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會計學論文

  會計研究、會計教育與會計實務三者的契合互動機制是會計行業發展的根本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國特色管理會計體系應用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方針,建立和健全大國財政制度,夯實國家財政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財政部樓繼偉部長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會計是財政的組成部分”,並多次指出要加大管理會計的研究,著力在實際工作中推進管理會計的發展。為此,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作為全面推進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檔案。

  一、管理會計體系的中國特色解讀

  財政部於2014年11月釋出了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可見作為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財政部高度重視符合我國企業經營實際需要的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和管理會計工具的推廣應用。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在哪些方面體現了中國特色呢?

  一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定義

  國外有關管理會計組織和會計學者根據各自的認識和把握從不同角度對管理會計的定義進行了描述。我國現代管理會計奠基人和開拓者餘緒纓1985則提出了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應具有的特點。此外,我國孟焰、汪家佑、李天民和溫坤等學者也都對管理會計的定義進行了研究。通過對管理會計定義的文獻綜述可以看出,國內外有關管理會計組織和學者對管理會計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存在著較大差異,目前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和規範的定義。財政部2014年釋出的《指導意見》對管理會計進行了定義,即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於單位包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下同內部管理需要,是通過利用相關資訊,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該指導意見中管理會計的定義將管理會計服務的單位囊括了我國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即要求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也要高度重視管理會計工作,這可以說具有一定的中國特色。

  二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目標

  財政部2014年釋出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了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明確了當前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應分別從“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會計的資訊系統建設”四個方面予以落實和有序開展,從而最終使得我國管理會計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財政部作為我國會計事務的主管部門,對外發布《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統一部署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工作,並提出了相關要求和總體目標,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管理會計是在政府主導下的“系統工程和一把手工程”,這也說明了我國管理會計工作的全面開展具有中國特色。

  三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實施思路

  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是財政部門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由此可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不僅需要企業負責人高度重視,各級行政事業單位積極參與,更需要各級財政部門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筆者認為,我國廣大企業應從基於提高經營效率、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最終實現價值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來系統規劃和深入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應從基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規範預算管理、提高資產負債等資訊透明度角度,來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的核心內容

  近年來,對管理會計應包括哪些內容,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與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提出了一些新觀點。2014年他們共同釋出了《全球管理會計原則》簡稱“原則”。在該原則中,他們提出了管理會計實務涉及到的13個重要應用領域。該原則提出的管理會計內容非常多,應用範圍非常廣,不僅把公司專案管理內容納入了管理會計,而且要求公司對外提供綜合性的管理會計報告。如此多的管理會計應用內容,在我國企業實際中是否可行?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否具有應用價值?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國學者深入【摘要】財政部於2014年11月14日釋出了《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那麼我國管理會計體系的核心內容該如何界定?如何結合我國國情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我國管理會計體系應用面臨哪些挑戰?這些問題值得我國會計理論與實務界進行深入研究。【關鍵詞】管理會計體系;中國特色;內容體系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8-0019-02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趙治綱中國特色管理會計體系核心內容及應用挑戰管理會計19研究。近年來,部分管理會計工具比如:全面預算管理、經濟增加值、平衡計分卡、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也陸續在我國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筆者認為,有必要在充分借鑑近年西方管理會計研究成果和總結我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經驗的基礎上,來合理界定我國管理會計的核心內容和應用範圍。三、中國特色管理會計應用面臨的挑戰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企業內部的精細化管理,管理會計的作用日益被髮掘,越來越多的會計人員也開始意識到只有做好管理會計,才能更大地發揮會計的作用,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但是,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依然面臨著應用方面的各種挑戰。比如,管理會計應用工具應用不太成熟、高階管理人才不足、管理會計資訊化系統尚未全面普及、對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認識尚未到位等不利於管理會計體系的全面實施。

  一管理會計工具全面推廣還不太成熟

  國外企業應用比較成熟和流行的管理會計工具主要有:經濟增加值EVA、市場增加值MVA、平衡計分卡BSC、戰略成本管理SCM、作業成本法ABC、供應鏈管理SCM、折現現金流量DCF、自由現金流量FCF等。這就需要對每一種管理會計工具在中國應用存在的問題和挑戰進行鍼對性研究,建立適用於我國企業經營管理實際的特色管理會計核心工具體系。我國企業在管理會計應用方面也進行了較多實踐。比如,國務院國資委2010年在中央企業全面推行的經濟增加值EVA考核與價值管理體系建設。但是,當前我國企業在實際應用EVA管理工具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挑戰。1.價值理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經濟增加值EVA是在對利潤進行調整並扣除全部資本債務和股東資本成本基礎上計算得出的,計算過程較為複雜,影響因素較多,因此,與目前企業普遍熟悉的利潤指標相比,EVA指標比較抽象、不夠具體,很難在企業被全員理解和掌握。企業“重投資、重利潤、重規模”的經營導向依然很難改變。2.資本成本率很難根據所處行業進行差異化設定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的EVA計算細則對絕大部分央企採取統一的資本成本率5.5%,部分軍工、電力等政策性任務重、資產通用性差的央企資本成本率為4.6%。資產負債率高於75%的央企資本成本率再上升0.5個百分點。這樣的資本成本率設定沒有考慮到企業所處行業的盈利狀況、資本規模、發展階段、業務結構等差異性,導致EVA指標在中央企業之間的可比性較差,部分央企的EVA值和價值創造能力可能因此長期被高估。資本成本率的高低直接影響EVA的高低,因此,資本成本率設定是否合理就嚴重影響EVA的準確性。由於我國絕大部分企業未上市,並且資本市場的報酬率資料失真較為嚴重,完全根據國外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來估算企業的資本成本率,可能會與企業的實際盈利水平嚴重背離。因此,如何差異化地合理設定不同行業的企業資本成本率給EVA和價值管理在企業的應用帶來了較大挑戰。

  二高階管理會計人才較為缺乏

  高階管理會計人才的缺乏是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側重於財務報表和稅務處理,不能較好地為單位管理高層提供價值管理和專案投資決策的各種財務與管理資訊,財務人員對企業經營業務關注較少,對業務部門的資訊掌握不充分,不利於企業財務人員成長為決策型管理會計人才。當前,我國高階會計人才尤其是高階管理會計人才較為缺乏,其中能夠較好地為企業管理層在戰略制定、投資併購等決策中提供支援的高階管理會計人才嚴重匱乏。因此,要推動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推動企業提升管理創新能力,就必須大力培養高階管理會計人才。

  三管理會計資訊化系統尚未全面普及

  財政部發布的指導意見要求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全面推進面向管理會計的資訊系統建設。由此可見,管理會計資訊系統建設也是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面臨的關鍵任務之一。雖然我國大部分企業已建立了比較成熟的企業管理資訊系統ERP,部分系統模組具備初步的管理會計決策功能,但標準、智慧且成熟的管理會計資訊系統目前尚不多見。筆者認為,我國企業的管理會計資訊系統應整合包括全面預算管理、資金集中管理、成本對標與控制、庫存管理、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內部報告等核心功能模組;該系統應有助於充分實現財務和業務的全面融合,最終實現企業價值創造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資訊系統應整合包括資產管理、預算管理、資金管理、財政績效評價、風險管理、政府財務報告管理等核心功能模組,從而實現行政事業單位提高治理水平的目標。

  範文二: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研究

  一、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概述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事業單位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在現代這種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社會環境中,事業單位要想得到良好的發展,就必須強化管理工作,夯實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並列的一個會計分支。管理會計的應用,可以便捷地向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提供準確的內部管理資訊,更有利於管理者對單位內部進行科學的管理。事業單位有必要改進和創新財政監督機制,通過引入和發展管理會計,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增強國家財政治理能力和財政資金使用水平。然而,由於我國特殊的經濟體制等原因,管理會計在我國並未得到較好地發展和進步,在事業單位進行管理會計的應用過程中還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國當前的重要工作就是加強對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探析,加速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

  二、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1.管理理論和管理應用研究滯後

  由於管理會計傳入我國較晚,理論界對其研究並不多,對事業單位中如何應用管理會計的研究和著述更是少之又少。在事業單位進行管理會計的應用時,由於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就無法制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實施管理會計時必定無法順利地發揮其在事業單位中的重要作用,這就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提高效率和效果的作用,不能更好地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

  2.內部資訊與市場資訊未同步

  管理會計不能僅僅侷限於對內部資訊的管理和控制,也要適當地對市場資訊進行收集和探究。社會在不斷髮展,要想更好地適應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就要學會將內部資訊與市場資訊相結合,這就要求從事管理會計的人員能夠做到合理地對內部及外部資訊進行控制和管理。在事業單位中,管理會計的工作主要是將事業單位內部的資訊提供給管理者,而忽略了對市場資訊的重視,使得管理者不能更加全面的對單位進行管理,無法準確及時地將市場資訊與單位內部資訊相對比,不利於事業單位的發展進步。

  3.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

  內部控制是管理會計體系的內部基礎,健全的內部控制能夠為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系統提供製度保障、控制系統、良好的內部溝通環境及風險管控系統。然而,當前不少事業單位的內控建設狀況存在諸多問題:如機構缺失,一些單位內部缺乏專門的內控機構,內控無人統一領導指揮;採購管理鬆弛,審批不嚴等;資產管理不完善,購置計劃不明、資產管理疏失等。此外,還存在預算控制不力、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缺乏等問題。

  4.管理會計人才隊伍薄弱

  首先,從事管理會計的專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無法滿足當前事業單位對管理會計的要求。管理會計主要應用於企業生產管理中,事業單位應用較少,因此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對管理會計相對較為陌生,缺乏管理會計基礎和實務操作能力。其次,事業單位從事管理會計的員工思想認識存在誤區。在傳統觀念的誤導下,負責管理會計的員工往往忽視了在事業單位中管理會計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這就導致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中未能得到廣泛地推廣和迅速地發展。且從事管理會計的工作人員很難得到認可,這就使得他們對工作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也就逐漸錯誤地理解為管理會計對事業單位的影響不大。最後,事業單位內部用人機制比較呆板,使得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不高,缺乏對管理會計學習的動力。部分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年齡偏大,思想老化,上網操作能力也差,對新的會計方法和工具存在牴觸心理,客觀上為管理會計的實施和推廣增添了障礙。

  5.管理會計資訊化建設落後

  首先,決策資料的獲取主要通過手工方式。在區域性環節的結算、決策過程所需要的資料主要是通過手工方式獲得,或通過對資料庫資料的訪問獲得。決策模型執行基本上處於手工執行狀態,缺乏大資料支援。其次,工具單一。主要應用電子表格軟體、統計軟體等完成簡單的財務分析、決策模型建立等工作。決策所需資料無法與會計或其他資訊系統共享,決策過程依靠使用者建立管理模型實現,無法確定決策過程的科學性和決策結果的有效性,硬體平臺以單機或小型的區域網為主。

  三、加強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措施和建議

  1.加強管理會計研究發展

  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起步較晚,其主要研究企業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當前,應當吸收和借鑑企業管理會計的理論和實務研究,加快關於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實施和建設的理論和實務研究,增強對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實施和建設的指導性。有關部門應儘快推動科研專案立項,加強經費保障,整合科研資源,鼓勵科研機構加快對事業單位實施和建設管理會計的研究。積極推廣應用科研成果,著力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事業單位自身也應加強實踐性思考,及時總結和梳理管理會計實踐經驗,並注重同科研機構及企業等展開合作,加強管理會計諮詢和專家庫建設。

  2.加強內部資訊與市場資訊的有機結合

  管理會計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了使管理者更加科學地管理單位,將單位內部的資訊傳遞出去。在新思想的指引下,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管理會計的工作模式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不能僅進行內部資訊的管理,也要學會掌握社會上的資訊,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幫助事業單位更加順利地適應並融入到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中,讓管理會計對事業單位的作用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展現,促進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發展進步。

  3.加強事業單位內控體系建設

  健全的內控機制是實施和建設管理會計體系的基礎。事業單位應從完善內控制度著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內部執行力,建立效果評價機制和反饋機制,為管理會計的實施和建設構築良好的環境基礎。事業單位應健全內部控制機構,確定專門的內部控制職能部門或牽頭協調部門,配置人員,明確責任,找出內部控制的風險點、關鍵崗位、重要環節等,引入風險管理系統,加強風險監測和管控。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對事業單位的財務計劃、管理、決策、評價等活動的監督和控制。

  4.加強管理會計人員隊伍建設

  目前,管理會計人員的稀缺已成為制約事業單位推進管理會計建設的主要障礙之一,管理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必須引起各方面的重視。一是要對管理會計人員進行思想上的疏導,提高認識,使其獲得工作的激情,從而更有利於管理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要加強對內部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通過舉辦專業培訓,為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人員創造提高專業技能的機會,從而提高管理會計人員整體從業水平,培養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質的管理會計團隊,使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得到推廣,促進管理會計的發展。

  5.加強管理會計資訊化建設

  加快管理會計資訊化建設,由單一工具或單一軟體向平臺化發展。如藉助雲端計算平臺,實現各類決策資源的整合,形成包括完整的管理資訊系統、其它資訊系統、工具軟體整合的系統化、開放式管理會計資訊化平臺。管理會計還要以資訊化為支撐,實現內部控制、預算管理、財務會計同管理會計的有效融合和對接,加強部門之間的資訊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