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資訊化論文

  統計資訊化是統計工作在資訊化背景下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醫院統計管理資訊網路化建設

  摘 要:隨著現代化醫院資訊網路化管理的發展,規範的醫院統計資訊管理要求資料流程、統計口徑與方法一致,在醫院網路內資料共享,其發展和管理方法也應隨之提升。本文對醫院統計資訊實現網路化建設結合實際工作中的流程提出幾點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醫院 統計管理 資訊網路化

  醫院統計管理資訊網路化為醫療單位在醫療、科研、教學提供了及時可靠的醫療資訊,同時為醫院經營管理和決策提供重要的資訊,使醫療單位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佔有優勢。

  1、醫院統計管理資訊網路化的作用

  醫院統計管理網路化資訊化是利用現代化的科學管理知識和網路化的微機系統進行收集和整理,經過歸納、分類、彙總分析後,為醫院領導層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參考,協助領導做好資訊的收集、整理、上報和下發工作,承擔全院綜合統計報表的上報工作,綜合資料、資料的統計、彙總。資料彙編及上報工作。

  醫院統計管理資訊網路化作為醫院資訊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是醫院資訊化管理系統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它能使得相關的登陸人員快速準確的獲取相關資訊。例如醫學中我們常提到的“個體差異性”,當我們在臨床實踐中遇到此類問題的時候又這是是遇到比較特殊的病例等情況,醫院通家管理資訊網路化就能快速準確的給我們提供相關資料支援,這不僅提高了醫院的服務水平也提高了醫院的服務質量,更能彰顯出醫院的競爭實力。同時高效的醫院管理資訊系統能準確無誤、及時全面並系統的反映相關資料外,更重要的是能為醫院管理者在進行工作總結、工作檢查及作出相關決策等方面提供系統全面資料依據,真正做到事事有據可依。

  日常統計工作已由醫院資訊系統自動完成,越來越多的資訊在運營和管理過程中就自動採集;傳統的資料整理過程也逐漸被計算機代替;統計報表自動生成。資料的採集、傳輸、整理、加工和分析的效率大大提高,資料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也因為中間環節的自動效核措施而得到保證;使用計算機進行統計彙總,計算精度大為提高,打破了傳統的工作模式,資訊資源得到高度共享。統計工作重點也由為主管部門服務轉為為決策管理層以及臨床科室管理服務,對全院科室實行指標量化管理。

  2、醫院統計管理資訊網路化的建設

  2.1、建立醫院統計資訊網路化管理制度與操作規程

  在原有傳統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首先確立統計資訊網路化管理體系標準,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這是統計資訊網路化管理體系實施初期的基礎工作也是重點工作,同時要注意將統計資訊網路化管理體系的要求與統計資訊管理專業特點結合起來,在管理方式上要求在全院建立一套規範的質量管理體系檔案,並對可行性做出充分的論證。使統計資訊網路化管理體系的主題思路、影響質量的技術、管理與人的因素等始終處於控制狀態,同時進行有效科學的內部質量稽核和定期的外部質量認證機構的體系運作稽核,以確保體系的正常運轉和醫療、服務質量的不斷改進。

  2.2、建立檔案數字化和資訊化系統管理

  醫學檔案的數字化,一是對現在本院所有的醫學檔案資料資訊進行資訊化的開發,因為醫學檔案的原件有著某些物理特性,如:藥物或者病理,使醫務人員很難能夠直接的查閱這些資料,不過當這些檔案進行資訊化的處理之後,醫務人員就可以很容易就查閱到了。二是在將醫學的檔案資料進行檔案資訊化轉換時,要注重當前已形成的電子文件的整理與收集。將我院在建院開始的住院患者的醫療資訊錄入本院統計管理的資料庫,並且不斷地將臨床產生的醫療資訊及時的錄入資料庫,進行數字化的管理。通過對這些資料檔案的數字化管理,使醫療資訊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同時醫務人員在運用和檢索這些資料時變得更加簡單,更加方便。

  2.3、加強網路安全意識

  醫院應充分運用現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計算機技術,加快統計資訊網路建設。廣泛收集資訊,加快資訊處理,傳遞和反饋速度,進一步提高統計資料質量,加快統計資訊的傳遞與應用,強化醫院統計資訊決策功能,利用現代網路技術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統計網路平臺,實現統計調查手段的現代化。建立資訊調查網頁,使統計線上調查日常化,便於醫院能夠隨時掌握一些常用的資訊,客觀有效地反映本醫院。

  2.4、建立和完善統計管理網路化的監督機制

  醫院建立嚴格的統計管理資訊系統的監督體系,加強網管隊伍的建設,強化醫院統計資訊系統的安全監控技術,維護整個統計資訊網路系統的資料庫的完整性,並嚴格管理系統日誌,定時對系統的網路安全狀況進行稽核和評估,對系統安全實行實時的動態監控,以便及時的調整相應安全設定,防止網路入侵。同時,還要制定完善的、全面的統計系統監督管理制度和規範,加強監管人員的執法力度,對重要的系統執行環節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網路監控,以確保系統出現問題時能夠得到及時的修正。

  2.5、院統計工作人員要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提高能力

  醫院統計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利用HIS實現醫院統計工作規範化管理是統計學當今發展的必然趨勢。網路條件下的醫院統計資訊由侷限性轉向廣泛性,統計方式由封閉型轉向開放型,統計職能由簡單型轉向綜合型。統計工作的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求統計人員必須改變觀念,注意知識更新,善於分析、運用,注重提高觀察和研究醫院工作現狀的能力,為醫院領導層提供有針對性的可供決策的資訊。

  參考文獻:

  [1]高明.網路環境下醫院統計工作模式[J].中國醫學創新2009,613.

  [2]王書.網路環境對醫院統計工作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院統計,2007 6.

  [3]張志彬,吳倩.醫院資訊化對醫院統計工作的影響[J].醫學資訊學,2007 1.

  [4]王書.網路環境對醫院統計工作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院統計,2007 1.

  篇2

  試談群眾體育統計資訊化系統

  摘 要: 本文闡述了群眾體育統計資訊化系統的研究目標,探討了資訊化系統的基本框架,並提出了構建群眾體育統計資訊化系統所採用的關鍵技術是資料關聯與整合技術、元資料庫技術、省際資料調整模型和資料更新控制技術、基於資料探勘理論的應用決策模型技術等。

  關鍵詞: 群眾體育統計 資訊化系統 群眾體育管理工作

  國內關於群眾體育、群眾體育統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針對群眾體育統計資料資訊化開展的研究較少。本研究結合群眾體育特點和群眾體育基礎資料統計指標體系,構建群眾體育基礎統計資訊化系統,不僅可以為群眾體育統計制度改革提供經驗,而且可以為群眾體育管理工作提供資料支援。

  1.研究目標

  建立一個集中分散、異構、可擴充、可整合、有統一資料模型、有多種角度檢視的、可交換的和安全可靠的群眾體育統計資訊化系統見下圖,滿足群眾體育司對全國資料彙總的要求,能從資料庫中提取有用的資訊供彙總、調整、分析使用;滿足國家層面對資料有效管理的要求,如對資料庫進行查詢、分析、融合、分發等;通過相關專家或專業系統的支撐,能為制定相關群眾體育政策提供資料支援。

  2.研究技術路線

  從群眾體育基礎資料庫系統需求探討入手,以群體部門應用為切入點,查閱文獻資料、走訪和請教有關部門、專家、一線統計人員,設計出具有高效度與信度的問卷並進行大規模的定量研究,分析群眾體育基礎統計資料庫建設的系統需求。按照科學性與可行性、系統性與層次性的原則,構建群眾體育基礎統計資料庫總體框架。根據資料庫系統的物理模型與系統需求,在資料庫系統設計中採用四層體系結構,其中國家級群眾體育資料庫平臺和公共資料訪問平臺與資料管理層相對應,工作組內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與資料應用層相對應。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整合法對理論模型進行模擬測驗,再根據新產生的經驗、資料、資料進行新一輪的測試,直至最終形成符合研究需要的群眾體育基礎資料庫系統理論模型。構建群眾體育資料庫系統軟硬體平臺。硬體環境部分,擬採用Client/Server結構,逐步升級到多伺服器網路分散式計算結構。伺服器端執行Arc/info、ArcSDE軟體和Oracle資料庫管理軟體,客戶端執行基於ArcDeveloper開發的使用者端模組和桌面作業系統ArcView。資料匯入環境執行MapGIS、MapINFO等GIS軟體。在此基礎上,群眾體育基礎資料入庫、彙總、資料綜合利用與開發。

  3.資訊化系統的核心框架

  3.1建立群眾體育基礎資料庫

  基礎資料庫主要是群眾體育基礎資料統計工作中收集的原始資料、中間引數和結果資料的有效集合。基於關係型資料庫管理資料平臺,利用雲端計算資訊系統基礎軟體提供的功能,通過原始資料準備和資料預處理、資料採集、資料處理及建庫等工作流程,建立群眾體育基礎資料庫。該模組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完成基礎資料的誤差分析、完整性、一致性檢驗、匯入、儲存、備份和保密等目標,提供資料的物理組織和邏輯組織形式。

  3.2構建資料管理系統

  資料管理模組主要實現對資料的有效管理,實現如查詢、統計、分析、更新等功能。該模組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從資料庫中提煉出有用的資訊,是對基礎資料進一步的整合、分類,提取出有規律性的知識。各省結果的內在規律和相互之間的聯絡是隱含在不同資料集之間的。挖掘這些資料集之間的有機聯絡,將各省資料連線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成國家級資料建庫,需要有效的資料管理工具。在這個模組上,資料處理的手段、方法和效率是核心。

  3.3構建資料探勘與應用系統

  資料分析的結果為使用資料提供有用的資訊,利用專業知識,對這些資訊進行判別,對資料進行應用,這是建立資料庫系統的最終目的。群眾體育基礎資料的應用有兩個方面:一是為了彙總目的而進行的資料本身規律的認識和應用;二是通過資料分析,在制定群眾體育政策的過程中,提供基礎資料支援和決策支援。

  4.系統開發的關鍵技術

  群眾體育基礎資料庫建設過程中主要涉及以下關鍵技術:資料關聯與整合技術、元資料庫技術、省際資料調整模型和資料更新控制技術、基於資料探勘理論的應用決策模型技術等。

  4.1資料關聯與整合技術

  在群眾體育基礎資料庫建設過程中,每個基本單位縣都涉及多個數據庫,每個資料庫有數千或數萬條記錄,每條記錄又有30―50個數據項,資料項之間、資料庫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相互關係,因此,覆蓋全國的資料集相當龐大。採用資料引擎連線空間資料與屬性資料,屬性資料庫本身採用RDBS關係資料庫,不同的空間資料之間採用特徵提取、分類壓縮存放的索引技術,將數萬個數據子集有機地結合起來。

  4.2元資料庫技術

  元資料庫技術是快速檢索、更新、維護資料的關鍵。資料用專用的語言描述資料,主要描述資料的來源、質量、主要引數、生產資訊等與資料相關的資訊,是資料集濃縮後的“影像”。群眾體育基礎資料庫系統根據自身的特點,設計專用的元資料庫――質量資料元資料庫,提高資料管理的效率。

  4.3省際等別調整模型和資料更新控制技術

  群眾體育基礎資料統計工作的一個特點是分省、分縣開展工作,因此,省際平衡涉及質量屬性的重新調整。不同地域的群眾體育發展情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作用,使得不同地域之間的資料關係是一種空間多維的非線性關係。根據群眾體育的特點和規律,採用不同的調整控制模型,進行省際間的資料調整和更新。

  4.4基於資料探勘理論的應用決策模型技術

  基於資料探勘理論的評價模型和決策模型在綜合評價中應用比較廣泛。在群眾體育有關決策中,對多源、多因素的決策過程,建立決策因素因子群和隸屬度矩陣,結合專家知識庫,進行應用決策。通過對決策模型的多次應用和引數改進,最終建立基於資料探勘為基礎的半智慧化的決策模型。

  5.結語

  本研究首次結合群眾體育特點和群眾體育基礎資料統計指標體系,系統研究群眾體育統計統計資訊化系統。應用元資料庫、資料探勘等資訊科技,實現資料庫智慧化。本研究不是空洞的理論研究,而是建立在群眾體育基礎資料統計基礎之上的工作性研究。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已在群眾體育統計改革方面邁出重要步伐,並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群眾體育基礎資料不僅能用於群眾體育基礎資料的收集、彙總和資料綜合開發,而且能為全國層面開展的群眾體育專項調查提供技術支援。如群眾體育基礎庫中擬設計全國體育系統組織架構基礎資訊模組可以為自動生成供群眾體育發展現狀調查、國民體質監測等使用的抽樣調查樣本框。

  參考文獻:

  [1]史進,雷福民,李旭芝.中國體育事業統計調查方法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

  [2]李美霞,祝麗妮,魏娟麗.體育事業統計資訊化需求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5.

  [3]權德慶,徐文強,安儒亮,白躍世,馬迅,朱書祥,黨友平,李偉平.改革開放背景下我國體育事業統計體系的演進與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1.

  [4]權德慶,徐文強,陳元欣,李偉平.中國體育事業統計體制改革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2.

  [5]權德慶,徐文強,安儒亮,雷福民,馬迅,李偉平.中國體育事業統計體系研究[J].體育科學,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