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

  腦血管病是指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腦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又稱腦血管意外或腦卒中,俗稱為腦中風。下面和小編具體瞭解下。

  一:

  1、藥物治療。缺血性卒中除嚴重者外,一般給以血管擴張藥和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罌粟鹼、煙酸、川芎嗪、丹蔘、低分子右旋醣酐等。進行性加重者,可用抗凝藥物,如肝素、雙香豆素等,但必須在有條件查凝血酶原活動度及嚴密監護的條件下使用。大面積梗塞早期應用脫水藥。出血性卒中早期應給予脫水藥,如甘露醇、山梨醇、甘油鹽水、速尿等,但應嚴防電解質紊亂。無消化道出血或其他出血傾向者可加用皮質類固醇治療以利脫水及防止甘露醇等脫水藥的反跳作用。發生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者應加用抗生素。發生消化道出血者應及時用止血藥及作相應處理。血壓過高則應適當降壓,但切忌降得太快、太低,一般以不低於120/80mm汞柱為宜。

  2、手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經腦動脈造影證實有顱內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者,也可行手術治療。繼發交通性腦積水者,可作腦室分流術。

  腦血管病的治療方法二:

  腦栓塞的治療應包括對於原發病即栓子來源器官病變的治療和腦栓塞的治療兩部分。腦栓塞的治療主要在於改善腦迴圈,減輕缺血缺氧所致的腦損害。各種治療措施與腦梗死大致相同,由於腦栓塞極易發生梗死後出血,故抗凝治療必須慎重。這是介紹治療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1、一般處理:

  ①臥床及鎮靜處理。②保持呼吸道通暢和心臟功能。③注意營養狀況,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④加強護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瘡等併發證的發生。

  2、脫水降顱壓:

  是治療腦栓塞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在於減輕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常用的是高滲脫水劑、利尿藥和腎上腺皮質激素。

  3、血管擴張藥:

  若有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或腦脊液有紅細胞,禁忌應用血管擴張藥;病程已超過24小時或心功能不全者,也不宜使用。常用的有罌粟鹼、煙酸、碳酸氫鈉或山莨菪鹼654-2靜滴,二氧化碳氣體間斷吸入和口服桂利嗪腦益嗪、雙氫麥角鹼海特琴或桂利嗪肉桂哌嗪等,以促進側支迴圈,增加缺血區的區域性血容量。

  4、抗血小板聚集劑:

  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於預防心內新血栓的形成,防止血管內血栓繼續增殖擴充套件,故在腦栓塞發病後就必須重視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劑。通常可選用阿司匹林、雙嘧達莫潘生丁、磺吡酮苯磺唑酮等。

  5、抗凝及溶栓治療:

  應用抗凝及溶栓療法,比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適應證更嚴格,考慮溶栓劑易發生出血的併發證,應特別慎用。由於臨床上心源性腦栓塞最多見,為預防心內形成新血栓以杜絕栓子的來源,同時防止腦血管內的栓子或母血栓繼續增大,以避免腦梗死範圍擴大,多采用抗凝治療。炎症性病變所致的腦栓塞,如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禁忌應用。通常在嚴格觀察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活動度和時間的條件下,先給予肝素鈣低分子肝素治療,也可選用新雙豆素,劑量應隨時調整。

  6、頸星狀交感神經節封閉:

  部分專家建議頸星狀交感神經節封閉能減輕腦栓塞的症狀。操作簡易,無需特殊的器械和藥物,故常被採用。但是治療應早期進行,開始越早,療效就越佳,臨床常見在起病24小時內封閉可明顯好轉。一般1次/天,約10次為1療程。通常應注意先行普魯卡因皮試以排除過敏,穿刺部位不能過低,以防刺入脊髓蛛網膜下隙、頸或椎動脈、頸靜脈、肺尖等。嚴重肺氣腫者禁用,如患者已開始抗凝治療也不宜使用。

  7、神經保護劑:

  缺血超早期,神經元膜離子轉運停止,神經元去極化,鈣離子內流導致興奮性氨基酸增多,加劇鈣離子內流和神經元去極化,致細胞的結構破壞。常用的神經保護劑有:①鈣通道阻滯藥;②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藥;③自由基清除劑;④神經營養因子;⑤神經節苷脂等。

  8、亞低溫治療:

  在急性期,如條件允許可考慮適當早期給予亞低溫治療。亞低溫對缺血性的腦損傷亦有肯定意義,不但減輕梗死後的病理損害程度,而且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並不產生嚴重的併發證。儘量在發病6小時內給予。

  9、康復治療:

  宜早期開始,病情穩定後,積極進行康復知識和一般訓練方法的教育,鼓勵患者樹立恢復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醫療和康復工作,爭取早日恢復,同時輔以鍼灸、按摩、理療等,以減輕病殘率提高生存質量。

  10、其他治療:

  ①調整血壓;②腦代謝賦活劑;③抗感染治療;④氣栓處理。

  二、腦出血:

  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防治繼續出血、加強護理防治併發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和減少復發。

  三、腦動脈硬化 :

  一般治療:應注意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避免情緒激動和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對出現痴呆、精神障礙和行動不便的病人要加強生活護理。

  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1、積極治療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2.抗血小板聚集:可選用腸溶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等。3.改善腦微迴圈:如尼莫地平、桂利嗪腦益嗪等。

  五、腦蛛網膜下腔出血:

  1、絕對臥床休息至少4-6周,避免激動、過分用力咳嗽和排便,防止再出血。

  2、服用鎮靜止疼劑安定5mg 3次/d、顱痛定60mg 3次/d。用20%甘露醇,速尿等降低顱內壓。

  3、大劑量止血劑6-氨基已酸8-12g,1次/d,連用7-10天后漸減量,療程3周腎功能損害者慎用。