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與審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會計審計工作的真實度對於反映企業內部經營狀況,發現企業生產漏洞大有裨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小議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 》
許多研究都證明了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與收益質量降低、盈餘管理以及風險增加之間的關係,並證明了內部控制缺陷代表著財務報告使用者的風險。以往的這些研究結論是否意味著內部控制缺陷會對審計收費產生影響呢?本文利用我國A股上市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資料,從截面視角探討上市公司存在的內部控制缺陷是否會影響審計收費,並將內部控制缺陷進行具體分類,研究不同類別的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影響的差異;同時,本文還從跨期視角研究公司修正內部控制缺陷後對審計收費有什麼影響。
相關文獻梳理
國外學者關於內部控制與審計收費關係的研究有著不同的結論。一些學者研究後認為內部控制和審計沒有關聯[2-5];另一些研究結果卻不同,Daigle等通過分析1996—1999年審計工作底稿的資料發現,資訊科技審計師的評估控制風險會影響審計時間和費用[6]。Raghunandan和Rama、Hogan和Wilkins研究顯示內部控制風險增加會從兩個方面引起審計收費提高:一是審計師判斷公司存在較高內部控制風險時,為了降低審計風險會相應增加審計投入,因此會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二是公司存在較高內部控制風險往往說明整體風險水平較高,審計師會加收一部分風險溢價,以防審計業務的訴訟風險增加[7-8]。
Bedard等發現內部控制缺陷與計劃投入的審計時間和預計收費相關[9]。Hoitash等檢驗認為強制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費用的相關性比自願披露的重大缺陷與審計費用的相關性更大[1]。在我國,曹建新、陳志宇認為,在審計質量較低時提高內部控制質量有助於降低審計收費,而在審計質量較高時二者關聯度明顯減弱,這說明審計質量越低,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收費之間的負相關關係越顯著[10]。
張旺峰等構建了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標並進行了有關檢驗,結果顯示註冊會計師的審計收費與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之間存在著不顯著的負相關性[11]。關於內部控制質量與資訊披露的研究,方紅星指出在強制性披露內部控制資訊的制度框架下,積極倡導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資訊,可以有效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同時自願披露內控資訊還可以緩解代理衝突並有助於提高資本市場配置效率[12]。
楊有紅、汪薇認為管理層自願披露內部控制資訊的動機不足[13]。內部控制資訊披露是否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內部控制質量的高低[14]。林斌、饒靜分析指出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的公司,為了向市場傳遞真實的價值,越可能充分披露內部控制鑑證報告[15]。國內學者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結論基本相同,即披露內控缺陷的公司,其內控質量較低;內控質量較高的公司,更願意披露正面的內控資訊。由於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是管理層自主決策的結果,基於訊號傳遞理論,傾向於披露對自己有利的資訊。那麼僅以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說明內部控制質量進而研究內控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似乎理據不足,因此本文先驗證了披露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審計收費增加,然後從動態跨期視角考慮修正內部控制缺陷是否會導致審計收費下降。同時,本文從截面視角對內部控制缺陷進行分類,擴充套件檢驗了不同類別的缺陷對審計收費影響的差異。
研究背景和假設
2008年,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釋出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及《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評價其內部控制並披露評價報告和鑑證報告。在有關部門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批露內部控制資訊之前,部分上市公司已經進行內部控制審計並披露相應的資訊。內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證公司風險管理和控制的執行,沒有或不能適當運用內部控制系統的公司,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相關風險進而發生更多的費用。審計師需要執行包括財務報表審計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在內的綜合審計。
根據審計風險模型,註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分為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其中,重大錯報風險進一步分為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成反比。依據風險導向審計方法,控制風險上升會導致檢查風險下降。審計師必須通過擴大審計範圍、增加審計投入來獲得足夠的關於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和評估財務報表審計控制風險的證據來支援審計意見。如果審計師將分配的資源成本過多轉嫁給客戶,審計收費就會隨著客戶的內部控制風險增加而上升。
為了有效地分配資源,審計師根據風險高低調整投入多少,將更多資源分配到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領域,審計收費則根據測試出的內部控制缺陷相應調整。因此,當公司存在內部控制缺陷時,審計師會增加實質性測試或收取風險溢價,從而引起審計收費的增加。通過進一步地跨期分析後發現,如果公司在當年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之後,下一年度積極識別缺陷,實施內部控制連續性監控、改進修正缺陷,那麼審計師面臨的審計風險可能會降低,審計資源投入減少,審計程式和範圍也會適當縮減,進而降低審計收費。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1a: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缺陷,審計收費增加;H1b:公司修正內部控制缺陷之後,審計收費下降。
審計測試不能發現所有可能的錯報,審計師對於高風險的審計業務可通過提高收費來控制風險、彌補可能產生的訴訟保險成本並建立足夠的財務儲備。因此,對審計收費增加的預期與內部控制風險相關[2,5,9]。本文將內部控制缺陷劃分為一般缺陷和特定缺陷,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圍繞特定賬戶的具體問題分辨公司的內部控制缺陷型別,一般缺陷位元定缺陷虛化,很難確定存在哪方面的具體問題,特定缺陷相對一般缺陷與內部控制風險更相關。審計風險模型顯示,內部控制風險增加會導致檢查風險降低。特定缺陷嚴重會引起更多的審計測試或更高的風險溢價,存在特定缺陷時的審計定價很可能會超過存在一般缺陷時的審計定價。但是,關於內部控制缺陷分類意義的研究結論卻不同。
Earley等審計師發現很難區分內部控制缺陷類別[16]。Raghunandan和Rama沒有發現審計定價對於內部控制缺陷類別之間的差異[7]。另一些研究表明了這種區分是有意義的,他們發現,強制披露的一般缺陷與減少的應計質量相關,而強制披露的特定賬戶缺陷卻不與之相關[17-21]。Ettredge等發現審計師辭職與內部控制一般缺陷更相關[22]。Hogan和Wilkins認為一般和特定賬戶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費用在相關性上存在差異[8]。我國學者之前還沒有專門研究缺陷分類對審計收費影響的差別,本文擬研究不同型別的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的相關性,比較一般缺陷與特定缺陷與審計收費的關係。由此,本文提出假設2。H2:公司披露內部控制一般缺陷和特定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存在差異。
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和資料來源
本文的資料主要來自於CCER資料庫和巨潮資訊網,同時,本文還對資料進行了以下處理:剔除了金融保險類公司、資料缺失和1%的極值公司。最終獲得2009年和2010年滬、深兩市A股1097家上市公司資料作為研究樣本。
二變數選取及模型設定
本文設定的被解釋變數是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lnAFEE;解釋變數用於假設檢驗內部控制缺陷問題的幾種方式。ICMW是一個指示變數,如果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取值為1,否則為0。REVISE是一個指標變數,如果2010年比2009年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種類減少,表示修復缺陷取值為1,否則為0。本文按前人分類方法將內部控制缺陷劃分為一般缺陷和特定缺陷。GENERAL表示一般缺陷的數量;SPECIFIC表示特定缺陷的數量。
研究結果及分析
—描述性統計
本文依據前人對內部控制缺陷的定義和分類,通過手工整理,將內部控制缺陷劃分為20種,其中一般缺陷12種,特定缺陷8種。總體樣本為1097家,其中2010年有267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資訊,830家沒有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資訊。研究顯示267家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中共有609個缺陷,平均每個公司2.28個。表2統計了內部控制缺陷分類數量,並按照數額和公司分佈比率進行排列。如表2所示,2010年267家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中,一般缺陷共585個佔披露總缺陷的96.06%,披露內部控制不充分或不存在內部控制功能的共有184個佔30.21%,披露內部審計不充分缺陷有91個佔14.94%,風險防範缺陷有79個佔12.97%,管理者、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缺陷所佔比例為11.17%,會計人力資源缺陷有8.7%,無效的服從有6.57%,此外,高階管理人員能力,語調,可靠性、職務分離和內控設計、人員的道德水平和服從程度、不充分的披露及時、相關、全面所佔比例均為5%以下。特定缺陷共24個佔總缺陷的3.94%,其中資訊科技軟體,安全,公開債券所佔比例最大為3.12%,會計對賬程式不嚴密等等六類缺陷均沒有公司披露。2009年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為506個,內部控制不充分或不存在內部控制功能和內部審計不充分仍然佔最大比重,總缺陷數量比2010年少103個,說明在內部控制規範施行之前,上市公司自願披露的動機不足。如表3所示,審計收費lnAFEE平均值為13.39683,最大值為18.11958,最小值為11.69525。1097家上市公司中有267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佔總體樣本的24.33%,在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中,一般缺陷位元定缺陷多,每家上市公司平均披露0.53327種一般缺陷以及0.021878種特定缺陷,其餘830家公司沒有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資訊。在總體樣本中,平均7.56%的公司更換了會計師事務所,平均7.1%的公司聘請的是“四大”事務所審計。
二單變數分析
本文檢驗了各個變數與被解釋變數之間的相關關係,資料顯示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在10%水平上呈正相關,初步說明存在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審計收費增加。修正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呈負相關關係,但是並不顯著,說明修正內部控制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審計收費,但是由於不確定修正的內部控制缺陷是否重大以及公司可能會在期末對該缺陷進行修正,而審計師已經進行前期審計工作,從而導致二者的相關關係不顯著。特定缺陷與審計收費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一般缺陷與審計收費的關係不顯著。原因可能是特定缺陷涉及公司特定賬戶或某一具體方面,影響力大,如果存在特定內部控制缺陷,審計師會增加投入進行測試。一般缺陷相對特定缺陷而言比較虛化,涵蓋範圍廣,沒有特定內容,是否存在一般缺陷,審計師需要進行必要的控制測試,公司特定缺陷比一般般缺陷對審計收費影響更大。在控制變數中公司規模、流動比率、四大事務所審計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係數如表4所示。
三迴歸分析
表5列示假設H1a和H1b模型迴歸結果,調整後的R2結果顯示,兩個模型的擬合程度較高。模型1迴歸結果與假設一致,表明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存在的內部控制缺陷會引起審計收費增加。審計收費與會計師事務所變更、ROA、公司規模、是否被“四大”審計、資產負債率等存在顯著相關關係,與上市時間、營業收入增長等不顯著相關。模型2迴歸結果見下頁表6顯示修正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費用存在負相關關係,說明修正內部控制缺陷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審計費用,但效果並不顯著。本文從跨期視角提出公司識別和修正內部控制缺陷存在預期效益,這將導致審計師調整評估風險和減少審計費用,但是資料顯示修正內部控制缺陷之後對審計收費的影響並不顯著。
原因在於修正內控缺陷之後,缺陷的種類及個數減少了,但修正的是否為重大缺陷這一疑問干擾了迴歸結果。此外,如果修正缺陷的發生接近期末,內部控制缺陷可能在本年度的大部分時間內一直存在,也會造成特定賬戶錯報風險,但該公司仍然可以披露一個無內控缺陷的報告。
審計師為確保其修正控制缺陷的有效性可能不會明顯降低審計收費。表6列示H2模型迴歸結果,資料顯示特定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一般缺陷係數並不顯著相關。內部控制特定缺陷涉及公司特定賬戶或某一具體方面,影響力大。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更多地圍繞特定賬戶的具體問題,如果上市公司存在特定內部控制缺陷,審計師會面臨較高的審計風險。為此,審計師會增加審計投入和審計時間,充分執行審計程式和實質性測試範圍,在審計過程中勢必會根據審計風險來決定審計收費,因此會導致審計收費的增加。一般缺陷相對特定缺陷而言比較虛化,涵蓋範圍廣,沒有體現特定內容。無論公司存在或者不存在一般缺陷,審計師都要進行必需的控制測試,因此一般缺陷不會對審計收費產生較大的影響。
研究結論與侷限
本文以我國2009年和2010年1097家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物件,從截面和跨期兩個視角檢驗了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存在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審計收費增加,特定缺陷與一般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存在差異,特定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相對一般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影響更大,導致審計收費更高。本文進一步研究發現修正內部控制缺陷對降低審計費用有影響但是影響並不顯著。我國公司剛剛開始披露內部控制資訊,管理層可以選擇是否自願性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資訊,這種選擇體現了管理層動機從而達到在資本市場上引起不同反應的目的。實際上從長遠看,上市公司充分詳細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資訊,逐步改善內部控制制度,表明管理層重視內部控制管理、積極識別內部控制缺陷、動態完善控制程式。
本文的研究還存在一些侷限與不足之處。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上市公司在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內容、指標、缺陷分類、影響程度等方面千差萬別。本文基於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手工蒐集統計內部控制缺陷種類個數,可能帶有一些主觀性。本文尚未研究自願披露內部控制缺陷與強制披露對審計收費影響的差異,以及內部控制規範實施前後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收費的影響,這些問題留待今後進一步研究。
篇二
《 對加強企業會計審計措施的探討 》
一、企業會計與審計
企業會計審計的聯絡與區別。當前,仍有很多企業簡單的將會計與審計混為一談,甚至未能建立專門的審計機構,而是將所有的會計、審計工作全權交由企業會計去完成,這樣自然無法充分發揮會計與設計的職能。實際上,會計與審計是兩個不同而又互有聯絡的活動。
就聯絡而言,首先,審計是對會計賬簿、憑證、報表等資料所反映的財務、財政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進行的評價與審查,審計工作要以會計工作為基礎,沒有會計資料,審計工作就難以進行。其次,會計工作是審計監督的主要物件,審計人員需要從審查會計資料入手,在古代,審計就有“聽其會計”之說。從審計的形成可以看出,審計不是從會計中派生出來的,會計與審計並非一回事。
就區別而言,二者最主要的區別即職能不同。會計的基本職能在於對經濟活動進行記錄、計算、監督,而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還包括公正與評價。會計雖然也有監督職能,但其監督更多的是一種自我監督,主要通過會計檢查實現,針對的是會計活動本身,而審計工作的監督,既包括檢查會計賬目,又包括對其計算行為和所有經濟活動的檢查、分析、檢驗。此外,會計檢查通常只是各單位財務部門的職能,而審計工作則是由獨立於財務部門以外的監督檢查機構來執行。
由此可見,會計與審計是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只有先分清二者的聯絡和區別,才能制定科學的完善措施。
二、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的完善
1.明確會計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
前文分析了會計工作與審計工作的異同,因此,在確定會計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時,也應根據工作性質的差異有所側重。首先,應加強對會計和審計工作的認可,重視企業各項事務在事前、事中和事後的檢查、監督與核算,摒棄只顧事後核算的做法。其次,可在企業內部建立會計結算中心,以利於融通資金,加強企業部門間的監督,還可將各部門的財務資訊聯網,實現財務資訊的透明化與公開化,提高財務監控質量。第三,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如會計事務所等的監督職能,及時發現會計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依法獎懲。最後,政府部門也應加強對企業財務的監督,鼓勵企業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加強會計審計與其他部門的合作聯絡,建立完整有效的監督系統。
2.保證會計審計部門的獨立性。
會計審計是企業進行自我監控、自我控制的約束機制,是企業管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只有保證會計審計人員行使職能的權力,才能真正發揮會計審計的監督作用,如果會計審計工作人員因制肘過多而不能行使權力,則會計審計工作的監督、制約功能也無從談起。企業可採取新的管理模式,如在董事會下簡歷負責會計審計的委員會,凸顯會計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保證會計審計工作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3.引進更先進的會計審計辦法。
近年來,資訊科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企業的會計審計工作也應利用好資訊科技,引入資訊策略。如可以採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軟體來進行資料的採集、排序、查詢和判斷等工作,也可利用數學模型投資分析等資訊加工方法滿足審計物件的需求,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此外,還應加強對會計審計隊伍的建設。人才是各項工作的開展基礎,因此,企業有必要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過硬,責任心強,技能全面,職業道德良好的高素質會計審計人才隊伍,處理好會計審計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提高會計審計的效率與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會計審計工作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要求,對企業的安全、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企業應重視會計與審計工作的檢查與監督,在機構設定、人員安排等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為企業的健康發展營造一個安全、有序的內在環境,保證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篇三
《 高校建設工程審計問題解決路徑 》
高校建設工程審計之“困”
1和諧審計之“困”
監督者與被監督者間要構建融洽的氣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說本身就存在固有矛盾。審計人員抱著對學校和被審計物件負責的態度去面對被審計物件,希望得到被審計物件的支援和配合、與被審計物件保持和諧的關係,從而有利於審計工作開展;但是,在被審計物件的眼裡,審計人員是來找問題的,是來“求疵”的,因而,很容易產生防禦、甚至敵對心理。而這種心理的隔閡常常困擾審計人員,使其無法擁有愉快的心情、很難在和諧的工作氛圍裡工作。
2審計角色之“困”
目前,各高校的內部審計部門對工程審計在工程建設中的職能定位不同,工作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學校的工程審計只是開展了建設專案的結算審計工作,其他環節沒有涉及;有的學校的工程審計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直接參與建設過程管理,甚至主導了工程專案建設過程。比如在工程專案建設過程中,審計處參與招標檔案和合同起草、設計變更由審計處籤批、材料價格由審計處定價、現場施工簽證由審計處籤批、工程進度款由審計處籤批等,審計參與了工程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在這種情況下,不知工程審計該併入基建處,還是基建處該併入審計處。如此審計,審計的獨立性難以保證,審計人員也面臨巨大壓力,也給審計工作植入了潛在風險。因而審計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履行的職責不明確。
3審計無奈之“困”
根據有關規定,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即對已完成和正在執行的任務進行監察,對未實施而應該實施的工作進行督促。拿工程審計工作來說,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進行監察是工程審計應盡的義務,對工程建設管理中應實施的環節未實施而提出建議並督促執行,也是工程審計應盡的義務。根據教育部2007年下發的“關於加強高校建設工程全過程審計的意見”,將建設工程的全過程劃分為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竣工結算和財務決算。這5個階段中,絕大多數高校實施了施工圖預算、竣工結算和財務決算審計,進行投資估算審計和設計概算審計的高校不多,工程建設管理部門有些工作沒到位,審計部門自然無法介入,甚至包括有些關鍵環節,管理部門沒有到位,審計也無力可施。面對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審計部門究竟該何去何從,面對工程材料價格簽證管理不規範等問題,若建設主管部門沒有得力的管理措施,工程審計將無所事從。
4委託審計之“困”
全國的“211高校”中,審計部門從事工程審計的人員數量大於5個人的單位極少,但各高校工程審計任務繁重,因此,需要聘請社會中介審計機構以下簡稱“事務所”來完成工程專案審計[8]。這樣,審計部門與事務所就存在契約關係,很自然,事務所就應該為學校的利益而展開工作,當然,學校應向事務所支付報酬。由於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利益的不完全一致以及內部與外部各種條件的不確定性,使學校和事務所之間的契約缺乏完備性,加之資訊的不對稱性,使得這種契約關係在實際履行過程中給學校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包括隊伍選擇和造價工程師職業道德所蘊含的風險。
再者,學校與事務所是所謂的合作伙伴關係,審計部門和事務所是共同合作來完成一個又一個工程專案的審計,可以被稱為合作伙伴。既然是合作伙伴,首先有為之共同奮鬥的目標,當然,這是在理想狀態下,為了多一些審減額,審計部門可以多為學校節約建設資金,事務所可以從審減額中多得到審計費,因此,有共同的目標,即加大審計力度,爭取更多審減額。
審計部門爭取多審減額是為了維護學校利益,事務所多審減的目的是多獲得審計費。如果有其他方面的來源讓事務所獲取的利益大於審減額給其帶來的利益時,或者,當事務所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一個審減額並不大的問題時,事務所未必會堅決地為審減額而努力爭取,那就只能稱為所謂的合作伙伴關係了。因此,審計部門如何處理好與事務所的關係,如何在充分信任的同時加大對事務所的監管力度,是需要探究的問題。
解決途徑
高校工程審計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需要在思想、制度、行動等方面全面著手才可能解決。
1思想觀念方面
1找準定位。《審計法》第5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作為學校的審計部門,其定位應該是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即審計部門獨立行使法定權力,不受其他部門和和個人干涉;審計部門行使的是審計監督權,而不是管理或處理權。工程審計必須嚴格遵循這一定位。2003年出臺的《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內部審計準則》明確提出內部審計的職能是“監督和評價”。從這一職能定位可知,在高校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審計充當“監察者”、“督促者”的角色。從審計部門內部來講,應主要行使管理職能,讓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貝臃痺印⑺鏊櫚囊滴窆ぷ髦薪夥懦隼矗?齪枚允攣袼?募喙芄ぷ鰨?悅餳鵒酥ヂ槎?宋鞴希?饈歉噝9こ躺蠹乒芾淼暮誦摹?/p>
2改進思維方式。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維方式決定工作方式。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審計部門和工程審計人員要有戰略思維,努力從促進學校發展的高度謀劃工程審計工作,更好地融入高校發展大局,更加積極、主動和有效地發揮好“免疫系統”功能;要有辯證思維,善於透過現象辨本質,透過微觀見巨集觀,透過苗頭看趨勢,實事求是地做出分析和判斷;要有開放思維,善於兼收幷蓄、換位思考、博採眾長,充分借鑑各方面有益經驗,認真分析採納各方面合理意見,努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有創新思維,善於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和提煉意見,敢於突破舊意識的束縛和桎梏,在繼承中發展、鞏固中提高。要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及時引進先進的審計理念、審計方法和技術手段。
3充分履職並把握工作尺度。審計部門應牢牢把握好工程建設全過程中的這5個關口,尤其是這5個關口所包含的一些關鍵環節。但在實施過程中,不應參與或干預管理,不能替代管理部門履行管理職能,而應扮演好“監察者”、“督促者”的角色,可以針對工程管理制度建設及專案操作中的具體問題提出有效的建議,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2制度機制方面
1完善制度。為加強高校工程審計工作,規範工作內容和流程,提高審計效率,提升人員素質,審計部門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需要規範工程審計工作職責、各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流程、操作規範、審計質量評價標準、審計效率考核標準、審計建議落實督查制度、人員培訓制度、事務所監管制度等。另外,在現行體制格局下,審計部門是高校行政序列中的一個部門,作為履行審計監督職能的監督者,並不比其他被監督者具有更多的道德優越感和更強的免疫力,工程審計人員也並非生活在可以不食人間煙火的真空裡,其他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可能出現的問題,工程審計人員同樣可能出現。所以,審計部門和工程審計人員自身也必須受到嚴格的審計監督,需要建立內部工程審計外部監督制度。只有完善了制度,工程審計工作才會朝著更加規範、有序、深入的方向發展。
2建立機制。為進一步促進高校的工程審計工作,審計部門應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一是交流溝通機制。為促進審計部門內部開展充分的工程審計業務交流,應建立內部交流機制;為促進同行間的相互交流,增進相互瞭解、學習的機會,應建立工程審計同行交流機制;要營造和諧的審計氛圍,需要與其他部門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包括部門間的例行溝通和專案實施中的日常溝通。二是考核激勵機制。為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對事務所的監管,以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應在有考核標準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三是競爭淘汰機制。首先應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優選工程審計隊伍,審計過程中通過完備的監管制度以控制審計質量和效率,並通過有標準的考核形成相應的淘汰機制。
3和諧審計。塑造陽光心態,促進審計和諧。工程審計人員應該凡事大局著眼,小處著手;用欣賞的眼光看人,用陽光的心態做事。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明確目標追求,牢記使命和責任;要改進思維方式,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辯證思考,學會用發展的、歷史的觀點分析和認識問題,不鑽牛角尖;正確認識衝突,主動交流溝通化解衝突;要學會自我調節,注重內外兼修。
4風險控制。由於社會、經濟、法律等外部原因和工程審計人員素質、技術手段、審計物件的複雜性等內部原因,給工程審計工作植入了一定的風險。要控制工程審計風險,需要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工程審計人員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積極主動加強對高校內各單位內部控制的督導;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引入先進理念和技術手段,建立現代化內部管理體系。
3行動實施方面
1準點切入。做好高校工程審計工作,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以建設工程全過程的5個階段為目標,做好審計工作,為領導提供準確資料以支援其決策;應以幫助高校建設主管部門完善內控制度為著力點,通過幫助完善內控制度,使建設主管部門的工作有章可循,也給審計工作減輕負擔,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應以工程建設的關鍵環節為切入點,通過對5個階段的工作做適度的分解,從而實現對關鍵環節的有效把控;應以促進管理為落腳點,加大審計力度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控制投資,另一方面是為了促進管理,使學校的基本建設工作能得以科學平穩發展。2狠抓落實。是一切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和保證。要做好高校的工程審計工作,必須狠抓制度建設落實。首先應完善審計部門的內部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還要幫助建設主管部門完善管理制度,並敦促其落實。除此以外,審計部門定期提出關於工程管理的審計建議及針對特定工程專案提出管理建議後,要敦促建設主管部門落實,並改進今後的工作,即狠抓審計建議落實。3規範管理與專業指導相結合。促進高校管理工作逐步規範化是審計部門的基本職責之一。事前為建設主管部門提供專業指導,促使其內部控制制度完善,以確保其管理工作能有據有序地進行,將能更好地促進管理工作的規範化。因此,在規範管理的同時,重視事前專業指導,對促進基本建設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結語
針對高校建設工程審計中關於找準審計的角色定位、委託審計質量控制、構建和諧的審計環境等幾個關鍵問題,分析了目前的現狀、深入探討了問題存在的原因,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途徑。要做好高校工程審計工作,使審計部門能得以超脫、且能體現工作實效,審計部門要轉變觀念、找準定位,通過完善制度、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加強專業指導,同時能合理地控制好審計風險,使工程審計能真正體現其價值。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