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南轅北轍

  《南轅北轍》寓言故事出自於《戰國策·魏策四》,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小編在此整理了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南轅北轍》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南轅北轍》-原文

  從前有一個人,坐著馬車在大路上飛跑。

  他的朋友看見了,叫住他問:“你上哪兒去呀!”

  他回答說:“到楚國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說:“楚國在南邊,你怎麼往北走呀?”

  他說:“沒關係,我的馬跑得快。”

  朋友說:“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他說:“沒關係,我的車伕是個好把式!”

  朋友搖搖頭,說:“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

  他說:“沒關係,不怕時間久,我帶的盤纏chan多。”

  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邊走。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走得越遠,就越到不了楚國。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南轅北轍》-預習解析

  重點生字

  轅:轅yuán

  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轅馬。車轅。駕轅。南轅北轍。舊時指軍營、官署的外門,借指衙署:轅門。行x妌g 轅。

  筆畫數:14;部首:車;

  造句:你做事情南轅北轍,這樣怎麼能把事情做好。

  轍:轍zhé

  車輪壓的痕跡:覆轍。車轍。南轅北轍。車行的一定路線:上下轍。詩詞、歌曲、雜曲所押的韻:轍口。合轍押韻。辦法,主意:沒轍了。途徑,門路。

  筆畫數:16;部首:車;

  造句:車轍是一個重要的線索。

  袁:姓。

  筆畫數:10;部首:衣;

  造句:這個孩子姓袁。

  緊:緊jǐn

  密切合攏,與“鬆”相對:擰緊。捆緊。靠得極近:緊鄰。使緊:把琴絃緊緊。事情密切接連著,時間急促沒有空隙:緊湊。緊密。緊縮。加緊。抓緊。形勢嚴重,關係重要:緊急。緊促。緊迫。緊要。不寬裕:緊俏。緊缺。鬆

  筆畫數:10;部首:糸;

  造句:他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絡。

  重點詞語

  南轅北轍: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南腔北調: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著方言。

  天南海北:天的南邊,海的北邊,形容距離機器遙遠。

  聲東擊西: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左鄰右舍:鄰居。

  瞻前顧後: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思前想後:形容對事務反覆考慮,拿不定注意。

  左膀右臂:能幫自己分擔的左右手。

  學習目標

  1、認識十三個字;能寫好十字。

  2、朗讀課文,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誠懇、固執己見”等。

  3、學會質疑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課文重點

  理解句意,讀懂《南轅北轍》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要善於聽取他人的正確意見”“一個人的行為與目的背道而馳,那麼他永遠不能達到目的。”

  相關知識

  再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有什麼新的發現。假如季樑的朋友們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就要及時的改過來,不要太固執了。通過這篇寓言我們瞭解到,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不了目標的,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錯了,就永遠不會把事情做好。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南轅北轍》-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3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

  2、明白要聽取別人的勸告,要保持行動與目標的一致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質疑,理解能力,體會成語的含義。

  教學重點:

  會寫3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

  教學難點:

  能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

  教具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回憶學過的寓言故事,明白什麼是寓言。

  二、引入,揭題,讀題,解題。

  1、學習“轅、轍”二生字結合插圖投影

  2、解題:南轅北轍指的是戰國時有個人要到南方楚國去,卻駕著車往北走,別人說他走錯了,他硬說能走到。後來比喻行動和目的不相符。

  三、觀看課件,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看完之後讓學生說說看懂了什麼?

  四、自讀課文,檢查自學效果。

  1、自由朗讀課文,不懂的生字圈出來。

  2、劃分段落,明白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用自己的方式記住認字表的生字。

  4、說說難寫的生字有幾個,要注意什麼。

  五、佈置作業。

  1、正確朗讀課文,抄寫生字詞。

  2、排練課本劇,完成課後第3題。

  板書設計:

  南轅北轍

  袁 轅 緊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熟讀課文,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寓言的主要內容。

  2、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3、明白做什麼事必須把方向搞正確,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

  教學重點:

  把握寓言的寓意,瞭解寓言的典故,恰當地運用“南轅北轍”。

  教學難點:

  在理解《南轅北轍》寓意的基礎上,寫好課好小練筆。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本劇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南轅北轍》這個故事,我們班有幾位同學對這個寓言故事很感興趣。他們想編了一個課本劇讓同學欣賞,同學們歡不歡迎呢?

  二、讀中生疑,讀中探究。

  1、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些什麼?或是有什麼疑問也可以提出來交流交流。

  2、學生交流學習心得

  3、這個人要去南方,卻往北行駛,有人告訴他方向錯了嗎?這個人是誰呢?季樑勸了他幾次呢?"季樑是怎麼勸,那個朋友又是怎麼說的?你們能不能把它們找出來?

  4、季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5、季樑勸了車上的朋友三次,那麼這個人接受了嗎?像這樣總是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聽別人意見的人,我們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叫做什麼?

  6、師: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表現季樑的誠懇,車上朋友的“固執”?請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7、師生分角色朗讀

  三、放飛想象,體會寓意。

  請同學們想象:楚國在南方,而那個去楚國卻往北走,結果會怎樣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讓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

  五、拓展昇華,感悟明理。

  1、你有什麼事情也是先前做錯了,聽了別人的勸告才改正了,能說說看嗎?

  2、師小結:是呀,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認準方向,還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勸告。作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發生了南轅北轍的行為,我們也應該要提出善意的勸告。

  六、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蒐集成語故事,舉行“成語故事會”。

  板書設計:

  南轅北轍

  馬好、旅費多、車伕技術高

  往北駛←——————————楚國南

  離楚國越遠

  教學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