨國公司的子公司、母子公司之間進商,通行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跨國公司海外利潤的“貯存器”,跨國公司把利潤存放在這裡,以待日後進一步調整。這樣,既可以減輕東道國課徵的稅負又可以繞過母國對跨國公司徵收的差額稅。

  2·減低或躲避預提稅。按照國際慣例,世界各國對跨國公司在本國境內取得的消極收入如股息、利息、租金等要徵收預提稅。一般對毛所得徵稅是不作任何扣附,預提稅率在20%左右。跨國公司可以把這些所得利用轉移定價加以轉化,來回避預提稅。採取子公司以低價提供產品的辦法將利潤轉移到母公司,代替利息、租金股息或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或調整子公司分攤的總的管理成本費用支付,從而達到躲避預提稅徵收的目的。例如母公司收取子公司的股息500萬美元結算,把股息收轉為業務收入。迴避150萬美元的所得預提稅。這種方式的轉移定價又有可能使公司的營業稅有所增加,公司以權衡損失合理運用。

  3·減輕或消除關稅負擔,關稅是流轉稅種的特殊形式,關稅徵收會提高商品銷售價格。但因為關稅多數為以價計徵和比例稅率,即以進口價值額為基礎,這就為跨國公司利用轉移價格避稅提供了方便。例如設在高關稅國家的子公司,以偏低的轉移價格發貨,即可達到不納關稅的目的。當然還應清楚,海關有權對價格與價值不符的產品價格進行調整,一般是根據國際市場上同類物品的年均零售價來決定進境物品的完稅價格,3年以內仍可追徵關稅。通過轉移價格也可多得退稅,減輕公司的納稅總額,許多國家為鼓勵出口,增強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減少別國的經濟優勢,一般都減輕本國產品的國內稅務負擔,也是為了避免雙重課稅,往往對出口產品進行補貼和退稅。補貼一般要受到制約。但出口退稅是常規做法。避稅額以出口貨物的價值為基礎,抬高出口商品的價值可以獲得較多的退稅。

  動因之二:策略經營。

  1·避開跨國公司與東道國的各種矛盾和衝突。跨國公司與東道國政府、當地企業、消費者以及當地勞工之間,往往存在著不同利潤及目標的矛盾衝突。通過轉移定價可以避免矛盾和衝突,保持和擴大公司自身的利益,為其全球目標服務。一般而言,跨國公司利潤過高一般會造成以下問題:1在跨國公司開辦的獨資企業裡,如果子公司帳面的利潤大大超過水平,就會引起東道國的監審,東道國政府可能要求重新談判跨國公司進入的條件,分享其利。跨國公司為避免重新談判,通過轉移定價的調轉,把盈利悄悄轉移到國外。而只宣佈較低的公司利潤。2在跨國公司與當地合資企業裡,如果跨國公司的投資所佔的比例較高,跨國公司一般希望擴大合資企業的資產額,減少其利潤額,從而減少交納所得稅和分紅造成的損失,為此,轉移定價的調整首先降低合資企業的利潤率,但如果東道國的投資比例大,按投資比例分紅的原則,跨國公司獲利較小,一般東道國對跨國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在50%以內,當然分得利潤也僅在一半以內,因此,跨國公司不希望東道國多分紅,也不願意將更多的利潤留在合資企業內,而往往是儘量在最終利潤形成之前,通過轉移定價提前獲得利潤,減少合資企業的總收入,造成虛虧實盈,同時又減少稅負以對付當地勞工增加工資和改善福利的要求。3子公司的過高利潤會引起東道國員工的不滿,會要求跨國公司增加工資和福利開支,在民族傾向較重的情況下,還會影響職工的工作效率,甚至會有分享企業盈利的要求,墨西哥規定,合資企業應從盈餘中撥出10%用以改善職工生活,運用轉移定價降低公司的帳面利潤可避免這些糾紛。

  2·發動市場競爭,擠入或控制市場,逃避反傾銷法。在沒有反傾銷法的國家,跨國公司可以低價向在該國的子公司出售原料、燃料和半成品,提供低息貸款等,由該國子公司生產並以低價出售。因產品的最終工序是在沒有反傾銷法國家內完成的,因而不屬於傾銷範圍,這就使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在某國市場佔有優勢,並在競爭佔優勢。

  3·擴大市場佔有率,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支援子公司爭奪市場。跨國公司為了擴充套件業務,開拓國外市場,可能遇到激烈的競爭。這時總公司以戰略目標出發,採取轉移定價變相對子公司注入資金,以增強其競爭能力。例如,可以向子公司低價供應原材料、半成品、勞務、低息貸款、較低的技術使用費,使子公司的成本大為降低,負擔大大減少,然後集中力量與子公司所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對手進行競爭。除此之外,母公司還可以高價購子公司的產品,特別是新建子公司的產品,變相注入資金,供子公司擴大生產,爭奪更高的市場有率,對新建的子公司特別是股份化的子公司,使用這種方式支援子公司擴大和佔領市場,提高信譽,便於發行股票以取得信貸支援等方面具有更為突出的效果。因為股份公司的競爭力與企業的資信水平、股票價格升降、信貸融資等方面緊密聯絡,採取轉移定價變相注入資金,可以使子公司顯出光明的前途和較高的利潤水平,除有一定的創業收入外,也為子公司的生存和發展打上了堅實的基礎。

  4·有效轉移投向。跨國公司在國外的投資方向一般取決於該行業或產業的利潤率。當子公司的生產經營的利潤水平不高而且又缺乏發展潛力時,可以採取轉移價格抽調資金,一方面加速失去發展潛力的66子公司的換產或破產,另一方面重新選擇利潤較高且發展潛力較大的行業和地區進行投資。例如,當子公司的產品處於衰退期時,可以採取各種形式的“高進低出”轉移價格,來加速子公司的停產轉移。

  5·合理配置資金。由於跨國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和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便產生了與所擁有的有限資本資源的矛盾。跨國公司的最高決策者必須從最經濟的角度思考資金在全球的的合理配置。提高跨國公司的資金防禦能力。跨國公司利用轉移定價在公司內部各子公司間統籌排程資金的方法有三:1針對東道國對子公司資本抽回的種種限制,跨國公司可通過轉移定價,提前抽回國外直接投資或利潤。如採取高價策略即提高賣給子公司產品的價格。2針對東道國沒有對貸款和利息匯回限制,跨國公司可通過轉移價格,採取高息貸款方式向子公司提供資金,收取高額的利息,以此在短期內將資本調回本國。母公司所收取的高利息,實質上是分享了海外子公司的利潤,使東道國造成了稅收的流失。3針對因生產科研及管理而產生的費用需集中開支,跨國公司可採用轉移定價的辦法調撥公司內部各子公司的資本進行攤派。因為跨國公司生產科研技術和管理集中於母公司,母公司的總支出數額大,母公司要求各子公司分擔一定數額的費用,但東道國對此有不接受的傾向,故跨國公司採取轉移定價便於有效地把各子公司的費用調撥出來。

  動因之三:避免風險。

  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分佈在世界各地,其生產經營要受東道國的制約,最終的權力掌握在東道國政府手中。子公司的最終所得能否收回並匯回母公司,關鍵取決於東道國政府的許可。東道國政府的民族傾向、政治穩定因素、稅法的制約和執行、價格控制和外匯管制等,對跨國公司來說都是風險。

  1·減輕或避免政治風險。當子公司所在國政治不穩,存在著政權更迭因素,對更迭後新政權的政治傾向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對子公司財產安全問題缺乏信心,以至於意料到子公司的財產面臨被東道國沒收或國有化的危險時,便可以利用轉移定價。母公司要設法儘快從子公司中抽回成本和利潤,在風險來臨之前讓子公司名存實亡,全部財產或大部分財產轉移到安全的子公司或母公司存放。母公司壓低子公司出口產品的價格,用極低的價格進行結算,大量調出產品;或給子公司定出更高的進口產品價格,索取高昂的服務費,將資本調出該國,使子公司陷入財政危機,表現為赤字狀態,從而耗空子公司歷史積蓄,達到從該東道國轉移或調回資本的目的。

  2·減少或逃避價格管制。東道國政府往往為保護本國市場價格的穩定及消費者的權益,維護民族工業的發展,採用嚴格的價格管制政策,以阻止跨國公司產品在價格方面對國內市場的衝擊,但跨國公司仍可以利用轉移定價擺脫東道國的管制,並非直接與其相牴觸而可能遭到懲處。當東道國限制跨國公司以傾銷價格在東道國市場銷售時,母公司可以改直接行銷策略為在當地設立子公司直接生產策略,採取較低的轉移價格,將原料、裝置等供給子公司,從而降低子公司產成品的帳面成本,使子公司仍能低價在東道國市場銷售,同時又不被列入“傾銷”加以處罰。相反,當東道國政府限制跨國公司高價在東道國市場上銷售商品謀取暴利時,母公司可以以較高的供應價格供給子公司原料等,收取較高的管理費和勞務費,增大子公司帳面上的成本核算。這時子公司可依據帳面成本仍能在東道國市場上以高價出售產品。因此對東道國來講,由於要鼓勵外國資本的直接投資,對子公司產品以高價或低價出售一般也只能不予管理。

  3·減少或避免外匯匯率變動風險。關於外匯匯率變動風險的避免,跨國公司有不少手段和措施。而轉移定價的使用則更為通常。如某子公司在國外的利潤必須到年底結算後才能匯回母公司,但預期子公司所在國貨幣會發生貶值,這時母公司在向其子公司發貨時就採用高的轉移定價,提前轉移出子公司的利潤,以避免東道國貨幣貶值造成的損失。通過轉移定價,外匯匯率風險的損失可能就僅僅是會計帳面上的轉移專案,或者是子公司的國際收支變成母國貨幣的轉移,而並非是外匯管理領域裡的實際行為。總之,跨國公司可以求助於操縱轉移定價,“提前或錯後”付款,以減少因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此外,跨國公司還可以讓子公司用指定的某國貨幣進行轉移定價核算,使匯率變動的風險由使用非指定國貨幣的相應企業承擔,從而達到避免外匯匯率變動風險的目的。

  4·減輕或避免外匯管制和資金管制。通常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為了保持外匯收支的平衡,對外國公司的利潤匯出在時間或數量上加以限制。如果東道國政府外匯管制過嚴,或子公司保留利潤過高時,總公司就會調高轉移價格,以提高產品成本,降低子公司的利潤以便間接地回收利潤。同時,國外子公司還可用低的轉移價格賣給國內母公司商品和勞務,國內母公司就可以用較少外匯買到較多的商品和勞務。

  從而逃避外匯管制。在實行資金管制的國家,跨國公司為了及早收回資金,避免投資風險,可利用高的轉移定價向該國子公司發貨,或利用高利貸款,將資金由子公司調出,達到逃避東道國資金管制風險的目的。

  二、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策略管制的國際慣例及我國的對策

  跨國公司從其全球戰略出發,運用轉移定價策略,以達到其不同的目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轉移定價策略的運用不會產生任何矛盾,由於轉移定價策略負效應的存在,各國政府都在加強對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策略的管制。目前國際上備受推崇而且廣為流行的交易定價原則是正常交易原則。該原則要求跨國公司的內部交易,應象獨立企業之間的交易一樣,不包含有意安排的因素在內。也就是說,以市場價格為基礎,是正常交易價格的特色。把正常交易原則及正常交易價格作為衡量跨國公司內部交易價格是否合理的尺度,在理論上是行得通的,但在實踐中卻往往是與之背離的。因此,轉移定價所涉及的有關方面應採取措施,予以管制。母國政府規定以獨立、公平交易下的價格為標準,防止跨國公司逃避稅收;東道國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在實踐中已經不斷加強了管理和限制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策略運用的能力,制訂了一整套措施,如比較定價原則、調整稅收系統、加強海關監督作用、加強對合資企業的監管、加強對國際市場行情的瞭解等等。為了限制轉移定價策略的運用,控制跨國公司轉移定價,聯合國意在進行國際協調,協同控制轉移定價,現已初步確定的轉移定價控制機制的主要思路是“獨立競爭原則”。聯合國關於跨國公司行為法則第33條規定:“跨國公司在進行內部交易時,不應使用那些不依靠相應市場價格的價格政策……”。對跨國公司的轉移定價,母國政府主要用“獨立競爭交易原則”,即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作為兩個相互獨立的企業進行交易,價格由市場決定。

  目前,我國經濟生活存在著一個特點:外資企業虧損面廣、涉外稅收的增長速度遠遠低於企業的發展速度。據報道,全國“三資”企業虧損面約佔50%,儘管外資企業虧損的原因很多,但運用轉移定價策略避稅造成企業虧損卻是一個主要原因。其轉移定價的方式主要有:“高進低出”控制購銷權、轉移利潤、境外逃避、外商虛報、高報境外勞務費以避稅、有形資產的轉讓定價、提高裝置訂價、增加折舊扣除等等。這就出現了外資企業實虧,而外商實盈的現象。為此。我國必須建立起完善的轉移定價控制機制。其基本思路是:1儘快頒佈“管制轉移定價實施細則”。通過這一“細則”的制定。要清楚地明確稅務機關的權利,包括穩定利潤、價格、數量等真實性的權利,罰款的權利,核查的程式,時間的限制,納稅人的責任都有明確規定,以便使稅務機關用專門的稅法條款開展控制轉移定價的工作。2建立起完善的“比較定價”機制。

  我國有關部門應儘快地建立起各種主要產品一系列的交易價格和利潤率進行比較,如果發現某一跨國公司子公司的進口價或出口價過高、過低,不能達到該行業的平均率,稅務部門可以按“正常價格”補繳稅款。

  3加強對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監管。要了解和掌握內部貿易比率高的跨國公司的情況和資料;並對這類跨國公司的動作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確定其公司內部商品交易的程式、標準化程度;同時,根據企業全球經營情況及有關的產業投資政策,對其各分支機構進行較為深入的考查,以掌握更多的有關資料。這樣有利於我們對跨國公司內部全域性的監管。4逐步縮小國際稅率的差異,減少跨國公司運用轉移定價的誘因。5加強對外資企業的審計和監督工作。即在海關、稅務、工商、審計等幾個環節之間同時加強監管。

  只有多方面的監管,才能真正對轉移定價進行有效地控制。6慎重地簽訂外資企業合同,使中方能處於主動的地位。此外,還應建立起有效的價格、稅務、商品資訊網路,及時反饋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