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監督機制研究論文
財務監督機制是指對財務執行過程中的決策失誤、資訊失真、動力失效等與預期財務目標背離現象的識別和校正機制。企業制定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約束,只有得到企業全體職工的嚴格執行,才能收到預期的理財效果。因此,企業領導既要重視制度建設,建立有效的制度約束,同時,也必須建立強有力的監督機制。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監督機制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監督機制研究全文如下:
一、事業單位財務監督現狀及問題分析
1.事業單位財務監督機制現狀分析
現階段事業單位的財務監督體系看似比較完善,但其實對於各事項的監督制度不夠詳細,只有籠統的概括而沒有具體的規範。由於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質,資產大部分都來源於國家,對國有資產管理也沒有引起很多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的足夠重視。由此出現較大程度地國家資源浪費,不清晰的財務科目、賬簿和報表,待健全的財務監督和稽核制度,缺少監管力度等現象。
大部分單位的確內設了監督部門,但在這些部門裡,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和法律意識缺乏,判斷能力不足,存在通過採購或造假、偷換報銷票據等各種途徑騙取單位資產等現象。這些單位財務監督部門管理不嚴,對於事業單位違法行為打擊力度不夠,對不法行為不能嚴格按照規則制度執行,直接造成財務管理低效和國家資金的丟失。由上可知,事業單位財務監督的現狀已經不利於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公益職能得不到很好地彰顯。
2.事業單位改革中財務監督存在的問題
第一,監督體制不完善。在財務監督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存在各種問題。比如,財務管理不嚴,稽核草率等問題。其主要原因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監督體制不健全。
第二,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突出表現在業務能力不高和法律法規意識淡薄。這種綜合素質無法滿足崗位的要求,容易造成單位內部的財務監督不嚴。
第三,事業單位內外部監督力度不大。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監督制約作用弱化,單位內控制度不健全,管理鬆懈,內部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外部財務監督管理部門無法充分監督。
一是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缺乏一種理財意識,缺乏監控約束力。
例如,資金管理鬆散,供應範圍太寬,內部制度不健全,財經紀律觀念淡薄,執法制度不嚴明,資金分配、支出審批容易,貨幣資金管理方法不完善,資金安全得不到保障等。
二是外部監管缺失。財政、審計部門是作為行政事業單位主要外部監督力量。對被審計單位是否建立有效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較少,缺少有效的外部監督難以有效執行實質性檢查,偏重於監督財政資金的運用是否合法、合規的進行。
三是監督技術不足並且監督效果不佳。許多單位在財務管理中沒有使用計算機技術,使得有的工作難以通過資訊公開,造成現代技術跟蹤和監督財務管理工作難以進行。同時,因為監督工作費時費力,監督人員責任心不強,監督工作不到位,監督工作難以見到成效。此外,由於財務違法違紀的主體是實權幹部,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能夠採取各種手段掩蓋問題,加上懲罰措施不足,致使監督效能無法真正發揮。再者,由於內部財務監督人員自己的前途命運掌握在單位領導手中,從而不敢嚴格履行監督職責。
二、政府會計改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監督影響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是一種戰略分析方法,通過對被分析物件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等加以綜合評估與分析得出結論,通過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清晰地確定被分析物件的資源優勢和缺陷,瞭解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從而在戰略與戰術兩個層面進行調整,以實現所要達到的目標。本文借用SWOT分析法的內在本質和基本方法,從四個方面展開了政府會計改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監督影響的分析。
1.優勢分析
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是公共財政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可以為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提供直接的資訊,也可以適時對政府財政明細做出系統的反映。新政策中,把基本支出、專案支出科目新增進“財政補助收入”,以這樣的科目,依據《政府收支分類科目》裡“支出功能分類”相關科目,做核算;以“基本支出”科目,依據“日常公用經費”、“人員經費”,做核算;以“專案支出”科目,依據具體專案,做核算。
並且,新的政策規定,“事業支出”科目不僅依據“專案支出”、“基本支出”、“非財政補助支出”以及“財政補助支出”等層級做明細核算,而且要依據《政府收支分類科目》裡“支出功能分類”的款級科目,做明細核算。會計科目核算內容一步步改進,讓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更加精細化、科學化,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更加透明和公正,奠定了政府收支分類全方位改革的基石。
2.劣勢分析
這次政府會計改革影響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的改革。比如,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政策和特殊行業事業單位會計政策,較集中地體現出預算管理、政府巨集觀管理體制等的要求,而有關會計管理自身的要求卻有待健全,特別是不同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複雜性、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行為的多樣性,使得公共財政改革仍在摸索前進,任重道遠。
3.機會分析
目前,按照政府會計改革要求,政府單位及其下屬各機關單位建立內部控制,這是內部控制制度改革和內部控制體系建立的重要方面。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涉及的財政資金的數額是巨大的,因此迫切需要強化監督和管理。而現行的各種規範和監督,大部分針對公司企業,而不是政府和各非營利組織。所以事業單位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一套自己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制定相關的制度規範,同時也可以引入註冊會計師諮詢工作和對財務報告進行外部審計。
4.威脅分析
首先,無法全方位、客觀地反映出政府固定資產現狀。只能反映資產的歷史成本,無法反映資產的實際淨值,對各會計期間的固定資產管理情況不利。其次,政府對國有股權投資支出管理的缺失。政府對國有企業、國有控股公司的投資自發生財政撥款支出後,便與政府完全剝離。脫離了政府的預算管理,不能為國有股權投資的管理和調控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再者,無法全方位反映政府負債情況。政府負債問題越來越突出,以收付實現製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只記錄已經支付現金的實際支出部分,排除了已經發生,但尚未進行現金支付的“隱形債務”。這種情況客觀上擴大了政府真正可支配財力,不利於各類調控政策的制定,掩蓋了相關債務的存在,弱化了政府防風險意識,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隱患。
三、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監督的有效實施路徑
1.完善財務監督機制
第一,完善內部監督。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在財務管理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則進行管理,堅持權責一致,根據崗位和職權做到權責對等。其次,內部會計監督有必要完善對內部控制、內部約束機制,加強單位法人的會計責任,減少會計工作人員違法亂紀現象,敦促會計工作人員按照規定提供完整、真實的會計資訊。最後,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建設亟待逐步健全,內部審計部門的水準也需要逐步提高。要增強內審機構權威和獨立性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內審工作效率,避免來自其他領導層的干涉,提高審計的權威和效率。
第二,完善外部監督。首先要完善事業單位監督體系的建設,確保監督有法可依,執法從嚴,組織專門人員制定的會計監督規章體系要與單位內部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能讓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個人或者某個部門手裡,做到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然後,要完善財務制度。財務規章制度很容易制定,關鍵在執行,要確保財務制度的權威。
2.財務會計人員的約束
第一,財務會計人員的單位約束。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從領導幹部、會計人員、職工三個層面加大宣傳,形成財務監督的氛圍,形成財務監督的好習慣,使人人做到嚴於律己。要提高領導幹部思想上的認識;提高會計人員業務技能,並要重點加強其法律意識的培養。可否順利進行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一批高素質的優秀會計工作人員。因此,單位要儘可能地為會計工作人員提供學習和發展的條件,提升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提高其學習意識和業務技能,以提高其綜合素質。
第二,財務會計人員的自我約束。本單位財務與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是單位負責人或法人代表,對財務會計報告和年終決算報表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承擔主要責任。要樹立“第一責任主體”意識,即單位負責人對財務日常工作和會計監督機制的加強,單位職工對會計監督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認識,從根本上杜絕無預算支出、超預算支出和不按預算支出的問題。
3.保證財務資訊透明公開
第一,行政事業單位應當使財務資訊透明化,利用網路等多種渠道,公佈資訊並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一些對於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有重大影響的資訊,還應在新聞媒體上釋出。事業單位需要公開化的資訊有:年度工作報告、績效評估報告、財務審計報告和重大決策及重大決策落實情況等關係公眾集體利益的資訊。資訊透明應該具備完整、及時、準確和真實這四個特點。執行時,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要通過聽證會等方式,進行充分地民主論證,積極地讓社會各階層監督。
第二,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組織機構要建立有效執行機制。在監督時,需保證資訊的對稱,必須保障溝通渠道的暢通無阻,否則將無法按時準確地將各方面的資訊反饋到工作人員的手中。會計監督是一個人人都該加入進來的整體,良好的溝通渠道是職工勇於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的必要條件。也只有這樣,紀檢機構才能更加準確地獲取到群眾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