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的好方法

  對於孩子的教育,要掌握一個好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孩子教育的十種好方法

  一、訓斥。我們不得不承認,訓斥對我們的影響很大。當你們提高嗓門,我們明白了那絕不是兒戲。我們把訓斥當成嚴肅的談話,不管我們是否表現出來,我們都會因害怕你們發怒而遠離訓斥,也因此增長智慧。

  二、堅持立場。別害怕拿走我們的特權和東西,雖然我們會表現出怨恨,但很快就會過去。如果我們應當受到懲罰,那就處罰吧!

  三、請對我們說“不”。我們沒人願意做被寵壞的傢伙。如果你們實在不願我們和某人在一起,就對我們說“不”吧。

  四、溝通。我們喜歡你們,想和你們做知心朋友。不要對我們隱瞞家裡的祕密,告訴我們你們的日常計劃和希望,以及我們對此能有什麼幫助。

  五、尊重。除非我們想讓你們知道,否則,請讓我們擁有自己的隱私。當然,也請表達你們的觀點。

  六、“我愛你!”請常說這句話。你們對我們說得越多,我們對你們說得也越多。

  七、讓我們擁有犯錯的自由。你們當然不願我們去犯你們曾犯過的錯誤,但有時卻很有必要。別讓我們去犯那些大錯,但請給予我們犯小錯的自由。

  八、表揚我們所做的好事。我們喜歡取悅你們,你們的評價對我們來說舉足輕重。你們認為我們做得好的時候,應該讓我們知道。

  九、支援我們喜歡的活動。在你們看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時,我們會一直坐在那裡,假裝感興趣。如果我們彈琴或跳街舞,也請你們多讚美少抱怨。

  十、參與到我們中來。放下架子和我們一起玩吧,你們的參與會讓我們擁有快樂的童年,並銘記於心。

  孩子教育的方法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家長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給,保證營養的全面攝入。有些家長處於對孩子的愛心,擔心孩子的營養不夠,往往會準備大量的零食,以備不時之需。進入小學後,學校不支援孩子吃零食,應為孩子的吃零食的習慣往往會導致孩子厭食,造成營養攝入不均衡。所以家長儘可能的在正餐時讓孩子吃飽吃好,不給孩子過多的零食。

  2、如何準備孩子的學習用品。

  一年級新生的學習用品主要是書包、文具盒及鉛筆橡皮等。首先,要準備一個雙肩背的書包。市場的書包很多,但不是全適合小學生的,在選購書包時,要考慮重量、大小、便捷的要素。如,書包的寬度最好選擇和孩子肩寬差不多的,否則,會在視覺上產生壓抑感;有些書包上有許多的口袋、網眼,不利於清洗,也容易讓孩子被尖銳物鉤住,造成危險;書包的開啟方式最好能一次操作完成,即將書包放入抽屜後,如果再拿書本,不需將書包完全抽出--開啟蓋--拉開拉鍊--取到書。那些翻蓋式的書包,不適合低年紀孩子使用。

  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最好是用筆袋。每天有五六支削好的hb鉛筆,還應備好直尺、橡皮、卷筆刀和一個16K的墊紙板,以及必要的練習本等文具用品。橡皮最好是繪圖用的較軟的那種,並教會孩子怎樣使用卷筆刀。另外,家長要多準備一些包書用的掛曆紙或者專用的包書套。要注意所購買的文具用品都應簡單實用,不可過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學習注意力。

  3、需要讓孩子知道的基本資訊。

  孩子入學時要讓孩子學會規範地寫出自己的名字,能說出甚至寫出父母的名字、工作單位、家庭住址、聯絡電話等。帶領孩子認識上學的路線,進而能夠自己上下學,是孩子小學生活的目標之一。如果家與學校離得很近,那麼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從家步行到學校,邊走邊告訴孩子走哪條路可以到達學校或者回家,一定要多走幾次,這樣孩子才記得住。平時讓孩子一個人出去買報紙或者拿牛奶,讓他一個人走路也不會害怕。家長還要讓孩子記住家裡的地址和家庭成員所有的聯絡電話,以防萬一,並加強安全教育。孩子入學後,還要讓孩子認識課程表,並按課程表收拾書包。

  4、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一般說來,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園就應適當提高對作息時間的要求。到了小學,對時間的要求更加嚴格,而且基本上沒有午休的時間。所以,家長一定要與孩子一起商討制定孩子的作息時間,並嚴格遵守。以便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按時睡覺,也要按時起床,按時到校。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上學不遲到開始的。相對嚴格的遵守作息時間,可以讓孩子更快的適應學校的生活節奏。

  5、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父母要教會孩子一些入學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脫衣服,繫鞋帶,自理大小便,整理書包,遇到困難會尋求幫助,行走時不在馬路上玩耍,會用鑰匙開門,倒開水等。特別是讓孩子知道課間要先小便,做好課前準備再玩。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家長不知不覺替孩子做了許多事情,孩子就沒有鍛鍊的機會。許多孩子入學後是不會掃地的,其實學會掃地是很重要的,既是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又是在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6、幫助孩子轉換角色。

  從孩子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家長就應該意識到,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也發生了變化。原先完全有家長扶持的生活變成了由相當的時間離開家長的獨立生活。因此家長要儘快調整自己的心態,充分意識到自己面對的孩子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過去的一些方法和態度可能已經不太適應了。既不能把孩子交給老師自己放任不管,也不能過於擔心、過分照顧或過分干涉。家長應該有意識地提醒孩子“你已經是個小學生了”。並告訴孩子作為一個小學生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注意及時與學校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變化,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轉型期。

  7、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上小學後,孩子上課和完成作業,很大程度上需要較強的堅持性。幼兒園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時間為8~10分鐘,而到了小學階段,一節課的時間是35分鐘。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延長孩子的活動的時間。對孩子藉口不感興趣而頻繁變換活動內容的現象,父母可以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並陪著玩入手,逐步提高時間要求,直到孩子一個活動二十五分鐘不覺疲勞。上小學後,對孩子在知識上的要求也提高了,老師的要求也會更嚴格,所以孩子必然會遭受各種能夠挫折。所以家長要和老師一起,有意識的創造各種機會,提出較高的要求或較難的問題。讓孩子在失敗中成長,逐漸提高受挫能力。鼓勵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同時也要學會在有困難的時候學會向老師、家長或者其他人求助。

  8、讓孩子喜歡學校和老師。

  上小學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家長要以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孩子,幫助孩子瞭解小學及小學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學來恐嚇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學就玩不成了!”“你開心不了幾天了,到小學有你受的!”“等上小學給你上緊箍咒”,以免孩子因態度和情感問題產生入學障礙,從而產生冷漠、緊張、懼怕等消極態度。家長也不能光以上小學可以背書包、戴紅領巾等表面現象吸引孩子興趣,還要通過參觀、交談、激發孩子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和好奇心,從而形成正確的入學動機與學習態度。

  家長需要向孩子講明上小學讀書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學校還有少先隊組織,成為一名少隊員很光榮,可以佩戴紅領巾等,使他們產生一種新鮮感和好奇心。學校裡有哪些規章制度不要急於告訴孩子,不能讓他們產生一種害怕制度約束的心理。到校後的第一天教師就會向孩子講清楚學校有哪些規章制度,到那時孩子放學回家你再跟他交流,讓其說說學校裡的新鮮事,和託兒所有什麼不一樣的規矩,這樣配合您的正確引導,更有利於孩子們去遵守制度。

  家長還要有意識的瞭解學校和老師的一些資訊,告訴孩子學校很棒,老師很優秀,讓孩子產生自豪感,這會讓孩子更喜歡學校和老師,重要的是這會讓孩子喜歡學習。

  9、鼓勵孩子結交新朋友,讓孩子學會合作。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為獨門獨戶,孩子回到家大門一關,就與外界“雞犬相聞,不相往來”。父母忙於工作,給小孩創造的社交活動很少,這樣一來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接觸大受限制。當他們進入小學的集體環境中,面對的同學和老師都是陌生人,難免會產生一種孤獨感。

  為了讓孩子在新環境中不怕生,家長要鼓勵他們在住宅區內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帶他們參加集體活動,教導他們交往的本領。目前有些家庭存在教育誤區,把小孩困在家裡學這學那,這是消極的做法。父母要把小孩放出牢籠,讓他們和鄰居小孩多溝通。同時要鼓勵孩子在上學後,結交新的朋友,建立新的友誼,享受集體的生活。

  當今的社會對合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讓孩子學會和別人一起合作作事情,既有利於孩子能動得適應學校的環境,又是孩子一生的幸福的基礎之一。所以家長可以有意識安排孩子和同學一起遊戲,一起學習等等。

  10、訓練孩子有記住具體任務的方法和能力。

  孩子入學後,每天都有具體的學習任務,還經常會有班級、少先隊分配的任務。六七歲的孩子,要記住這些任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長可以交給孩子一些方法,任務單一的時候可以用腦子記,多想幾次,把它記住。但是更好的是讓孩子學會使用記事本,孩子小不會寫字的時候可以用畫畫、符號或者拼音來記。要引導孩子在記錄任務的時候要記清楚是什麼任務、有什麼要求和什麼時間完成等三個要素。

  好的子女教育方法

  一·學習的“三要素”: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首先要規範其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

  你要用1個月的時間要你的孩子必須養成以下習慣:

  1、在上新課之前有效地先預習將要學的課文。

  2、在做作業之前必須要孩子先複習後再做作業。

  3、在孩子做完作業之後再叫孩子將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記錄下來並預習明天學習的內容。

  二、家長做好“八大環節”的管理:

  1、 計劃管理:要讓孩子制定好整個學習計劃什麼時間學什麼的計劃表。

  2、 預習管理:要讓孩子進行課前預習,找到不明白的,並在預習筆記本上記下

  重點和難點,上課時重點解決這些重點和難點。預習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只

  需7-10分鐘找到重點和難點,並記錄下來就行了。

  3、 聽課管理:家長要同孩子溝通,不要討厭某某老師,喜歡某某老師,導致

  偏科。聽課要跟著老師思路走,將自己預習記錄本上所記的重點和難點聽懂

  並記憶在腦子裡。

  4、複習管理:一是讓孩子閉目回想老師當天講了些什麼。二是看書本複習。

  三是讓孩子複述課文閱讀課文和講課文自己講給自己聽。每隔一段時間

  20天左右要複習才能記牢固。

  5、 作業管理:在做作業之前必須要孩子先複習後再做作業。

  要做到: ⑴不復習不作業:做作業前必須先複習。

  ⑵不計時不作業: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一定要讓孩子記下來。

  ⑶不檢查不作業:作業做完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有無借漏。

  ⑷不小結不作業:作業做完一定要讓孩子寫小結,學到了什麼。

  在孩子做完作業之後在叫孩子將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記錄下來。並要限時學

  習,學習時間不要太長。

  6、錯題管理:要讓孩子準備一個“錯題管理本”將做錯了的題,錯的記錄

  上後,寫明錯的原因,再將正確的解答記錄下來,並將舉一反三的解題方法都

  記上,並歸納提醒。

  7、難題管理:要讓孩子準備一個“難題管理本”將難題解答方法記錄下來,

  以及舉一反三的解題方法都記上,並歸納提醒。在解難題時要讓孩子先做,在

  20多分鐘都解不了的題,允許孩子可以問其他人,弄懂其解答原理。

  8、考試管理:除學校考試外,並在20天左右再讓孩子做一次其考試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自古至今都是天下父母的共同願望!在只得獨生一個孩子的今天,此願望顯得更甚!所以,如何教育好子女就成為一個永恆的話題!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