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新標準的理解是什麼

  身體健康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也不可忽視,那麼心理健康的新標準是哪些內容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你講解下心理健康的新標準都有哪些吧!

  心理健康的新標準第一篇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心理健康的新標準第二篇

  青春期標準

  根據我國青春期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他們達到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六個心理品質:

  一、智力發育正常,即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

  二、穩定的情緒。儘管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但不會持續長久。

  三、能正確認識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尊重理解他人,學習他人長處,友善、寬容地與人相處。

  五、穩定、協調的個性,能對自己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控制和調節。

  六、熱愛生活,能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心理健康的新標準第三篇

  老年人標準

  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才算是健康呢?有關學者制定了10條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瞭解自己。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三、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餘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

  四、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五、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六、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絡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徵。在人際關係中,有正性積極的關係,也有負性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八、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不愉快的情緒必須給予釋放或稱為宣洩,但不能發洩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另外,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們對事物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有一位老太太,大兒子是晒鹽的,小兒子是賣傘的。老太太總是發愁,陰天她為大兒子擔心,晴天為小兒子擔心。一位心醫生對老太太說:“您真有福氣,晴天您的大兒子賺錢,雨天您的小兒子賺錢。”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興起來。

  九、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一個人的才能與興趣愛好應該對自己有利,對家庭有利,對社會有利。否則只顧得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損害了他人或團體的利益,就會引起人際糾紛,而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十、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個人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無止境的,在法律與道德的規範下,滿足個人適當的需求為最佳的選擇


看過了“心理健康的新標準

1.2000字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論文參考

2.心理平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觀新解論文

3.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

4.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論文格式範文

5.淺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多元評價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