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本科專業畢業論文

  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是要將會計理論知識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的教學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析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論文摘要: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們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並且加強。加強企業環境會計資訊的披露,真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汙染,以及企業境治理的資金投入情況已經成為會計界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論文關鍵詞: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會計資訊

  企業的經營活動是造成環境惡化不可推卸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把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問題推到風口浪尖。針對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含義、原則、存在的問題,以及深度分析應對的對策,筆者進行以下具體分析。

  一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含義及原則

  一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含義

  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就是指以一定的資訊載體公開企業環境會計方面的資訊,披露的載體主要包括:內部會計報表附註、會計工作記錄、年度財務報表、董事會報告及上市公司的招股說明書等。環境會計應披露的資訊主要有:環境負債、環境成本、與環境成本和負債相關的特定會計政策、報表中確認的環境負債和成本的性質、與某一實體和其所在行業相關的環境問題的型別等等。

  二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原則

  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既要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規定,還要遵循客觀性原則、定量定性相結合原則和強制自願相結合原則。

  1客觀性原則

  與環境會計有關的事項和普通的經濟事項相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這並不是說環境會計資訊披露不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只是環境會計資訊的客觀性特徵沒有財務會計以及其他會計那麼嚴格,只是一種相對的客觀性。企業提供的環境會計資訊只要是真實的還有中立的,即使是相對的客觀性,也一樣是可以滿足資訊使用者的需求的。

  2定量定性原則

  現階段的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既要包括定量資訊,又要包括定性資訊。定量資訊可以是以貨幣單位表示的資訊,例如:企業每年用於汙水處理的金額總數;也可以是以實物、技術、資料等指標表示的非貨幣資訊,例如:汙染物的排放量。對企業環境政策執行的描述資訊就屬於定性資訊。由於價值計量有些複雜,有些資訊難以定量計量,有的雖然可以定量計量,但資訊獲取的成本太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所以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

  3強制自願相結合原則

  目前,主要的大部分企業的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是依靠法律法規的強制性。然而,強制披露所涉及的企業及內容依然有限,披露的主體範圍較窄,這樣不利於社會公眾對企業環境會計資訊的獲取,不利於對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進行評價。因此,要加強企業披露環境會計資訊的自願性,將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使該資訊更切實、更規範地滿足資訊使用者的需求。

  二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自覺性差

  一些企業沒有具體形成環境責任意識,環境責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對建立環境會計資訊公開化的制度的重要意義比較缺乏認識,披露自覺性、主動性不強,能夠準確、及時、自願披露環境會計資訊的企業少之又少。披露主要是依靠國家法規的強制力,在法規的要求下做出不完全的,有選擇的披露,輕描淡寫,避重就輕,對問題的分析與認識缺乏深度,提出的措施也不夠全面,可操作性較差。企業是環境會計資訊的主體,但是大部分卻感覺不到對此資訊的披露對自身有什麼壓力,有什麼重要的影響,仍從短期目標出發,都是儘量降低環保投資和支出以求獲得較高的利潤。

  二披露內容不全面,方式不規範

  從披露內容來看,大部分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資訊多並且具有自我讚揚的性質,強而且調公司在環境治理和保護中積極的一面,很少有披露自我譴責或者消極的環境資訊,存在避重就輕的現象。對於哪些算是環境會計資訊,哪些不屬於環境會計資訊,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對此問題界定非常模糊。所披露的環境政策等非貨幣性資訊較多,但是貨幣性資訊比較少,比如:環保投資。排汙費、環境稅和環保撥款及補貼。此外,多數企業披露的環境資訊反映的是過去環境事項,如:綠化費、稅收減免、環保認證和排汙費。這些資訊對企業經營產生的影響較小,實用性不強。

  三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法規尚不健全

  與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沒有出臺,也沒有相應的環境會計準則。對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要求比較沒有實際內容。目前對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企業主要是上市公司,從上市公司來看,一些檔案提出了要對環境會計資訊進行披露,但是很少去對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提出具體要求和操作指導,並且這些規定僅針對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做出要求,對於上市公司的定期財務報告卻很少有關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具體要求,對於臨時報告等其他形式的具體規定幾乎沒有,造成了企業對日常營業過程中的環境資訊及時披露的缺陷。缺乏完整規範的、系統的環境會計規範,導致我國上市公司披露的環境會計資訊較為凌亂、可比性較其他國家相比不強。

  四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對策

  一教育和監督相結合

  企業主動披露環境會計資訊的意願不強,總體披露情況不太理想。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將大力進行教育和加強監督相結合,使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情況有所改善。政府部門要大力進行環保教育,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強化企業的環保意識。一方面,針對當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不足的情況,政府部門應加大對環保費用的投入支出,加強宣傳以及教育的力度。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定期組織企業的管理者進行關於環境方面知識的學習。

  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讓整個企業的環保意識提高,就必須重視對管理者的教育。此外,企業要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員工要明白這樣做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有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符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不能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效益。企業的員工轉變了意識思想,企業才能轉變意識思想,才能提高對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自覺性。

  二規範披露內容和方式

  在披露內容方面,可以在上市公告書、招股說明書、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和臨時報告等檔案中重點披露對企業未來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環境資訊,比如環境訴訟和獎懲,還要多些與當前環境事項有關的數字去反映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的相關成本、費用等。披露內容既要包括環境財務方面資訊,又要包括環境績效方面資訊。環境要素資訊可以包含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收益和環境其他支出。環境業績資訊的內容可以主要體現在企業環境法規執行情況和環境質量情況。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內容一定要全面,對於那些不利於企業的消極的環境會計資訊也一定要在相關檔案中體現出來,切不可只是披露那些有利於企業形象的,否則,披露環境會計資訊的全面性、客觀性將是空談。

  三完善法律法規,健全披露制度

  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地位和作用,必須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使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有統一的標準。企業社會責任資訊披露可以分為三個具體的層次:強制性披露、自律性披露和自願性披露。其中,強制性披露處於比較基礎的位置。在現階段,應該通過立法方式,制定要求企業強制披露環境會計資訊、所承擔的環境責任,統一核算物件和披露方式的法律法規。儘管我國已經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規和法制,但對於環境會計資訊的披露多數是一些不具體籠統的規定。出臺更多具體的、有效的法律法規去規範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是十分必要的。這些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更加註重對披露內容和方式的具體要求。

  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是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產生的的必然產物,有其存在和發展的無限生命力的價值。雖然當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還存在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自覺性差,披露內容不全面、方式不規範,財會人員業務素質低,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法規尚不健全,缺乏對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審計等諸多問題,但是通過教育和監督相結合,規範披露內容和方式,培養環境會計專業人才,完善法律法規、健全披露制度,完善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審計體制等對策,我國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楊城.淺議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必要性[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2:92.

  2 陳雪輝.完善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10,10:71-72.

  3 馮銀波.我國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現狀及模式選擇[J].商業會計,2011,3:13-14.

  4 陳亞成.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存在問題與對策[J].總裁,2008,8:95.

  5 蘇珊.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1,17:149-150.

  6 高宗文.淺析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J].財政監督,2009,4:34-35.

  7 駱飛群.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問題及其對策[J].浙江金融,2010,7:61-62.

  8 張婧玲.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問題探析[J].綠色財會,2010,4:50-52.

  9 李燕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問題及對策[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248:83-86.

  範文二:在出納崗位上的認識和體會_道德素質

  論文摘要:出納崗位是各個企事業單位,各種經濟組織資金迴圈運動過程中的橋樑和紐帶,是建立良好會計體系的一個客觀的,必然的,重要的一個條件。

  論文關鍵詞:出納,規章制度,道德素質

  無論任何機關、單位和社會團體的經濟活動都是以財務管理活動貫徹始終的,而在財務管理活動的迴圈過程中,出納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出納,顧名思意就是:“付出、收進”,落實在工作中就是“現金、銀行存款、各種票據的付出收進”,常人眼中普遍認為出納就是一管錢的,地位、作用相比其他會計崗位要次要的多。其實不然,出納崗位是各個企事業單位,各種經濟組織資金迴圈運動過程中的橋樑和紐帶,是建立良好會計體系的一個客觀的,必然的,重要的一個條件。在多年的會計工作中,在經過多個會計崗位後,我對出納有了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1:出納在會計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

  《會計法》的第三十七條規定:會計機構應建立內部監督與稽核制度,如:本單位領導人員、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出納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收入、債券、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內部牽制制度也規定了機構分離、錢賬分離、賬物分離、職務分離的原則,由此而看,出納崗位是各個企事業單位,各種經濟組織資金迴圈運動過程中的橋樑和紐帶,是建立良好會計體系的一個客觀的,必然的,重要的一個條件。因此在會計機構中分設出納崗位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工作上的適應性,行為上的規範性,管理上的科學性等特點。所以出納在會計工作中和會計迴圈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不可缺少的。

  出納是根據企業規模及經濟管理需要設定的,是會計工作中的一部分,不管是對出納崗位還是對出納員來講在會計迴圈工作中,還應當發揮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領導和會計主管人員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對出納的崗位、人員、職責有限制性規定創造和建立出納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約束機制。主要是使會計崗位、會計人員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核對,提高會計核算質量,防止工作出現誤差和營私舞弊等行為。另一方面,出納人員要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財經政策和財經方針員要加強學習,提高技能,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自覺維護出納工作尊嚴,第三方面,按照《會計法》的要求及時向單位領導和會計主管報告工作,反饋經濟資訊,提供合法、真實、有效資料為單位領導做出決策和規劃提供依據。

  2:出納員應遵守的規章制度及基本要求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出納是單位經濟活動的第一道“關口”,是財務資訊的第一知情者,出納員擔負著處理各種利益關係的重責,而這些利益又直接關係到職工個人、單位、企業之間甚至國家,所以平時要多瞭解、掌握國家財經紀律法規,認真學習《會計法》及各種會計制度,現金管理制度及銀行結算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範》,成本管理條例及費用報銷額度,稅收管理制度及發票管理法,還有本單位自己的財務管理規定、會計規則制度等,這些法規、制度如果不熟悉、不掌握,是絕對做不好出納工作的。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政策學習水平,才會瞭解自己該幹什麼事情,才會在以後的工作中少犯差錯,不犯錯誤。

  2出納的最基本職能是收付職能。有著專門的操作技術和工作規則,具有極強的專業性,所以出納員對於經手的每一筆款項、每一張憑證都要根據《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範》上規定,嚴格按照出納的工作流程,認真稽核原始憑證是否合法、是否合理、要素填寫是否齊全,再具實收付並逐筆順序登記到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上,結出餘額。

  3按照國家有關現金管理和銀行結算制度的規定,嚴格遵守現金開支範圍,遵守庫存現金限額,超額要及時送存銀行,及時核對庫存現金,賬實相符,發現問題及時查詢,及時解決。

  4掌握銀行存款餘額,不簽發空頭支票、長期支票,不出租出借單位銀行賬號、不白條抵庫。這是一條出納員必須遵守的財經紀律,也是防止經濟犯罪維護經濟秩序的重要方面。

  5保管好有關的印章、空白支票及空白收據,嚴格按照用途使用,常留心身邊的事與人,不要因印章空白支票、空白收據的丟失給自己和單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出納員應具有的職業道德與素養

  中國的文化理念表現在人才標準上永遠都是德才兼備,德是首位。尤其是財務工作者,會計工作處於整個社會經濟的前沿,會計人員身處財經大權的關鍵地位,職業道德在整個會計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朱鎔基同志在2001年視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時,為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題詞:“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這正是對廣大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出納工作是會計迴圈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和強化服務”這是出納員基本的職業道德。出納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熱愛本職工作,敬業、精業;要科學理財,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遵紀守法,嚴格監督,並且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不貪、不佔公家便宜;實事求是真實客觀地反映經濟活動的本來面目;注意保守機密;要竭力為本單位的中心工作、為單位的總體利益、為全體員工服務,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會計職業道德有著自身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是對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是規範會計行為的基礎,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重要保證,是會計人員提高素質的內在要求。

  出納員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和清正廉潔的高貴品質才能抵制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及外部錢欲物慾的引誘,不要成為經濟犯罪的始作俑者。

  4:工作過程中的體會

  出納員是會計工作規範的實施者,在這過程中一定要:精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小心仔細,踏踏實實不為外界所幹擾;錢款票據收付有序,有條不紊,嚴謹細緻計算收支,發現錯誤沉著冷靜認真複核靈活應變。這對自己的工作作風和職業習慣的形成是一個良好的鍛鍊。

  出納是會計工作紀律的執行者,出納員在工作中必然會遇上違心收支情況,為此出納員應該很明確知道按照財經法規和紀律自己哪些該幹,哪些該抵制,在財務、物價、稅收的檢查中不要讓單位和自己陷入“泥潭”中。出納是單位經濟活動變化的發現著,出納員在工作中應隨時注意現金和銀行存款的變化,對於不正常的開支,超預算的開支要及時向領反映,為領導作出決策提供依據。

  總而言之,我認為出納不僅僅只是人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的問題而且還有“人”的問題,。在近年出納員的經濟犯罪案例中就能說明這一點的重要性。出納員除了有良好的財經法紀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外,對待本工作還應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不浮躁、忠誠可靠人要正派、思想品德要端正、堅持原則、不貪心、提高業務能力,掌握工作要領,積累工作經驗必定會給單位財務工作帶來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會計越發展 政治越文明——論會計審計的政治環境及其在政治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劉明輝; 劉雅芳會計研究2014-07-15

  2、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於美國十所高校會計學教育的實地調研何玉潤; 李曉慧會計研究20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