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調查研究報告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礎上尊重和遵循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規律,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更要培養獨立思索的創新能力和膽識,只有這樣我國的教育才能實現“人才紛湧而出,學術百花齊放,大師引領變革。”的局面。
  實現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能讀書,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優質教育,並且在就業方面沒有任何用人單位的限制和歧視,在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以及國家組織的大型特種考試上都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所謂個性發展特點規律就是要求我們尊重學生的愛好,興趣,偏愛,特性,優勢,特長,長處,缺點,短處等。獨立思索的創新能力和膽識是國家和社會進步的靈魂和源泉。我們國家和民族就需要這種人才,這種大師人物絕不是應試教育所培養的悲劇產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眾化人才,他是什麼?他是引領時代,變革時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領軍者和開拓者。

  教育改革這個詞很早就是一個熱門的爭議詞和討論詞。從新中國成立到現代,教育改革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突破。也培養了一大批在國內外科學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們活得更有尊嚴了。但是大人物並非大師,而大師是引領時代,變革時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領軍者和開拓者。
  錢老走之前給溫説:“我們總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物”。這句話的本質就是在提醒我們——原先的教育和現代經濟發展已經脫節了,教育應該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質是什麼?那就是創新+學習+借鑑。對此我有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 建立國家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委員會。
  大學就好比生產企業,學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變為合格產品,但是企業在最後一關對質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業都要建立質檢崗位,也就是對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質量檢查,淘汰不合格的產品。同理,我們高校也要建立國家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委員會來把控最後一關。我認為最後這一關如果把控得很好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選拔最優秀的人才,還可以鞭策學生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溫習原先知識。最後一關可以説很關鍵。我建議以綜合性論文加三個月實踐體會和感受的形式來進行考核(在大四下半期就要做這事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偏愛在本專業的範圍內進行自由研究(論文必需有水平,對某個行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題目自擬。這樣可以發掘人才在同一專業領域的多樣性,也可以為就業的方向提供依據。綜合素質高的可以報送研究生,合格優良者可以調派村官。如果不合格將被淘汰出局。
  也可以作為考核教師的依據。可下達指標,規定底線。如不合格者達到百分之幾,教師將直接淘汰或者記紅牌。反之,給予獎勵,評優,評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