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礦工程專業畢業論文
隨著採礦行業的不斷髮展,採礦工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呈上升趨勢不斷顯露出來,其中尤以安全問題和技術問題最為突出,安全問題事關採礦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技術問題則直接影響著採礦企業的最終經濟效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工程教育認證下采礦工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保障工程教育質量、推動我國工程教育教學與國際接軌的關鍵舉措。本文基於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內涵,結合採礦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必要性,從調整培養計劃、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和提升師資隊伍四個方面,系統地提出了採礦工程專業教學內容全面優化和提升的路徑。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採礦工程;教學改革
目前,我國本科高校中有1047所開設了工科專業,佔本科高校總數的91.5%;高校共開設14085個工科本科專業,佔全國所有本科專業總數的32%;高等工程教育本科在校生人數達到452.3萬人,佔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規模的32%。中國培養的工程技術人員的總量雖位居世界前列,但合格的工程人才在世界的排名並不靠前。世界經濟論壇《2012-2013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美國81%的工程專業畢業生能夠立刻勝任工作,而中國只有10%。這說明我們高等教育存在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等問題。為推動採礦工程專業本科教育改革,建設更為合理的採礦工程專業教育體系,採礦工程專業認證於2007年開始試點,目前已有中南大學、東北大學、湖南科技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等15所高等院校的採礦工程專業進行了專業認證。
一、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內涵
根據《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章程》,我國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目標是:構建我國工程教育的質量監控體系;建立與註冊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促進我國工程教育的國際互認,提升國際競爭力。,由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和紐西蘭6個國家的民間工程專業團體簽署了《華盛頓協議》,該協議主要針對國際上本科工程學歷一般為四年資格互認,確認由簽約成員認證的工程學歷基本相同,並建議畢業於任一簽約成員認證的課程的人員均應被其他簽約國地區視為已獲得從事初級工程工作的學術資格。目前,這已成為國際工程師互認體系中最具權威性、國際化程度較高、體系較為完整的協議,為工程教育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標準,給各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設定提供了參考。截至2014年,已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韓國、日本等15個正式成員和德國、印度、中國等6個預備成員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是我國現行的最權威的工程教育本科專業認證標準,該標準由通用標準和專業補充標準組成。其中通用標準包括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持續改進、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援條件七項內容。從整體來看,我國的認證標準體系與美國相近,都是由基礎標準和專業具體標準構成。
二、我國採礦工程專業認證的必要性
採礦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工程學科,以礦業工程為主,集地面、地下建築、爆破工程、礦業技術經濟於一體,屬於多學科、寬口徑工程專業。中國加入《華盛頓協議》,意味著我國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和認證結果將得到《華盛頓協議》簽約國家和地區的認可,對將來學生走向世界提供國際質量標準的通行證。這對於採礦工程專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契機。與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接軌來建設採礦工程專業,可以更加明晰採礦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教育基本標準和改進發展方向。更加規範了在校學生實現對知識、技能等需求提供保障的措施,為即將畢業的學生就業並獲得職業資格提供了前提。通過全方位的專業認證建設,可以更加明確和細化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整合教學資源、提升教師工程教育素質,促進採礦工程專業的良性發展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所以,從自身發展需要、專業競爭力需要以及保證和提高工程教育質量等幾方面考慮,採礦工程專業實施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迫切需要的。
三、專業認證背景下的採礦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採礦工程專業認證的關鍵問題是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及教學內容符合專業規範和專業認證標準。根據我國採礦工程專業規範和2015版專業認證標準要求,以西安科技大學採礦工程專業以例,在專業認證背景下,可在以下方面進行一系列教學改革。
一整體設計培養計劃
專業規範是指高等學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對專業知識、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環節以及相應的參考指標進行整體設計,並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育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條件、質量標準等給出定性描述和量化規定。專業認證更加註重的是其所培養學生具備的科學素養和從業能力。採礦工程專業是一門工程應用型很強的專業,需要從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變化、地域特色、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理念以及學生的發展潛質等方面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定位。圍繞培養綜合型環境工程人才,以行業發展需求為動力,以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為依據,建立具有比較優勢的採礦工程專業的有機整體。西安科技大學吸取認證專家的建議,從內部挖掘缺陷,進行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方面的深度改革,順利通過認證,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西部省份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能源基地。因此探索培養能直接參與西部以至全國礦業工程的採礦工程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西安科技大學的採礦工程專業設定在能源學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教育科研平臺,因此,能夠在加強煤炭地下開採教學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知識擴充套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培養出具備固體礦床開採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在礦山開採含地下開採和露天開採、岩石工程、地下工程等領域從事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生產管理、安全監察和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階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滿足社會對採礦專業人才的需求。
二優化課程體系
為了滿足預期畢業生的能力,課程設定要服務於專業培養目標,要能保證畢業生獲得進入該專業領域從事職業工作的技能。採礦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首先要包括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這四類認證標準裡要求的基本內容,還應在此基礎上精心挑選增設採礦新技術等課程,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另外,為了促進企業需求與學生培養之間的聯絡,在確定課程體系設定時邀請了企業或行業相關專家參與,充分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傾向,並根據西安科技大學的辦學特色,科學合理地設定課程體系。修訂後的課程體系由四大模組組成,包括通識課程、基礎課程、專業及專業基礎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通識課程和基礎課程按一般工科要求設定,使學生主要獲得基本能力;專業及專業基礎課程是採礦工程專業的主幹課程,培養其核心能力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各種理論進行有機整合,合理運用到實踐中,提高其工程實踐能力。
三強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在掌握科學方法的基礎上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工程教育認證把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查放在突出位置,明確提出要設定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要求高。採礦工程是一個工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專業培養計劃中要始終將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本科教育的全過程。首先,整合學科優勢,形成多層次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平臺。西安科技大學的採礦工程專業建有國家級“採礦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有省級教學團隊,這些都為專業人才的特色培養提供支撐平臺。專業實驗室向各年級學生開放,鼓勵學生參加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和“挑戰杯”等科技競賽活動,安排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直接參加教師科研專案的部分工作,以增強科研意識和能力。其次,開展校企合作。在保障和加強現有實習基地建設加強投入的基礎上,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教育,拓展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參與工程實踐的機會,並將一些課程的教學帶到實踐基地進行,強化了教學與實踐的結合。
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強,才能提高對學生工程現場實習環節的指導水平。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採礦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必須提高教師的科研及工程實踐能力,從而帶動教學水平的提高。西安科技大學採礦工程系通過畢業生調查回訪和企業座談,及時反饋礦山企業對工程師培養的要求,引導其專業改革與發展方向,同時,鼓勵並支援專業教師與企業多聯絡,通過掛職鍛鍊,合作科研等方式,增加專業教師工程實踐鍛鍊和培訓的經驗,使教師切實體驗企業的生產運作與對人才能力方面的需求,使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大量工程類意識、思維和工程技術方法滲透到課程中,將大量的工程類科研成果作為教學案例融入課堂,增強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
四、結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開展對採礦工程專業的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也是全面提升採礦工程專業工程教育水平的一次契機,只有深切領會以學生為中心、以輸出為導向的認證理念,切實加大投入、優化課程體系、提升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才能使我國的採礦工程專業真正與世界工程教育接軌。
參考文獻:
[1]支希哲,韓阿偉.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校科技,2015,4:44-47.
[2]張學洪,張軍,曾鴻鵠.工程教育認證制度背景下的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改革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16:37-39.
[3]王秀明.國際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特點及其對中國的借鑑意義[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14-16.
[4]牛紅梅,等.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導向的化工專業改革探析[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2,3:342-345.
範文二:採礦工程專業培養教學法思考
摘要:受國家整體經濟形勢以及自身產業結構和產能的影響,煤炭行業正面臨全面虧損的境況,本文因此對採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思考。當今形式下應適當調整招生規模和培養計劃,同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競爭力;加強基礎課程設定,培養厚基礎寬口徑人才,拓寬就業渠道;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在新崗位的快速適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良好的創造性有利於將來的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國際化意識、胸懷及知識結構,提升國際競爭能力。
關鍵詞:採礦工程專業;培養模式;創新與創造性;國際競爭力;教學方法
一、引言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2002年至2012年,我國煤炭行業經歷了輝煌的黃金十年,尤其是近幾年,在特厚煤層開採、煤與瓦斯共採、災害防治技術和裝備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實現了煤炭平均每年以2億噸產量逐年遞增,全國煤炭產量已經接近世界煤炭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但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現代工業發展的要求,傳統的煤炭開發利用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用於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求。另外,隨著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的疲軟,煤炭行業的發展也正陷入低谷,尤其是2015年以來,全國煤炭經濟經歷了滑坡式下滑,大量煤礦工人工資難發放,畢業生招生和就業困難等。這就使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煤炭行業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路?採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方向在哪裡?
二、煤炭行業發展現狀
從我國能源結構看,2014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分別達到59.5%和30.5%,必須有一種穩定、可靠、經濟的能源資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煤炭資源儲量則相對豐富,截至2013年末,全國探明煤炭資源儲量1.48萬億噸,佔一次能源資源總量的94%。2014年,我國原煤產量38.7億噸,消費量41.3億噸,分別佔一次能源產量和消費量的73.1%和66%。新中國成立以來1949~2015.3,我國共生產煤炭超過700億噸,煤炭企業法人單位1.9萬個,從業人員610萬人。煤炭是我國最豐富、最可靠、最經濟的能源資源,仍然是支撐我國能源消費需求的主體,同時也解決了幾百萬人的吃飯問題。但是,自2012年5月份以來,全國煤炭市場連續40多個月的波動下行,產能過剩,需求不足,進口量提高,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煤炭企業收益減少,經營越加困難。尤其是2015年後半年,煤炭總產量下降2.5%約1億噸,淨進口下降10.7%2.85億噸,價格降幅超過40%,煤炭採選固定投資下降明顯約10%,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下降超過50%,全國煤炭企業超過95%存在虧損現象。全國很多中小煤礦逐步關停,有些國有大礦進行了減產,並且強制工人放假,工資和獎金減少超過50%,甚至有些礦全年僅發2~3個月的工資,這種形式下,很多管理崗位和採煤一線人員進行了轉崗或離崗。而煤炭高校招生,尤其是主體專業的招生、畢業都受到了較大的衝擊。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採礦工程專業來說,招生第一志願率由原來的98%下降到了80%,研究生繼續攻讀本專業的不足四成,很多優秀學生都轉學土木、力學、管理等專業。而採礦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從100%降低到95%;從學生的簽約單位看,很大一部分學生去了比較偏遠且效益不好的民營或私營企業,還有一部分乾脆到非煤企業就業,比如地鐵、隧道、鐵路等企業。因此,從目前人才培養來看存在著明顯的供需失衡,那麼採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做哪些調整?這是當前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三、人才培養模式
到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煤炭消費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生產消費結構不僅是我國能源的基本特徵,也是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因此,作為人才培養的高等學校,對於煤炭開採、加工、利用方面的人才培養不應該受到煤炭經濟形式的過度影響,但是應該結合煤炭開發新的要求和變革進行培養模式的探索,更好地服務於煤炭開發和國家經濟建設。
1.適當調整招生規模和培養計劃
高校的主要任務就是人才的培養,有些研究型和綜合型大學還兼顧科研的任務。人才培養需要按照國家的政策、市場需求等來適當調整招生規模和培養計劃,當然也不能完全按照市場進行調整,因為人才培養要求有持續性;另外,市場的波動對人才的需要往往還表現為不同步,即招生、就業多滯後於報考意向和市場的需求。因此,要綜合考慮國家政策與經濟環境、行業形式與市場需求等方面,適當的調整招生規模和培養計劃。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來說,自1998年回覆本科招生以來,採礦工程專業招生規模一直是1~3個自然班30~100人,即使在煤炭形式最好的黃金十年2002~2012年,也一直控制招生的人數,這一方面考慮到煤炭市場和行業發展波動引起的就業困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採礦工程專業作為國家重要的煤炭資源開採的人才保障專業,要有一個很好的持續性,認為人才培養的速度要小於需求的波動。然而,有些煤炭院校在煤炭形式好的時候大批擴招,有的甚至十幾個班或者更多;一旦煤炭形式不好,有明顯縮減甚至取消採礦工程專業,這從人才培養和行業發展考慮都是不科學的。從培養計劃方面考慮,更應該有一個持續性;從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定、實習與實踐內容等方面,要綜合考慮人才培養的效果。就是說人才培養的效果和能力,不應該隨國家政策和行業需要的變化而降低,但是可以有側重的進行調整,比如加強實踐環節,提升畢業生創造能力等。
2.加強基礎課程設定
採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基礎寬、能力強、素質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在固體礦床開採特別是煤礦開採和岩土工程領域從事生產、施工、管理、設計及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採礦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不僅是到生產一線能夠操作裝置、管理生產,還應該具有良好的創造性和創新能力。而創造和創新的基礎是堅實和寬廣的基礎知識,比如數學、力學、英語、甚至哲學等,只有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解釋和揭示一些實際問題的現場和內在規律,才能把現象上升到科學的層面加以推廣和應用。採礦工程人才培養的視野還應該瞄準世界採礦科學技術和採礦教育的最新發展動態,結合我國能源行業生產、技術和專業教育現狀,建立具有國際化、突出“綠色、安全及高效自動化採礦”特色的課程體系,著力構建與研究型本科教育和開放式研究生教育教學理念相適應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厚基礎、重特色、寬口徑、強實踐、深研究的現代煤炭行業人才培養模式,這無疑也是需要一直進行思考的科學問題。
3.注重實踐環節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展的動力,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與學的目的就是傳授和獲取知識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多實踐多思考,這樣才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並加以應用。就採礦工程專業來說,比較容易實現實踐環節。首先,可以通過課程設計、實習環節、專題設計、畢業設計,實驗課和實訓課,實踐基地建設,大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等加強實踐環節和實踐的效果;其次,我校礦業工程系設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以及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有礦山壓力實驗室、採礦新技術實驗室、採礦數字化模擬實驗室、採礦方法與工藝實驗室、井巷工程實驗室、採動損害實驗室、數字礦山實驗室、充填採礦實驗室等本科實驗室,擁有多臺自主研發和購置的先進實驗儀器。這些都可以為採礦工程專業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習、實踐條件,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4.加強創新能力培養
採礦工程專業不僅要培養動手和實踐能力強的人才,更要培養創新力和創造力強的人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研究生比例高達50%以上,採礦工程專業更是如此。一些本科生畢業直接參加工作,工作中需要要創新,還有一大部分要進入研究生階段進行學習,研究生階段對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要求高。採礦工程專業教師承擔了很多國家級、省部級以及校企聯合的橫向縱向科研課題,科研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和創造的過程,這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幾年,礦業工程系教師還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以及煤炭聯合基金等重點科研專案和橫向課題數百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00餘項,相關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發表了一大批SCI和EI檢索的國際高水平學術論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數十項。這些科研過程高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尤其是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更加顯著。
5.國際化的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在國際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國外投資量不斷加大,人才交流更加頻繁,形式更加多樣。採礦也應該注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這不僅是外語的學習,還要培養具有國際化意識、胸懷以及國際一流的知識結構,視野和能力達到國際化水準,在全球化競爭中善於把握機遇和主動進取的高層次人才。通過拓寬國際化視野和強化創新意識,熟悉掌握本專業的國際化前言理論,掌握國際慣例和跨文化溝通能力,擴寬獨立的國際活動能力、較強的運用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能夠經受多元文化的衝擊,這樣才能稱為真正的國際化人才。礦業工程系十分注重國際交流,近年來開展了廣泛的國際科技活動,與美國、俄羅斯、南非、加拿大、波蘭、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著長期的合作與交流。不僅將優秀的學生進行聯合培養,還將教師送出國外進修;也會定期舉辦國際會議、“礦業之聲”專家講座等,使得學生和教師開闊了視野,提升了交流能力。在煤炭形式不好的今天,更注重了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四、結束語
採礦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煤炭行業人才積累的重要保障,受國家經濟和煤炭形式影響,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和就業都逐漸暴露出新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更應該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例如通過加強基礎課程設定,優化專業課結構,注重實踐和創新環節,加強國際化交流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和競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的通知.國辦發[2014]31號.
[2]張東昇,屠世浩,萬志軍,等.採礦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規劃與進展[J].中國電力教育,201027:28-30.
[3]郭惟嘉,陳靜.採礦工程專業“多目標、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2:30-32.
[4]李學華,萬志軍,朱清.國際性採礦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煤炭高度教育,20097:67-69.
[5]張勇,楊勝利,秦鳳華.適應“科學採礦”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校外教育,20126:115-116.
[6]趙光普,張勇.新形勢下采礦工程專業精英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31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