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的困惑和建議
在教育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有困惑是正常的,但是有困惑就要找出來,去解決它,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bbbbb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教育孩子的困惑
孩子小時候該由誰帶?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我這孩子就沒人管,從小就跟著我,是我一手帶大的。搞的父母沒給帶孩子似乎有多大罪過似的,而自己卻那麼勞苦功高。其實孩子小時候到底該由誰帶呢?筆者認為,還是爸爸媽媽啦!在我多年一線教育過程看過無數案例,由老人帶的孩子多數存在:習慣差;禮貌差;親情差等諸多問題。老人帶孩子一般都溺愛偏多,加之老人的觀念也比較陳舊,對孩子的成長不利,而父母較年輕也有新的觀念和思想方法,所以孩子最好還是由父母帶。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是潛移默化影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能端正自己言行,是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成長的過程。另外我覺得和父母關係好的寶寶,成人以後,也一定會和他的愛人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也就是說,他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因此作為父母為什麼就不能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來而早點操勞和擔當呢?
孩子幾歲上一年級最合適?
國家規定六歲為入學年齡. 看來不是沒有一定道理的。6歲的小孩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了,對老師教的知識也有領悟能力,對自己的行為有了一定的約束力,可以安靜地坐在教室裡聽講了.但這是普遍情況,也有些孩子的發育比較早,智力發育也較同齡的小朋友強,這種情況也可以早一點就讀.如果不具備這些能力過早讓孩子入學的話,有的孩子一上學自己書包不會整理,常常是丟三落四,測試成績差,孩子會沒自信,會造成他學習吃力,特別是女孩子,一到三年級隨著課程的增加,幾門功課會讓孩子措手不及,一下子顧不過來,時間一長就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孩子會掉隊,但是如果孩子晚一年上學,在下一級學生當中可能會是佼佼者。在這方面,我是頗有體會,我家孩子入小學那會,好心的同志勸我讓孩子在幼兒園再待一年,可我覺得他既然已符合法定年齡,我們離幼兒園又那麼遠,接送太麻煩,讓孩子就近上了一年級。可入學以來,孩子明顯比大點的孩子吃力,每學年初,我與孩子都會為是升一級還是降一級而糾結,升吧,孩子學習太費勁,怕越來越挫傷他的自信心,降吧,又怕孩子因為學過而驕傲,更不好好學……糾結過後我們還是選擇任重而道遠。好在孩子總算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也有所見長。與同齡相比差別不是那麼明顯,可期間的努力和辛苦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味得到。因此我覺得孩子到底幾歲入小學應據孩子個體而定,切莫揠苗助長,苦了孩子也累了自己。
父母是否該陪孩子?
孩子剛入小學那會,我牢記忠告:習慣的養成很重要。於是每天陪孩子是我的必修課。可孩子每天家庭作業完成情況都不是那麼如人意盡人心,寫字速度慢不說,字也寫的不是很好,成績勉強居於中上點。每每說起,不知情況的,總會指責我對娃娃要求太嚴,心太重,讓我別把孩子扣得太緊太死。弄的我真是哭笑不得,難道我不想讓孩子輕鬆愉快的學習?唉,也許是孩子跟陝北爺爺奶奶生活太久,和外界交流太少,思維不夠活躍,或者說性格比較內向,在接受知識和新事物有點緩慢,有好些時候,我真想放棄陪同孩子學習、寫作業,想任孩子去慢慢成長,能學多少是多少。可看到孩子努力的樣子,我有什麼理由放棄呢?這也許暗藏了我竭力推舉父母帶孩子和希望父母根據孩子實際情況語言發展、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等等決定孩子上一年級的理由吧!
現在孩子已五年級了,是否陪孩子已不是我糾結的問題,儘管孩子並不是很優秀,但令我欣慰的是我確確實實看到孩子在一點點的進步,而且很努力,從不撒謊,從不偷懶,每天總是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學習或其它任務,哪怕科學課前要求孩子們捉條蚯蚓,他都會想方設法的完成。清楚的記得,那天我和孩子爸爸勸孩子不要捉蚯蚓了,他堅決回絕到“如果每個人都不去做,那老師上課用什麼給我們講解,演示?”我希望在孩子未來成長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即使學習成績不是很優秀,因為我相信他在長期以來努力的學習的過程中養成的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等優秀品質一定能陪他走得很遠很遠。
教育孩子的建議
1.陪伴
不管工作再忙,你每天至少要預留半個小時來陪伴孩子。你們可以輪流選擇要做的事情,哪怕只是簡單的玩拼圖遊戲。但無論怎樣,在這段時間內,你要全身心的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摒棄手機,電腦,郵件等外在的一切干擾。
2.控制自身情緒
無論發生什麼事——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亂髮脾氣、拒絕吃飯等等,你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千萬不能先發脾氣。因為一旦你失去理智,情況就會變得更加糟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會覺得凡是有關孩子的事情都必須緊急解決,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所以作為父母,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不管何時何地,都要控制好自身情緒。
3.保持同理心
在每個家庭中,父母都會定下規則,比如“十點要上床睡覺”等等。但是你不能強迫孩子遵守你的規則。實際上,當你定下這些規則後,還要帶著同理心跟孩子解釋。你不能在廚房裡對著在客廳玩耍的孩子大喊“把玩具收拾起來,該睡覺了!”。相反,你要去到孩子身邊,蹲下來,平視孩子,觀察他在做什麼。你也可以坐下來,先跟孩子玩一會兒,然後在討論上床睡覺的事情。如果你能帶著同理心設定一些規則,那麼孩子就更容易配合你。
4.不要打斷對話
在跟孩子交流中,父母要讓孩子表達真正想法,千萬不可打斷對話。如果孩子說:“我討厭數學,我再也不想上學了”。孩子說出這樣的話,肯定不只是因為感覺數學難。出現這種情緒肯定就是意味著發生什麼事情了。如果你只是說“你必須要去上學,現在快去做作業”, 那你就無法瞭解孩子的真正想法。相反,如果你這樣跟孩子說:“看起來,你真的不太喜歡數學,那你能告訴我為什麼嗎?”這樣就會讓孩子對你敞開心扉,你們之間的對話才能繼續下去。
5.讓孩子盡情的哭
父母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教會孩子管理好情緒,但是有時候,我們都需要哭泣。畢竟淚水能釋放我們的一些壓力。很多父母認為當孩子哭泣的時候,應該要快速讓孩子平靜下來,事實上並非如此。有時候,孩子也需要用哭泣來釋放自身情緒。你要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給與孩子最安全的臂膀去流淚。
6.逗孩子開心大笑
父母要多跟孩子一起打鬧玩耍,多逗孩子開心。因為大笑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即使日後他要離開父母去學校,也不會覺得害怕恐懼。但是不要用撓癢的方式逗孩子笑,因為這會讓孩子完全失去控制。
7.不要控制孩子
傳統意義上,我們生養了孩子,就得對他嚴加控制,讓孩子無條件地服從父母。這種想法是極度錯誤的。實際上我們與孩子是平等的關係。如果孩子總是拒絕吃飯,父母不要硬性強迫他,而是要耐心詢問原因。總而言之,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8.對事不對人
孩子心情沮喪時,偶爾會對父母大打出手。作為父母,你要知道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並不是針對你。所以你不能因為孩子打你,你就還手。如果孩子對你表現粗魯,你可以換種方式迴應:“我們不能以這種方式談話啊。你用這樣的方式,你自己也很難過吧。”。這樣一來,你們就能繼續用語言交流,而不是讓衝突升級。
9.幫助孩子自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困難。如果你想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能有所成就,那你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不可事事包辦。如果孩子的玩具火車軌總是連線不上,或者說拼圖太難,父母在對此挫折表示理解的同時,要鼓勵孩子自行想出辦法解決問題。
10.不要打斷孩子玩耍
當然了,針對這個建議,父母沒必要一直遵守,要視情況而定。但是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年幼時對某些事情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激情,這對他今後事業的成功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