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培訓心得分享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隨著為時代,微課已經悄然進入到教學領域,成為近幾年最有前景的教育技術之一。接下來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吧。

  篇1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我想說:“人有技術走天下。”2016年7月八日至7月十日,我有幸參加了璧山區教育研究所組織的“微課程設計與開發”培訓師培訓。

  這一次的培訓我作為一個旁聽生的身份去聽雷斌老師的講課。短短三天時間他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受。有一句話叫什麼來著,對!“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就是這樣。

  三天時間雷斌老師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授了什麼是微課,怎樣製作微課,怎樣上傳視訊,怎樣生成二維碼......這一切的一切在我以前的腦海裡,在我的認知裡我都是那麼模糊,那樣陌生。對於微課,只知道看著別人去操作。而這一次通過培訓我真正地懂得了微課的製作原來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難。雖然培訓已經結束,但是我的感受頗深,記憶仍在我的腦海裡存在。

  第一天上午,雷斌老師就微課製作技術進行了闡釋,在上課期間他讓我們將他說的話錄下來。他說:“這就可以做成一個微課。”我當時目瞪口呆,做微課程這麼簡單,隨時隨地都行?雷斌老師卻用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微課。他讓我們感受到微課“微言大義、隨時隨意”的特點。微課實際上是將理論暗含到小現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對它們的層層剖析、梳理中,將新的理論或知識不知不覺地浸入已有的系統中,並不知不覺地開始影響學習行為。與此對應的則是微學習。微,即微小,碎片化。微學習其實就是碎片化學習,一次只學一點,其優勢在於可以藉助移動技術和裝置,使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雷老師向我們介紹了設計和製作微課程的技巧,講解了微課程的開發流程和題目、形式、素材、講解設計等方面的要求。

  緊接著,他讓我們每個人都開啟電腦開始利用Camtasia studio軟體進行視訊和音訊錄製,隨後他讓我們在一天的時間要學會操作這些軟體,還要能夠熟練地運用它們製作一個1.0版本的微課。容量之大,是我在培訓前沒有想到的。為了更好地完成培訓任務,我和同行的郭波老師在回去的路上一邊討論,一邊思考,爭取能夠在一天的學習完成以後交出一個滿意地1.0版本的微課。更有的甚至在微信群裡和雷老師交流問題到了深夜。這種學習的精神使人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

  微課學習的第二天,就有很多老師講自己的1.0版本微課作為案例分析讓雷老師點評。並交換意見。雷老師提出:微課我們一定要運用身邊事,給出真實的情景,將主體換成學生。必須要使用關鍵詞的方法制作微課。而且他還強調學生微課程應選擇重難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作為課程主題等製作微課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並讓我們回去做出自己2.0版本的微課程。學習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在進行著,老師們也有各種各樣的技術問題請教雷斌老師,看著這樣的學習氛圍,我感覺回到了高中,大學時代。

  隨著學習的深入,第三天的學習中雷斌老師現場提出思考:“以應用為目標來設計學生微課程。”我們各個學習小組積極討論得出以下結論:課前預習-補缺拓知、激趣生疑複習舊知識,激發興趣,蒐集資料,提出要求,滲透方法;課堂學習-創設情景、突破難點突重破難,輔助演示;課後複習-複習鞏固、聯絡總結梳理,檢測,文化滲透,典型對比糾正,複習,拓展閱讀;方法要求-明確要求、掌握方法。

  通過此次培訓,我不但知道了微課的真正含義和作用,知道運用軟體來製作自己的微課;更重要的是在這次培訓中我學會了的一些新型方法。好比是沉睡已久的大地得到了春風春雨的滋潤一下子就醒來了一樣。聽了雷老師的課,我有太多太多的感受,此刻的心情也不能用語言來形容。

  最後我想引用李玉平老師給我們的那一段話來結束全文:時代的特徵也決定著我們做事的方式。“嘗試”是態度,先做起來,做中完善。“個性”是原則,圍繞優勢做出品牌。“品質”是追求,工匠精神做出精緻作品。我想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就是要學習工匠的精神,學習做事的一份態度。將我們所學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為學生服務,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讓我們一起從“微”開始改變吧!

  篇2

  我們學校開展微課的學習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對於微課我經歷了一個困惑、嘗試、瞭解、應用的過程。通過這次學習,我對微課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微課”的特點。

  “微課”是指以視訊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具有以下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訊是微課程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程”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於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程”可以稱之為典型的“課例片段”。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於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複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程”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稱為“微型課堂”。 “微課程”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所以微課的鮮明特點就是短小精悍、簡潔明瞭、問題集中,主題突出,

  3、“微課”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說,“微課程”視訊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師生可流暢地線上觀摩課例,檢視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

  二、使用PPT的自制微課程

  行的一次嘗試。

  首先選定知識點:“抓住特點寫景物”;製作PPT,自動播放;用手機錄製微課。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出現了不少錯誤:1、上傳電腦後,格式打不開,轉換格式才打開。2、選擇內容偏多,有8分多鐘。3、拿著手機錄製,影象晃動。可以說第一次失敗了。

  經歷了第一次的失敗,反思原因,找出不足,利用電腦上的錄課軟體進行了第二次製作。終於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通過參與微課製作活動,感到做微課程,其實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在不斷地反思中,自己才能夠不斷地成長。微課程便於傳播,教師間可以相互學習好的經驗方法。優秀教師有許多好的經驗,過去沒有恰當的辦法總結、傳播,而微課程恰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式,固化經驗、傳播方法,從而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成長。 第一次製作微課,是剛剛瞭解了微課這一新生事物,帶著好奇的心裡獨自進微課以一個個完整而獨立的知識點呈現,分享在微信、QQ上,學生不懂可以反覆播放,針對性的深入學習,利於學生落實重難點知識。避免了往日課堂學習之後學生似懂非懂吃夾生飯的問題,有利於扶優撫差的落實。

  雖然嘗試了微課的初步製作,但只是簡單地操作,做到繪聲繪色、動靜交融,還需要不斷地學習探究。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使微課正真成為突破重難點,傳播知識點的有效手段之一。

  篇3

  從微信、微電影到微課堂,對於“微”字並不陌生,初聽到“微課堂”這個名詞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出得是大學時候的“微格教學”,在簡單的對微課堂瞭解之後,知道它是類似於微格教學卻又不同於大學裡的微格教學。

  微課堂的特點是微,即短而精,以五到十分鐘的時間,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重點的突破,不追求全面的詮釋,不追求內容的完備,而在於突出一個點,從某個點出發,闡述教師對知識點的理解,既能幫助教師加強專業的素養,又能幫助學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因此,“微課”既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型別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堂把傳統的教學場地從課堂拓展到了電腦,手機,Ipad等;教學時間從課堂上拓展到了學生的可能空餘時間;知識傳授方式由課堂上一師對多生改為一師一生。現在學生知識基礎不同,學習能力各異,這種教學方式的出現比較好的適應了不同的個體需求。 微課堂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們能站在對學生終身負責的高度來認識,大處著手,小處著眼,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如大膽發言的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保持良好坐姿讀書姿勢、寫字姿勢的習慣,邊讀邊思邊勾畫批註的習慣等的培養。不僅如此,微課堂更有助於學生自覺預習課文的習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都能隨機檢查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如生字的掌握,對課文的理解、把握,學生提出的疑問等,教師能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真正做到根據學生的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教學的針對性強。

  微課堂體現的是“先學後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未知。如當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並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抓住有關語句來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有所得、有所悟。教師在其中起組織、引導、點撥的作用。真正的是教師進課堂是組織學生學,而不在是去講。教學過程完全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讀自悟自得的過程。

  根據專家的講解,使我懂得了“微課”的製作並不是很難,明白了“微課”是怎麼回事,我認為這種教學其主要的優點有兩個:一、從教育者教師的角度來看,我們在分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易錯點時,實際上是對教材的深挖掘、細加工,把傳統的巨集觀課堂設計,轉變為“微觀”知識點的剖析,對教師準確、深度把握教材和教師的自身成長都有很大的益處;二、從受教育者學生的角度來看,可重複的知識點分析,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解決了傳統課堂不可重複性的問題,如果利用的好,對於學困生的轉變,消除兩極分化,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微課”的利用必將帶來課堂的革命,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能不能保障學生在家的有效利用,我想這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所能操控的,家長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一些經濟相對落後,資訊裝置不完備、沒有學習終端的農村學校,“微課”的推行必然會受到嚴重的限制,所以,“微課”還得從城市到農村慢慢發展,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是課堂改革的有效保證。

  再說說“翻轉課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建立視訊——“微課”,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訊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 從表面上看,我感覺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翻轉了時間,學生下課提前學習第二天的內容,上課時討論解決預習過程中的問題。用專家的話講就是從傳統的“課上學新知,課下內化知識”翻轉為“課下學新知,課上內化知識”。但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其實這種教學模式翻轉的不僅是一種教學形式,更重要的還有我們的觀念和習慣:有“我教、你學”到“你學、互教”課堂上更多的是溝通、交流和解決問題。可以說翻轉課堂打亂了原有的組織模式,用一種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適應孩子需求的方式組織了課堂,把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重新組織,那麼就產生了不同的效果。原有的課堂講授多,翻轉課堂更加像一對一課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步調進行個性化學習。教師在教室巡迴,回答問題、監控實驗、探討更深的內容,併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有選擇的學習、作業。翻轉後的課堂能更好的做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更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由此可以看出“翻轉課堂”不是線上視訊的代名詞。翻轉課堂除了教學視訊外,還有面對面的互動時間,有同學和教師一起發生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也不是視訊取代教師;更不是線上課程;不是學生在孤立、無序學習;不是讓整個班的學生都盯著電腦螢幕。“翻轉課堂”是一種手段,它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是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環境。老師是學生身邊的“教練”,而不是在講臺上的“聖人”;是混合了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的學習;是學生即使課堂缺席,也不會被甩在後面;是課堂的內容得到永久存檔,可用於複習或補課;是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學習的課堂;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教育。

  通過對“翻轉課堂的理解,我感覺到“翻轉課堂”實現了三大轉變:一、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學生有了更多的主動權;二、教師由傳遞知識轉變為答疑解惑,這樣的教學更能擦出智慧的火花;三、讓家長進入課堂,實現了家校兩種學習環境的融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再分割,家長更能有效的掌握孩子的學習程序。在對“翻轉課堂”的憧憬和讚歎之餘,本人還有幾多的疑惑和幾絲的擔憂,諸如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學習環境網路的安全性、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融合性,不是一兩個教師就能做到的,我們更需要團隊的合作,更需要教育大環境的硬體支撐。

  總之,“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徹底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翻轉課堂”的實施,得益最大的是學生,挑戰最大的是教師。在“翻轉課堂”裡,教師除了對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有科學深透的把握外,還必須根據學生的基礎和需求對教學內容作二次處理,要因材施教,為學生作選擇,為學生作取捨,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性、針對性和簡潔性。我不知道實施“翻轉課堂”距離我們還有多遠的路,但我想我們能否先翻轉一下自己的思想,學會放手。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方式,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及合作精神,讓學生感受尊嚴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