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怎麼教育孩子

  臺灣作家劉墉真正做到了事業家庭兩不誤。作為勵志暢銷書作家,國內大小書店櫃檯上都少不了他的作品;他又是一名成功的父親,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博士,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劉墉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劉墉教育孩子方式:民主式教育

  規矩上做一個有原則的人,生活中應該給予孩子更多關心

  由於我的強權教育,劉軒在很小的時候自己的事情就自己做了,衣服髒了,自己動手;父母不在家,飯要自己做。因此,劉軒很早就能夠自己做飯,甚至燒得一手好菜,這讓很多自詡獨立的美國孩子都自愧不如。

  在教育劉軒的過程中,我是個絕對的“中國式父親”。

  兒子看電視要管;兒子打電話要限制;為了鍛鍊兒子的膽量,把他送到曼哈頓“毒蛇猛獸出沒”的地方上中學,每天路上要花三個小時。因為我的專制,父子關係一度很緊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有逆反的心理,我所認為的“叛逆”是,孩子有時候只是他們自己的心理同生理狀況在作戰,身體已經長大,茁壯到覺得有足夠的力量可以離開父母獨立;而經濟上依舊需要依附,迫使他必須留下,兩種力量常常打架。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在身邊好好耐心勸導,為了消除我的“強權”教育對他的心理影響。

  為了拉近我們的關係,我也與時俱進地學會了很多兒子世界裡的新事物。

  比如說:上網聊天、滑旱冰、穿破牛仔褲,甚至如何染綠頭髮。在規矩上嚴格是讓他做一個有原則的人,在生活中的相處,就更多應該給予他關心和照顧。

  我意識到,他對我的依賴性越來越大。

  為了鍛鍊他的自主性,讓他有獨立判斷、辨別的能力,在他考入哈佛大學後,我開始漸漸地收住我強權,讓他更多地進行自主選擇。選擇專業、就業地點、婚戀情感等方面,我再也沒有多做干涉。因為兒子已經是個成年人,已經能夠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對他說“你翅膀硬了,可以飛了”。劉軒感受著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他說:“二十一年來,我討厭你的嚴加管束,二十一年後,我感謝你的寬巨集大量。我該起飛了,卻莫名其妙地有點捨不得。”

  劉墉教育孩子方式:尋找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方法

  “教育”就是教書育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傳授其作為“人”在社會上生存的本領。

  在兒子上中學時,不顧老母親的抱怨,堅持為兒子選擇了一所離家很遠,單程需要90分鐘車程的中學。幾個月後,兒子提出說,週末要與同學一起去新澤西州旅遊,這讓我很驚訝。90分鐘的路程,使孩子的視野和心胸同離不開家的孩子不一樣了。如果因為爬山危險,就不讓兒子去爬山,或許劉軒在性格上就不會有這麼大的轉變。作為家長你要想好,是培養一隻乖貓睡在你腿上,還是培育一個獨立於天地之間的男子漢呢?男兒就得鴻鵠高翔,不墜青雲之志,“強權”教育的結果,是讓兒子能夠與懂得了自強自立。

  而民主的方式,更多的是讓兒子懂得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兩點都是在教育上不可或缺的。

  我的小女兒劉倚帆,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我每每對她多加鼓勵,讓她充分獨立,女孩心思細膩,感情相對脆弱,所以,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也特別注重方法。讓她自己把握生活,又在某些方面嚴格要求,原則問題堅決不放任自流。希望女兒做個淑女的同時,又希望女兒做個女強人,“因為時代愈來愈進步,孔武有力的男生不見得吃香,嬌小的女孩子照樣可以統治世界”。

  不過在其他方面,我管理女兒的政策卻非常寬鬆,讓她自己管自己。

  有一次,都夜裡兩三點了,劉倚帆還在洗澡、聽音樂,我只提醒了一遍,就不理了。結果第二天,劉倚帆哈欠連天地去上課,一整天也沒精打采的,自然就意識到生活規律的重要性。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教育方法也不一樣。女兒可以趴在地毯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功課,她有本事這樣仍然每科照樣拿A,我有什麼話可說呢?女兒—邊聽音樂,一邊上網,一邊做功課,她能一心多用,不正好適應了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