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論論文範文

  古代文學作為我國文學教學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個人素質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傳播我國古代輝煌文化的一條重要的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學論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傳承

  摘要:中國現代文學在華夏民族內部滄海桑田鉅變的過程中應運而生。中國現代文學利用了具有時代特徵的語言形式闡明現代化的科學民主思想,在藝術形式上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中國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是一脈相承的,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和繼承。本文以中國現代文學語境為研究視角,針對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之間的聯絡展開討論。旨在為進一步挖掘和傳承民族文化貢獻力量,推動現代文學邁向新的發展高度。

  關鍵詞:中國現代文學語境;古代文學資源;傳承

  前言

  伴隨社會的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文學作為人們修身養性的重要文化產品,在陶冶情操、愉悅精神方面甚至精神文明建設層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文學的消費者數量不斷攀升,使得文學市場欣欣向榮。現代文學面臨如此發展環境,必須進一步挖掘古代文學資源,提高現代文協的發展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因此,筆者針對“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一題的研究談論具有現實意義。

  一、中國現代文學語境概述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中國的國門從此開啟,中華兒女開始漫長的屈辱與鬥爭的歷程。廣大知識分析不堪接受侵略的屈辱,文學界開始覺醒,中國現代文學開始產生。那麼中國現代文學經歷了哪些歲月如斯?現階段中國現代文學面臨何種語境上的危機呢?筆者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娓娓道來:

  一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程

  中國現代文學是在中華民族面臨內憂外患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有社會上的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自發革新的一種文學發展形式。現代文學倡導通過直白的語言文字表達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政治生活的期待、對民族興亡的認知。現代文中,字裡行間流露出科學民主思想,在藝術表達形式上創新、多樣,話劇、新詩、現代小說、雜文、散文、散文詩都是現代文學的體裁。在抒情方式、敘述方式、描寫手段以及結構特徵上,無不體現新時代的創造思維。從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到郭沫若的新詩《女神》《屈原》都是現代文學的軌跡1。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三個十年”,1917年到1927年之間,是現代文學的“第一個十年”,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拓期,“打倒孔家店”“反對文言文”成為這一階段的基本思潮與核心思想,雖然在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但是也埋下了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資源銜接不當的伏筆;1927年到1937年之間,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第二個十年”,是現代文學發展歷程中的豐收期,有傷痕文學、鄉土小說等文學形式在這一階段發展開來,正式拉開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序幕;1937年到1949年是中國現代文學的轉折期,受到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現代文學具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2。新中國成立之後,文化產業得到迅速的發展,穿越小說、科幻小說、都市言情小說等進入人們的視野,雖然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但是也使得中國先到文學的發展與古代文學資源的軌跡出現偏離,而且偏離的越來越遠,所以現階段中國現代文學進入了“瓶頸期”。

  二中國現代文學語境面臨的困境

  迄今為止,中國現代文學經歷了百年的發展歷程,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了苦難艱辛、走過了戰爭屈辱、走向了發展和平。但是縱觀現代文學作品中,卻沒有一部小說能夠與“四大名著”相媲美,沒有一位詩人能夠與李白相提並論,沒有一首情詩能夠與《無題》相抗衡。文學是一種感性的社會人文科學,本應該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理應根據時代特徵反應時下百姓的真實境遇和心聲,但是又不能過分的脫離歷史的母體。在歷經風霜雨雪之後,歲月如斯帶來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禮,然而中國現代文學的真正優秀作品卻鮮少出現,中國現代文學語境只是機械的伴隨光陰荏苒,卻不知“回首往事”。因此,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出現了嚴重的“斷裂”局面,使得文學發展呈現“物是人非”的本源缺失現象3。

  二、古代文學資源分析

  一古代文學資源闡述

  中國古代文學是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學資源是豐富的。從百家爭鳴時代的《論語》《孟子》到漢代的《史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建安風骨”到唐代詩詞歌賦的振興,從宋詞的唯美到元曲的大氣,從明史上的《水滸傳》到清朝的《紅樓夢》,無不展現我國古代文學發展的絢麗多姿、旖旎多彩。古代文學資源當然不僅僅侷限在一本書、一行字上,裡面包含的智慧、涵蓋的生活熱情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和追逐的實質。或許是時代索然、或許是社會使然,亦或是生活造就,每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都飽含了人民群眾無盡的情思、歷史的蒼涼、社會的興衰4。

  二古代文學資源傳承

  人類文明伴隨時光任然不斷髮展,但是燦爛的人類文明不應被淹沒在洪流中,我們既需要時代創新又要回首往事。所以在發展現代文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古代文學資源進行挖掘和傳承。但是現階段,我國現代文學對於古代文學資源的傳承明顯捉襟見肘,所以在日後的發展歷程中首先需要在理念上進行轉變,再現古代文學的輝煌和真實。同時,對古代文學資料進行研究和梳理的過程中,要在多角度、多維度的視野上進行評價,對歷史文學的評價要建立在科學客觀的角度上進行,切記不可將現代化的主觀思維過分的應用到其中,更不能對古代文學資源進行刻意、肆意的褒貶。

  三、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的關係

  中國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本是同宗同源、同氣連枝的,具有一脈相承特徵。沒有古代文學資源中的“天人合一”何來今日的“以人為本”?沒有古典詩詞的寓意深刻何來散文詩的詩情畫意?現階段,物慾橫流、生活節奏加快,返璞歸真勢在必行,使得人們在嘈雜生活之間感受到心靈的淨化。所以,在中國現代文學語境的發展中,不能摒棄古代文學資源,應當在充分挖掘古人思想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特徵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保證二者沒有衝突、一脈相承,共同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四、結語

  希通過文章的討論分析,全面激發文學創作工作者對古代文學資源的關注力度,在日後的工作中能夠通過有私下的方式方法對古代文學資源充分挖掘、並在其基礎上實現創新,為我國文學輝煌的明天注入顯現的血液,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

  註釋:

  1.徐漢暉.現代文學中的古代文學資源[J].文藝評論,2015,0201:79-82.

  2.吳承學.建設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文體學[J].文學評論,2015,0102:208-218.

  3.呂雙偉.關於“古代文論現代轉換”命題的思考[J].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0603:131-136.

  4.吳曉東.古典語境在現代文學中的移植——何其芳對中國古代誌異文字的改寫[J].名作欣賞,2011,1007:35-42.

  二:中國古代文學傳播方式思考

  摘要:在我國古代文學的傳播的過程中,主要是按照語言與文字的傳播形式進行傳播的,然而,隨著四大發明的出現,為我國古代文化的傳播帶來了便利,促進了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對於我國古代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古代文學;傳播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許多教育學家越來越重視對古代文學的研究。因此,要充分地發揚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充分了解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在傳播的過程中吸取其精髓,從而在社會的發展中產生積極的影響。古代文學對於我國的文學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根據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進行研究,從而增強古代文學為人們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我國古代文學傳播方式的演變歷程

  我國古代文學中最原始的傳播方式是以口語為媒介的傳播形式,在人們的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實現古代文化間的傳承,以便於儲存一些歷史悠久的神話故事以及故事傳說。同時,語言傳播中的聲詩傳唱也實現了傳播的發展。在古代的民間傳說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典例,而聲詩傳唱中最著名的就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隨著口語傳播的不斷髮展,文字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文字的出現促進了抄寫的傳播時代,抄寫傳播時代主要起源於秦漢時期,到西漢時就已經發展為完善的抄寫傳播方式,因此,隨著抄寫時代的出現,保留了我國古代的許多的文學作品,在抄寫的傳播中實現了借閱的文化交流。抄寫傳播方式是由簡牘抄寫發展到到絹帛抄寫,從而不斷的完善的過程。然而紙質的出現,使抄寫傳播形式達到了發展的頂峰。隨著雕版印刷術的出現,結束了抄寫的傳播形式,在文學的傳播中逐漸的採用雕版印刷,雕版印刷術不僅促進了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還提高了文學的傳播速度,因此,雕版印刷術在我國古代的文學傳播過程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學傳播形式也在不斷地完善,因此,要在古代文學的傳播的過程中不斷地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實現文學的可持續發展,以便於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的發展。

  二、我國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

  在我國古代文學的傳播過程中,要依據傳播的手段與傳播的方式進行研究,經過對傳播介質的分析,從而促進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

  一語言傳播

  語言傳播在古代文學傳播中是最基礎的傳播形式,因此,要不斷的挖掘語言傳播在古代文學中作用,分析語言傳播的傳播方式,從而增強對語言文學的瞭解。

  1.口頭傳播口頭傳播作為古代傳播中最便利的傳播形式,在文學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最早的口語傳播是對文學創作的傳播過程,經過不斷地口頭傳播加以保留,在古代祭神的時候,巫師就是利用口語傳播的形式進行祈福的。通過古代人們的口耳相傳的傳播形式,從而產生神話、傳說等故事。如《白蛇傳說》就是依據人們的口耳相傳得以保留,在故事的傳播中,有利於表達出許仙與白娘子之間的愛情故事,在故事中保留文學文化中的精髓。

  2.樂妓演唱樂妓演唱是語言傳播中最主要的傳播手段,是將古代詩人、詞人等的文學創作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來,在宴會上,為達到助興的效果邀請樂妓進行演唱。樂妓演唱主要興起於魏晉時期,自唐宋發展以後,樂妓演唱逐漸地被人們有所關注,大到皇宮六院,小到市井街道都離不開樂妓的傳唱,樂妓的傳唱有利於發揚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同時,也有許多文人雅士為樂妓作詞。例如,蘇軾的《蝶戀花》感嘆的是時光易逝,佳人難得的情懷,顯現出詩人的寂寞失意的惆悵之情。“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表達出蘇軾的失落之情,因此,通過樂妓演唱的形式將《蝶戀花》進行傳播,使《蝶戀花》多了另一種韻味,耐人尋味。同時,經過樂妓的傳唱,將詩人的詩詞發揚光大,從而使詩詞得以流傳至今。

  3.聲詩傳唱聲詩傳唱是許多文人雅士在討論的過程中從而產生的名篇佳句,經過同行之間的讚揚從而得以流傳。由於古代的名流公子的傳播效率較高,因此,在文人雅士的聚會上所出現的詩詞的傳播方式將更為廣泛,人們更容易接受。同樣,聲詩傳唱的傳播速度主要取決於作者的社會地位。人們在唱和的過程中圍繞一個統一的話題,用某一押韻率進行吟唱,從而完善古代文學的傳承。

  二文字傳播

  文字的出現改變了我國的古代的文學傳播方式,彌補了語言傳播中的不足,通過文字的傳播發展,從而促進我國古代文學的進步。題壁傳播:題壁傳播指的是在文物名勝古蹟刻寫詩詞歌賦,從而以便於人們遊玩觀賞,發揚古代文學。題壁傳播主要興起於唐代南北朝時期,在最初的題壁傳播中,所採用的主要的介質是牆壁、山壁、庭院、驛館等,以便於人們瀏覽閱讀。同時,題壁傳播能夠將古代文學完整的保留下來。例如: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創作《釵頭鳳》的過程中,將《釵頭鳳》提寫在牆壁上,以感嘆陸游的愛情,訴說對愛人的思念。經過題壁的傳播方式,將《釵頭鳳》得以流傳。

  三文字傳播

  雕版印刷術的興起促進了我國古代文字傳播的發展,在我國古代的文學發展過程中,許多家境貧寒的孩子為了讀書,普遍採取抄寫的方式進行學習,於是出現了借閱與抄寫的傳播,通過借閱與抄寫從而完成文學傳播的過程。同時,由於有些文學書籍具有收藏價值,因此,一些收藏家會採取謄寫的方式加以保留。在抄寫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強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還有助於加深記憶,從而使文章成為時代的經典,有助於實現文學的廣泛流傳。

  三、結語

  在我國古代文學的傳播的過程中,主要是按照語言與文字的傳播形式進行傳播的,然而,隨著四大發明的出現,為我國古代文化的傳播帶來了便利,促進了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對於我國古代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有利於古代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研究的六個層面王兆鵬;江漢論壇2006-05-1545

  2、生命之喻──論中國古代關於文學藝術人化的批評吳承學文學評論1994-01-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