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新聞傳播論文
隨著數字技術與網路技術的發展,傳統新聞傳播並不能滿足於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因而加強新聞資訊的多元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聞傳播論文,供大家參考。
新聞傳播論文範文一: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分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傳媒行業的技術、裝置也在不斷地更新升級,由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媒介發展到如今的計算機網路、移動終端,造就了媒介的多樣性。由於網路媒體是將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媒體素材進行處理並最終轉化為數字訊號進行網路傳播,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這一過程需要將各種單一的資訊進行融合。如此一來,傳統的媒介格局被顛覆,新舊媒介進行融合,形成了當下的媒介融合傳播新形勢。
關鍵詞:媒體融合背景;融合新聞;傳播效應;策略研究
一、前言
媒介融合的發展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層層遞進,由最初的媒介互動發展到媒介整合,最後發展形成了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可以是電視、廣播、報紙間的傳統媒介融合,也有傳統媒體與網際網路、數字新媒體以及新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新聞媒體傳播手段已經無法適應當下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融合新聞隨著媒介融合的產生而產生,媒介融合下的融合新聞傳播是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媒介融合的概念表述
媒介融合是一種區別於傳統媒介的新形態媒介,由多種媒介及媒介相關要素融合而成。媒介融合帶來的好處不僅體現在媒體技術、媒介產品等客觀方面,還對改善新聞媒體內部的體系結構起著重要作用。網路、終端、內容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三大基本形態,對各個傳媒領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以現代化的網路技術、資訊科技、數字技術為前提,媒介形態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最高階階段。就我國當前的情況來看,群眾對於資訊的獲取方式千差萬別,但是更加自由、更加方便地獲取資訊是每一個人的共同需求。在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媒體積極主動地打破界限,促使媒介融合進一步地發展,並形成了多媒體傳播媒介。
三、融合新聞的相關概念
一融合新聞的產生與發展
融合新聞是在媒介融合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產物,離不開媒介融合的發展,融合新聞傳播就是指新聞媒體的從業人員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進行的活動。21世紀初期,美國率先推出融合新聞並迅速蔓延至其他國家。我國也引入了融合新聞的概念,並處在不斷髮展、完善的過程之中。融合新聞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是媒體與媒體間的技術互動,表現形式是線下的報紙與網路平臺的結合,傳統的報紙媒介通過與計算機網路展開合作,將需要傳播的資訊圖文並茂甚至以視訊的形式展現在網路上,產生了網路媒體形式,各大報社相繼建立自己的網路平臺,以報紙帶動新聞網站,以新聞網站促進報紙,彼此間相互交融,豐富了新聞的傳播形式。
二融合新聞形成的要素
驅動融合新聞產生的要素有多種,包括社會經濟、技術革新、受眾需求以及政策形勢等。我國經濟的繁榮昌盛促進了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為融合新聞的產生提供了物質保障。電子技術、網路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為媒介的發展、變革提供了技術保障,加速了融合新聞的誕生。媒體受眾的需求是促使融合新聞誕生和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市場建立在需求的基礎上,有需求就有市場,正是因為媒體受眾有了多元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才有了產生融合新聞的動力。此外還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援,在政策法規對媒體、資訊行業進行嚴格管控的情況下,即便具備了上述三種條件,融合新聞也無法推出。
四、融合新聞的傳播效應與對策
一融合新聞的傳播效應
在內容上,融合新聞的傳播效應有長尾效應和疊加效應兩種。長尾理論認為,在渠道足夠大的情況下,市場需求不高的冷門商品銷量也可以與市場上的熱門商品比肩。從融合新聞的層面來看,傳統的新聞媒介與現代化的新型媒介是冷熱兩種媒介,它的融合使得彼此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疊加效應指多種媒體內容疊加在一起,所產生的效果高於各部分的內容之和。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慢、容量小、產品單一,限制了媒體的發展,融合新聞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整合,製作成新的新聞產品,融合新聞的疊加效應使得新聞內容得以增值。
二融合新聞的傳播策略
融合新聞的傳播可以採用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的生產、由初級開發轉向次級開發的製作、由單一介質傳播轉向融合介質傳播的釋出等幾種策略。單一性是傳統媒介的主要特點,內容的單一和傳播方式的單一都使得新聞從生產到傳播都無法很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採用上述三種策略可以有效解決以往媒介的致命問題。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在2008年5月的360跨媒體受眾研究的基礎研究ES中發現:受眾在新的傳播環境中,已形成了跨媒體使用的媒介行為。在調查週期內,近40%的受眾同時接觸5種以上的媒體型別;58%的受眾同時接觸電視、廣播和網際網路;67%的受眾同時接觸網際網路、車載電視和報紙。[1]因此,融合新聞在發展過程中,應緊緊抓住受眾的這一變化特徵,明確目標受眾的心理,制定分眾化的發展戰略,傳播有創意的新聞產品。[2]
五、結語
我國的媒介融合以及融合新聞起步都相對較晚,而廣大受眾對資訊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一方面,媒體要將自己的新聞內容推出去;另一方面,要讓受眾能很好地接收資訊。對傳統媒介與新媒介進行整合,進而提升新聞內容的製作質量、傳播速率,這能夠更好地滿足新聞內容供求雙方的需求。我國的傳媒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且受眾極廣,因此融合新聞有大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杜琳.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與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4.
[2]曾欣瑜.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趨勢與傳播策略[D].雲南師範大學,2014.
[3]李春生.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與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23:67.
[4]俞逆思.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與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17:32.
新聞傳播論文範文二:提高網際網路新聞傳播影響力建議
摘要:自從1994年國務院批准全面接入網際網路,開啟我國的網際網路時代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及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更迭,人們對網際網路資訊的需求也逐步增加。本文從我國網際網路新聞傳播事業的現狀入手,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提升網際網路新聞傳播影響力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網際網路;新聞傳播;影響力
一、中國網際網路新聞傳播事業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在網路技術的牽引下,我國網際網路新聞傳播事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經歷了從單一的新聞網站發展到綜合性新聞媒體逐步與市場融合的過程,進而呈現出多方面的特徵,主要體現在:
一網際網路平臺成為主流新聞載體,媒介資源卻難以整合
1997年我國網際網路新聞傳播事業起步以來,網際網路新聞傳播的網站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趨勢。筆者通過百度搜索引擎搜尋“網際網路新聞網站”,共計獲得5720萬條資訊結果,這其中也包含了部分資訊釋出類網頁。但是在龐大的資料背後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網際網路作為當今新聞傳播主題的主流載體已經得到認可。各類新聞媒體朝著網際網路平臺搭建的方向不斷髮展,也導致了網際網路平臺的資源浪費。從中央新聞事業單位到各地方新聞單位,都依賴於新聞媒介的傳播力量,出現一大批重複性的新聞網站,導致網際網路媒介資源混亂,我國的網際網路媒介資源難以整合。
二網際網路新聞資訊內容豐富,新聞作品同質化嚴重
當今網際網路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強,內容也更為細緻。各大新聞網站的板塊佈局,從單一的新聞時事逐步擴大為受眾所喜愛的新聞板塊,更為細緻地劃分了受眾所需求的熱點新聞板塊、專題新聞板塊等內容;網際網路新聞傳播也不再侷限於照搬傳統媒體的內容,而是在資訊與形式上突出更符合受眾所需求的亮點,傳播受眾更為需求的新聞資訊。如今,同一篇新聞報道在多個新聞媒體的網站上相互轉載、傳播,從傳播學的意義上而言,實現了該新聞資訊的傳播價值。但是從新聞媒體的發展而言,忽略了新聞工作者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侵害了其利益,進而導致新聞內容的質量逐步簡化,最終導致的是新聞作品質量的嚴重下滑。
三網際網路新聞互動性增強,而新聞資訊真偽傳播難以管控
在資訊時代,全民參與的新聞圍觀、討論形成了如今新聞傳播的常態景象。從電子郵件到網路論壇,再到部落格、微博、貼吧等20多種互動平臺的產生,這些都加強了受眾對新聞傳播的討論與資訊獲取,增強了大眾對新聞的輿論監督。這是資訊時代帶來的對於新聞傳播事業的正面影響。而網際網路平臺的互動形式猶如一把雙刃劍。在全民參與社會輿論監督的過程中,隨著網路新聞受眾的互動參與,少數受眾及新聞工作者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的傳播影響力,進行錯誤的輿論引導,出現了諸多與報道相違背的傳播內容,從而導致新聞報道的失實。同時,在網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新聞時效需求下,部分新聞工作者一味追求新聞速度,而忽略新聞本質,從而造成了重大的社會負面影響。2016年春節期間,一篇名為《女友陪男友回農村過年,看到第一頓飯立馬後悔分手》的帖子,經由網友轉發,人民網、新華網、搜狐等知名媒體報道後引起了受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然而當被證實為假新聞之後,給廣大受眾留下的是對新聞傳媒單位資訊權威性的質疑。
四網際網路新聞傳播事業商業化趨勢嚴重
在我國,商業性資訊傳播網站以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為典型代表。商業性網站在新聞傳播方面主要採用的是與主要新聞媒體互動或加工新聞內容進行二次整合傳播,從而實現網路新聞的傳播。隨著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加,幾大資訊平臺的受眾使用量逐步增多,受眾接收新聞的渠道也會逐步向商業性資訊平臺有所傾斜。而這一行為帶來的問題是,為了加大資訊的曝光度、提高點選率,各平臺對原版新聞的加工呈現出娛樂化、低俗化、暴力化等趨勢,使得網際網路時代下新聞的權威再度失衡。
二、提升網際網路新聞傳播影響力的途徑探索
隨著“第四媒體”的廣泛普及,如何提升我國網際網路新聞傳播影響力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網際網路新聞傳播影響力的提升是一段較長的過程,需要結合網際網路的階段發展特徵不斷做出改進。
一健全新聞傳播機制,重塑新聞傳播機構的公信力從我國網際網路新聞傳播事業發展的程序中,我們不難看出,由於商業性資訊平臺的不斷髮展,對新聞資訊的加工整合,會直接影響到受眾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因而,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不應一味圖快,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采用“道聽途說”的信源,而應在“搶”新聞的同時兼顧新聞的真實性。另外,在做深度報道、調查性報道時,對事件及人物的因果聯絡應作全面的梳理,全面地揭示出新聞事件內部與外部的複合關係,儘量避免採用簡單的歸因主義。同時,在報道中要體現新聞工作者及媒體單位客觀中立的態度,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全面性。在新聞工作者自身做好相關內容的基礎上,應當健全新聞資訊加工整合傳播的機制,營造良好的傳媒生態環境。
二根據網路新聞傳播規律調整新聞報道結構,提升傳播效果在網路資訊傳播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受眾對於資訊篇幅的要求更為簡短,對資訊量的要求更為龐大,對資訊的關聯要求更為深刻。簡而言之,就是受眾在網路資訊背景下,要求新聞資訊更為快速、簡潔、有效,同時獲取新聞內容也更為主動。因而我們常用的新聞寫作手法、播報方式應當針對新時期受眾的新需求作出以下調整:
其一,新聞標題的簡潔突出,能夠快速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其二,應當用簡練的表達方式提煉出新聞事件的客觀本質;
其三,新聞素材篩選方面需符合受眾的閱讀偏好,進行有效歸類,體現出網際網路新聞的實用性。
三、結語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網民群體的日益龐大,“第四媒體”對社會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而要進一步提高中國網際網路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就需要相關人員根據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新特點,不斷地作出適應受眾需求的調整,構建和諧、可持續的媒介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吳飛.新聞專業主義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9.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