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政府工作報告

  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歡迎閱讀!

  篇1

  “十三五”是合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是合肥加快創新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時期。今後五年,我市將堅持創新轉型升級發展不動搖,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總抓手,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法治政府建設,當好全省“三個排頭兵”,確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進一步開創“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建設新局面。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20xx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合肥將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應對下行壓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三去一降一補”要求,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勇於攻堅克難,創造性地做好工作,確保實現“十三五”發展良好開局。

  奮進“十三五”闊步不止

  新徵程,新跨越。步入“十三五”,合肥將在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佔先機、加快轉型,在全國區域發展新棋局中提升能級、凸顯地位,在安徽創新型“三個強省”建設中勇挑重擔、示範引領,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打造提升“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明確奮鬥目標

  經濟增速力爭“兩位數”

  經濟總量實現位次前移

  經濟總量位次前移。經濟增速力爭“兩位數”,保持全國省會城市前列。總量位次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十強”,併力爭前移;到2020年,經濟總量衝刺10000億元,人均GDP達到12萬元。

  創新水平全國一流。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3.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5%。

  城市功能顯著增強。城鎮化率超過75%,市區常住人口突破500萬人,建成區面積擴大到500平方公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彰顯,國際化都市區框架加快形成。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面並軌,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3.6萬套,全面消除貧困人口,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醫療機構每千人床位數超過8.5張。

  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城市品牌形象唱響中國、走向世界。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平安合肥、法治合肥建設全面推進。

  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森林覆蓋率超過28%,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

  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率先突破,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實現“五大突破”

  堅持“五大發展理念”

  當好全省“三個排頭兵”

  堅持創新發展,進一步培育轉型升級新引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基本建成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形成10個以上國家級和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顯示產業集聚區、世界級光伏產業叢集,打造中國IC之都、“中國聲谷”和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叢集、離子產業叢集、智慧製造產業叢集、生物產業叢集,千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達到4個。

  堅持協調發展,進一步構築經濟發展新格局。城區全力打造國際化都市區的核心區、高階服務業的集聚區,開發區全力打造創新創業的引領區、產城融合的示範區。實施縣域經濟突破工程,力爭五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落實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建成全國最發達的鐵路樞紐之一、內陸地區重要的集裝箱中轉樞紐港和江淮航運中心。

  堅持綠色發展,進一步厚植生態文明新優勢。繼續推進巢湖綜合治理等工程建設,實施全市域小流域“山水田林路村園”綜合整治,實現巢湖和入湖主要河流水質明顯改善。積極發展全域旅遊,全力推進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建設。鞏固擴大國家森林城市建立成果,積極建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堅持開放發展,進一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高水平建設“四港三區一中心”等重大開放平臺,全面融入長三角,主動對接京津冀、珠三角,推動合肥上海雙城合作,強化與武漢、長沙、南昌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領域互聯互通互認。加快合肥經濟圈向合肥都市圈戰略升級,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都市圈品牌。全力推動空港經濟示範區建設。

  堅持共享發展,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新福祉。加快完善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國民教育、醫療衛生、養老健康、住房保障等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建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打響合肥文化品牌。

  奮力前行的20xx年

  一元復始,永珍更新。20xx年是我市實施“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9%、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爭增長10%。

  著力推進實體經濟穩定發展:

  加大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稅減費力度

  加大企業幫扶。積極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等專項行動,加大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稅減費力度,堅決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特別是壟斷性中介服務收費。

  穩定房地產市場。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完善廉租房、公租房並軌執行,新建棚戶區改造安置房2萬套以上,推進非公企業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

  加強融資服務。充分發揮財政槓桿作用,設立轉貸資金,創新金融產品,引導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

  強化要素保障。推進三水廠遷建、七水廠二期和巢湖三水廠建設,實施供水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加快天然氣高壓管網建設,大力發展CNG常規站等新型工業使用者,進一步增強供氣保障和儲氣調峰能力。

  著力推進轉型升級:

  申報建設國家光伏“領跑者”計劃示範基地

  集聚發展新興產業。加快推進通富晶片封裝、射頻晶片研發等重大專案建設,推動江淮電動輕卡、中航新能源汽車、國軒動力電池等專案試產投產。加快國際智慧語音產業園等建設,全力建立“中國軟體名城”。推動光伏電站資產證券化和產業集聚,申報建設國家光伏“領跑者”計劃示範基地。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推進惠而浦變頻滾筒洗衣機、海爾智慧工廠、長安自主轎車二期、合肥歐洲工業設計中心等重大專案建設。打造若干綜合效益明顯的都市產業園區,籌建全國再製造產品交易中心。

  加速服務業發展。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電商和快遞物流、金融支付企業,加快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圍繞全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建設,搭建國際研發服務外包創新平臺,打造一批綜合配套功能完善的服務外包園區。

  著力推進自主創新:

  加快建立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支援企業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重點工程實驗室,爭創2個國家級、4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3個國家級、15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大力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立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支援高新區申報建設國家新興產業“雙創”示範基地。

  推進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啟動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加強中科大先研院等新型協同創新平臺和十個新興產業研究院建設,推出一批突破性創新成果。

  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完善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基金風險容忍和盡職免責機制。建立智慧財產權運營中心,支援高校院所設立智慧財產權轉移推廣機構。

  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加快推廣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創新政府投融資機制,加快推廣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建立社會資本投資公共產品和服務專案建設的價格服務體系,放開一批政府定價和指導價審批專案。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完善“三項清單”制度,簡化優化行政審批專案和流程,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事項網上執行和辦理。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確保完成18萬戶企業“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換照工作。

  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深化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完善各項社會保險關係制度銜接與跨區域轉移接續政策,積極推進醫養結合。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建立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著力推進對外開放:

  努力打造“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港口

  加快建設開放平臺。完善合肥港國際航運和通關服務功能,加強與南京港、寧波港等合作,加快引進船代、貨代公司,努力打造“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港口。加密“合新歐”國際貨運班列,積極開通國際貨運航線,建成合肥空港水果、冰鮮水產品進境指定口岸,啟動糧食、藥品、食用水生動物進境指定口岸申報。加快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建成國際郵件互換局。加大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外向型重大專案招商和建設力度,力爭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儘快獲批。

  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大力吸引跨國公司等在肥設立各類區域總部,力爭全年招商引資3400億元、利用外資28億美元。

  深化區域合作發展。抓住中德合作契機,推進中德教育合作示範基地、德國創新產業園等專案建設。依託中俄“兩河流域”和中美綠色環保等合作機制,推動更多專案取得實質性成果。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中東、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及友城的務實合作。全面推動與上海雙城合作,深化與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

  著力推進都市區建設:

  積極申報建設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

  優化空間佈局。四個城區發展以國際化都市區為標杆,突出功能分割槽,加快實施“退二進三”。四大開發區著力打造高階要素的集聚區和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主引擎,加快實施“優二興三”。大力推進東部、南部、北部三大城市副中心建設,支援包河、蜀山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支援新站區申報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積極申報建設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

  增強承載能力。推進駱崗機場復航及綜合開發利用,探索發展地方通用航空。加快建設商合杭高鐵、合安客專,建成廬銅鐵路,完成寧西鐵路增建工程,爭取合肥至南京、合肥至青島等快速客運鐵路納入國家規劃,加快合肥至新橋機場至六安、合肥至巢湖至馬鞍山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大力推進合寧、合安、合巢蕪高速公路“四改八”工程,建成運營軌道交通1號線,加快建設2號線、3號線,興建4號線、5號線,啟動新一輪軌道交通前期工作。

  提升城市品質。加強文明城市建設,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建立成果。推進信用城市建設,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整合資訊資源,建設“智慧合肥”。

  著力推進城鄉統籌:

  在全省率先實現整市整體脫貧

  加快做強縣域經濟。繼續安排30億元專項資金,支援縣市大建設。支援肥西桃花工業園、長豐雙鳳工業園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整合各類資金50億元,支援縣市區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保障。

  加快建設美麗鄉鎮。科學編制美麗鄉鎮建設規劃,完成34個鄉鎮政府駐地整治建設,以環湖十二鎮等為重點,優選一批基礎較好的鄉鎮,加快打造特色小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寬城鎮落戶條件。推進37箇中心村建設和一批自然村環境整治,分層分類打造美麗鄉村“基本版”、“標準版”和“升級版”。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施現代農業“十大行動”,建設國家級農業氣象試驗基地,新增高標準農田5萬畝以上。

  加快實施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十大扶貧到戶到人”、“五大到村”、“三無特困農戶政府兜底”三大精準扶貧攻堅工程,確保今年底現行標準下全市建檔立卡的21.5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2個重點貧困村全部出列,在全省率先實現整市整體脫貧。

  著力推進生態建設:

  積極申報濱湖、三河、廬陽三處國家級溼地公園

  強化巢湖綜合治理。加快實施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大力開展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綜合治理。加快建設清溪淨水廠、胡大郢汙水處理廠。

  建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完成江淮分水嶺脊線區域、環巢湖沿岸、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工程造林10.7萬畝,實施一般成片造林2.3萬畝。積極申報濱湖、三河、廬陽三處國家級溼地公園,建立省級森林城鎮7個、森林村莊50個。

  深化大氣汙染防治。實施清潔能源普及計劃,加快推進“氣化合肥”,擴大光伏發電示範應用。強化工業廢氣治理,對城區重汙染企業實施搬遷改造。加大大氣監測力度,建立預警體系,多措並舉有效緩解霧霾,確保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著力推進社會治理:

  統籌佈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

  實施民生工程。大力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鎮職工醫保大病救助和城鎮居民醫保購買商業大病保險。全面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發展社會事業。深入推進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完成中小學品質提升試驗區建立。統籌佈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推進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中心村農民文化樂園建設。推進城鄉公共體育服務一體化,進一步打造環巢湖體育“四季歌”品牌,精心辦好環巢湖國際馬拉松賽、國際鐵人三項、第十一屆市運會等重大賽事。

  建設平安合肥。啟動“七五”普法,深入開展爭創社群民防規範化建設“示範點”活動。強化食品藥品市場監管,建立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積極支援軍隊改革,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

  著力推進政府建設:

  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創新服務方式

  堅持依法行政。健全完善政府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和法律顧問制度,嚴格實行重大決策終身追究制、責任倒查制和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制。

  強化執政為民。大力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減程式、減費用、減時限。創新服務方式,提升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辦事效能,完善12345政府服務直通車執行機制。

  恪守清正廉潔。嚴格落實中央 “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和省市相關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

下一頁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